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成果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位育中学以基础课程的知识统整为抓手,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作一个学期教学的系统安排,梳理出自己所教学科中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内容,弄清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三者关系。将课程与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这一阶段,我们组织科研员、教研员和实验教师一起研究在基础课程中的“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先后召开了24次学校现场研讨会。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成果

在基础课程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需要研究的是途径和载体、内容和方法如何有效地结合,并使教与学的行为相互吻合。小学学段课题组提出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小学生的创新素养到底包括哪些要素?与学科素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什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系统落实?与平时的教学有什么关系?是另搞一套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明确,教师们的实验就无从下手。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钱源伟教授、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夏雪梅博士应邀对实验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我们认为创新素养与创新活动相辅相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活动可以更多体现和落实在学科教学活动之中,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行为,就能让学生更直接、更充分地获得创新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采用将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行为学相结合的策略,把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各实验学校的教师也在实践中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大多采用统整的思想开展实验的研究,将创新素养与学科素养进行整合。如:

徐汇中学以课程统整为基本思路,优化基础型课程、细化课程标准。采用课程统整的方法统整三类课程、统整课内外活动,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使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途径、载体和方法,更具开放性、综合性、选择性。

西南位育中学以基础课程的知识统整为抓手,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作一个学期教学的系统安排,梳理出自己所教学科中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内容,弄清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三者关系。他们编制了西南位育中学学科统整指导(单元设计)表、西南位育中学初中生学科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指南表、西南位育中学高中生学科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指南表。为了便于课题实验过程材料积累,他们还编制了备课组研讨活动记录表、研究课实施细则一览表、研究课设计一览表。在这一阶段,他们共开设研究课16节。

教院附中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本校的实验研究重点,争取形成有层次、内容丰富、思维水平高的多方位立体化课程。将课程与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校本化”为抓手,推进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其主要任务是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下文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统整指南的部分内容。

徐教院附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南》

六年级 信息科技学科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依据中国地图版的信息科技教材,再针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策略,将教和学有效地统整在“项目活动”的完成过程中,最后利用“过程性评价平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通过课程的统整,我们根据每章节的知识点,各自设计有针对性的小项目,展开教学;在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个整体性较强的项目活动,围绕从信息的收集到作品的设计、制作、数据统计和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认识;我们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学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期创新培养目标:

(1)能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2)能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能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3)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完善演示稿;

(4)能主动探索便捷生活、学生、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表1-6 信息科技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节选)

(www.xing528.com)

园南中学在数学课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进行了系统设计,各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六年级主要是参与观察、实验;七年级主要是参与观察、实验、猜想;八年级主要是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九年级主要是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

高一小学的数学教学,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渗透归纳式”的教学思想,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实施“猜想求证法”的教学方式,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归纳总结”展开教学过程。

表1-7 高一小学“猜想求证法”之一:猜想求证的有意引导,类推方法的适时渗透

表1-8 高一小学“猜想求证法”之二:猜想求证的有意引导,逻辑归纳的适时渗透

高一小学数学课,突出创新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他们的一般流程为:确定研究主题—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研讨—课堂实践—课后研讨—第二轮备课—第二次上课—课后研讨反思—撰写教学反思。

一些高中学校结合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整体设计和实施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如:

华理附中借助华东理工大学的资源,建设化学创新实验室,向高中生开出一系列的创新课程,由大学教授和本校教师共同执教。

市二中学化学学科是徐汇区学科基地,他们以化学实验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根据学校的特色,整合信息与劳技课程,形成了简易单片机器人制作等校本特色课程。

紫竹园中学是一所美术特色高中,学校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意识到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既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特长,又能更快地建设学校美术特色,确立了“以美强校、德美一体、创新求美、美化人生”的办学目标,构建以美术学科为主全面支持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适应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加快实现“学校美术特色”成为“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

这一阶段,我们组织科研员、教研员和实验教师一起研究在基础课程中的“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先后召开了24次学校现场研讨会。其中,总课题组先后在位育初中、园南中学组织召开了全区性的数学、语文两次专题研讨会。课题主持人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以及项目组全体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一同参加会议,我们还邀请了顾泠沅教授和上海师大刘兰芳教授等专家到会指导。在位育初中召开的数学教学研讨会,安排了与几何部分相关的内容,分别由位育初中数学教师和启新小学数学教师选择课题分别执教,为我们研究小学与初中学科教学中怎样进行跨学段的系统培养提供了案例。在园南中学召开的语文专题研讨会上,同样也安排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验情况介绍。

研讨过程中,我们将激励学生创新素养的表现和改进教师培养创新素养的行为同时作为重点内容,促使实验教师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使教学适应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