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题教学案例解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

专题教学案例解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表彰黄福荣的英勇事迹,国务院决定追授他“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荣誉称号。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2012年3 月10日凌晨3时56分,浙江省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发生火灾。经现场询问知情人,得知店铺内可能确有人员被困。

专题教学案例解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

专题三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案例18 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

【案例文本】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救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并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并到青海高原关心照料孤儿。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立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他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堪称义工楷模。为表彰黄福荣的英勇事迹,国务院决定追授他“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荣誉称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题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深切哀悼黄福荣,并对他“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表示敬仰。中国西部爱心公益网在首页头条推出“沉痛悼念香港爱心人——阿福”专题。黄福荣曾服务过的志愿机构在兰州黄河岸边为他举行追悼会,地上的蜡烛摆出一个“福”字,众多内地同胞自发前来挥泪送别阿福。

【问题思考】

(1)黄福荣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案例解析】

志愿者为公益而倒下。面对他的义举,重温他的平实之言,我们经受着一场精神洗礼。黄福荣这种义工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热心公益的情怀感染着每个读到他故事的人,沉浸于灾难伤痛的人因为他的壮举而获得了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的心贴得更近,抱得更紧。它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洗涤着人性,让身处灾难中的我们更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和凝聚的温暖。前路有你,后人在续。黄福荣震撼人心的故事之后,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群体。在玉树这片深受震灾折磨的土地上,活跃着无数义工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者正在玉树,或者正在赶往玉树的途中,或在玉树之外的地方为救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冒着高原的风险运送物资,有的在余震之中冲进废墟救人,有的为救援四处奔走筹集善款,有的为救援者当藏语翻译,有的为受灾者做心理疗伤。黄福荣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身上有黄福荣一样低调、热心和无私贡献的公益情怀。当然,也要正视的是中国义工群体虽在崛起,但其规模仍然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水平,社会需要黄福荣这样的爱国者,需要更多扎实工作而默默无闻的普通义工,义工不只应出现在灾难现场,许多社会领域和平常的日子都急需义工的加入。因此,黄福荣的精神是一种召唤,你、我、他,都有责任成为义工群体的一员,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让“黄福荣们”不再孤单。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黄福荣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体现了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赵婷,北京联合大学(根据“特首发文哀悼网民挥泪送别”,《楚天金报》2010年4月19日报道改编。)

案例19 青春热血铸警魂

【案例文本】

田思嘉,1986年9月出生,2009年6月于中国计量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入伍,生前系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绍兴支队诸暨大队城东中队代理副政治指导员,武警中尉警衔。2012年3月10日,在扑救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火灾中,为搜救被困群众英勇献身,年仅26岁。他用短暂的生命走出了一道最美丽的人生轨迹,用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消防官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壮丽凯歌。入伍3年以来,他牢记宗旨、忠于职守、英勇顽强、爱岗敬业、率先垂范、无私奉献,荣立二等功一次,先后多次受到部队嘉奖。2012年3 月10日凌晨3时56分,浙江省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诸暨市公安消防大队城东中队官兵在田思嘉副指导员的带领下立即赶赴火场,途中首车指挥员田思嘉多次与通讯室联系确认火场可能有人员被困,情况万分紧急。4时2分,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并立即展开侦查,起火建筑为一栋7层商住楼,地下层为车库,一楼为小商品直销连锁店,二至七楼为居民住宅。此时,一楼着火店铺内火势已较为猛烈,门缝中透出熊熊火光和滚滚浓烟,二楼以上住宅内有大量群众被困。经现场询问知情人,得知店铺内可能确有人员被困。掌握情况后,现场指挥员田思嘉立即作出战斗部署,将参战官兵分成3个攻坚小组,一个攻坚小组出水控制火势蔓延,2个攻坚小组深入火场内部搜救被困人员,救人与灭火同时展开。田思嘉副指导员从战士刘林手中接过空气呼吸器,带领班长徐波、战士石府伸两名同志在水枪的掩护下迅速进入火场内部展开搜救,成功扑灭了多个着火点,有效遏制了火势蔓延。此时,店铺内部浓烟烈火夹杂着阵阵热浪炽烤着田思嘉和他的战友们。由于进入火场时间较长,徐波所背空气呼吸器发出了余气报警声,田思嘉自己的空气呼吸器也即将用尽,他命令班长杨万东先替换徐波,自己仍然带领队员坚守在火场,想尽快找到并营救出被困群众。4时55分,田思嘉安排好替换队员正准备自己更换空气呼吸器时,货架上的日用化妆品罐装产品突然发生爆炸,店铺内部阁楼和部分货架随即坍塌,强烈的气浪将田思嘉和他的战友们冲倒在地,他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被炸裂,并严重受伤晕倒在地,店铺内的火势也迅速蔓延。爆炸发生后,大队指挥员迅速组织人员对内部搜救的被困人员展开营救。20分钟内,战士石府伸、班长杨万东、副中队长陶国杰相继被战友们救出火场,25分钟、30分钟,副指导员田思嘉还是没有被找到,战友们冒着烈火和浓烟搜寻着。5时33分,终于在火场最北端货架下发现了晕倒的田思嘉,并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将他抬救出火场。诸暨市人民医院马上开启绿色通道,召集各科室的专家展开抢救工作,但死神还是带走了田思嘉,带走了一个年仅26岁、正值青春年华、对生活充满理想的消防警官的生命。

