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经报道实务:全球视野、本土视角

财经报道实务:全球视野、本土视角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考验的同时,也给财经新闻的报道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即跳出传统的局限于本国内部甚至本区域的封闭式的报道模式,以全球视野对国际国内经济变动进行报道。在把握财经报道全球视野的同时,还要善于采用本土化的视角来思考,即从国际和国内的新闻中找到一个本地化的角度。[7]以上表达实际上是对在财经报道中如何遵守“全球视野、本土视角”这一写作原则的理性阐述。

财经报道实务:全球视野、本土视角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从全球来配置各种经济要素时,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风险自然也会升高,从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便足以看出这一点。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考验的同时,也给财经新闻的报道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即跳出传统的局限于本国内部甚至本区域的封闭式的报道模式,以全球视野对国际国内经济变动进行报道。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在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前提下,立足全球,放眼世界,以全新的思维、国际化的理念来报道新闻,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话语权是财经报道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解释更加合理和符合事实真相。

全球视野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全球领域内的重大的经济现状、经济走势、经济关系及经济问题等加以解读,让受众[1]能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全球经济状况;二是对国内经济现象的思考和报道要站在全球的视角,使受众能得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进而对中国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有深入而且全面的认识。

如何在第一时间内对全球经济的重大现象、走势或者问题做出报道?这需要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感,及时捕捉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同时还要掌握获取全球经济信息资源的路径。在网络化的今天,获取全球经济信息资源已经相当便利,例如,以“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为宗旨的世界银行网站[2]有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17种语言,用以传播其采编的世界经济动态的信息。世界银行网站的内容适应不同的搜索需求,按地区、国家或者其他主题加以分类,方便使用者寻找信息。近来,世界银行又开通了一个免费中文网站,向中文读者开放了世行数据库[3]。在题为《中国杠杆率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这篇解释文中,作者明确提出,“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杠杆率居高不下。为何中国杠杆率备受关注?去杠杆要结合国情,也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分析”[4]。在全球化的时代,以全球视界来透视中国经济领域重大举措和瞩目人物,应该成为财经记者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此种思维习惯?在报道时,记者应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国内的任何经济事件,即既要站在国家的利益立场上,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是全球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国内的经济现象放在全球的背景下去思考。2017年11月11日是中国第九个“双11”,在此期间有一篇题为《解密“双11”数据|3分钟破100亿元,这个成交额从何而来?》[5]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记者用了“中国的‘双11’,正成为世界的‘双11’”这个小主题,行文600多字,将已经置于世界市场的“双11”勾画出来:“双11”的影响力更是从中国拓展到了全世界。除了海外的消费者关注“双11”,诸多海外品牌也纷纷“蹭”热点,甚至连资本市场也认为,中国的“双11”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含金量”。此报道不仅动作迅速,而且全球视野的味道十足,中国市场在每年的“双11”跟世界市场已经水乳交融,“如今,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天猫‘双11’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的‘双11’中,中国消费者可触达超过六万的国际品牌和商家,同时也有超过100个中国品牌将借‘双11’全面出海”。

在把握财经报道全球视野的同时,还要善于采用本土化的视角来思考,即从国际和国内的新闻中找到一个本地化的角度。[6]

“财经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一定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虚拟与真实、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财经媒体应该有系统性思维,在报道实体经济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虚拟经济的作用;在进行静态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诸多变量,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先入为主,割裂经济现象,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在具体制作财经新闻时,应充分尊重财经新闻的基本规律。比如,宏观经济报道需要从细节入手,同样,也不能试图借助于微观的新闻细节,把‘这一个’当作经济的整体来说明整体的经济状况。”[7]以上表达实际上是对在财经报道中如何遵守“全球视野、本土视角”这一写作原则的理性阐述。

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细化的具体的做法会对读者有诸多帮助:

采访本地公司,了解它们面临的来自国外公司的竞争;

了解本地公司如何做好准备以应对竞争,它们是否担忧?

国内公司是否担心工作机会减少?工人们是如何想的?

了解消费者组织和政府是否期望国外的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

价格的变化怎样?上升还是下降?消费者团体的期待是怎样的?

国外的公司是否会和本地公司形成伙伴关系?是否会投资本地公司?如果这样的话,国外公司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过程将会怎样?

好记者会研究国内的情况,发现新的协议下谁是未来的赢家和输家。如果有争端发生,有没有办法来调停解决?中国能否从新的协议中受益?是否利用好新的游戏规则

访问本地的出口商人,了解他们是否会在协议下出口更多的商品;

了解出口厂商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扩大生产、满足新的需求;

了解本地公司是否进口了足够的材料来生产更多的出口商品;

了解本地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是否够好,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国际市场上有哪些国家参与竞争?

检查本地的基础设施和港口情况,这些基础设施是否可以应付物流的增加?航运交通的延误情况如何?

