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材:认知发展与教育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材:认知发展与教育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发展的实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不断获得平衡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儿童可能处于()。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材: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发展的实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不断获得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婴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

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皮亚杰在解释发生认识论时提出了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1)图式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叫作图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同化

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3)顺应

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4)平衡

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所以,皮亚杰认为:“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他主张,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它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既是一个结构论者,又是一个建构论者。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因素有四个: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练习和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

(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于心理发展的上述三种基本因素起到调节作用,并且这种调节表现出定向性的特点(即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平衡化的过程不能归结为单独由遗传或成熟而来,也非预先制定的先验的东西。皮亚杰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先验论,提出了建构论。他认为新结构或新知识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状态。每经过一次由失衡到新的平衡,其认知结构就会产生一次新的改变。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使之能够吸纳更多新的知识经验,促使智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3.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感觉开始具有了调适作用。

②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这一阶段儿童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例如,这时的儿童可以学会看着镜子,用手来摸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镜子中的自己,另一个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例如,儿童在这一时期可以学会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毯子上放置的玩具,这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已经产生。

③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概念,客体永久性指的是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久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示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这时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早期的符号功能。这一阶段的儿童,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这两个词语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

自我中心性。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他们想看看我”。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语言中也存在,即使没有一个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高兴地描述着他正在做什么。

③思维的片面性。思维的片面性是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泛灵论。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⑤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⑥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守恒是指儿童认识的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包括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⑦集体独白。在群体里,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题目示例

【2019年上·单选】儿童在某一时期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小心撞到了椅子,会小心翼翼地把椅子扶起来,并且摸着椅子自言自语:“不痛不痛,伤口快好”;打碎杯子,会可怜兮兮地问妈妈:“妈妈,杯子死掉了吗?”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儿童可能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②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③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④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多维思维),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⑤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例如,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4)形式运算阶段(11—15/成人)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主要的思维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②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③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

④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例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他们不仅能考虑把所加的重量拿走(可逆性),而且能考虑移动天平的盘子使它靠近支点,即让力臂缩短(补偿性)。

⑤思维具有灵活性。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⑥具备了反思能力,即系统地检验假设的能力,能够系统地概括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法,能进行组合推理。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www.xing528.com)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其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题目示例

1.【2020年上·单选】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应更多地接受抽象思维训练

B.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判断

C.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孩子的教学材料不能超过其发展水平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答案】D

2.【2020年下·单选】丽丽看到奶奶不太高兴,她赶快从罐子里拿了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给奶奶,她说:“奶奶,我每次不高兴的时候,妈妈给我吃了巧克力我就高兴了,您吃了巧克力也会高兴的。”由此可见,丽丽的认知发展处在(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B

(二)艾尔金德的青春期社会认知发展观

艾尔金德的研究指出,青春期个体的思维模式带有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即假设世界中其他人都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来观察世界。艾尔金德提出,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要包含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1.个人神话。青少年会通过想象描绘出有关自己命运和个人形象的故事,这些故事预示的个人形象就像是大英雄摇滚歌星或反抗恶性势力的大领袖等。作为这种命运故事的核心角色,青少年所扮演的剧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故事情节如此独特,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个人神话的主要危险在于,青少年会形成一种认为自己无敌的观念,觉得坏事会发生在他人身上,而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确实认为抽烟有害健康,但他认为抽烟只会导致其他人患肺癌,不会影响自己。

2.假想观众。青少年认为,只要他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他人都会和他一样关注这些问题。因此,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认为别人也同样关注他。当青少年因身体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不断地观察自己时,他同样感到自己也被周围的人仔细观察,别人像观众,一直在看着他。例如,一个初中学生因为不小心在裤子上印上了一滴墨迹,他整个上午都没有敢出教室门,一直待在座位上,中午放学后等其他同学走完才匆匆忙忙回家了。

(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1.理论介绍

维果茨基是苏联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与皮亚杰一样,维果茨基也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但他认为心理功能具有社会背景,特别是他人和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运用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了人类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作和语言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它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

(2)文化—历史发展观

维果茨基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

①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别化。

②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

第三,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他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①“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潜能”。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者别人的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③学习的最佳期限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茨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4)“内化”学说

维果茨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维果茨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运用符号就能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机能。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成,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2.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1)支架式教学

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要给予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教育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接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

(2)教学实践改革

①交互式教学。教师采用提问、总结、阐明、预测的认知策略来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够成功地指向“最近发展区”。

②合作型学习。把学生组织成伙伴小组,让小组伙伴通过解决观点差异、共同承担责任、协作对话,使学习朝着共同目标“最近发展区”前进。同时,要通过文化价值和亲身实践、通过集体主义的培养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把班级建成学习者社区,能为交互式教学、合作型学习提供所需的良好背景,这样的社区里可以有校内外的其他成人,他们和儿童一起发挥各自专长、彼此合作、共同发展。这样的社区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相互联系,并使“最近发展区”得到拓展,当然这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全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