【问题思考】

(1)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田思嘉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冲向火海?

(2)田思嘉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案例解析】

一名年青的从地方入武的大学生消防指挥员,为营救被困火场的群众毅然决然地冲入火场,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群众的安全。这种瞬间的选择彰显出一个普通青年伟大的灵魂,这种重于泰山的选择,让我们所有活着的人为之震撼。他不仅关心爱护战士,而且还把驻地百姓视为亲人,尽其所能、想方设法为驻地困难家庭排忧解难,用无限真情和无私奉献奏响了一首警民共建和谐曲。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用生命谱写为民乐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辛勤付出成就梦想,知兵爱兵、心系群众,用真情温暖兵心民心。青春是一段路程,拼搏是一首赞歌。田思嘉的事迹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统一,体现了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人民的热爱,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大学生消防警官舍己救人的壮丽凯歌。他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永恒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郝丽媛、王恩江,北京联合大学。(根据唐正铁/文,“公安英雄田思嘉:投笔从戎报国志青春热血铸警魂”,人民网2012年3月15日报道改编。)

案例20 中华民族走向大海宣言

【案例文本】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从中国日照起航,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翟墨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作品,从朋友手里买来了一艘二手帆船开始了训练。手掌船舵绝不像手握画笔那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惧。艰苦的海上训练,翟墨逐渐掌握了远航技巧,他试着完成了在中国海域环行的计划。在筹备环球航海的5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外国航海家对他不断摇头的表情,环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里一天比一天坚定。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翟墨桅杆上高扬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翟墨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驾驶“日照”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被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授予“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荣誉称号,被国家海洋局聘请为“海洋公益形象大使”。2010年2月11日,翟墨当选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问题思考】

(1)翟墨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案例解析】

翟墨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近代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吴巧慧,北京联合大学。(根据梁延东/文,“一个人的航海——翟墨”,《北京日报》2012年1月31日报道改编。)

