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户外攀登必备:备用太阳眼镜及保暖衣物

户外攀登必备:备用太阳眼镜及保暖衣物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登山队应起码多带一副备用太阳眼镜,以备队员遗失眼镜。不论戴哪种眼镜,近视或远视的登山者一定要多带一副眼镜或有度数的太阳眼镜以备万一。(三)备用衣物紧急情况下需要一些额外的保暖衣物。“备用衣物”指的是在不得不紧急露宿长时间不活动的意

户外攀登必备:备用太阳眼镜及保暖衣物

(一)定位和导航

1.地图

作为最基础的装备之一,地图有不同的规格和比例,最常见的是1∶25 000和1∶50 000两种。前者适用于精度要求很高的情况,如确定极小目标的位置时。不过对于一些较小的独立地貌,比如冰雪覆盖的小溪等高线细节就变得非常重要。后者适用于更大范围内的辨向,表现依然出色准确。1:50 000的地图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细节,因此更容易辨识。

2.地图盒

如果地图不是贴膜的,可以去文具店购买透明书皮把它包起来,这样就会比传统的纸质地图耐用得多。如果在旅途中没有时间贴膜,地图盒能将地图保存得很好。建议买那种橡胶质地的,虽然贵一些,但比那些便宜货要耐用;便宜的地图盒很容易开裂散架。

3.指北针

市面上有多种指北针可供选择,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喜好。最低要求如下:大而干净的表盘,戴上手套也易于操作的外壳按钮,明显的标志,表盘边上带有比例尺或毫米刻度。

可以用细绳套把指北针挂在脖子上,或者固定在外套上的地图盒钩上。

4.计数器

步测时,需要时时精确计算出已走过的距离,为此,可以购置一个能从1按到9的小计数器来配合指北针使用,也可以在挂指北针的细绳套上加上10个塑料卡扣,每当走完一个单位距离,就像拨动算盘珠一样把一个卡扣从上面拨下来。

5.秒表

计时的步骤如下:想好要记多长时间,然后按一下,开始计时;等时间到了,再按一下停止计时。普通的钟表也能用来计时,但是却很难记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电子表上的秒表或是专业的秒表效果会更好;家用的小型电子计时器轻巧又好用。

6.油性记号笔

尖头的记号笔不仅在压膜地图上面容易写写画画,在其他的光滑表面上也很好用。记号笔不但可以用来计时,还可记录其他信息,包括稍后会提到的方位角等。

7.手持GPS (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

手持GPS接收机对于定位和在山区寻找路径作用极大。例如,在登山活动的最后一天,在裂缝区域返程的时候,诸如“路径记录”这样的特色功能就很有用。

使用GPS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电子设备,它得有电池才能工作;另外,它有可能出错,甚至死机。因此,大部分人会把GPS作为预防万一的备份定向手段,而熟练掌握使用地图和指北针的基本技能仍然是必需的。人们通常把从GPS上获得的信息标注在地图上,然后继续使用地图来完成行程。

8.高度计

跟GPS的用法类似,高度计可以帮助登山者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是不能直接用于定位。在高海拔地区冰雪覆盖的山脊下方,若缺乏明显的地形特征,且山脊又有一定的坡度时,可以直接用高度计来定位。

天气变化的时候,高度计显示的数据变化无常。一般说来,只有正确校准过的高度计显示的数据才准确。这需要在已知海拔的地点对高度计进行调校,在某些条件下,每几个小时就要做一次这样的工作,否则大气压力的变化会导致高度计读数不准确。

通过卫星信号获得高度数据的高度计不受小范围大气压力变化的影响,但是它们只有在天空视野良好、周围能找到卫星的时候才好用。

(二)防晒用品

携带并使用太阳眼镜、防晒油等保护视力、皮肤和嘴唇,穿着有防晒保护的衣服。

1.太阳眼镜

这是高山地区的重要装备。裸视雪地上反射的太阳光,即使为时甚短也会感到头痛和眼花。眼睛特别容易受辐射线侵害,眼角膜会在眼球尚未感到不适前便已遭到灼伤,造成痛楚不堪的雪盲。紫外线能穿透云层,因此别以为阴天就不需要保护眼睛。必须抹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尤其是在雪地、冰地、水中及高海拔地区。

太阳眼镜能过滤95~100的紫外线(图3-52)。镜片应染色,只容许少部分的可见光通过,雪镜的透光率应为5~10,试戴墨镜时要对着镜子看,如果能轻易看见自己的眼睛,表示镜片色泽太浅。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会令颜色失真,黄色的镜片可在雾中或阴暗的天气下保持较佳的反差和能见度

