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儒学》研究:现代生活的儒学方法

《生活儒学》研究:现代生活的儒学方法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黄先生看来,这本来是孔孟儒学固有的,却被孔孟之后的传统儒学,特别是帝国儒学遮蔽了的本源观念。迄今为止,围绕“生活儒学”,黄先生已出版了两部专著、7部文集。[1]黄玉顺:《生活儒学:面向现代生活的儒学》,胡骄键编,济南出版社2020年版。

《生活儒学》研究:现代生活的儒学方法

胡骄键

本书是黄玉顺先生创建的“生活儒学”思想体系的论文选集。

黄先生之所以建构“生活儒学”,乃是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一个民族国家的真正复兴必定蕴涵着该民族国家之文化传统的复兴,那么作为一种前现代的观念形态的儒学,怎样才能有效地切入现代性生活方式?这就是黄先生的问题意识,他要寻找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为此,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观念,儒学的体系只是“形上学—形下学”的二级架构,那么儒学就不可能适应现代生活,因为皇权帝国时代的传统儒学的形下学,其基本内容就是以“三纲”为核心的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它恰恰是现代性的对立面;而其形上学的建构,则正是为之服务的,即是“形上学→形下学”的奠基关系。反之,要使儒学能够成为真正的“现代儒学”,意味着必须突破传统儒学的那种“形上学—形下学”二级架构,在儒学传统中找到某种“前形上学”或“前哲学”的观念,然后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家的面对现代生活的形上学、形下学。

黄先生所找到的这种本源观念,就是“生活”的观念,或曰“生生”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原初显现——生活情感的观念,尤其是“仁爱”情感的观念。这无疑是标准的儒家观念,因为儒学的根本特征就是用“仁爱”来阐明一切。然而在黄先生这里,情感、生活不是某种“形而上者”,更非某种“形而下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唯其如此,这种生活情感才能给出一切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在黄先生看来,这本来是孔孟儒学固有的,却被孔孟之后的传统儒学,特别是帝国儒学遮蔽了的本源观念。由此,生活儒学给出了一种包含了三个层级的观念架构:生活感悟→形而上学→形而下学。这显然是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观念架构的突破,黄先生正是据此而重建了儒家的形上学“变易本体论”、形下学“中国正义论”,等等。

其实,黄先生的“生活儒学”也是一种“接着讲”,即是接着讲他的导师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儒学”[2];而蒙先生的“情感儒学”又是接着讲他的导师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经过“冯—蒙—黄”三代思想传承与转进,形成了一个以情感为致思中心的现代中国哲学“情理学派”。(www.xing528.com)

迄今为止,围绕“生活儒学”,黄先生已出版了两部专著、7部文集。[3]这些文集收录了黄先生迄今发表的关于“生活儒学”的近200篇论文。本书的篇目则是从这些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意在呈现“生活儒学”思想系统的整体面貌。

【注释】

[1]黄玉顺:《生活儒学:面向现代生活的儒学》,胡骄键编,济南出版社2020年版。

[2]参见黄玉顺等主编:《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会》,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人是情感的存在——蒙培元先生80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情感儒学”研究——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全国学术研讨会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两部专著是:《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增补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7部文集是:《走向生活儒学》,齐鲁书社2017年12月版;《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英文版,Voice From The East:The Chinese Thcory of Justice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 Ltd,2016年版);《从“生活儒学”到“中国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