案例21 为国争光的“小飞侠

【案例文本】

苏炳添是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2011年9月8日,全国田径锦标赛在合肥奥体中心打响。在最引人注目的男子100米的“飞人大战”中,年仅22岁的苏炳添以10秒16夺冠。该成绩不仅达到奥运A标,让他获得了直通伦敦奥运会的门票,而且打破了全国纪录。百米冲刺结束后,苏炳添手握拳头,示意获胜,并兴奋地跑到队友梁嘉鸿面前拥抱庆祝。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苏炳添的这个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子百米项目的希望,只要我们训练方法得当,还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苏炳添,这位“中国新飞人”,于2009年9月被暨南大学录取,成为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役运动员与大学生的双重身份,无疑使他在繁重的训练比赛任务之上,又增加了修读学业的压力。训练、比赛与学习的矛盾日渐凸显,但苏炳添却并未因此而荒废学业,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干劲,他在赛事与学习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在训练期间,他克服早起训练带来的困倦,坚持上课,做好笔记,授课老师表示:苏炳添同学平日的出勤率很高,而且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问题,与老师形成良好互动;同时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会在课后请教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的渴望与自身的不懈努力使苏炳添在过去5个学期的考试中成绩良好。遇到阶段性的出队集训或比赛,他也会优先把学习上的事情安排好,让同学帮忙记录笔记和要点,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积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尽量达到任课老师对课程的要求。在课余时间,他还会广泛阅读经济类的课外书,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素质。然而,苏炳添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2005年的广东省田径锦标赛中,由于比赛之前没有安排时间让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加之气温较低,苏炳添的肌肉严重拉伤,不得不被医生抬出了赛场。重伤的折磨和对父母的思念,使苏炳添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在教练的激励下,年轻的小苏调整状态,重拾自信,“百米飞人”重返赛道,观众再一次看到了壮志凌云的苏炳添。两个月后,苏炳添身体完全恢复后重新投入战斗,经受住考验的他的状态越来越好,成绩提高很快。在2006年省运会前参加的香港对抗赛上,他收获了冠军,100米跑出了10秒59,200米成绩是21秒多,两项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挫折并未使苏炳添放弃,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谦逊、好学的苏炳添认为,学习是提高的基础,参加更多的专业比赛,在有机会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的同时,还可以借鉴人家一些好的训练方式,再将之与自身条件结合使用,促进自己的提高。在高等学校集体生活的熏陶下,苏炳添以集体为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很强,希望能够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因此,在大邱世锦赛上,以他的成绩原本足以参加男子百米单人项目,但为了接力比赛,他最终放弃了单人项目。苏炳添对记者坦言:“不遗憾,因为我知道和世界顶级选手相比,我的实力还差太多,而接力比赛相对更具竞争力。”愿这位来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小飞侠”,能够凭借傲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在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问题思考】

(1)苏炳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点?

(2)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案例解析】

作为一名大学生运动员,繁重的学业和密集的训练、比赛往往较之专职运动员有着更大的困难。但苏炳添却并未因此而荒废学业,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干劲,他在赛事与学习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在学业上,他刻苦努力,勤奋用功,从不以训练为借口耽搁学习,而是挤出时间去上课,成绩也是进步很大,获得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实现了自己为国争光的梦想,因而也获得了大家的敬重。苏炳添通过为国争光实现了人生价值。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苏炳添之所以能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同学们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王京香,北京联合大学。(根据“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苏炳添事迹”,中国大学生在线2012年4月19日报道改编。)

案例22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案例文本】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部分附属岛屿,这是日本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日关系的严重事态,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定的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针对日本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措施。9月14日,由中国海监船组成的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宣示了我国对该岛屿及海域的所有权和管辖权,宣示了中国领土寸土不让、中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立场。