图3-52 太阳眼镜

除非直视太阳,否则红外线不至于伤害眼睛,但是能隔离红外线的太阳眼镜可保护眼睛,比较保险

镜框应在侧面加装遮光板,既能减少光线直射眼睛,又能适度通风,防止镜片产生雾气。镜片上喷防雾清洁剂可减少镜片起雾。

登山队应起码多带一副备用太阳眼镜,以备队员遗失眼镜。如果无备用太阳眼镜,可在布制或厚纸板制的眼罩上割一道细缝,然后戴上,保护双眼。

许多近视或远视的登山者喜欢戴隐形眼镜,既不会滑下鼻梁、溅上水珠,也不必戴有度数的太阳眼镜。但隐形眼镜也有缺点,风沙、汗水和防晒油都会刺激眼睛,而且身处穷荒之地时不易清洁及保养。一般眼镜会比隐形眼镜更能保护眼睛。不论戴哪种眼镜,近视或远视的登山者一定要多带一副眼镜或有度数的太阳眼镜以备万一。

2.防晒油

皮肤的防晒工作对登山者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环。皮肤色泽深浅与防晒油需用量固然因人而异,但疏忽防晒工作一样都会有罹患皮肤癌的风险,千万不要大意。

登山使用的防晒油须能阻绝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是引发皮肤癌的主要因素,而中波紫外线则会造成晒伤。防晒系数(SPF)须达15以上。擦防晒系数15的防晒油的人,可比未擦防晒油的人在太阳下多待15倍的时间而不致晒伤。为阻绝长波紫外线,使用含有氧化锌、二氧化钛或亚佛苯酮的防晒油。

防晒油易随汗水流失,要经常涂抹补充。(www.xing528.com)

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要抹上防晒油,包括下巴下面、鼻子、鼻孔内和耳内。戴帽子的人也要在脸颈部涂抹防晒油,防止雪地反射的光线伤害皮肤。防晒油需要一段时间才会起作用,因此出发前半小时即应涂抹。

登山者也可用氧化锌膏或化妆用的白色油彩来代替一般的防晒油,不但防晒,而且还不易脱落—除非被手指或装备刮落,否则擦一次即可支撑一天的行程。缺点是黏糊糊的,不易清洗,必须借助卸妆液。

衣物的防晒效果胜于防晒油,天气晴朗时攀登冰河,可穿着浅色透气的长内衣或风衣。即使天气酷热长内衣穿起来不舒服,也比不断涂抹防晒油要省事得多。

嘴唇也是皮肤,同样需要保护才不会脱皮和起疹。市面上有可以防水防汗、不易脱落的护唇膏,要经常涂抹,特别是在喝水或吃东西后。

(三)备用衣物

紧急情况下需要一些额外的保暖衣物。登山活动的基本衣物为内袜、外袜、登山鞋、内衣裤、长裤、衬衫、毛衣或羊毛夹克、帽子、分指手套或并指手套、雨具。“备用衣物”指的是在不得不紧急露宿长时间不活动的意外情况下,能够帮助登山者活下去的额外衣物。

多带一套内衣裤有助于保暖,而且重量不会增加太多。多带一顶帽子或套头露脸帽是聪明的选择,比等重的任何衣物都要保暖。在手足防护方面,需多带一双厚袜子,多带一双聚酯纤维或羊毛手套。在冬季攀登或高山远征时,不但身体需要多一层衣物保暖,腿部最好也多准备一条吊带裤。

(四)照明

电池和灯泡都属于消耗品,所以要有备份。

头灯或手电筒的照明度依款式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高亮度的照明需要消耗更多的电力,照明度最强的灯通常也需要更多的电池,才能持续使用数小时。科技的发展使灯泡更有效率,像卤素灯泡或氙气灯泡。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合了明亮度、耐用度、低耗电的优点,虽然它不是最强力的照明装备,但它具有高效率与轻巧的优势。如果不需要类似聚光灯的强力照明,发光二极管灯泡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选择。

头灯使用时可以空出双手,比手电筒方便。照明非常重要且容易出差错,因此买好一点儿的产品是值得的,至少要买能防潮的产品,不怕雨淋。完全防水的头灯虽然昂贵,却物有所值,在任何天气下都可正常运作,电池和接头放在潮湿的地下室或车库达数月之久,也不怕锈蚀。

头灯的开关必须要坚固,不会因放在背包内意外误触而打开,这是登山常常发生的严重问题。采用凹槽式开关的设计是最好的,用旋转来控制开关的也不错。如果头灯的开关极易因碰撞而打开,可用胶带将开关固定在“关”的位置,或是取下灯泡、倒装电池,阻断电路。

