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里巴巴:网商帝国的金钥匙

阿里巴巴:网商帝国的金钥匙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阿里巴巴的金钥匙——价值观阿拉伯童话中的阿里巴巴凭借着“芝麻开门”的四字真言打开了强盗们藏宝处的大门。他认为价值观在阿里巴巴具有特殊的地位,“很少有一家中国公司像阿里巴巴和淘宝那样,把价值观时刻挂在嘴上”。坚定的价值观是阿里巴巴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阿里巴巴:网商帝国的金钥匙

第四章 阿里巴巴金钥匙——价值观

阿拉伯童话中的阿里巴巴凭借着“芝麻开门”的四字真言打开了强盗们藏宝处的大门。而现实中的阿里巴巴们却并不是如此的幸运,毕竟这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真言,可以让财富瞬间出现在你眼前,那么阿里巴巴们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秘诀在哪儿呢?记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如何战胜eBay易趣的《倒立者赢》一书的作者沈威风曾经写道:“玄奘取经西行的路上,并没有沙和尚和猪八戒,战无不胜的斗战胜佛孙悟空更没有出现过,只有玄奘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但是他一样能够走到西天,取得真经,因为他有无比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我们今天称之为价值观。”他认为价值观在阿里巴巴具有特殊的地位,“很少有一家中国公司像阿里巴巴和淘宝那样,把价值观时刻挂在嘴上”。坚定的价值观是阿里巴巴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事实上,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也的确一直把价值观的建设当成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事,“外界看我们,是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价值观”。无论是马云或者是沈威风所说的“价值观”体现在企业概念中,通常被称作企业文化。时至今日,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企业文化溯源

企业文化的界定[1]

目前,国际上关于企业文化的学说有多种,这里列举国内外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著名的日裔美籍管理学家威廉·达内说:“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的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并把它传递给后代的工人”。[2]

美国著名教授埃德加·沙因认为:“从企业的各个层面上来说,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维方式——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成员,以使其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事物”。[3]

总而言之,所谓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零售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形象识别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常表现为全员认同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服务理念等。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行为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

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的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联系起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结构。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包括企业营销和物流配送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也叫企业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也叫企业的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它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有活力与制度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也叫企业的精神文化,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企业内部的员工以及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经营管理,而管理依赖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能不表现为直接因素,但它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阿里巴巴作为B2B、C2C乃至B2C模式的综合体,兼备了零售企业文化,它不仅具备企业文化的一般功能,即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还具有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作用。零售业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为文化对消费者的征服,虽然其导向和影响作用是间接的,但是更持久、更深远、更加根深蒂固。

1.标新立异

品牌与产品没有特质是很难成为赢家的。有特质的产品和企业能简单、有效地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文化的不可模仿性使它最能体现这种特质,最能标新立异,构筑差别优势。在零售业的跑马圈地中,进入门槛的低下使得谁都可以开店,新的营销方式、组织、后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谁都可以模仿、拷贝过来为我所用。而零售文化作为一种感性因素,是特定人群长期积淀下来,并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行为方式上的,其认同感对象鲜明、很难替代。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只有企业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法轻易带走。通过文化因素激发的特质能使零售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差异性,从而避免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零售企业之间展开过度竞争,摆脱低水平竞争,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文化的这个特质在零售业未来的竞争中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构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和憧憬,是在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深深根植于文化之中,能唤起员工的希望和成就感、责任感,能启发员工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生活和工作对他们的期望。零售业具体工作的繁琐和细碎,按部就班、机械重复,零售终端接触人员的繁杂程度,使得很多人不愿或难以长久地从事这一工作。然而,共同愿景能使他感觉、意识到生活在期望着他什么,未来在期望着他什么。这种期望可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比如顾客需要他,未做完的服务在等着他,等等。这些事情尽管平常,却是每一个人唯一的、独有的和珍藏在心中的东西,是使之有别于他人的东西,是赋予他存在的意义的东西。当一个人意识到生活对他的期望和需要时,他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这时,琐碎的工作会变成一种追求、一项事业,从而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和对企业的忠诚。

3.信号沟通功能

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建立、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企业文化具有传递信息、沟通厂商与消费者的信号功能。建立在相同或相似文化背景上的以价值观念的一体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更加有效地接收一切来自消费者的反馈。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客观存在,由于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够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使得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越来越慎重、挑剔。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零售商业企业能使消费者增进信赖,从而得到货币选票,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一跃。它还能利用文化上的认同感唤起社会中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人群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从而将具有相同文化底蕴的人群连接在一起,成为企业最稳定的顾客群。

