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多维探究

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多维探究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斗篮球队”和“东干篮球队”不少成员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篮球运动获得了新生。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自1952年起国家陆续建立了上海、北京、武汉、西安、沈阳、成都体育学院,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了体育系、科,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多维探究

1895年,篮球运动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David Willard Lyon)传入天津,开始了它在中华大地上的艰难而辉煌的行程。

根据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特点和标志性事件等因素,把中国篮球运动的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传入与传播时期、普及与提高时期、停滞时期、恢复与辉煌时期、创新时期。

(一)传入与传播时期(1895—1949年)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中国被逐步殖民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殖民地体育的特点。篮球传入中国的初期,主要在天津、上海、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会组织和某些中等以上学校少数学生中开展。如当时天津市的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省立一中等学校,北京市的清华学校、汇学校、协和书院等,上海市的圣约翰、南洋、沪江大学,南京市的金陵、东南等大学,苏州市的东吴大学等。

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14年第二届全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此后,篮球运动逐渐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性的运动会都把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男运动员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在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过一次冠军。另外,1936年我国曾派队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篮球赛,虽未能进入决赛,但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期间中国加入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篮球运动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篮球竞赛较过去更加活跃了。

1937—1945年,中国处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状态,在国民党统治区因受政局的影响,篮球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国民党军队中有一些篮球活动,特别是赴印度的远征军和美国军队有篮球交往活动,抗战胜利后一度活跃的“征轮队”与此有很大关系。在日伪占领区,日本侵略者为粉饰太平也举办过一些篮球比赛。在“孤岛”上海,篮球活动较为频繁,“回力”“大公”“华联”等球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旧中国共举办了7届全国运动会,每一届都有篮球表演和比赛,比赛规模越来越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1948年在上海举办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有33支男队和16支女队参加,组织和竞赛表现了较高水平。1948年组队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在23支参赛队中获第18名。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在晋察冀解放区,篮球活动和各种篮球竞赛都十分活跃。贺龙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人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和提高,而且形成了我国篮球队的优良传统。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期保持国内榜首地位,与继承该传统密切相关。“战斗篮球队”和“东干篮球队”不少成员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篮球运动开始活跃,特别是社会篮球竞赛活动较为频繁,天津、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涌现出不少新球队,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大普及、运动技术的大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普及与提高时期(1950—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获第6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篮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49年10月,北京市举办了第一届体育大会,当时主管全国体育工作的共青团中央邀请上海市男篮冠军华联篮球队访问北京,体现了新中国对篮球运动的高度重视。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

1950年12月24日—1951年2月4日,世界强队苏联男子篮球队依次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8个城市,共进行了33场比赛,苏联队都以大比分获胜。1952年7月15日—8月30日,波兰国家男女篮球队应邀访问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地进行了13场比赛,波兰亦获全胜。

苏联国家男子篮球队和波兰国家男女篮球队的访问比赛充分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况。为了改变中国篮球运动的落后状态,我国体育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建专门队伍,更新观点,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打法,并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短期内成效显著,战胜了不少欧洲的强队,一批优秀运动员的技艺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各大地区、各省市都组建了长年篮球集训队,篮球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55年举行全国篮球联赛以后,有了相对固定的分等级的竞赛制度。随着普及与发展的需要,1956—1957年间又实行了篮球等级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

