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天水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天水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策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天水市把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抵御自然风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天水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策

第一章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天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时期,天水市也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中。在这样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发展阶段上,我们必须正确的估量和清醒的认识新的形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既要抓住良好的机遇,又必须正视新的挑战。应当看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一方面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有利于最终理顺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另一方面,结构变革和体制转轨又增加了保持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的难度,增加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难度,很容易造成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过度流失,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搞得不好,甚至会出现农业停滞和萎缩的局面。

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和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现在强调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目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忽视农业的倾向一抬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减少投入,放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天水市农业的基础设施在总体上还很薄弱,多数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这是要靠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才能逐步改变的。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中断不得,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我市573万亩耕地中,川地不足40万亩,人均耕地1.58亩;山旱地面积大,后备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本身也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才能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产条件。三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投资需求的增长,还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四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更全面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不仅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继续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且要加快发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服务设施,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仅要继续抓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而且要重视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整个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环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不能放松,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二、天水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近年来天水市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天水市把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抵御自然风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756项,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6.84万亩,保灌面积65.76万亩,实灌面积56.59万亩。建成农村人饮解困及氟病区改水工程11.33万处,解决了86.5万人和13.17万头畜的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处,解决了农村34.0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修建渭河干流以及支流各类堤防工程363.08公里,保护人口65.7万人,保护耕地37.19万亩。建成小水电站12座。建成雨水集蓄水窖22.11万眼,发展补灌面积60.53万亩。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35.7平方公里,其中兴建梯田403.07万亩。

2.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75%以上。

3.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大力实施以“六小”工程为重点的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小型水利、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以来,全市完成较大型水利灌溉工程12处,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处,解决了16.7万人的饮水问题;新建通村公路、沙路893公里,通乡油路196公里;建设农村沼气“一池三改”用户35350户。与此同时,坚持不懈狠抓社会事业建设。全市参合农民达260.98万人,参合率为87.2%,参合住院补偿总金额2321.91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了59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为60%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低保人员补助按每人15.52元/月的标准、“五保”户按每人121元/月的标准,逐户落实,还集中建设了110个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中心敬老院;完成了800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新建了120个图书室和文化室,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近几年,天水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弃农经商”,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对于周围排灌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须改善。(www.xing528.com)

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天水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同时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大多还是“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天水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天水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天水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村村通”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快天水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常抓不懈,为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坚持着眼未来,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先行意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存在忽视思想,认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限制较多,可以暂时缓一缓、拖一拖。其实不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加以重视,要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先行的意识,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视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造福子孙,深得民心的伟业。

2.坚持突出重点,切实解决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当前,应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机遇,抓好渭河干支流堤防、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洪灾害防治、引洮二期供水、甘谷东北部饮水安全、张家川富川和秦安小湾河水库等工程,建成堤防工程70公里。

3.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土地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以创建梯田化市为目标机修优质梯田30万亩,创建梯田化乡镇10个、梯田化村200个,治理水体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

4.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改善装备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任务,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机项目为支撑,积极开拓农机化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我市机耕达到200万亩,年递增12万亩;机械播种达到80万亩,年递增21.5%;机械收获作业达到60万亩,年递增14.6%。

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制定从生产环境、过程到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以果品、蔬菜畜牧标准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业标准的落实工作,扩大农业标准覆盖范围。至2015年,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占总面积的30%。三是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地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协会+农户+标准化”等多种经营模式,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

6.以市场为主,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要解决投入问题,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一直由政府、集体承担,但政府、集体的投资力度也相对有限,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和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失为良策。应本着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进一步形成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好氛围,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以市场为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自我发展、自我壮大,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

7.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新体制。农业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是确保国家和集体投资基础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加强规划与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对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可以采取市场运行机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由当地企业和农民自主经营,管理单位可以相应收取管理费,资金的缺口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等办法,切实维护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劳动者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形成爱护和保护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意识,积极引导农业劳动者参与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