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知识清单本章点睛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知识清单

本章点睛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本章分别阐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章阐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大纲知识点精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懈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升华,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在报告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并非偶然,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不相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是不相同的;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不仅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而且还因为它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理论。而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于“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具体化,从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毛泽东明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并进而达到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一,毛泽东思想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探索中发生了严重失误。正反两个方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提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毛泽东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毛泽东主张把我们的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的科学含义如下: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在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过程是: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地研究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在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核武器)的重要思想,对我国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策略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在思想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关于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关于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树立又红又专的思想;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这些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党员要不断进行思想改造,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总结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进行整风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形式;提出执政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群众路线是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这个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党坚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自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指引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阐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十四大对这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了空前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住了政治风险的重大考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江泽民曾经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要始终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军队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大力发展以军事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事实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其实质指的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立党的哲学根据。根据这样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方面军存在着种种错误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个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在这封信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认为种种错误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又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为此,他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把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作为思想路线的基础来论述,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工作中,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没为当时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所接受,反而遭到错误的批评、压制和否定,从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清算教条主义的错误,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进一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清除教条主义错误及其影响,1941年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1941年冬,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对思想路线作出了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但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他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以至于又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继续严重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指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还领导和推动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随后,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980年,邓小平还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先作出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连在一起,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的丰富,使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思进取、工作不实、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贪图享受、脱离群众等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完整、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基本内容是: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与其他三个方面并不是等同、并列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蕴涵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故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他对真理标准问题作了新的发挥,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着中国实际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样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体现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为代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实事求是是这个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复习重点提示

本章实际上是本部分的导论,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历史进程,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以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尤其要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模拟练习题(www.xing528.com)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要把(  )。

A.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B.制度建设放在首位

C.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D.组织建设放在首位

3.全面提出和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  )。

A.陈云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

A.以人为本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

A.思想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争论的干扰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1.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

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B.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C.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D.中国的理论渊源结合起来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正确地回答了(  )。

A.“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D.“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问题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全面论述了(  )。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一些重要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规律主要是(  )。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B.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1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含(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1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D  7.B  8.C  9.C  10.A  11.B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AB  4.ABCD  5.ACD  6.ABCD  7.ABC  8.ABCD  9.ACD  10.AC  11.ABC  12.ABCD  13.BCD  14.AC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