9月16日前后,我国爆发了大规模表达爱国热情的示威游行活动,西安、青岛、长沙等数十个城市发起民众“保钓”行动,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高涨,但一些非理性乃至过激的抗议活动也屡有发生,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砸毁日系车辆、冲击涉日商场的非理性的违法行为。有些人借着爱国游行实施打砸等行为,各地警方对这类行为均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深圳福田一个参与打砸的年轻人李某在致市民道歉信中说:“我不应该参加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游行示威活动,更不应该在游行过程中用打砸的行为对待身边的普通百姓,以暴力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同胞,我冲动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是违法犯罪行为。”9月16日之前,李某的身份是一名保安,他是一名热衷慈善的义工,但在警方公布的涉嫌在街头破坏公私财物的人员名单中,他是其中之一。9月16日,李某跟随游行队伍在行进到深圳中信广场一带时,参与了对几辆警察、防爆车和日系车辆的打砸行动,李某说:“我当时也朝防爆车冲过去,踢车侧面,我看到地上有一个木棍,就拿起木棍想把车门撬开,但没有撬成功,于是就对着车的左反光镜砸,结果镜子被我砸坏了。”“后来又发现了一辆外地牌照的丰田皇冠车,等我走过去的时候车已经被砸得不像样子了,有一个年轻人跟我岁数差不多,用拳头在那儿砸,车主在里面不敢出来。后来我走到旁边,当时脑子一时冲动,用脚踹了一下车门就走了。”9月22日,深圳福田警方发布通缉令,悬赏缉拿打砸者,并请广大市民积极举报。在报纸头版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李某吓了一跳,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就急忙到派出所自首。李某说:“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做过违法的事情,平时有时间就去做义工,有时去医务站做义工,有时去皇岗口岸疏导交通,我也是有爱心的人,但是我那天参与的打砸行为确实不应该,我很后悔自己做了这些傻事,我也呼吁其余参与打砸的人员能够尽快投案自首。”和李某一样后悔的还有23岁的汪某,43岁的莫某,他们两人也参与了打砸违法行为。那么,深圳警方对这3个人是如何处理的呢?其中,一个是刑事拘留,因为他参与了打砸防爆车,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莫某是训诫,因为这个人站上了被掀翻的警车;汪某是取保候审,因为他扔石头砸向了一辆日系车。为什么这几个人会在爱国游行的时候做出这样的举动?其中一个人说,看到别人的情绪很激动自己也失控了,还有一个人说看到别人做自己也做了。可见,盲从和情绪失控是这3个人做出这种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深圳警方公布的初步查明的情况来看,这些被通缉人员的行为,绝大多数属于这种情绪失去控制导致的。如果我们从全国各地警方汇总出来的一些相关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有组织的蓄谋破坏行为。但是,不管是情绪化还是有组织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已经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2)为什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必须保持健康的民族心态?

【案例解析】

日本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宣布“购岛”并将钓鱼岛“国有化”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爱国热情人皆有之,主权受辱举国抗争,但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有力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保持客观冷静,严格把握界限,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表达爱国热情。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但不能脱离法制轨道,要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理性爱国、文明爱国、守法爱国。上述案例中这些打着爱国旗号的“打砸”等违法行为无论在哪里都是不被允许的。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基本的文明规则,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挑战法律、践踏文明规则的借口。爱国永远是值得敬重的,但真正的爱国应保持健康的民族心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必须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保持健康的民族心态,反对民族排外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如不畏艰难、改造山河;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侵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弊政;虚心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等,它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继承它并使之发扬光大。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在这一历史条件下,要警惕和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由于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有一定风险,主张闭关锁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一种是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经济、军事实力和西方文明,产生妄自菲薄的悲观情绪,主张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不是爱国主义,它否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很容易走向卖国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爱国主义,它主张闭关自守或盲目排外,很容易走向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老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贾少英,北京联合大学。(根据陈倩儿/文,“从义工到暴徒的那一步”,《中国青年报》2012年9月17日;新华网2012年9月16日报道等综合改编。)

案例23 爱国是“海归”共同的底色

【案例文本】(www.xing528.com)

白春礼是纳米科技专家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1970年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批青年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来到这里,其中就有17岁的白春礼。白天是忙碌的卡车司机兼文书,夜晚在孤灯下刻苦自学。4年后他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北大化学系求学,随后考取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5年9月,在中科院化学所任助理研究员的白春礼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到美国不久,白春礼与同事合作的研究成果就被列为国际学术大会的大会报告,编制的相关软件被美国海军实验室采用。他的导师专门致信中科院化学所,称赞他是“杰出青年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他谢绝了外国朋友高年薪、办绿卡的邀请,卖掉了心爱的小轿车,用积攒下来的5000美元,购买了国内没有的关键元器件,带着宝贵的技术资料,于1987年10月飞回了祖国。回国后,白春礼说服当时负债数百万元的化学所,借给他12万元启动经费,腾出一间废弃的地下室作为实验室。经费太少,就蹬上三轮车拣别人废弃的仪器、电线、实验台修好再用。白手起家、从零起步开创事业,然而白春礼很快便以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业界公认。

【问题思考】

(1)如何看待白春礼的选择?