群众性篮球活动蓬勃发展,篮球成为广大青少年、战士、职工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群众自发建立的业余篮球队遍布各地。据1954年统计,北京、上海、天津等30个城市组织职工篮球队12874个,山东省有篮球队5241个。据1956年统计,全国27个省、自治区修建篮球场16549块,为群众篮球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自1952年起国家陆续建立了上海、北京、武汉、西安、沈阳、成都体育学院,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了体育系、科,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人才基础。1957年,教育部委托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篮球研究生班,聘请苏联篮球专家拉古纳维丘斯来华授课,开创了中国篮球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956年和1957年,全国篮球指导员训练班在北京举行,聘请苏联篮球专家波·莫·切特林进行讲学。参加学习的主要是我国各优秀队的教练员和体育院系篮球教师共133人。波·莫·切特林是苏联功勋运动员,也是著名的篮球教练员。他在讲学中系统地讲解了篮球技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内容与方法,以及计划考核、临场指挥等内容,当时他还详细地讲解了苏联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讲学方式采取理论教学、技术课典型示范的办法,使参加学习者系统、全面地掌握了篮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及教学与训练方法,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篮球运动在相当时间内的理论基础,影响着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和院系篮球教学工作。

由于重视现代篮球运动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各级篮球队的训练及管理工作走上了计划的轨道,中国篮球运动在1957年有了迅速提高的好形势。其表现是,中国篮球队开始战胜一些世界强队,如南斯拉夫、巴西和意大利等队。1958年以后,中国篮球运动水平日新月异,全面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957年8月,巴黎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学生文化联欢节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体委和团中央决定由上海组队前往。参加这次比赛的共有13个国家的篮球队,他们是巴西、保加利亚、中国、法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等。中国篮球队在比赛中较好地展现了快、灵、准的特点,先后战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队(67:52),巴西队(73:68),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60:50),意大利队(67:52),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

1957年,与来访的南斯拉夫男、女篮球队共进行了9场比赛,都是5胜4负。苏联俄罗斯男、女篮球队访华,在男、女各8场的比赛中,我男队5胜2平1负、女队6胜1平1负。在这些比赛中,我国篮球运动员充分发挥了突切、抢断、中距离跳投的特长,在快攻、紧逼盯人等战术运用中,鲜明地表现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独特风格。通过比赛可以看出,中国篮球队的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运动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1957年以后,中国篮球出现的好形势,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运动竞赛与等级制度的颁布与实施起了很大作用。全国篮球划分为甲、乙、丙三级队的比赛办法,以及建立的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使各级球队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冬、夏集训,增强竞争能力。这些都是提高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必不可少的有力措施。

1956、1957年两次全国篮球联赛过后,国家体委对篮球训练工作提出了要求:为发挥我国篮球运动员的特点,全国各级篮球队要加强中、远距离投篮(特别是近距离跳投)的训练、中锋队员的身体与技术训练等,要进一步树立和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独特风格。

1958年国家男、女队和“八一”队在访问阿联酋、瑞士、法国、苏联等国家的比赛中,取得胜32场、平3场、负6场的好成绩。1959年国家女子篮球队访问保加利亚,与欧洲女篮亚军保加利亚队比赛。两次打成平局。国家女篮和四川女篮分别战胜来访的欧洲劲旅苏联国家青年队。在这一年里,我国男子篮球队也分别战胜当时具有欧洲一流水平的匈牙利队、获得第十七届奥运会第五名的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世界锦标赛第四名的保加利亚队,以及实力很强的苏联国家青年队。(www.xing528.com)

但是,这一时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训练工作有机械模仿外国、结合自己实践不够等问题。最突出的是对中锋队员和高大运动员的训练仿照东欧中锋的模式,因而使原有的特点得不到发挥,甚至削弱。其次是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对比赛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驾驭和适应性差。还有,当时中国篮球队接触到的主要是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全世界篮球运动的整体全貌尚缺乏了解,更没有机会同更多的国家球队进行对抗与较量。但是,中国现代篮球的进步是飞速的、为世人所瞩目的,中国篮球可以和东欧一些强队分庭抗礼了。