有些头灯的焦距可以调节,照明范围广的泛光灯适合做杂务时使用,集中式的聚光灯则可看清远方的物体。

要确定携带的备用电池和灯泡没有问题,且能够适用。

(1)碱性电池:一般电池中以碱性电池为好,电量远高于较便宜的铅锌电池。碱性电池最大的缺点是接近没电时伏特数(会影响照明度)会大幅下降,效能在低温时会急剧损耗(-18 ℃时只能发挥10%~20%的电力)。

(2)镍镉电池:可反复充电,电力将耗尽时伏特数和照明度不变,低温下运作良好(-18 ℃时仍能维持70%的电力),但储电量不及碱性电池。登山时可选用高容量的镍镉电池,其含电量为标准型的两到三倍,值得多花一点儿钱购买。

(3)锂电池:价格高、效果佳。电量耗尽前伏特数都不会下降,在-18 ℃时还能正常发挥电力。锂电池的伏特数是同尺寸标准电池的两倍,要注意能与头灯兼容。

(五)急救

携带急救箱并了解如何应用,但不要以为有了急救箱就万事大吉,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最好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避免疾病或伤害造成。

参加山难急救训练等很有必要,因为一般的急救训练是针对专业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前来处理的市区或工厂意外。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山区可能得花上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

急救箱要小而坚固,物品须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妥。市面上很容易买到急救箱,但里面的物品往往不够使用。急救箱至少应包括各种尺寸的纱布块、纱布卷、小型绷带、蝴蝶型绷带、三角形绷带、斜纹厚棉布、胶带、剪刀、清洁液或肥皂、橡胶手套、纸和笔。

绷带和纱布块的数量要充裕,以防大量出血。带多少,要考虑登山活动的性质和天数。如果攀登冰河时发生骨折,无法就地找到树枝做夹板来固定断肢,铁丝梯状夹板就很有用。如果是海外远征,就必须多准备一些医师所开的处方药品

(六)火种

携带生火的工具以便紧急时使用。大部分的登山者会将几个丁烷打火机放在防水罐子里,以取代火柴。火种的火焰比较稳定,是快速燃起湿材或生起紧急营火必备的物品。一般的火种包括蜡烛、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高海拔的雪地或冰河没有柴火可用。

(七)修护包和工具

小刀是很好用的工具,不管是急救、烹煮食物、修复装备还是在攀岩上都会用到,队伍中的每个人最好都带一把。系上小绳环可以避免遗失。其他的工具,如钳子、螺丝起子、钻子、剪刀等可以跟刀子结合在一起(如瑞士刀),或是个别携带装入一个工具包里。另外,还有鞋带、别针、针线、铁线、尼龙胶、塑胶纽扣、绳子、伞带以及帐篷、炉具、冰爪、雪鞋等装备的备用附件。

(八)营养(备用粮食)

天数短的队伍可多准备一天的备用粮食,以便在恶劣天气、迷路、受伤或其他因素而延迟行程时使用。天数长或远征的队伍需要准备更多的备用粮食。备用粮食须免烹调即可食用、容易消化,且可存放一段时间,如肉干坚果、糖果、什锦干果麦片水果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带有炉具,也可以加上可可粉、干燥汤包、茶等。

(九)水(备用水)

多带备用水及携带取水或净化水质的用具。尽量每次都多带一瓶水罐或水袋。开口大的容器比较容易装罐。有的背包在臀带处有可放置水罐的地方,拿取很方便。有些水袋可以放在背包顶端,附有长长的塑胶吸管,便于边走边喝。

在登山之前,先在可靠的水源处把装水的容器装满,也可从家里带出来。在遇到额外的水源时,可以补充你所带的水,不过,通常得先用过滤、化学纯化药剂、煮沸等方式来净化水质。在雪地里,要准备炉具、燃料、锅子与打火机来融雪,以取得额外的水。

每天消耗的水量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人一天2升水是合理的最少需求;在很热的天气或高海拔的山区,6升水可能还不够;在干燥的环境下要准备更多的水。

(十)紧急避难物

如果队伍不准备带帐篷,可以用其他的庇护工具来遮风避雨,如塑胶筒状的轻便帐或超大型的塑胶垃圾袋。还有一种锡箔制的紧急避难毯,有人受伤或失温时,可以用它来保暖,或是用两个避难毯搭起简便的避难帐。

带一个隔离性的睡垫可以让你在雪地躺坐时防止热量快速散失。即使是一天的行程也有人会携带露宿袋,当成一种保命的装备,虽然多了重量,但也能因此而少带一些保暖的衣物。露宿袋可以保护衣物不致被雨或雪弄湿,减少风的侵害,尽可能地留住热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