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整合、实践探索,学生培养路径测评

课程整合、实践探索,学生培养路径测评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五所实验学校都是区课程统整的实验学校,许多教师都参与过课程统整的实践,学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决定借助课程统整的研究方法,来开展研究实践。期间,位育初中、西南位育中学、汾阳中学分别组织了区级公开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学校实验的做法、成效与疑惑。

课程整合、实践探索,学生培养路径测评

在没有可直接借用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各校在创新素养培养的行动前都经历了迷茫,疑惑于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科教学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不是纯粹做“加法”加重教师、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虑到五所实验学校都是区课程统整的实验学校,许多教师都参与过课程统整的实践,学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决定借助课程统整的研究方法,来开展研究实践。

(一)梳理创新生长点,调整统整指南结构,完成学科统整指南

实验学校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在基础课程中以知识统整为抓手,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作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单元教学的系统安排,梳理出一个阶段学科教学中能够与创新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内容或知识点,明确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各校不同学科的《课程统整指南》及相关的表格:

西南位育中学 编制了西南位育中学学科统整指导(单元设计)表、西南位育中学初中生学科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指南表。此外,为了便于课题实验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学校还编制了备课组研讨活动记录表、研究课实施细则一览表、研究课设计一览表等相关表格。在实验启动的半年内完成学科整合16单元,各备课组在组内开设研究课共计16节。

园南中学 考虑到文科和理科的差异,从文理科两个方面将创新的内容结合到指南中,形成了文科和理科两个版本的学科课程统整内容模块表格:

表2-16 园南中学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文科示例)

表2-17 园南中学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理科示例)

教院附中 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向,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重点,落实“九大核心素养”能力指标的《指南》优化工作,实验教师把创新素养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予以标注,根据需要补充创新所必需的知识等学习内容,改变“教材本位”观念,设计开放性教材,制定了课时、单元、学期的学科创新素养培养目标。

徐教院附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南》

六年级 信息科技学科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依据中国地图版的信息科技教材,再针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策略,将教和学有效地统整在“项目活动”的完成过程中,最后利用“过程性评价平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通过课程的统整,我们根据每章节的知识点,各自设计有针对性的小项目,展开教学;在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个整体性较强的项目活动,围绕从信息的收集到作品的设计、制作、数据统计和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认识;我们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学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期创新培养目标:

(1)能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2)能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能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3)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完善演示稿;

(4)能主动探索便捷生活、学生、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表2-18 信息科技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节选)

徐教院附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南》

初一年级 科学学科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针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策略,将教和学有效地统整在一起,最后界定评价学习的方式;通过课程的统整,构建更适合学生认知特点、思维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让教学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或是社团活动等时间,开展有意思、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期的创新培养目标:

(1)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的深入思考;

(2)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一定的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结论,将科学知识生活化,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表2-19 科学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节选)

(www.xing528.com)

(二)全面试水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研讨并行,区域分享研究进展

各校在按照计划于实验学科中全面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段课题组在关注实践的同时,还注重实践过程中理论的积累与研讨,不断在教学中总结提炼新的认识,并注重将某一学科或某一学校获得的经验在实验校之间进行共享。期间,位育初中、西南位育中学、汾阳中学分别组织了区级公开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学校实验的做法、成效与疑惑。同时,2013学年下半学期,初中学段子课题组分别在园南中学和位育初中召开了“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的徐汇区“语文专场研讨”和“数学专场研讨”的现场研讨活动。两次研讨活动不仅面向实验校,还面向了区内所有初中;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讨中不仅关注了创新素养在本学段的培养,还关注到了初中与其他学段的衔接,尤其是位育初中费晓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邀请了小学学段五所实验校的高年级数学教师来听课,并听取了来自小学实验的经验与成果,获得了市、区级专家的好评。

位育初级中学费晓芳老师执教的“用‘原型’启迪创造素养——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关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片段:

我们对教科书内容作了调整。前一节课先与学生一起学习“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的概念、数量表达以及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度量工具的作图方法。这节课则由教师、学生一起来探讨:只用直尺和圆规,是否也能作出线段的中点、已知角的平分线?紧接着教师介绍“平分器”模型及其对折和叠合的原理,重要片段简述如下:

(1)师生合作——从模型到尺规:画线段中点

教师出示学生工作单,指导学生画线段中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每边的长度与已知线段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示范尺规作图的书面表达,让学生不仅会画而且会说(但不作书面表达的要求)。

(2)独立探索——类比迁移:从线段中点到角平分线

学生同桌讨论,利用工作单作类比,教师事先作一定指导。然后学生自行探索,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与讨论。

(3)课外探索性作业: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除了通常的作业布置外,教师再次拿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做。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全班交回作业的共34名学生,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20 学生作业情况统计表

