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联及影响

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联及影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人生,因此也与大地母亲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联。从人类的群体来说,生命的繁衍、增长、分布、迁徙无不与地理环境有关。人类迁徙的现象几乎与人类同时诞生。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其心理行为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世界各地饮食习俗差异巨大,各地小吃五花八门,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地域生产不同的物产。人才成长、分布均与环境关系密切,自古道“人杰地灵”,人杰与地灵息息相关,地灵则人杰。

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联及影响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目前发现只有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养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亿万生灵。我们的人生,因此也与大地母亲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联。

从人类的群体来说,生命的繁衍、增长、分布、迁徙无不与地理环境有关。这一点,从全球人口分布状况就能清晰地看出来。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比较稠密;反之,人口则相对稀少。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的人口只占11.5%。即使在北半球,分布也不均衡,处于相对温和区域的北纬20°~60°地带,人口约占全球的80%。南极洲和北极地带尚无人定居,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沙漠及热带森林地区的人口密度很小。现代人口分布还有临海性和城市化的特点。近百年来,海洋交通和临海产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快速向沿海聚集,导致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距海岸不到200公里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则使得城市人口愈来愈多,农村人口愈来愈少。

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础,古代的人口分布深受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的影响,即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而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依然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人口众多,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口稀少。

人类迁徙的现象几乎与人类同时诞生。但是在17世纪中期以前,人口迁移的规模还很小。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洋迁移为主要形式。现代人口移动的规模与距离更是与日俱增。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愿意移居到自然环境更加优越、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无论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古代,还是在生产力水平条件较高的现代,人们都倾向于生活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丰草茂、交通便利的平原、河谷地带。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破坏人的生存条件和生产环境,迫使人们背井离乡,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作为生物进化最高阶段的人类,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是在不断地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生存的空间范围和人口分布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地域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口数量的有限性。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自然条件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多寡,影响到区域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再者,人的外貌特征和体质也深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一定地区的人口外貌特征和种族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作用。例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种族差异的形成,就是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差异导致的。

在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人类也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人类创造出适合自身生产与生活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无形中加大了环境的压力。对自然环境无节制的开发,造成太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淡水危机、矿产加速枯竭。这些结果又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危害人体健康与安全,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

就具体的生命个体而言,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寿命长短、容貌差别、成才几率,也无不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相关。在我国,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别显而易见。北方人高大强壮,南方人瘦小灵活。北方人多豪放粗犷,热情外向;南方人则多感情细腻,稳重内向。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其心理行为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比如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甚至延年益寿。相反,不良的地理环境则常常使人情绪消极,身心不适,甚至导致疾患。江浙一带居民的食物以大米蔬菜、鱼类为主,脂肪含量较少,加之气候、水土等地理原因,这里的女子一般身材苗条、面容姣好。民谚中的“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浑源的女子不用挑”更是地理环境对人的容貌影响的生动写照。地理环境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也相当明显,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口质量。人才的富集现象(人杰)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灵)密切相关。中国的绍兴宜兴临川蕲春(蕲州)等一些“才子乡”之谜诱人探究。

人的衣食住行从来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地饮食习俗差异巨大,各地小吃五花八门,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地域生产不同的物产。世界各地的服饰更是异彩纷呈,从质地到式样,从色彩到工艺,一方面体现着不同地域人群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地域环境影响在服装上的反映。民居虽然不像服饰和饮食那样品种繁多,但世界各地缤纷多彩的民居样式,是地域环境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旅游观光时重要的观赏对象。园林的差异固然有着皇家与私家的不同,但环境的影响也让我们随处可见。因为园林艺术并不以建造房屋为目的,而是将大自然风景素材,通过概括与提炼,使之再现。它虽然为人工建造,但力求具有真山真水之妙,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身居闹市而享受山水风景的自然美与天然野趣之目的,园林寄托着人们对大地山河的眷恋之情。至于我们伟大祖先数千年前所创立的风水学说,更是基于对地理环境的深刻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了解以及对生命与生活质量的理想追求。江河南北、长城内外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几乎无一不打下自然环境的深刻烙印。

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每个阶段,都与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出生之前的孕育,再到出生之后的保育,都与环境相关联,所以有今天的“胎教”等优生优育,所以有古代的“孟母三迁”。人才成长、分布均与环境关系密切,自古道“人杰地灵”,人杰与地灵息息相关,地灵则人杰。(www.xing528.com)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载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与舞台。人类历史的进程不能脱离时间—空间上特定的地理条件,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环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地理环境之中进行,并与之发生水乳交融的关系。正是由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人类才在地理环境这一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异彩纷呈、有声有色的“活剧”。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文化类型。有大河灌溉的亚热带、暖温带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故四大文明古国农业最早得到发展;草原地带有着流动畜牧的广阔场所,于是成为游牧经济的温床;滨海地区拥有交通之便和鱼盐之利,工商业应运而兴。相应的,大河—农业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灌溉下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草原—游牧文明的粗犷剽悍、惯于掠夺,与草原多变的恶劣气候下“射生饮血”的生活方式有关;海洋—工商文明的外向开拓,则根源于陆上资生环境的不足,以及大海为海洋民族的流动生活提供纵横驰骋、扬帆异域的条件。总之,地理环境影响乃至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着宗教宏观起源,同时也影响着它的微观分布。“天下名山僧占多”就是典型的例证。佛教追求“自我解脱”“心灵净化”,他们总是希望到远离尘世、僻静幽美的地方创立栖身的寺院,以便摆脱世俗杂念,专心修行,以获佛果。于是便有了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以及风景优美之处众多的寺院。道教为了追求长生、升仙,同样要借优美的山林石洞来修建修行的宫观,于是便有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道教认为高耸的山巅与天接近,是通往天堂和极乐世界的捷径,最有利于升仙,因此道观大多建在名山的山巅。

环境与文学的关系是常论常新的话题。地理环境深刻影响文学的地域风格。诚如梁启超所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风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自然地理因素是文艺流派和地域人才群体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共同的自然景观及乡风民俗容易形成共同的欣赏心理。如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多生活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而边塞诗人则生活或活动于“大漠孤烟直”的西北。在古代,南方的民歌就有着与北方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现代文学中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北大荒派”以及“京派”“海派”等,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家群也与当地独特环境的熏陶有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部片《红高粱》《老井》《黄土地》的风生水起、名声大噪,无疑受惠于西北“骏马西风塞北”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对绘画、音乐摄影艺术产生影响,环境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山地、大海、森林、河流、村舍、城市、园林以及各种动植物,都是艺术创作的对象。“地理环境是艺术家的第一情人。”大自然还给书法家艺术创造灵感上的启迪,给书法家艺术修养和思想情操上的陶冶,因此古谚中曾有“行笔不成看燕舞,施墨无序赏花开”之说。不少书法艺术家喜欢将自然万物的物象与人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美,巧妙地摹拟自然物的形态与神韵,自觉地将自然美融于书法的艺术美之中,从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独具风采。

如此等等……

书画是书画家把胸臆展现在纸上,人类的文明成就则是把万千事功描绘在江河大地上。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我们的一切无不与脚下的大地血肉相连,正像胎儿离不开脐带一样。可在这喧嚣浮躁的尘世,有多少人肯花些许时光来静心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意欲借此书中的篇章与君对坐,不把酒盏,不话桑麻,只说说我们与大地母亲的血脉关系。朋友,你愿意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