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阳伽蓝记:报德、大觉、三宝、宁远、承光五寺巡游

洛阳伽蓝记:报德、大觉、三宝、宁远、承光五寺巡游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传》:“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寺。”译文报德寺是高祖孝文皇帝所建造。寺在开阳门外三里处。高欢去世后,高澄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原文里有文觉、三宝、宁远三寺。周回有园,珍果出焉,有大谷梨、承光之柰①。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于京师。周围有园,出产珍奇的果子,有太谷梨、承光柰。

洛阳伽蓝记:报德、大觉、三宝、宁远、承光五寺巡游

原文

解报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为冯太后追福

在开阳门外三里。

注释

①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后宫。正平二年(452)选为文成帝拓跋濬的贵人,太安二年(456)被册封为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尊为皇太后。杀专权大臣乙浑,临朝听政。孝文帝时,尊为太皇太后,继续临朝听政。冯太后是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主导的一系列改革对后来孝文帝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去世,谥文成文明皇后。《魏书·文成文明皇后传》:“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寺。”有《释老志》:“太和四年春,诏以鹰师为报德寺。”

译文

报德寺是高祖孝文皇帝所建造。是为给冯太后追福而建的。

寺在开阳门外三里处。

原文

开阳门御道东有汉国子学堂。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表里刻之,写《春秋》《尚书》二部,作篆、科斗、隶三种字,汉右中郎将蔡邕笔之遗迹也。犹有十八碑,余皆残毁。

复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里隶书,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又《赞学碑》一所,并在堂前。魏文帝作《典论》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犹存四碑。高祖题为劝学里。武定四年,大将军迁石经于邺。

注释

①有汉国子学堂:李善注《闲居赋》引郭缘生《述征记》曰:“国学在辟雍东北五里,太学在国学东二百步。”《河南志》:“太学,光武建武五年起。”陆机《洛阳记》曰:“在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十丈,广三丈。灵帝召诸儒正定五经,刊石于此。”

②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水经注·谷水》:“谷水又东径国子太学石经北。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扬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树之于堂西。石长八尺,广四尺,列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明帝又刊《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怃焉。’”又戴延之《西征记》:“国子堂前有列碑,南北行,三十五枚,刻之表里,书《春秋经》《尚书》二部,大篆、隶、科斗三种字。碑长八尺。今有十八枚存,余皆崩。太学堂前石碑四十枚,亦表里隶书《尚书》《周易》《公羊传》《礼记》四部,本石塶相连,多崩败。又《太学赞碑》一所,汉建武中立,时草创未备,永建六年,诏下三府缮治。有魏文《典论》立碑,今四存二败。”各书所列碑数虽有不同,而一字石经及三字石经则分别了然。三字石经者,先列古文(科文),次列篆文,再次列隶书,魏正始年间立。书石者不可考,其与一字石经不同。一字石经,仅为隶书,书石者为汉熹平中蔡邕等人,世或称《熹平石经》。前者或称《魏石经》。此文以“魏三字石经”为蔡邕遗墨,实误。或此“汉右中郎将蔡邕笔之遗迹也”句在下“《礼记》四部”句下。(www.xing528.com)

③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④魏文帝作《典论》六碑:《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四年二月戊子,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典论》:书名,魏文帝曹丕撰,后散佚。

⑤大将军:即高澄,字子惠,高欢长子。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天平三年(536),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高欢去世后,高澄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为膳奴所刺杀。其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石经考》:“武定四年八月,迁洛阳汉魏石经于邺。”据查考,所迁石经凡五十二块。

译文

开阳门御道的东面有汉代的国子学堂。堂前有三种字体的石经二十五碑,里外都刻有文字,刻写的是《春秋》《尚书》二部,用了篆、科斗、隶三种字体,是汉代右中郎将蔡邕书写的遗迹。至今犹存十八碑,其余的都已残毁。

另有石碑四十八块,里外都用隶书,刻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经书。又有《赞学碑》一块,都在国子学堂前。魏文帝作《典论》的六块碑,到太和十七年,犹存四块碑。高祖将此题名为劝学里。武定四年,大将军将石经迁到邺城。

原文

里有文觉、三宝宁远三寺。周回有园,珍果出焉,有大谷梨、承光之柰。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于京师。

注释

①大谷:即太谷,地名,在今河南偃师西南。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置关于此,以产梨闻名。柰:苹果的一种。

译文

劝学里有文觉、三宝、宁远三座寺院。周围有园,出产珍奇的果子,有太谷梨、承光柰。承光寺里多果树,柰的味道甚美,为京城之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