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农作物产量

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农作物产量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大气层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90%以上。只要设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因此二氧化碳有“气肥”之称。此种二氧化碳“气肥”,在欧美各国使用已相当普遍。据美国报刊报道,在充分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每亩水稻施放7.5千克二氧化碳气,水稻增产67%;每亩棉田每小时施放11.5千克二氧化碳气,棉花增产30%,玉米和蔬菜增产60%,固氮能力提高6倍。

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农作物产量

说起二氧化碳(CO2),人们似乎都很熟悉。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现在是连小学生都已知道的常识了。曾记否?“文化大革命”期间有这么一句颇为流行的政治口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吐故纳新。可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只要一说到二氧化碳,总是当作废气来看待。

其实,二氧化碳不仅具有十分广泛的重要用途,而且是一种宝贵的地下矿产资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位体积重量为空气的1.5倍。无论在茫茫宇宙太空,还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诺亚方舟,到处都广泛存在着二氧化碳的踪迹。在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大气层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90%以上。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比较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为0.02%,但地下和地表一样,同样有二氧化碳分布。现已查明,几乎所有地下的天然气中,都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达80%~100%的二氧化碳气藏,占全部天然气藏的0.2%。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印尼、俄罗斯等国,都曾经发现过二氧化碳气藏。近年来,随看二氧化碳用途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农业和冷藏方面的崭露头角,二氧化碳资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在我国,人们注意地下的二氧化碳资源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5月22日凌晨,广东省地质局735地质队在佛山地区三水盆地(距广州市仅30千米)施工的水深九井,突然发生罕见的井喷,猛烈的气柱高达百米,吼声如雷,震动大地。钻机井场方圆几百米范围内,白色气浪翻滚弥漫,井下砂石随气喷出,井架被击得叮哨作响,夜间可见火光闪烁,气吼之声传到5千米之外。巨大的气流来自地下1400余米深的石灰岩溶洞,通过分析化验,喷出的气流中二氧化碳含量达99.55%,其余为少量甲烷、氮气和微量硫化氢等。由于二氧化碳膨胀吸热,喷气的井场出现一种奇妙的景观,已经进入暑天的广东,井口竟结出了洁白透明的冰块,厚达0.6米,井场四周寒气袭人。石油部和地质部相继派出了抢险工作组,广大地质职工和驻地军民共同奋战69天,才胜利地制服住井喷。

这就是我国油气勘探史上钻获的第一口天然二氧化碳气井,初喷时日产气达500万立方米以上,60天以后在管线内进行测量,日产气仍达200万立方米。这样高的产量,这样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井,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

二氧化碳是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其应用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气是保鲜之王。用二氧化碳来保存新鲜的稻谷种子,4年后发芽率几乎不变;在装有大米的双层尼龙薄膜袋中,充以二氧化碳气,2年后启封,大米的质量不变,无虫蛀,不发霉,蛋白质维生素等13种成分仍然与新粮无异。用二氧化碳制成的干冰保鲜,是当代肉类保鲜的先进方法,将水果蔬菜塑料袋封好,充入二氧化碳气,保鲜效果极佳。

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的干物质中,90%~95%是由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的,只有5%~10%的物质是由土壤供给的养分。只要设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因此二氧化碳有“气肥”之称。此种二氧化碳“气肥”,在欧美各国使用已相当普遍。据统计,荷兰、德国、比利时、美国、法国、瑞典等国,集中了世界上2/3的玻璃温室,二氧化碳“气肥”普及率达到65%。据美国报刊报道,在充分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每亩水稻施放7.5千克二氧化碳气,水稻增产67%;每亩棉田每小时施放11.5千克二氧化碳气,棉花增产30%,玉米和蔬菜增产60%,固氮能力提高6倍。我国科研单位采用温室施放二氧化碳培植180种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它们的生长量比对照组多3~4倍。在广东水深九井发生井喷的次年——1978年,紧挨井场的一个生产队,早稻亩产达500~600千克,比正常年景增产23%。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三河乡科技站,用天然二氧化碳气做肥效试验,番茄对比增产66.6%,黄瓜对比增产30.85%。(www.xing528.com)

有趣的是,利用二氧化碳可以使鱼类做人工“休眠”,减少鲜鱼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和损失,到达目的地后再向水中注入氧气,昏睡的鱼即可苏醒,摇头摆尾,欢蹦乱跳。

在工业上二氧化碳的用途也十分广泛。机械工业中用二氧化碳来做保护焊接,已逐步代替了手工焊、埋弧焊、气焊,从而实现焊接的自动化。用二氧化碳处理铸造水玻璃型砂,可以省去烘干工序,潮湿疏松的砂型即刻变干变硬。二氧化碳还可用于机械冷装配技术和作机械研磨冷却剂。利用二氧化碳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作为油井增产处理的多效能添加剂,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二氧化碳还是制造碳酸盐尿素的原料。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来制造人工降雨。在食品工业中,人们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汽水、汽酒、啤酒等饮料。美国试验用液态二氧化碳作管道输煤的介质,具有载煤量高、终端不需净化设备、管道投资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借助液态二氧化碳在井底变为气态时产生的巨大冲力进行洗井,能够使井管畅通,完成钻井后期处理或修复废井的任务,操作十分简便,适用于不同的岩层,洗井质量较高,效率提高1~2倍。

我国二氧化碳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有发酵型、燃烧型、化工合成氨尾气以及天然二氧化碳气井等不同类型。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酿造发酵业可回收的二氧化碳,每年达3.5万~10万立方米。合成氨尾气,仅上海一化工厂尿素车间二氧化碳产量,每年即达10万立方米以上。抚顺几家石油厂用重油燃烧生产二氧化碳,一个厂年产达15万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过去使用二氧化碳不够广泛,因此人们的眼睛往往只盯住人工生产的二氧化碳,天然二氧化碳气藏作为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简直成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奇闻,连油气地质勘探中对它们也置之不理。当初广东三水盆地探获二氧化碳气藏,许多人还深为惋惜地喟叹:“天然气成分要是碳氢化合物那就好了!”言下之意,二氧化碳气藏价值不大。随着二氧化碳气的勘探开发,逐步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天然二氧化碳资源不仅大有用场,而且分布还相当广泛。埋藏于地层中的二氧化碳,有的是生物化学成因,原先含在地层中的有机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发生转化,形成了与石油和其他天然气相伴生的二氧化碳;有的是火山喷发带来的;有的是地下深处的石灰岩,在岩浆或热水溶液作用下受热变质,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石灰岩在化学分解过程中,也可释放出二氧化碳来。总之,只要更新观念,如实地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看待,认真地分析成气地质条件,寻找天然二氧化碳气藏是大有可为的。

过去,由于对二氧化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我国二氧化碳工业长期停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落后水平上,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二氧化碳产品数量少,质量差,能耗高。而天然二氧化碳气藏的勘探开发,刚刚开始起步,尚处于摸索经验阶段。我国二氧化碳工业的落后状况,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要是我国的粮库都能采用二氧化碳贮藏法,每年即可节约粮食5亿千克。广东省的甘蔗田,如果都能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每年可多生产7万~15万吨蔗糖。开发二氧化碳资源是花钱少、收益多、资金积累快的好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二氧化碳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既要重视人工制造的二氧化碳资源,更要重视地下埋藏的天然二氧化碳资源,国内的经验要很好地总结,也要注意吸收和消化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只要认识对头,措施得力,我国二氧化碳工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指日可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