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研学旅行现状:《研学旅行课程概论》揭示

国内研学旅行现状:《研学旅行课程概论》揭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内研学旅行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提倡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此后一大批与研学旅行相关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我国的研学旅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该《意见》的发布确立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地位。要求学校要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的工作规程,明确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国内研学旅行现状:《研学旅行课程概论》揭示

(一)国内研学旅行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提倡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长期以来春游、秋游、远足、冬季越野等活动成为学校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模式。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修学旅行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来自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的“修学旅行团”来华修学旅行,国内各大旅行社纷纷成立修学旅行接待部门。在接待国外的修学旅行团的过程中,各旅行社、各地景区、政府部门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修学产品组合、组织接待和安全保障的宝贵经验。外来的修学旅行理念,也对国内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及旅游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一些教育理念先进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旅行、出境游学,一些旅行社也适时推出了适合学生和学校需求的修学旅行产品,推动了该行业发展。进入21世纪,不少地方开始出现由政府参与的研学旅行活动。2006年,山东省曲阜市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学旅行节庆活动“孔子修学旅行节”。此后,曲阜、苏州、潮州、韶关等地相继提出打造“修学旅行品牌”,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设“国际修学旅行中心”。2008年,国家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以后,广东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的20年间,尽管不少地区、一些学校进行了研学旅行的一些探索,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阻碍,尤其学校对安全事故的担忧,研学旅行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和零散。

(二)研学旅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推进研学旅行。此后一大批与研学旅行相关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我国的研学旅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国家层面上发布的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文件主要有:

1.《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日

《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中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2.《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4日

该文件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在操作性方面,规范了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3.《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1日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该文件第(九)条提出了“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要求: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4.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发布部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保监会、共青团中央、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30日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研学旅行给出了明确定义,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意见》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原则,确定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对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组织管理、经费支持、课程评价、安全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给出了具体规定。

该《意见》的发布确立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地位。

5.《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发布部门:国家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了研学旅行设计的各方的责任,组织实施的标准,详细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是首份关于研学旅行的标准文件。

6.《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7年8月17日

该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把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活动育人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学校要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的工作规程,明确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5日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确立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进一步明确了研学旅行的课程地位。

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发布部门:教育部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6日

文件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及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名单涵盖了中央及各省的著名教育基地。

9.《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保监会山东监管局、共青团山东省委、济南铁路局

发布时间:2017年7月4日

文件明确了山东省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政策措施,提出要“设计开发富有山东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文件还明确规定:“学校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从以上文件的解读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在研学旅行方面的态度。推进研学旅行出于两方面的战略需要:

一是国家旅游产业战略升级的需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需求,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传统的观光旅游在满足人民基本的旅游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家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战略提升,研学旅行就是这一战略提升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研学旅行的全面推行可以释放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形成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所以,2013年以来,旅游部门、旅游业界一直在积极推动研学旅行工作。(www.xing528.com)

二是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研学旅行正是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可以判定,以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为发端,以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分水岭,研学旅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同时又是一门中小学国家课程,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迅速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旅游业界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动力远远高于教育界,学校实施研学旅行的动力显著不足。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不是产业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不像旅游业那样有产业利益的驱动,相反组织研学旅行会增加很大的工作负担。

二是应试教育的阻力依然强劲。学校出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愿意给学生时间和精力做研学旅行。

三是安全问题。这是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最大顾虑,是学校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最大制约。

当前尽管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研学旅行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但是在学校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方面,现有的文件只是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没有对学校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的事故责任做出明确界定,研学旅行中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置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这应该是下一步在国家政策层面研学旅行推进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研学旅行的专业机构或组织纷纷成立

2013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后,从事研学旅行的专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形成了线上线下,景区旅行社以及其他跨行业机构竞相参与的发展局面。一些机构和地区还先后成立了一些产业联盟。当前的主要产业联盟有:

1.中国课程化研学旅行联盟

2013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首届“实践教育论坛”上成立了中国课程化研学旅行联盟。来自旅游界和教育界的近100位专家和业界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和联盟成立大会。

2.内地游学联盟大会

2015年7月23日,原国家旅游局组织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湖北、陕西7省在河南郑州成立内地游学联盟,并签署了《内地游学联盟协议》,同时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港澳青少年赴内地游学。2016年内地游学联盟大会暨游学推广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2017年在湖南长沙举办。

3.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联盟

2017年5月25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旅游企业代表在河南安阳成立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联盟。会议宣读了《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安阳宣言》。

4.中国研学旅行联盟

2017年5月26日,中国研学旅行联盟成立大会暨红旗渠研学旅行论坛在河南红旗渠召开。会议签署了《中国研学旅行联盟团体系列标准》和《中国研学旅行联盟红旗渠宣言》,并将5月26日确定为“中国研学旅行日”。

5.中国研学旅行推广联盟

2017年9月27日,中国研学旅行推广联盟在山东曲阜成立。该联盟由原国家旅游局指导,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陕西等10个省市共同发起成立。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研学旅行推广联盟章程》。