了解本地公司是否可能从本地银行得到信用,进行进口和出口的付款。[8]

以下是将财经新闻本地化的6个技巧[9]

1.关注供应商:当报道一个社区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供应商、制造商和运输公司是最有用的,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采访,而且更加健谈和坦诚。当产品或服务表现出色或被倾倒在下水道的时候,他们能够为记者提供报道先机。例如苹果公司如果发布iPhone5,那么科技出版物的记者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得信息。

2.找到一线希望:在一个自然灾害频发、银行倒闭、各种怨言接踵而至的世界,读者总是希望从记者身上寻找到一线希望。例如,在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之后,当地渔业协会受到重创,但是美国其他地区的海产供应商却蓬勃发展。

3.超越商业:记者总是关注那些在全国引起轰动的问题。Preddy在这里希望记者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从受欢迎的新闻报道中获得新的角度。例如:*利用对美国演员Charlie Sheen古怪行为的报道来反映当地医院的治愈率。*通过对英国皇室婚礼的报道判断它对婚纱行业的影响。*通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橄榄球队教练Jim Tressel辞职的报道,分析其是否影响该队纪念品的销售

4.寻找有趣内容:新奇的经济指标,例如婚礼邀请函销售的提升和紫色眼线销售高峰,对寻找线索的记者而言都是有用的信息。

5.标注图形:可查看比较零售额与失业率的数字图表,寻找之间的联系。又如,一个记者可以查看比较一个社区内快餐连锁店的数量与当地医院经常诊断的病人数量是否有联系。

6.通过视觉元素增添趣味:提供视觉元素,例如图形、图表、配有文字说明的照片等。来自《亚特兰大宪法报》的Tammy Joyner在网络研讨会中说:“我用一张比萨的照片来解释油价是如何影响所有事情的,从面粉到纸盒,再到餐巾纸。比萨店的老板需要将制作比萨的成本和原料转移给消费者:这些就是经济。”

参考报道:《高油价恐将重创全球经济》[10]

地缘政治导致北非地区动荡的局势,让国际油价在近期大有一举突破130美元大关之势。而与两年多前的那次高油价相比,其涨飞之快之猛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学家们研判: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必将受此牵累。(www.xing528.com)

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上周,国际油价继续上涨。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收于112.8美元/桶,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126.7美元/桶,两地市场油价均再次刷新两年来的高点。

现任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田中伸男在此之前曾对外表示,若油价维持在当前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令人担心。

石油支出负担占GDP的比重过高将会拖累GDP增长。而业界的普识,当国际油价上升到110美元以上将对经济层面产生负面冲击。

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日益升高的国际油价重创美国正在复苏的经济,今年首季拖累其经济增长率达0.5个百分点。而更直接的呈现是“油价上涨挤占美国民众消费能力从而减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与此同时,油价上涨对正在努力摆脱高失业率和房市低迷困扰的美国商界带来新的压力,加重了用油企业的负担。而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去年年底以来的油价飙升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损害,若原油价格涨至每桶150美元以上并持续,美国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

对欧洲的影响更加明显。事实上,主权债务危机已让欧洲多国不堪重负,而北非又是欧洲传统石油供给商。试想北非石油供应已经出现“吃紧”态势,另寻更远的地方去采购石油,这无疑将增加不少运输成本,影响生产和消费。

高油价无疑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市场观察家分析称,此举引发了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更给“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据国际权威机构研判,当前国际高油价再继续上行15%左右,并连续保持在一个季度以上,全球经济将受到更大打击,新一轮的欧洲债务危机将被提前触发到来,新兴市场经济很可能硬着陆

考验中国经济承受力

也在上周,掌管国内油价的国家发改委,面对席卷而来的国际高油价,不得不做出了2011年第二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决断,由此中国的广大民众的成品油消费进入“跨八”时代。

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且已超过5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油价比去年同期上涨高达1元多,涨幅达到13.4%,远远高于经济增速,高于CPI涨幅8.5个百分点。

实际上,油价上调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波及整个生产和服务领域,将推高石油衍生品的化工纺织塑料化肥农药等上涨,推高农副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加重输入型通胀压力。

交通运输业最先受打击。据一项最新调查,在“高铁”的挤压下,航空公司今年已停飞了短途的航线,如南京往返武汉、武汉往返南昌等。而航油占成本1/4的民航业,油价上升直接导致费用增大,双重打压势必给其利润造成一定程度递减。

由于油价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据统计,作为受油价上涨影响的主要下游产品,近5年来国内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而农资价格的上涨无疑拉动了农民生产成本的上升。

持续的高油价更使消费者担心用车及新增机械的用油成本增长,对汽车及机械制造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原油价格传导到塑料配件上,对整车和工程机械厂商的生产成本也起负面影响。

更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中国提供的商品价廉物美,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而油价的不断走高,无疑增加了较大的一块生产成本,在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将使中国出口企业原有的优势减弱。

经济学家分析指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带动其他能源价格的上涨,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会陡然上升。而高油价通过行业传导将极大地制约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构建低碳和新能源模式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仍在增长且有不断加大的走势。而据市场观察家去年年末的预测,中国今年的日均石油消费量将超过1000万桶。

面对高油价时代,中国必须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战略,以减轻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并兼顾做到:一方面要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又要适度减轻通胀压力。

据一项调查揭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相近的情况下,日本人均能源消耗为4吨标油,美国为10吨标油,日美能源消耗差距的70%归因于消费模式的差异。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应对国际高油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能源消费模式,低碳型经济和低碳型消费,无疑是主攻的方向与目标,更是必由之路。

当前对企业而言,强化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已成燃眉之急。经济学家强调指出,当下,国内节能减排最大的障碍是成本上升,而政府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培育市场,推广节能产品,并予以补贴、融资等方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油价持续走高的格局之下,应适时提速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而除去目前加大天然气开采、步入页岩气开发以外,还要完善各类政策和法规,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形成市场化下的常态推进。

文本分析:以上是一条将全球视野与本土化结合得较为成功的财经新闻。

通过油价上涨这样一个敏感的经济神经,记者站在全球的高度分析了油价上涨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的各个经济层面的问题。油价不仅是全球关注的世界领域的重大的经济要素,也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

记者站在全球的高度宏观地把握了油价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之后,又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着眼,分析了油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以及更深层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记者通过油价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力进而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而这种阐述恰恰是通过一个小的角度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这些短板也是“十二五”期间中央要全力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条报道的意义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