(2)如何理解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案例解析】

“海归”的脚步度量着中国和世界的距离,见证着一个民族从封闭到开放的跨越;“海归”的故事光大着爱国、报国的传统,折射着中国社会由单色而多彩的巨变。“爱国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家身上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科技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克服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等观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设计与撰写:郝卫峰,北京联合大学。(根据纪雅林/文,“白春礼:爱国是‘海归’共同的底色”,《人民日报》2009年9月7日报道改编。)

案例24 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率先垂范

【案例文本】

蔡开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创新成果的署名获奖人,得到了学校老师和行家的高度赞赏。2007年,作为中国民航局代表,他参加了国际民航组织空域运行安全评估专家组会议,并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了中国高空空域的安全评估报告,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作为实验室的核心骨干,他带领同学共同进步,扮演着热情坚韧的“正能量源”,协助指导10余名同学完成论文,2010年荣获“北京高校成才表率”称号。

2000年9月,蔡开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年的大学学习让蔡开泉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让他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民航空中交通运行监控”结缘的,还是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空管建设与发展展览会。展览会云集当时国内空管领域技术实力最强的科研单位、空管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类民航用户。蔡开泉负责展览过程中讲解和维护一套空域管理与评估系统。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蔡开泉铆足劲头拼命翻阅国内外资料、补充空管专业知识、努力学习这套系统,终于以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了这套花了3年的时间由5家单位共同开发完成,拥有有5个子系统、50余个功能的应用系统,并在讲解和维护过程中获得参观人员与展览组织单位的高度认可。正是这次展览活动燃起了蔡开泉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开始了自己的航空航天科研梦想之旅,开始跟随张军教授从事空管科学研究。进入实验室后,蔡开泉对于实验室分配的工作任务,从来都按照高于要求的标准提前完成。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作风,使他在科研团队中快速成长。一次,在查阅国外发表的一篇关于飞行程序基线转弯程序设计新算法的学术文章时,他发现文章所提出的设计算法在碰撞风险评估算子的设计方面可能存在漏洞。于是,他决定重新实现这篇文章中的算法,最终证明了文章中所提的算法的确存在设计漏洞,并指出了该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导师知道这一结果后赞许地说:“要保证技术调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要有科学的批判精神,要做好科研就要有开泉这样的钻研劲。”