4.渗透辐射功能

城市的发展向来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就是聚集而来的。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工业的城市,如政治首都、旅游城市,但是没有哪个城市能没有商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商业文化的繁荣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商业文化实际上是城市的一条风景线,跟城市环境文化融合在一块。这种融合是双向的。城市发展一方面为商业文化运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商业文化的发展和渗透、丰富能改善商业环境,促进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共同为营造健康向上、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管理有序、温馨祥和的社区文化和城市文化做贡献。现在城市里搞形象工程,搞绿地,搞广场文化,搞小区文化等都体现了商业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融合。商业文化的渗透辐射功能必然对城市的良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商业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相互渗透、传播,商业文化甚至成为一种纽带,把各地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5.提升品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传统的销售方式和服务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的休闲和精神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需要。今天,购物已经由单纯的个人采购行为演变成社会交往的形式,零售场所成为高度开放的空间。企业虽然是功利性的,但企业文化不能也是功利性的,否则员工会很浮躁。零售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要让员工明白,销售产品不仅仅只是为利润,重要的是提炼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核心产品,要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享受到一份人间的真情、善意,得到一种美的愉悦。如保健品销售重要的是通过产品传递健康、活力、长久,贩卖健康和希望,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商品,提供新的消费模式,把尚未被社会认知和习惯的产品通过消费引导达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目的。零售服务、营销品位的提高,要让消费者感到,商家的服务过程不仅仅是商品买卖过程,同样是文明的传播、知识的传播、情操的传播过程。商业企业不再单纯是一个买卖商品的场所,而是集购物享受、文化培育、塑造健康体魄为一体的社会化、高层次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当消费者的休闲、精神需求在商场得到满足,零售企业就能超越目前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新一轮的增长。

二、阿里巴巴的傲视绝招——“六脉神剑”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种极为厉害的武功——六脉神剑,其威力巨大、几乎无坚不摧,多次助主人公段誉化险为夷。而代表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由六个要素组成,正是这六个要素巧妙组合而成的价值体系,帮助阿里巴巴在10年的风雨历程中披荆斩棘,逐渐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网商巨人。可以说,阿里巴巴的六要素价值体系就是阿里巴巴手上的“六脉神剑”,我们可以结合“六脉神剑”本身的特点来细细品读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4]

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价值体系:

少冲剑——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

关冲剑——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少泽剑——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中冲剑——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商阳剑——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少商剑——敬业:专业执著,精益求精

阿里巴巴对其价值体系的具体解读:[5]

关于客户第一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客户是衣食父母。无论何种状况,始终微笑面对客户,体现尊重和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对待客户。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使客户资源的利用最优化。平衡好客户需求和公司利益,寻求并取得双赢。关注客户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

关于团队精神(www.xing528.com)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乐于分享经验和知识,与团队共同成长。有团队主人翁意识,为团队建设添砖加瓦。在工作中主动相互配合,拾遗补阙。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后坚决执行。正面影响团队,使大家积极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关于拥抱变化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关于诚信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诚实正直,信守承诺。以坦荡的胸怀和坦白的态度与人交往合作。言行一致,不屈服于利益或压力。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地议论事和人。坚持原则,不随意承诺或妥协,维护公司利益和声誉。

关于激情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永不言弃,乐观向上。对公司、工作和同事充满了热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变化、困难、挫折和失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任何时候都坚持自信,拥有必胜的决心。在困难的时候,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影响同事和团队。

马云曾经说过:“短暂的激情都是赔钱的,只有长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关于敬业

阿里巴巴的阐述是: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心态做非凡的事情。今天的事情不推到明天,自己的事情不推给别人。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团队和公司利益为重。在工作上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高效的产出。遵循工作流程,安排好优先顺序,做正确的事情。

《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段誉虽然学到了“六脉神剑”,但用起来却总是时灵时不灵,常常搞得自己狼狈不堪,让人哭笑不得。现实中的阿里巴巴却并不是这样,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六脉神剑”,在使用时更是熟练异常。

