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障粮食安全的五大对策

保障粮食安全的五大对策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因此我国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法的立法宗旨作出了明确规定。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粮食物种安全、粮食品质安全和粮食供给安全三个方面。因此,实施海外农业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发展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兴建农业生产基地、投资境外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方式,对缓解中国资源紧缺,保障中长期的粮食消费需求,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的五大对策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因此我国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法的立法宗旨作出了明确规定。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粮食物种安全、粮食品质安全和粮食供给安全三个方面。粮食产业是有关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战略产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都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增加。目前,外资正加紧对我国农业领域的渗透,由于粮食的“金融化”趋势和能源属性越来越明显,决定粮食价格的因素趋于复杂。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加强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要提高粮食供给水平,一方面要努力挖掘粮食作物单产潜力,另一方面要保证耕地面积。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化水平较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减少难以避免。因此必须提高土地使用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效解决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等问题,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时空分布很不均衡,要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农业用水要力争实现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投资力度,满足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效用,努力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人多地少,必须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粮食和农产品的供应,而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是通过施肥为作物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我们既不能像地多人少的国家那样通过牺牲作物产量来保证生态环境,又不能不顾环境质量片面追求高产。我国必须走出一条既能保证作物持续增产、农田生产力不断提高,又能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充分科学地利用有机和无机养分资源,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尽管由于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出现了肥料投入过量或不均衡投入的现象,造成了部分农田氮、磷等养分富集和非均匀化,但是总体上我国耕地中低产田依然占较大比例。因此,需要在国内外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易于推广应用的推荐施肥的理念,研发相应的技术体系。

3.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培养高素质农民

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要保障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大部分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尚不具备现代农业生产对劳动者的基本技术要求,更难以领会和掌握农业新技术。要紧密围绕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传授和推广农民急需的农业适用新技术,并提高技术普及率;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基层农业科教部门为主要力量,建立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通过技术指导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能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后备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www.xing528.com)

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有效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和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收入水平是粮食安全概念的本身内涵,更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偏废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依然偏低,因此要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并且加大新增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种粮大县的倾斜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采取得当的宏观调控措施,保障粮食市场稳定,保持粮食价格的合理水平。

5.优先保证口粮作物的生产,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我国粮食消费以口粮直接消费为主,目前占粮食消费的50%,直接消费的比例很高,粮食消费的替代性较差。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继续利用经济杠杆稳定口粮作物的生产,建议将农业补贴的发放标准和农民种粮面积、粮食出售数量以及出售粮食品质结合起来,种粮面积越大,出售粮食越多,出售粮食品质越好,补贴标准越高。同时增加专用粮特别是市场需求较大的品种,发展高产量、高蛋白质的优质食用稻,发展适合加工面包、饼干所需的强筋、弱筋小麦,发展高淀粉、高油、高糖等专用型玉米。通过粮食良种繁育、品种替代改良工程,不断加大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满足人们对于口粮消费精细化、营养化、多样化等需求。

6.积极实施海外农业资源利用战略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稻谷、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在保证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油料产品和棉花等农产品的消费将会出现较大缺口,2012年,中国进口5 838万t大豆,按照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估算,仅这一项就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其他国家2 000万hm2以上的播种面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农产品进口量急剧增加的趋势不可改变。因此,实施海外农业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发展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兴建农业生产基地、投资境外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方式,对缓解中国资源紧缺,保障中长期的粮食消费需求,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另外,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长期存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来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因此,要严格控制利用玉米、油料等作物来制作生物燃料,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荒山、废弃地种植甜高粱木薯甘蔗等非粮生物能源原料;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废弃物等现有生物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