蔡开泉认为,不仅要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更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勇挑重担、争做表率。2005年,导师在参加完一次全国空管领域的高层会议之后,决定成立“全国空域缩小高度层垂直间隔技术研究”项目小组,开展飞行高度层间隔由600米缩小至300米的安全监视与评估技术研究。由于平时的突出表现,导师决定让他任组长。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导师将如此重大的一个项目交给他,说明导师对他高度信任;紧张的是这个项目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实现300米的飞行间隔,欧美航空发达国家历经了10余年才攻克此项技术,而对于我国,计划在3年之内实现,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在导师的鼓励下,他迎难而上接下了这个任务。项目开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国内数据资料的缺失、基础技术手段的落后、国外核心技术封锁等,成为摆在项目组面前一道又一道的难关。面对困难和挫折,大家苦恼过,但始终没有放弃。导师经常鼓励大家,“唯有3倍乃至10倍于常人的努力方可有所成就”。没有数据资料,他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空管部门取得联系,与国际上该领域最顶尖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没有基础计算工具和分析工具,他就带领组员调研空管用户需求,组织项目组重新设计开发工具;没有核心技术,就充分发挥北航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科研平台,反复地进行模拟试验,仔细分析试验结果,提炼技术原理。正是由于蔡开泉和同伴们的这股闯劲和韧劲,2007年,项目研究成果“空域运行安全和监视平台”成功地应用于全国空域的飞行高度层改革中。作为中国民航局代表,他参加了国际民航组织空域运行安全评估专家组会议,并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了中国高空空域的安全评估报告,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进行成果评审与鉴定时导师感慨道:“没有蔡开泉,这个项目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完成。”蔡开泉并未因为阶段性成果的取得而放慢科研工作的脚步。2007年底,他得知实验室正在开展民航飞行运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正进入攻坚期,正需要投入人员进行集中研发工作。而这个项目也正是他个人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因此,蔡开泉主动向导师请求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并负责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关键技术的攻关。作为项目小组长,他觉得自己应当冲在最前面,经常是实验室里最早到和最晚走,项目工作紧张时甚至经常熬夜,最长的一次是5天下来总共睡了10个小时,实验室的老师和项目组的同学给了他“铁人”的称号。在导师的组织与带领下,经过蔡开泉和他所在的团队两年多的努力,该项目顺利地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民航的一线生产运行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的成果也因此获得了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蔡开泉也成为排名第三的署名获奖人。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更坚定了他一步一步地迈向科研高峰的梦想。

【问题思考】

(1)蔡开泉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如何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案例解析】

蔡开泉的事迹告诉我们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研究题目,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学生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同学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贾少英,北京联合大学。(根据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蔡开泉事迹,2012年4月18日报道改编。)

案例25 奥运火炬手金晶的事迹

【案例文本】

金晶1981年出生在安徽,在9岁那年悲剧降临到她身上。由于腿部产生恶性肿瘤,金晶的右腿进行了截肢手术。妈妈刘华瑶回忆,年幼的金晶在手术后非常坚强,手术后是长达一年的化疗,一周一次小剂量,半个月一次大剂量。每次化疗,金晶由于全身痉挛缩成一团,一边吐一边喝水。一般人都承受不了,谁也不相信她能坚持下来,没想到她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这天,金晶正式加入了上海残疾人击剑队。从小喜欢《佐罗》的她终于有机会一圆自己的剑客梦了。7年的击剑生涯,金晶到世界各地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许多奖牌,唯独缺少一块金牌。一心想着参加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她却在队内选拔中失利,错失了机会。事后,这位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女孩还是忍不住躲在屋里哭了一场。退役之后,金晶还是没有放弃对奥运会的憧憬。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选拔赛中,她以一段精彩的轮椅舞赢得在场所有评委的好评。就这样,她以火炬接力手的身份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巴黎塞纳河畔,金晶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奥运火炬的那一幕,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一夜之间,这位美丽、勇敢的残疾姑娘成了无数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孩。被朋友们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她原定跑的是第三棒,应从一名法国著名篮球运动员手中接过圣火,后来巴黎方面临时调整了路线,将她传递的地方改在了一公里外的塞纳河边。在巴黎火炬传递时,当金晶一脸微笑在街头出现,引发了法国媒体和公众的喜爱。熟悉她的记者都忍不住说:“真是一个阳光美女。”当天,极少数的“藏独”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试图从她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问题思考】

(1)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我们应当向金晶学习什么?