这样的结果,超出了预先的估计,尤其是能有创意完成的竟有9人之多。

评课专家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者对尺规作图在平面几何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地位有精到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模型(即自制的“平分器”)来启发;然后作迁移学习的铺垫与变式,注意有可能出现负迁移的指导;最后,课后作业又是一次新的探索学习。抓住这三个环节十分有益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园南中学举行现场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专场。上午是学校层面的研讨课专场,共有包括数学、英语物理美术、劳技、心理等6门学科的6节公开课首先进行了教学展示。在上半场交流研讨活动中,数学教研员徐晓燕老师从逻辑起点、逻辑生长点的角度点评了园南中学数学教师姚春花的“探究中位线性质”的一节课。上海师范大学刘兰英教授首先对参与课题教师的投入程度给予极大的肯定,同时她也对学校子课题历经多次磨砺后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了总结。徐汇区教育学院倪志刚副院长针对园南中学在研究过程中聘请专家指导、全员参与课题、多门学科发展、校际联动积极、着力教学转型等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最后徐汇区教育局杜俭副局长作总结发言,在肯定了园南中学所做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结合课题就一些教育领域的问题发表了见解,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广泛的思考。

下午总课题组倪志刚院长所主持的徐汇区语文学科专题研讨会专场,庄小凤局长从生物学的“遗传与变异”角度阐述了创新的意义。她同时指出,徐汇教育绝不为“创新”而创新,课题还是强调“内化深化”,不作“短平快”式研究,课题成果要对助推学生学习能力起到本质的影响。与会的许多教师表示,园南中学的创新阶段成果汇报和各位专家领导的发言对自己学校今后开展创新教育有较大的启发。

(三)梳理学校实验进展,深入理解课题本质,调整研究实践策略

在经历了实验全面推进的尝试后,总课题组组织各校对阶段推进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相互学习、互相激发、取长补短的方式,帮助各实验校更加深入地理解课题研究的本质,根据学校推进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与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与策略。各校实验的进展及收获分别如下:

西南位育中学 实验在初高中同时推进,主要在初二、高一两个年级,涉及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等学科,采取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由教研组和备课组主要实施。一年多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初二、高一年级的《教材统整指南》,并相继开设了10次以上公开研讨课,并以表格形式积累了大量实证性资料,如《统整指南》《初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指南》《创新素养培养研究实施细则》等。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加深了认识,不断发掘出课题的前瞻性。在后续的实验中,学校将着重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新的对学生、教师及课堂评价模式的探索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园南中学 学校承接课题以后,以内挖潜力、外求协同的方式开展了项目研究,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梳理研究路径,联动区校资源,实施共建共享,在文科、理科的统整指南中融入“创新素养”的研究与结构调整。以处理好六对关系(强调基础—追求创新、创新普适—个别创造、传统教学—创新教学、单科试验—多科整合、理想追求—现实矛盾、区域要求—校本研究)为抓手,以此推进学科课程统整与教学方式革新。2013年5月9日,成功向全区进行包括7门学科8节课的全面展示,并开设语文专场的研讨。学生的创新素养以及教师的研究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地推进研究,学校将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规律性方面继续开展研究。

汾阳中学 在实验开展之初,首先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促进其观念的更新。着重开展学校培养途径的研究,探索创新素养培养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理清创新目标与三维目标、创新内容与教材内容、创新课堂与学科教学课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观察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行为层面的变化,初步形成符合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积累汇编了学校优秀研究成果。

位育初中 将创新素养培养实验与学校已有课题之间建立联系,进行整合,通过教学活动推进,每个学期设立1—2个主题性活动,主要在数学、语文及英语学科中进行实验。学校在推进实验的过程时,特别注重家长的参与,并将原有评价方式改进为四个维度的评价,不把创新活动局限于教师的行为,而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并于每个学年优化“活动”,修正《指南》。通过研究,教师的认知与行为发生了变化,备课时关注教材、关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活动方案,促进自身潜力的发挥。

教院附中 主要在科学与技术类课程中开展创新素养实验的研究,紧紧抓住“系统培养”的核心,对学校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校本课程的架构。以学期课程统整为载体,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

针对各校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总课题组提出各校要防止对“创新素养”认识的泛化导致行动的偏离,实验要紧紧扣住本课题研究需要突破的两个方面: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和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

“创新素养系统培养”要引导实验教师紧紧抓住三个环节:通过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研制,找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且本学期开始还要对全校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全校课程培养的系统性;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对单元教学目标作系统设计,并且落实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学过程与创新过程相吻合,实现教学课程的系统性。

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研究,不仅仅从心理学层面进行探索,还要着重梳理其显性的行为表现,展开教育行为学的研究。实验教师选择班上好、中、差三类学生,每类两名,进行教育观察研究,形成六个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案。区教科室专业科研员汇总各校提供的学生个案教学进行归纳,得出初中阶段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框架,从而理清不同阶段学生创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历程。

关注终端。紧扣课堂教学,展开实例剖析,梳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