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媒介改变生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媒介改变生活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捧着手机是否可以阅读、思考?六、学者谈片关于手机阅读对人类的影响,众说纷纭。手机的阅读功能,已经超越了通话功能。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举办读书节或者形形色色的读书活动,号召民众读书,不遗余力地宣传读书的意义。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媒介改变生活

一、背景回望

几年前,一篇题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据说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印度工程师,其中写道:

我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里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这篇文章是否真是这位工程师所写,我们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反映了中国社会某个侧面的“众生相”:地铁里、飞机上、候车室内,甚至马路上,人们都捧着手机。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捧着手机是否就在游戏、聊天?捧着手机是否可以阅读、思考?捧着手机是否可以学习、交流?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媒阅读是否已经被手机阅读所替代?

二、数据图说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四次。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6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6年8月至10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7年1月至3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为了让思考有更好的实证,请你选择本次调查报告中的一张图(表),向同学们解释数据的意义。

图1 历年手机阅读接触率

图2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图3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

表1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

表2 手机阅读接触群体通过手机进行的活动及比例

三、图片展览

从前面的图表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国民阅读的整体取向,这样的取向在你的周围可以找到例证吗?请利用双休日或者放学后的时间,到公共场所地铁站、候车室、公交车上、会议室等)用手机拍摄人们阅读的镜头,加上文字标题,通过微信与同学们分享。要讲究拍摄技巧,注意肖像保护权。

四、社群调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策划的调查,是整体性、全局性的,让我们也来做一次特定群体、特定主题的阅读调查吧。请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及其家长的手机阅读情况,先讨论调查项目,再设计一张调查问卷,然后统计数据,在班级博客或学校相关平台上发布。形成调查问卷前,你应该对下表的调查项目加以补充和细化,形成可操作、可统计的调查问卷。这张表格是一种思路提示,如果仅仅是拿着这样一张表格去调查,你是很难统计数据的哦!如果不知如何细化这些项目,请到网上查找资料或者向语文教师咨询。

五、漫画欣赏

正如你们的镜头记录和调查所见,手机阅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一组以“你和手机的关系,有没有被这幅漫画狠狠击中?”为标题的漫画,并完成两个小任务:

1.哪一幅漫画引起了你深刻的警醒?说说为什么。

2.哪一幅漫画可以用“脑洞大开”这一评语?说说为什么。

六、学者谈片

关于手机阅读对人类的影响,众说纷纭。报纸、电影、漫画、心理实验、社会评论等各种媒介都有不同的态度和演绎。这里提供一篇作家叶兆言在韩国东国大学的演讲稿:《手机阅读并没有那么可怕》,请你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问题。

在今天这么一个很正式的场合,我想先聊聊一个可能不是太正经的话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手机阅读。手机这玩意儿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说有就有了,悄悄地走进人类社会,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很快就普及了,人手一部,这个发展过程快得惊人。(www.xing528.com)

再后来,手机阅读就普遍了,手机不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不再是仅仅用来聊天说话的工具。手机的阅读功能,已经超越了通话功能。网上流传的两张图片很能说明问题,一张是抽鸦片,一张是看手机,姿势差不多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较?为什么要把看手机比作抽鸦片?因为抽鸦片是堕落的表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举办读书节或者形形色色的读书活动,号召民众读书,不遗余力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中华民族是喜欢读书的民族。古语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相信读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可惜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媒体经常会表达这样一种遗憾,那就是中国人好像都放弃了阅读,与其他国家的民众相比,外国人似乎更乐意阅读。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说俄罗斯人躺在草地上读诗歌法国人日本人都在地铁上看小说

事实的真相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真相显而易见,全世界的人都在低着头阅读手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他们和中国人一样,都在目不转睛地看手机。这是不可阻挡的一个潮流,算不上什么好事,也未必就是了不得的坏事,它只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因此,只是讨论应该不应该在手机上阅读,完全没有意义,可以进行一番讨论的也许只能是,我们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究竟能读到什么。

