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

多动症的原因可能有:(1)先天体质上的原因,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和遗传因素的作用;(2)社会因素。不安的环境可能引起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如父母的经常性批评等。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如下:(1)多动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2)行为疗法。采用各种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可用强化奖励法、代币法等;(3)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学生在主观上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与客观上获得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对他们心理的打击特别大,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引出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综合症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致陷入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具体表现包括:(1)学困生在知识水平方面具有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知识背景匮乏;②概念水平差;③基本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差;④知识结构水平差。(2)学困生在认知方面具有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注意力差;②感知觉能力差。观察力差、感觉受损、感知觉统合困难;③记忆不良。逻辑记忆发展较差,偏向于动作记忆,学困生在记忆广度、记忆速度、记忆精准度、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方面都低于学优生,短时记忆差是学困生的一大特点;④阅读困难。朗读、默读困难,阅读理解水平低,阅读速度慢;⑤言语落后;⑥思维水平低。推理、概括、想象能力差,思维品质不良,思维缺乏监控;⑦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差。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智力标准。标准化智力测验成绩智商下限为70-75。若智商低于70者,不属于学习困难。

(2)学业不良标准。采用绝对学业不良与相对学业不良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习困难儿童,学科统测是根据大纲命题的绝对评价,而以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儿童的标准是相对评价。

(3)学习过程异常。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觉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学习困难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偏离常态的行为。

治疗:(1)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2)学法指导,即教会他们怎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态度。

题目示例

【2020年上·判断】长期缺乏关注的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首要任务是让其感受到爱和尊重。(  )

【答案】正确

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患儿焦虑性人格的一些表现,如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往往在其父母身上也可以找到。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不适合儿童水平的教育措施,也容易加剧儿童的焦虑反应。

4.儿童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厌恶学习的一系列症状。

原因:(1)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填鸭式教育;(2)家庭教育的不当;(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

治疗:(1)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采用民主式教养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3)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尽量避免这些风气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5.儿童强迫行为

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

主要表现:(1)强迫洗手;(2)强迫性计数;(3)强迫性自我检查;(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1.焦虑症(www.xing528.com)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正常人在面临各种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们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应的。

焦虑症的表现:(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作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1)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3)学生的个性过于争强好胜,缺乏对于失败的耐受力等。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有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1)行为主义者认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经历、生活中缺乏强化、鼓励造成的;(2)精神分析派认为来源于各种丧失和失落(失去爱、失去地位);(3)认知派认为,抑郁源于个人自我贬低式的思维方式或者不适当的归因方式。

治疗方法有:(1)首先要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与鼓励;(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3)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4)服用抗抑郁药物。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原因为:(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3)建立支持性环境;(4)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症状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为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人格障碍有很多种类型,如:(1)依赖性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或者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原因: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治疗方法:人格障碍一旦形成较难治疗;(1)可以采用观察学习的方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行为范例;(2)奖励当事人的积极行为,惩罚他的消极行为;(3)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嗜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失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