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儿童佝偻病:欧战期间的悲剧

德国儿童佝偻病:欧战期间的悲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战期间,我们使得几乎所有的德国儿童深受佝偻病的折磨。它对内用“国家至上”的口号欺骗劳动人民使之服从剥削阶级的国家;对外宣传“民族优越”论,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对立,并用“保卫祖国”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译者注[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协约国主力的英国海军加强对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海岸的封锁,杜绝一切外来物质的进入,致使德国生活物资严重不足,并殃及儿童。

德国儿童佝偻病:欧战期间的悲剧

在我们旅程的终点,且让我们回顾一下历经的国土疆域,以便对我们的长途跋涉获得一个鸟瞰的印象

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需要的,也是学生所应获得的。在人生早期,对学生的爱至关重要,以后,对所授知识的爱则变得日趋必要。起初,重要的知识为生理学、卫生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其中后者对教师尤为重要。婴儿与生俱有的本能和反射,可因环境影响而发展为千差万别的习惯,因而也可养成各种各样的品性。这种情形大都发生在婴幼儿期,因此,这一时期是我们最为理想的试图培养儿童品性的时期。

凡喜欢现有恶德败行的人都爱说人性不能变更。如果他们指的是人性在6岁以后不能改变,还有几分道理;如果他们指的是无法改变婴儿与生俱有的本能和反射,也多少有几分道理,虽说优生学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并可能还将取得不俗的成果;但若他们的意思(就像他们时常说的)指的是欲造就一个其行为特征与现有芸芸众生有根本差异的成人乃是无计可施的,那么他们就是在向现代心理学整体挑战。

假定有两个出生时性格相同的婴儿,不同的早期环境也许会使他们成为气质迥异的成人。早期教育的工作是:调教本能以使之产生和谐的品性。这种品性是长于建设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是充满爱心的,而不是冷漠阴沉的;此外又是勇敢、坦率和聪慧的。凡此种种,绝大多数儿童都能做到,事实上,在儿童受到正确对待之处,正在贯彻实施。假如现有的知识都能利用,经过试验的方法都能推广应用,我们就能够在一代人之内造就和疾病、恶意及愚钝几乎绝缘的公民。我们没有这样做,那是因为我们宁愿选择压迫和战争之故。

本能的粗疏的原材料在许多方面是相等的,既可导向需要的,亦可导向不需要的行动。过去,人们不懂得训练本能,于是就被迫求助于压制。惩罚和恐吓曾是造就所谓美德的极重要的刺激手段。我们现已知道压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它决不可能真正奏效,而且,还会引起神经错乱。在本能的训练过程中,需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包括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习惯和技能仿佛是为本能而开凿的一条水渠,按照水渠的方向,本能可以导向不同的地方。

通过培养正确的习惯和正确的技能,我们就使儿童的本能自行激起所需要的行动。这里不存在紧张感,因为没有抵抗诱惑的必要。这里没有挫折,因此儿童感到无拘无束。我并不是说情况会绝对如此,不可预见的偶发事件还是会经常产生的,这时,旧方法也许有使用的必要。但是儿童心理学越发展,我们在保育学校的经验越丰富,可以运用的新方法也就越完善。

我已努力向读者介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妙前景。试想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健康、自由、幸福、仁慈、聪慧,几乎所有这一切都具有福泽天下的特点。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够在一代人之内带来一个黄金时代

但若缺少爱,这一切就不过是水中月,雾中花。现在知识并不匮乏,然而爱的缺少妨碍了知识的应用。有时因人们对儿童缺少爱而使我近乎绝望。例如,当我发现几乎所有被公认为品德高尚的我国领导人竟都不愿采取任何措施防止有性病的孩子出生时,就曾萌生此念。(www.xing528.com)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孩子的爱正在逐渐释放出来,这的确是我们的自然冲动之一。过去数世纪的残暴专制窒息了普通男女性向(dispositions of ordinary men and women)中自然具有的宽厚仁慈之心。只是在不久前教会才停止教人诅咒未受洗礼的婴儿。国家主义[1]是使人道之源干涸的另一学说。欧战期间,我们使得几乎所有的德国儿童深受佝偻病的折磨。[2]我们必须解放我们自然具有的仁爱之心,若有某种学说要我们让儿童蒙受不幸,那么无论它对我们何等重要,也定当拒之于千里之外。这正是我再三强调消除儿童恐惧心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彻底根除潜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恐惧。现代教育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幸福世界的诸多可能前景,为此颇值得我们冒些个人风险,即使这种风险比想象中的更为真切,也在所不惜。

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使年轻人从恐惧、禁律以及叛逆的或受压抑的天性中解放出来,我们就能在他们面前自由、全面且毫无隐瞒地展现一个知识世界;如果教授得当,获取知识对于接受者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种乐趣。增加现在通常对专业人士(professional classes)子女教授的课程门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冒险和自由精神,即出发远航,寻幽探宝的意识。正式的教育若能以此精神作指导,一切较为聪慧的学生就会通过自身努力去充实自己,人们应为这种努力提供各种机会。知识是使人从本能冲动及破坏激情的帝国中解放出来的救星(liberator);缺乏知识,我们所企盼的世界就无法建成。在毫无恐惧的自由氛围中教育起来的一代新人,将具有比我们可能具有的更为宽泛、更为大胆的希望,因为我们仍需与潜伏在我们潜意识中随时恭候我们的实属迷信的恐惧作斗争。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要创造的自由男女,必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先是在憧憬中,后来则是在现实的灿烂光辉里。

前进之路已清楚了然。我们对子女的爱足以使我们踏上这条道路吗?或者让他们在年轻时饱受折磨、压制、恐吓,以致日后在其智力因受恐吓过度而未能防止的无谓战争中送命?自古沿袭的无数恐惧阻断了通往幸福和自由之路,但是爱能战胜恐惧。如果我们热爱我们的儿童,那就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将我们权限内握有的这份厚礼奉献给儿童。

【注释】

[1]国家主义是以抽象的国家概念掩盖国家的阶级本质的资产阶级思想,19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它对内用“国家至上”的口号欺骗劳动人民使之服从剥削阶级的国家;对外宣传“民族优越”论,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对立,并用“保卫祖国”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译者注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作为协约国主力的英国海军加强对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海岸的封锁,杜绝一切外来物质的进入,致使德国生活物资严重不足,并殃及儿童。——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