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校国防生教育的思考成果

军校国防生教育的思考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对军校国防生的教育培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演讲与知识竞赛活动,强化国防生对军人职责、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为其爱军习武、履行职责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抓好对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军校国防生教育的思考成果

关于军校国防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李瑞锋 寇红召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四系,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 国防生教育是当前我军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军校培养作为国防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入学入伍过程中要抓好“两个转变”,要针对国防生的专业特点培养好他们的业务技能,进而在管理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任职能力。

关键词 国防生;教育;培训;管理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生长干部是我军干部生长和培养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新世纪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希望工程[1]。国防生作为依托培养的主要对象和我军未来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既为军队生长干部开辟了一条高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也为我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对于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战略方针,优化国家人才资源配置,加强我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均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

国防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逐渐成为部队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但要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更要成为一名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如何在军校中搞好国防生教育,成为我军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我们认为,对军校国防生的教育培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入伍教育,尽快实现“两个转变”

国防生虽然在地方大学进行过一部分军训,但学习重心还是专业基础理论,对军队、军人的认识还很肤浅,入伍的动机亦各不相同,思想认识还处在逐步发展和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入校后就应当及时抓好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坐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从地方大学生到军校学员的转变。

(一)突出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在新生入伍教育阶段,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重点突出我军宗旨、性质和优良传统等专题教育,使国防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名肩负神圣使命的革命军人,必须用军人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管理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到国防生学员中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全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当代军人价值观的大讨论,使国防生学员牢固树立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上来。还要充分利用好“三个半小时”的学习,使国防生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其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打牢其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

(二)增强使命意识,培养战斗精神

军队为战争而存在,爱军精武、爱岗敬业是军人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履行使命的前提和基础[2]

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宣传与解读,大力宣扬先进英模的光荣事迹,引导国防生学员培养良好的争先意识。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演讲与知识竞赛活动,强化国防生对军人职责、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为其爱军习武、履行职责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要通过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国防生学员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国防生学员热爱军队、安心服役的思想,使其能够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本领。特别是要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鼓励学员积极投身到以学习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装备、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实践中,刻苦学习信息化知识,争当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打赢先锋。

(三)狠抓日常养成,强化军人意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好对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为了克服国防生在大学期间养成的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入伍训练中要狠抓军事素质和作风养成,强化军人意识。在组织训练过程中,要从细节入手、严格管理,利用集合、出操等活动,在提升学员的军事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服从意识,培养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在日常的管理中,从严要求,认真抓好一日生活、查铺查哨、请销假等制度的落实,培育学员军人意识和作风养成,使学员能够尽早完成角色转换,适应部队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二、加强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国防生任职能力

国防生培养应当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为目标。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是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军人素质、意志品质与业务技能,还要具备渊博的综合知识。

(一)加强专业培训,确保技术过关

在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全军部队加大了对专业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军校培养阶段,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专业培训,使他们学有所专、学有所长,为其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课程设置上,应当根据当前部队现有装备和实际情况来安排国防生课程,使培训能够紧跟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托,以未来战争需要为指引,来培养国防生精湛的技术素质;要重视军事基础理论课的教育,使学员能够深刻了解我军武器装备的现状,为其学习军事技术、熟练掌握部队装备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授课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国防生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自学能力比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启发他们自学。教员可以通过安排经常性的专题讨论课来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扩展其知识面,也可以把一部分内容让学员轮流备课、上台宣讲,使学员在备课过程中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其组织、表达能力

在考试、考核方面,要严格把关,同时应该注重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把课堂表现、实践能力与试卷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判。(www.xing528.com)

(二)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对未来军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防生普遍存在有重视理论、忽视操作、眼高手低等问题,因此,还需要从各类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不能使用“大锅饭”、“一锅端”的教育模式[3]。可以适当加大实践课的比例,让学员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院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中去。定期组织学员到本地有代表性的部队参观、访谈,以了解部队管理的大致状况和水平,使学员对部队管理和工作程序有更加直观地认识。在培训期间可以组织短期的专业实习,将学员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实习锻炼,参与部队某一方面的作业过程,使其切身体会部队的工作规律与管理状况,从实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体能心理,锻造意志品质

强健的体魄与坚强的意志是新时期革命军人的必备素质。国防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人生活能力比较欠缺,与军校生长干部学员相比身体素质较弱,对于到艰苦地区工作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4]

多数国防生认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军官,对体能训练普遍存在敷衍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在日常训练中要做好督促教育,坚持搞好每天的体能锻炼,更要强化耐力与力量练习,这对于培养国防生毅力、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体育竞技比赛,以提高学员的训练热情;在考核上要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名学员都具有强健的体魄,能够适应紧张的工作和严酷的战场环境

要加强对国防生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在训练、学习疲劳期以及产生紧张、焦躁情绪时,能够自觉调整不适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搞好心理拓展训练,有意识地在艰苦、孤独、危险的环境中锻炼他们的“耐性”和“韧劲”。同时聘请心理学专家作咨询辅导,引导国防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其心理耐久力。

三、进行科学管理,全方位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

为了使国防生能够尽快熟悉部队环境,胜任部队工作,必须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国防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一)完善考核制度,保证培养质量

通过定期考核,保证优胜劣汰,是强化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国防生质量的关键所在。国防生在大学毕业后先到分配单位报到,然后由分配单位送学培训,而作为培训的军队院校,淘汰机制还不完善,这对于国防生的教育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要把考核与淘汰制度贯穿于国防生的整个培养教育过程,军队院校在抓好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要坚持对国防生进行经常性的全面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军政训练、作风纪律、身体状况、奖惩情况和平时表现等,对面向基层指挥岗位的国防生,还侧重对其气质、管理素质、适应能力和体魄状况的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国防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基本合格的,予以通报和告诫;对考核不合格的,应及时淘汰。

(二)成立模拟连队,强化自主管理

在国防生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学员队骨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国防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国防生学员队建立模拟连,让学员轮流担任连队干部开展工作,组织岗位任职锻炼,使其真正感受到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自觉融入管理体系之中。模拟连作为军队院校与基层部队接轨的有效形式,在军校正规化管理方面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它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克服学员初任干部时不会管、不善管、不能管的问题。通过岗位轮换制,使学员人人参与管理,从参与管理中增强服从管理的意识,使学员们形成了积极进取,争当骨干的氛围,对学员的成长大有益处。

要想使学员的管理水平真正与人才培养相适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科学有效,通过不断改进,建立起符合国防生培养特点的模拟连管理模式。

(三)丰富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

国防生在地方大学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具有自学能力较强、兴趣广泛、特长较多、渴望成才而组织能力又相对薄弱的特点。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增强国防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员的组织能力[5]

可以针对国防生的特点,结合军校的活动安排,成立篮球队、足球队、书法、绘画、诗歌、演讲、写作等兴趣小组。让学员在基层党支部的领导下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实施中,要放手让学员自己探讨、研究、参与活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第一任职所需的工作能力。通过活动,既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又让学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国防生作为未来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对我军的建设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把握住国防生特点,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认真教育、科学管理、统筹施训,才能够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使他们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革命军人,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打得赢、不变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康,关应祥.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规范.http://www.pladaily.com.cn/item/gfs/ new/03.htm

[2]亢晋军,方海波.从基础入手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政工学刊,2009(5).

[3]骆安琼.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刍议.才智.2009(9).

[4]王刘玉.军政训练应着重培养国防生“五种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5]李晓伟.国防生培养机制初步探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