【案例解析】

奥运火炬手金晶留给了我们太多感动。人们为涌动在这些故事中的真情而感动,为这种舍己的精神而感动。在困难面前,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了5000多年的沧桑巨变,至今依然以巨人之姿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原因就在于中国有着绵延不断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血脉,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学们应当学习金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真正的爱国者要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每一个大学生,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王恩江、王东红、郝卫峰,北京联合大学。(根据张玮/文,“那一刻我只想保护火炬”,2008年4月9日报道;“奥运火炬手金晶的故事”,中国网2008年7月22日报道综合改编。)

案例26 从大学生士兵到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案例文本】

陈明1997年7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同年12月入伍,2000年3月提干,历任导弹操作手、教员、发射站站长、营指挥室主任,现任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地空导弹团二营营长。入伍13年,他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练,发射导弹命中率100%,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人们赞誉他说:“当兵是好兵,精武是尖兵,带兵是标兵。”

陈明说,刚入伍时“我是一名大学生”的光环让我有点飘飘然,训练不够上心,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日常细小工作不够主动,觉得与自己的身份不匹配。总感到当兵是“进错了门”,在工作生活中接连碰壁。刚入伍时第一次跑5公里越野,没到1公里就气喘吁吁掉了队。第一次引体向上,用尽全身力气才拉上1个,第2个再也没能拉上去。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超过了他,内心挺难过,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办?排长找他谈心,给他讲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学生士兵公举东的故事。公举东“在连队又读了3年大学”的感慨拨动了他的心弦,让他明白:在军营如果找不到兵的感觉,就体验不到“我是一个兵”的快乐,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扎根、成长。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份《名校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分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败走麦城”的原因,重要一条就是“自命不凡”。他警醒了,政治教育课上用心聆听,训练场上坚持不懈,公差勤务抢着干。他把自己的弱项都记在小本子上,改正一项就撕去一页。新兵连结束,他被连队评为唯一的“全优新兵”。新兵下连时,集团军领导把当年入伍的27名大学生士兵全部抽调到新组建的导弹团。陈明说:看着威风凛凛的战车,我顿时热血沸腾,这不是我参军报国的梦想吗?然而,战车上按钮很多,团里规定只有全部操作程序烂熟于心,才有资格登上战车。终于等到操作体验了,谁料一接通电源,面对一大排闪烁的指示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操作步骤忘得一干二净,没敢动手,就狼狈地下了战车。这使我意识到,大学生士兵如果不脚踏实地从“零”起步,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零”。在新装备专业集训的3个月时间里,他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背外文、学习装备知识,遇到问题追着向教员和战友请教。集训结束时,他被评为“全优学员”。大学生士兵的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为了更好地驾驭新装备,他系统学习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雷达原理》等专业基础理论;运用大学时学习的计算机编码原理,将战车操作舱内的按钮分成8个区,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结果,他总结的13种训练方法被部队推广,制作的“战车射击教学课件”在军区获奖。一次,部队远赴大漠深处,参加全军复杂电磁环境下检验性演习。出发前,他查阅大量抗电磁干扰的资料,拍摄500多张雷达图像照片,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分析计算,绘制出目标运动轨迹,总结出8类干扰现象、12种抗干扰措施。这次演习,蓝方实施全频谱重度干扰,他发射4枚导弹全部命中,集团军给他记了二等功。在各级组织的教学法比武中获得了11次第一,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他参与研究的课题有10多次获奖,其中还有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磨砺使他越来越自信,参军报国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力量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问题思考】

(1)陈明投笔从戎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2)大学生为什么要增强国防观念?

【案例解析】

怀揣着报国梦的大学生陈明投笔从戎,走进绿色军营,在军营这座熔炉中淬炼成钢,从大学生士兵到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实现了他参军报国的爱国理想,给大学生做出了表率。增强国防观念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报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甘洒热血,奉献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就要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国的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征程中还会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因此,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国防素质是每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增强国防观念”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贾少英,北京联合大学。(根据丁广阳、胡伟、陈云、杨清刚/文,“陈明:从大学生士兵到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解放军报》2010年11 月17日报道改编。)

