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向个性化的区域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走向个性化的区域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课程建设中的管理制度优化。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能力。一些学者对学校个性与学校文化及学校特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生命所依,学校个性即学校特色文化。

走向个性化的区域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1.课程建设与改革

这方面的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理论和理念的阐述,对课程个性化或者个性化教育中的课程建设问题的一般阐述,或者对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等开发建设中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发掘、融入或重构等的阐述。

另一类是各地中小学个性化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模式介绍,这些探索的基本特征有以下方面:(1)确立个性鲜明的育人理念以及清晰的育人目标。以此体现以人为本、个性化和自主选择课程发展的核心教育价值,体现现代教育的本质灵魂。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育人目标。(2)在课程形态和结构的顶层设计上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和多样性。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体现多样性、可选择性以及课程层次的梯度性,模块化、系列化、多样化是大多学校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设计的共同特征。如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的校本“个性化课程”体系,上海育才中学的模块课程,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构建的“八个一”个性化课程框架,等等。(3)学校课程建设中的管理制度优化。如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学习权,注重采用先进的学习诊断方法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实行走班制和小班教学,等等。

2.个性化教学实施

这方面的探索包括以下若干内容:一是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如国外的个别化规定教学、个性化教学系统等,国内的异步教学法、自学辅导式教学、分层递进教学等;二是关于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探讨,如熊梅等提出的制订多层次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等个性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朱建萍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王振权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六大实践范畴,等等;三是个性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如个性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的结合等;四是个性化教学中的教育技术支持,这方面的探索有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共性特征和开发原则,以及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技术环节。

3.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www.xing528.com)

在个性化教育实施中,教师队伍的个性化教育素质是最关键环节。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能力。譬如基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课程的设计力,基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课程的实施力,基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课程的评价力。譬如从差异教学的角度有学生差异的诊断、差异课程的设计和推动、多元评价的实施者等。

关于个性化教育中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探索,许多学校都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出台各种举措,大致包括:一是加强管理,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二是改革和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个性化专业发展方式;三是改革创新教师工作方法,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工作活力,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个性化转型。

4.评价与管理

评价主要集中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的共识是: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智能优势。评价理念上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和特长;评价尺度上强调差异化的评价;评价视角和主体上强化多元化的评价;评价形式和手段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选用多元智能测试作为发现学生个性的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智能发展的不平衡,了解对应每一种智能的不同于其他智能的学习策略

管理主要集中在个性化办学方面,有学者认为理想的办学应该走向个性化办学,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实现个性成长,让每位教师具有鲜明的教学个性,让每所学校走向自主发展。一些学者对学校个性与学校文化及学校特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生命所依,学校个性即学校特色文化。北京市十一学校通过探索构建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科学化、系统化的学校个性化发展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