中国伟大的小说家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故事,他母亲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作为一名著名作家的哺育者,也喜欢看些小说,不过从来不看他写的那类小说。鲁迅的小说曾经很流行,是当时文学青年的《圣经》,而他母亲看的小说同样也很流行,在报刊上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同样是小说,它们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品质。在评论家眼里,在文学史上,鲁迅母亲看的那些小说可能较为低俗,不入流,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强求母亲提高文学品味,强求她去读自己写的文字,强求她去读他心目中认定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什么呢?因为鲁迅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写作是自由的,阅读也是自由的,人有选择自己读什么的基本权利,即便是儿子,也没有权利强求母亲去读什么。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谓为读者写作,有时候就可能非常可疑,就可能是一句十足空话。迎合读者,读者要读什么,我们作为写作者就为他们写什么,完全有可能会变得非常不合适,非常不正确。毫无疑问,作家必须要有理想,他永远都是在为潜在的读者服务,作者和读者都在寻找,都在寻找自己认同的东西。作家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认同,读者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认同,大家各司其职,各取所需。换句话说,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有时候就像鲁迅母子,母亲要读她想读的东西,而儿子只能写他想写的东西。

我离开大学以后,在出版社当过编辑,深知读者趣味的不可捉摸。对于写作者来说,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我们不知道读者想读什么,觉得自己很努力,在充分地为读者着想,实际上,更可能是盲人摸象,是想当然。我们常常会陷入自以为是的困境中,我们盲目地生产,结果读者根本不接受那些为他们定制的产品。我们的辛苦努力,最终变成了一个个笑话

2016年8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有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2015年纸质书的销售相较于2014年,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长”。公布的数据如下:

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6万种,较2014年增长6.1%。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22.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0%;利润总额125.3亿元,增长7.0%。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655.9亿元,较2014年增加1688.8亿元,增长8.5%。

我对这个数据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这份报告提供的另外一些数据,譬如数字出版增长速度为30%,这个数据与手机阅读是可以互动的。又譬如期刊出版的增长速度为-5.21%,报纸出版的增长速度为-10.27%,这些数据同样与手机阅读有关。那些报刊上姗姗来迟的新闻,既然都可以在手机上读到,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手机呢?而且,这些数据该增加的会继续增加,该减少的也会继续减少。因此,这份看似对纸媒仍然抱有信心的乐观报告,透露的却是并不太乐观的信息。

最后,还是回到手机阅读上。首先,我想表达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意思就是,手机阅读和吸食鸦片没有什么可比性,并不像媒体上认定的那样有害,它并不是洪水猛兽。其次,手机阅读并不能表明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什么本质改变,手机上确实有很多无聊信息,那是因为有无聊的需求,就有无聊的供给。手机屏幕只不过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同时又更加数据化地演绎了人们的阅读生态。它代表着我们有可能更快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东西,它更方便,也更直截了当。

不少年轻人跟我谈起过网络小说,他们对网络小说表现出来的热情远比阅读世界名著更大。很显然,我们已经无法避开网络时代。一位法国作家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他在手机里存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觉得无聊时,会很随意地看上几页。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而且还相信,一定会有人用手机来阅读《红楼梦》,阅读唐诗宋词,阅读鲁迅的著作。我相信纸媒很可能会被网络所代替,电子读物最后将一统天下,但是,我不相信在网络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没有立锥之地,不相信文学会因此就死亡了,就不存在了。我相信,如果阅读仍然是自由的,必然会有人选择更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写作仍然是自由的,必然会有人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来源:2016年10月16日澎湃新闻,有删改)

1.快速浏览图文提挈出观点是跨媒介学习的一种能力,请你在文中画出可以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2.作者说:“我相信纸媒很可能会被网络所代替,电子读物最后将一统天下。”你认同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

七、观点报告

关于手机阅读,通过各种活动,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不少资讯,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为了把你掌握的资讯以及理性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与同学们分享,现在你要试着做两件事,来展示你的成就。

1.制作一份关于手机阅读调查的小报告。

●要求制作成PPT。如果不会,请向搜索引擎求助。

●请使用表格、图片和少量的文字展示。

●最重要的不是“图片秀”,而是有条理、有层次地展示你的结论!

2.写一篇关于手机阅读的小评论。

●无论长短,评论的观点最要紧。关于手机阅读,你可能有很多观点想发表,但是这一篇小评论里只要发表一个观点就可以啦!

●500字左右即可。如果你的评论超出了500字,而且持论公允、证据充分,则为你热烈点赞!

好了,这个专题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为此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掌握了资讯,开动了脑筋,提炼了观点,形成了成果。那么,为什么不组织一次报告会呢?在与其他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你自己的成果还是不错的,那么,建议你或投稿或参评或展示,在不同的媒介上“秀出”自己吧。

◆活动自检

【注释】

[1]节选自《从视频资源到课程资源——微课视频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语文学习》2017年第3期。题目为编者所加。

[2]节选自《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赵云泽主编。有删改。

[3]节选自《媒介变革与社会转型》(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肖频频著。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