案例27 姊妹花的强国梦

【案例文本】

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现场,一对双胞胎姐妹——精仪系08级本科生马冬晗和化学系08级本科生马冬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她们最终分别以答辩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大学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此殊荣。她们也是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设立以来,获得者中唯一的一对双胞胎。“2008年,携手圆梦清华园。”和大多数新生一样,都经历过不同的迷茫和紧张。姐姐马冬晗对自己的评价是“适应能力差”,大一的时候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同时困扰她的还有微积分课程,也是一开始就学得很懵,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书不知所云。“那时就只好赶紧把笔记都一字不落抄下来,即使听不懂上课也要紧跟着老师,但是总是感觉自己被老师的进度超越,而非自己超越老师的进度,这样的感觉特别不好。”面对这些挫折,姐妹俩为自己量身打造了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每天早晨六点半,姐妹俩就一起起床学习,晚上自习到十点半教室关门才收拾东西回宿舍休息,甚至有时候熄灯以后,为了不影响宿舍同学休息,还搬着凳子到走廊里去,或者倚在走廊扶手处看书。大一暑假恰逢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姐妹俩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清华学生组成的“科技发展”方阵。那个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她们从8月1日一直训练到9月底,中间只回家待了不到10天,但是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她们的选择。国庆游行前一天晚上,队伍集结前,姐妹俩和父母通了电话,爸爸问:“明天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吗?”姐妹俩说:“你们看不到我们,但是能看到清华的方阵,我们就在里面。”但爸爸妈妈还是在电视里看到了姐妹俩——中央电视台记者来清华采访时,恰好拍下了刚从长安街回来的、还沉浸在兴奋激动中的姐妹俩。她们对着镜头说:“爸爸妈妈,我们表现得很好,为我们骄傲吧!”

到了大二时,姐妹俩就完全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真正把进度把握在了自己手中,3年学习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多门课程排名第一,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3年的努力,困难中的不懈坚持,终于让她们在清华园里延续了骄人的成绩。而其中一张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也在她们获奖后,被其同学悄悄拍照放到了人人网上,几天下来点击量过万,同学们纷纷留言,既赞叹姐妹二人获奖实至名归,更表示要将她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姐妹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并都选择了支教这种形式,还都分别担任了实践支队的队长。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姐妹俩完成了担任迎校庆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护旗手的任务。2011年底,姐妹俩又在课余投入了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的训练,成为了学生中的“专业运动员”。

大四伊始,和众多毕业班的同学一样,姐妹俩也面临着出路的选择。和往年各自院系第一名都选择出国不同,经过全面、冷静、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姐妹俩同时选择了留在清华直读博士生。她们认为对未来的选择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妹妹马冬昕曾经因为兴趣想转到航空航天学院读研究生做空间站方面研究,甚至想过去基层部队,父母也很支持她,但仍然是考虑到要发挥自己的强项,她决定还是应该以科研的形式为军队服务。她在“特奖”答辩中坚定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为科技强军添砖加瓦。”顺利免试推荐研究生后,姐妹俩在实验室开始了“准博士生”的科研生活。照例是每天6点半起床,7点到实验室;照例是日日夜夜忘我地工作,她们的心里还有更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这个梦想,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完成。“就像大学三年来一直在与机械制图做斗争一样,我相信我可以坚持下去打败路上更多的困难。”

【问题思考】

(1)两姐妹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是什么?

(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报效祖国?

【案例解析】

马冬晗、马冬昕两姐妹如同鲜艳怒放的两朵姊妹花,她们的认真与执著,坚持和自信,给她们带来了成功与生命的灿烂。这两个从入学就立志“发奋成才,以身许国”的90后女孩,凭借她们严谨踏实的学风,阳光开朗的天性,坚忍不拔,奋斗不息,在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里迅速地成长起来,离她们的梦想越来越近。她们总带着一张满满当当的一周计划表,有条不紊地规划好自习、工作、锻炼的时间,高效率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追寻她们的“科技发展,强我中华”的梦想。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而读书,这就是爱国主义在你我身上的践行和飞扬。“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爱国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必定会兴旺强盛起来。当代大学生能够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爱国之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向前走。同学们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王京香,北京联合大学。 (根据宋一品、郝孟佳/文,“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马冬晗、马冬昕事迹”,人民网2012年4月17日报道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