1959年,我国篮球界提出了“以投为纲”,发扬快、准、灵的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以小打大、积极防守的战术指导思想。此后又在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和世界篮球运动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国运动员的实际出发,召开多次篮球训练工作会议,确立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从此,我国篮球运动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科学研究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1959年出现了新中国篮球运动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随着篮球运动国际交往逐步增多,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有了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三大制胜法宝,逐步形成了快速、灵活、准确的独特风格。1960至1966年“文命”前夕,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后因10年“文革”影响而停滞,与国际强队拉大了距离,与世界篮球发展趋势脱轨并转入低谷。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1966年开始,我国运动训练包括篮球训练全面停止,直到1972年五项球类运动会才开始逐步恢复。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恢复了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席位,中国篮球的国际交往逐步恢复。

在此期间,为体育活动释放了时间和空间,学校的篮球活动曾兴盛一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篮球活动的开展。

这一时期,台北地区女子篮球曾获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第2名(1972年)和3次第3名(1968、1970、1974年)。男子篮球获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第3名(1973年)。

(四)恢复与辉煌时期(1977—1994年)

1977年以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运动确立了赶上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在总结经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努力研究国际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并重视在继承传统风格打法的基础上,倡导积极创新,重新强调“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篮球训练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篮坛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篮球界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加强对外交流,学校和群众篮球运动继续蓬勃发展,青少年篮球训练网络建立并得到巩固,篮球运动进入最佳发展时期,在亚洲篮球锦标赛、亚洲运动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篮球比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

1981年12月—1982年1月,国家体委在杭州召开全国篮球教练员工作会议,确立了“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方针,确立了科学化训练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篮球运动攀登世界篮球运动高峰奠定了基础。

1985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小打大”,迅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男篮形成的技战术风格基本上和训练指导思想的要求一致,也和我国传统的风格接近。1987年提出的“以防守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希望将训练的重点放在防守上。通过加强防守训练来促进攻守技战术的全面发展,这符合世界竞技篮球运动更加注重防守的趋势,对解决我国篮球运动中长期存在的重攻轻守问题极为有利。

中国女篮在1983年第9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第3名;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亚军;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冠军;1994年第12届世界锦标赛上获亚军。中国女篮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宋晓波、柳青、邱晨、郑海霞、丛学娣等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著名运动员。

中国男篮在连居亚洲榜首的基础上,于1994年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获第8名,第一次进入世界前八名,表明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正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跨入了百年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也可以说是我国篮球运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五)创新时期(1995年至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篮球运动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一方面进一步抓好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男、女篮先后在竞技水平上处于滑坡状态,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改革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依靠社会办队,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如引进外资与外援,举行职业化主客场制联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加快了与国际篮球运动的接轨。

篮球界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了外商注资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在1996年举办了由前卫体协、吉林、北京体师、上海交大等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当时称CNBA职业联赛),这是我国职业化联赛的开端,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

1995年,中国篮协决定进一步对竞赛制度进行改革,以产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并以全国男篮甲级联赛赛制改革为突破口,开始加速篮球竞赛体制改革的进程,1996年推出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简称CBA)联赛。

1997年11月,国家体委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改革实践,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化使我国篮球运动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初步摆脱了困境,而且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CBA联赛的成功进行,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老将新秀的出色表现有效地扩大了篮球的影响力,王治郅、姚明巴特尔孙悦、易建联进军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简称NBA),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篮球的影响力。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介入,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迈出了篮球职业化、产业化的新步伐。

1996—2012年,中国女子篮球队参加了第13~16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在第14届(2002年)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取得了第6名;参加了第26~30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在第29届(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了第4名,在第30届(2012年)奥运会上成绩不佳。中国男篮参加了13~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没有进入前8名,参加了第26~30届奥运会篮球比赛,获得了三个第8名(第26、28、29届),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一场未赢,名列最后。

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在恒华集团的赞助下,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掀起了中国高校篮球运动的新高潮。它活跃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也带动了中学篮球活动的开展,对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CUBA还为CBA输送了部分优秀运动员,CUBA成为体教结合、体育体制改革探索的成功范例。

中国的篮球运动是在近代“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传入的,是在我国积贫积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是在抵抗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辉煌。新中国成就了中国篮球,中国篮球运动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