各大旅行社也纷纷成立专门负责研学旅行的部门和机构,大力拓展研学旅行业务。一些留学和教育企业也纷纷介入研学旅行行业,如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线下机构纷纷成立的同时,线上的研学旅行平台也相继建立。

各地的旅游协会也相继成立了研学旅行专业委员会。

(四)国内研学旅行产业概况

1.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预期规模庞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17》数据,2016年国内研学旅行市场规模估计在200亿元以上,学校渗透率仅为5%左右,与日本98%的渗透率相距甚远,也说明市场潜力巨大。《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使研学旅行变成了学校的刚需,预计未来3~5年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到20%~30%,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以上。未来如果学校渗透率达到90%以上,研学旅行的潜在市场规模国内将达到数千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也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2.产业利润率可观

执惠旅行调查显示:2017年,明珠旅行、世纪明德、乐旅股份、中凯国际、读行学堂、美之旅、知鸿国旅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研学旅行业务的平均毛利率16%左右。

3.研学旅行的衍生产业不容忽视

(1)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旅行社原有的观光旅行的线路不能满足研学旅行课程的需求,需要针对学校要求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制作专业的研学旅行手册。鉴于课程设计的专业性和研学旅行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既需要具备旅游知识、课程知识,又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由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要求定制设计课程将是一个很大的衍生产业。

(2)研学旅行课程培训。研学旅行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形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成为必须,研学旅行课程培训成为另一个衍生产业。研学旅行课程培训包括对研学专业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对学校教师的研学课程培训。

(3)学术交流业务。为促进研学旅行产业发展而开展的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与研学旅行相关的学术出版业,也是一个不小的衍生产业。

(五)当前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1.当前的研学旅行浮于表面,内涵不足

大多数旅行社组织的研学旅行在本质上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旅行的研学功能体现不足。研学旅行产品缺乏创新,还是老线路、老套路,缺乏互动体验,缺乏学习深度,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研学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2.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不够专业,缺乏课程化设计

(1)课程目标的制订不明确。绝大多数所谓研学旅行课程的教学目标随意设置,既没有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总体要求,也没有与研学旅行参观考察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课程目标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功能,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徒有形式,内容虚化。

(2)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合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多以观光游的旅行手册替代,课程内容缺乏体现研学特征的专业设计。“研”“学”“游”的融合深度不够,任务匹配不合理。“研”和“学”的内容设计随意,不能引发学生对参观考察内容的深度思考,不能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也就失去了研学的课程意义。

(3)课程实施的过程不规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限制了教学效果。研学导师对景点内容的讲解仍然是传统的观光游的讲解词,没有结合研学课程设计进行准备。学校随队教师也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做深度引导,只起到了组织管理的作用。研学导师团队的分工合作不清晰、不专业,导致研学旅行在实质上还是变成了一次换了马甲的观光旅行。

(4)研学旅行的课程评价不科学。研学旅行的课程评价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和对承办方工作的评价。绝大多数的研学旅行评价都只是涉及了对学生的评价。即便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的形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等方面的设计也不科学、不合理,不易操作。

3.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随着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纳入教育体系并成为刚需,从事研学旅行的专业机构也雨后春笋般成立,一个新兴市场正在迅速崛起。但相伴而来的各种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应尽快对行业急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研究,制定政策标准。全面落实《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学校和旅行社等研学机构落实《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研学旅行行业健康发展。

4.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责任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特别是在安全保障和安全事故处置方面,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处置办法,合理界定各方的责任,化解纠纷,保障各方权利,确保研学旅行活动不因安全事故个案而导致整个课程实施的灾难性停顿。安全,始终是高悬在中小学校长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解决安全保障和责任处置问题,学校对组织研学旅行将始终持有畏惧心态。即便是研学旅行成为刚需,也无法避免部分学校以综合素质报告造假的方式逃避组织实质的研学旅行,学生仍然在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挣扎。

5.研学旅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作为一个横跨教育和旅游两个领域的新兴行业,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旅行社和景区的导游,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旅行组织者,都缺乏行业运营的全面经验和专业素养。

(1)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角色,旅行社和景区的研学导师缺乏教学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在景区内容解说之外如何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

(2)作为绝大多数研学旅行的实施主体的旅行社的组织者,在研学旅行产品研发、课程设计、招标投标、组织实施等方面迫切需要专业的提升,特别是对研学旅行的教育特征和教育功能要有清晰的界定。

(3)学校教师在研学旅行中如何配合旅行社和景区研学导师引导和监督学生完成研学任务,如何履行代表学校监督旅行社执行协议义务,如何对研学课程和旅行社的工作进行合理评价,也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4)学校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者也要对研学旅行的政策法规、研学旅行的课程特征全面掌握,尤其是涉及安全保障、招标投标、协议规范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知识要理解透彻,还要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准确把握。特别是研学旅行的行前课程、行后课程、家长课程,都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对学校教师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知识的培训也是学校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必须要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