三、我选择,我喜欢,我坚持

当被记者问到类似是否担心阿里巴巴集团人才流失时,马云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整个文化形成这样的时候,人就很难被挖走了。这就像在一个空气很新鲜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你突然把他放在一个污浊的空气里面,工资再高,他过两天还跑回来”。这话乍一听起来的确狂傲至极,但你却无从反驳,因为一些数据可以使你哑口无言。自从成立以来,连续数年阿里巴巴的跳槽率都基本保持在3%左右。要知道其所处的是互联网行业,较高的人才流动率是这一行业的典型特征之一,该行业一般公司的跳槽率都高达10%以上。此外,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规模已从创始时的18人扩展到了如今的12000余人,但却仍能保持极低水平的跳槽率,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更令人惊羡的是,后来被称为“18罗汉”的阿里巴巴创业时的18位成员,至今仍各司其位,推动着阿里巴巴前进壮大,阿里巴巴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共苦、可同甘,说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委实不多,阿里巴巴的员工实实在在用一段感动演绎了一部传奇。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魅力无法量化,但一些现实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现任集团CFO的蔡崇信、CTO的吴炯,在阿里巴巴创办初期就加入了进来,那时他们一个是瑞典ABB公司的副总裁,一个是雅虎搜索引擎专利的发明人,以他们当时的收入,可以买下几十个刚刚成立的阿里巴巴,但他们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相对“瘦弱”的幼儿。在2006年阿里巴巴再次提速其高层管理团队的搭建之后,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中国区总裁、原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长江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教授曾鸣、美国沃尔玛百货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全球采办总裁崔仁辅,也先后投入了阿里巴巴的怀抱。

现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的邓康明曾任微软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卸任时有跨国公司为他开出了高于微软20%的薪金及优厚的福利条件,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阿里巴巴,薪水比微软期间甚至还低20%。邓康明表示,他并不是看重了马云许诺的股票期权,而是觉得在跨国公司中每天的任务就是执行总部战略,但是在阿里巴巴,他却能感受到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创造着新的东西。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监葛勇荻,原来是工商银行电子支付业务的负责人,从2003年支付宝创立起就一直与阿里巴巴打交道。那个时候负责支付宝业务的团队是在马云家里办公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只有两条电话线,葛勇荻跟他们联系的时候电话很难打通,最终往往都是自己开车去马云家面谈。对于这样一个前卫的“家庭作坊”,一般人会认为不过是瞎胡闹,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葛勇荻却切实地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朝气和激情,并在相互合作中变得“臭味相投”起来,最终“忍不住”加入了进去。

为什么阿里巴巴的跳槽率要远远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呢?这是一个引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彭蕾认为,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要尽量满足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需求。在物质层面,不能让员工每个月拿500元还很高兴。阿里巴巴每年都请专业公司调查行业薪资,并以此来确定阿里巴巴的薪酬是有竞争力的。此外,阿里巴巴还非常重视对员工办公环境的改善。有一个例子,2007年之前,阿里巴巴多数员工的椅子是没有扶手的,这会使得在相同劳动强度下人的疲劳度偏高,结果是阿里巴巴员工从此坐在更舒适的有扶手的椅子上办公,阿里巴巴为此花了一大笔钱,但对员工凝聚力的提升却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精神层面同样重要。仅仅能够满足员工物质层面的需求,可以留住人,但不能保证长久,更多的是需要激励,使其产生发自内心的融入感。换句话讲,就是说员工必须能在工作中完成个人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员工的工作成果得到认可,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成果会得到现实的回馈。基于此,阿里巴巴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激励机制。阿里巴巴要求其管理者要不断地赞美员工的进步,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彭蕾认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失败当中,这样他就没意思了,所以要认可他的每个进步。当然合适的批评也同样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有一些管理者认为批评员工不好,实际上你为他好才是真的好,让他知道有什么不足,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些不足并加以改正,他同样会对工作、生活充满希望。

在阿里巴巴,任何资历、背景都不重要,只要你具有相应职位的能力就会得到提拔。现任阿里巴巴B2B中国事业部的副总裁是1978年出生的“小姑娘”,掌管着阿里巴巴的中国网站、诚信通上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而在2000年时,她只是一名刚刚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进入阿里巴巴的应届生,从应届生、新人到副总裁的蜕变仅仅用了7年时间。除却出色的个人能力,与阿里巴巴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也是密不可分的。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恰恰相反,这种情况在阿里巴巴很常见。用彭蕾的话讲,公司可以给你的只能是这样一个平台,没有责任和义务把你培养成总监、副总裁,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把土壤弄得松软,但是你首先要是一颗好种子。

四、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阿里巴巴努力打造一种外松内紧的工作气氛。所谓内紧是指要严格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规定,以结果为向导,而外松是指宽松的工作环境。马云曾表示,工作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生存,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员工每天都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唉声叹气,更不想看到自己的员工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也几乎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口号。阿里巴巴的LOGO是一张笑脸,寓意就在于让每一名员工都时时洋溢着笑脸。

