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术产业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提升学术产业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学校与龙旺集团整合文创设计、艺术表演等教育资源,围绕服务文创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共建“协和龙旺文创产业学院”。2019年6月,在校企合办“金山好味”产学研示范项目成果展上展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作品125件。案例15福州理工学院——深化“引企入教”,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构建基于众创模式的企业办学体制机制。

提升学术产业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的通知》,强调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产教融合专业体系,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围绕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需要,重点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海工装备、精细化工等学科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需要,打造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行业“数字化+”“标准化+”相关学科专业;对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满足提升现代服务业需要,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支持家政健康养老文化社会领域专业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加工、农产品流通等相关学科专业;支撑“数字福建”建设,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

案例13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以特色班增强专业产业契合度

学校以“财富金融特色班”“虚拟现实卓越工程师班”等创新特色班为载体,推动各系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港口与物流、“互联网”+技术行业5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试点项目,重点在产业经验和专业教育融合、社会实践与业务发展融合、产业发展与专项研究融合、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融合、品牌战略与社会形象融合等方面合作,为筹建产业学院奠定基础。

2019年,学校与龙旺集团整合文创设计、艺术表演等教育资源,围绕服务文创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共建“协和龙旺文创产业学院”。学校以龙旺集团特色文旅小镇为基础,开设人才班、共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举办文化产品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还依托省级高校服务珠宝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与10家知名珠宝企业共同成立珠宝产业学院理事会,旨在发挥学科、人才和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培养企业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建设高层次珠宝人才培养基地,高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共建目标,把产业学院打造成福建省珠宝行业服务的“智高点”。

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一批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推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设区市组件区域创新联盟,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组成创新联动系统,建设一批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同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主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合;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重要来源,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案例14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

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农林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链,与味正集团福建兴味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示范项目,硕果累累。2019年6月,在校企合办“金山好味”产学研示范项目成果展上展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作品125件。学院将借助“金山好味”项目,促进政校行企形成合力,组成产教共同体联盟;推进建立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形成行企深度参与的办学局面;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将学院打造成服务新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此成果展为新动力、新征程,学院将龙海资源优势与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结合,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共享先进理念、集聚高端人才、加快成果转化,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共建非独立法人的产业学院。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环节,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推进高校、行业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园;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支持高校“送教入企”,校企联办产业班、订单班。(www.xing528.com)

案例15 福州理工学院——深化“引企入教”,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构建基于众创模式的企业办学体制机制。学校是由高科技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举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定位均围绕举办者及相关行业企业涉及领域,致力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构建“基于众创模式的企业办学模型”。当新经济新业态出现新趋势时,学校根据行业企业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开设新本科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如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产业布局和人才要求,学校结合福建车联网产业发展、举办方关联企业车联网业务拓展,对电子信息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为新经济新业态和举办方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种体制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破解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质化、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校冷企冷”、教学科研不协调、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等难题的能力。

基于深度产教融合建设二级产业学院试点。学校基于举办方产业背景、科技优势及办学定位,以电子信息学科为重点建设和发展方向,按照“校中厂、厂中校”实践环境建设理念,与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脉车联网产业学院试点,在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能力提升。现已成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349.50万元、专业实验室37间、企业投入案例课程资源4697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性行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促进机构和大学生实践实习及创新创业基地。

案例16 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福建省本科高校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应用型办学定位,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闽南理工学院:以订单班为载体,推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从转型发展顶层设计到专业群建设,立足地方和行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决策;整体转型覆盖面广,六个专业群专业占全校本科专业83.30%;与299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开办“质量工程班”“订单班”“大师工作室”等企业班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办订单班23个,涉及智能制造、创新财务金融等多个行业,初步形成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智能制造专业群“一体、二方、三合、四双”校企协同培养、鞋服与创意设计产业群“六位一体、三方一致、师徒引领”等,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打通群内专业和课程壁垒,对接产业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阳光学院:构建产教共同体,形成以举办方为主导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阳光控股集团成立产教联动协调部,形成产教共同体,加强与学校深度合作。目前学校与阳光城、星网锐捷、阳光物产、阳光幼教合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申报新专业,将行业职业标准、企业量新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与阳光城共设“土木工程实验班”“财务管理实验班”,实施“三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聘请阳光城、星网锐捷高管、博士及技术骨干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来校举办讲座,承担教学任务;与各产业板块实施“阳光直通车”,实现订单式培养;与相关企业设立“淘宝专班”等校企专班,实行双讲师授课和双导师指导论文

另外,通知还从完善产教融合培训体系、发挥行业协调指导作用、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持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健全推进机制等方面,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