如果你曾经参加过阿里巴巴的晚会活动,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令你感到惊奇的场景,比如马云等高管蒙着面纱大跳印度舞。而在阿里巴巴的上班时间,你可能惊奇地看见几个人敲锣打鼓吆喝着来回跑动,或者一群人在围着吃蛋糕,那是阿里巴巴员工在庆祝又拿下一个大单。在淘宝网的中午休息时间,你可能会惊奇地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在办公区穿梭,而这人也许长相与总经理孙彤宇十分相仿。

彭蕾表示,对阿里巴巴不习惯的人很不习惯,因为他会觉得必须放弃自己的很多想法,按照这个团队的方式来做事。享受的人也会很享受,如果他是一个很积极生活的人,那阿里巴巴则变成一个很好的选择。阿里巴巴在人力资源培训时,常常会给员工讲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在那里砌房子,问第一个人,他说在那里砌砖头,第二个人说在垒墙,第三个人说他在造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每天钟声会响起。而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在教育员工像第三个人,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每天以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督促自己进步,同时也推动阿里巴巴的发展。

五、危机与整风

阿里巴巴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自身企业文化的深化和传承,任何一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被稀释的危险。但是,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邓康明认为“阿里巴巴员工的成倍增长不会稀释公司的企业文化”。邓康明表示,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巴巴已形成一整套招聘、培训和考核制度,以及一套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根据阿里巴巴的招聘程序,一般新员工都要经过主管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副总裁等几道面试才能正式入职。这几道面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人”。[6]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招聘、培训和考核制度,原因在于马云总是略微超前的危机感。

为了坚持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深化和传承,维护集团的稳定,马云曾在集团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其对阿里巴巴公司的第一次整风发生在2000年,当时阿里巴巴刚刚获得了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孙正义给阿里巴巴投了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随后举办了第一届西湖论剑,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小公司,借助大侠金庸的帮助赢得了整个中国的注意。就在第一届西湖论剑结束以后的第二天,马云突然站在当时只有100多人的阿里巴巴公司的写字楼里,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第一个高危状态。

2005年11月,马云再次开展“整风运动”。11月2日,马云突然把一个出差的内容改了,改成了宣布公司开始整风。阿里巴巴的一名高层解释道:“公司处于高危状态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次大的整风,在阿里巴巴公司里,这种整风的重要性也许并不比把雅虎中国融入阿里巴巴来得低。”[7]

在马云的脑海中,阿里巴巴价值观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司业绩。马云说他几乎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而他自己认为他和阿里巴巴公司向西方学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依照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价值观体系原理,制定出的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不仅如此,自从这套价值观被建立以后,马云和所有高层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对于违反价值观的现象,阿里巴巴则不惜代价地进行惩罚。比如说阿里巴巴开除过两名王牌销售员,开除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销售过程中承诺给客户回扣,尽管是口头承诺——而且销售员都准备从自己的业务提成中返利给客户——但一旦被发现,仍难逃被开除之难。[8]

小结

“六脉神剑”在《天龙八部》中威风八面,几乎算作天下威力最为强劲的功夫,主人公段誉传承了它,却时灵时不灵,但仍然能够叱咤江湖。估计在金老爷子看来,如果让他完全掌握了“六脉神剑”,《天龙八部》可能就不会是武侠小说,而变成仙侠小说了。现实中,马云是名武侠迷,与金老爷子是忘年交。他的武侠情结在阿里巴巴的日常运作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淘宝网中尤其如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被马云冠之以“六脉神剑”的美誉,可见其对阿里巴巴价值观有着无比的信心。尽管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可能没有独步天下的威力,但事实证明它足以保证阿里巴巴沿着正确的轨道急速驰行,引领阿里巴巴们去发掘更多的财富,引领阿里巴巴们走入世界10强之列,引领阿里巴巴们横跨3个世纪走到102年之后。

【注释】

[1]荆林波主编:《阿里巴巴集团考察:阿里巴巴业务模式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第19页。

[3]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第19页。

[4]六脉神剑包括少商剑、商阳剑、中冲剑、关冲剑、少冲剑及少泽剑,六种剑法各有特点。少商剑: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商阳剑:巧妙灵活,难以捉摸;中冲剑:大开大阖,气势雄迈;关冲剑:以拙滞古朴取胜;少冲剑:轻巧迅速;少泽剑:忽来忽去,变化精微。此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5]荆林波主编:《阿里巴巴集团考察:阿里巴巴业务模式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6]《阿里巴巴:需要“猎犬”培训“小白兔”》,中国人力资源网,2007年7月17日,转引自魏和平,《中国青年报》原文。

[7]《阿里巴巴人事大动搞政治活动整风还是内讧》,中国人力资源网,2005年12月6日。

[8]《阿里巴巴人事大动搞政治活动整风还是内讧》,中国人力资源网,2005年12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