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脚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脚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全面开展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涉及教育理念、课程形态、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改革中逐渐发展完善。

脚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全面开展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涉及教育理念、课程形态、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改革中逐渐发展完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进行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进展,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这种现行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新改革、新实践、新变化己经显得十分落后陈旧,不适合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经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决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认识、参与、实施课程改革,局党委研究决定举办这次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班,下面我就个人学习和了解的情况跟同志们一起交流、学习,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即为调整和改进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变革。我国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我区现在推行和实施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鉴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课程改革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1)“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合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和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教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教材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基础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四、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征使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随着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及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以保持有限的自然资源,使科技的发展能够真正按照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前进,而对这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教育将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调整。对此,世界各国都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并投入巨资,不断推进其课程改革。

(1)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2)各国都将学生的社会性成熟以及如何发展对自我的认识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3)促进对多元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是各国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4)精选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国际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五、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

(1)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新的课程理论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因。

六、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

(1)课程体系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2)课程体系改革是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现实要求。

(3)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4)新的课程改革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

七、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课程功能的转变。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端正态度和树立价值观。

(2)课程结构的调整。(www.xing528.com)

(3)课程内容的完善。

(4)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5)评价体系的改良。

(6)课程管理体系的新构建。

八、课程改革的进程

1.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996.6—2001.6)

研究制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定各种教材,2001年9月有20个学科(小学7个,中学13个)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首次在实验区使用。

2.第二阶段:试点实验阶段(2001.6—2004.6)

全面启动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国家和省两级先后进行新课程实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

2002年赤壁已开始试验,全省共有30多个试验区。

2003年秋,咸安、嘉鱼进入试验。

2004年秋季咸安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铺开。这次我们使用的课改教材版本是:《语文》(湖北教育出版社)、《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中国地图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3.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04.6—2005.9)

2004年和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别全面推广新课程。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采用新课程体系。

九、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部署

(1)2001年7月30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了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会议,部署课程改革。

一是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二是要加强对试验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切实保障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组织、培训、经费以及有关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实验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师资准备。

四是加强课程试验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五是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

(2)2003年7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贵阳市副市长(王晓光)、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晓明)、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平)、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迟学枝)分别介绍了以下经验:加强领导问题;扩大宣传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培训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也作了重要讲话。

十、咸安区课程改革的机构与方案

(1)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教材选用小组。

(2)成立了咸安区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设立了课程改革办公室。

(3)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通知》(咸教字[2003]63号)。

(4)制订了《咸安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十一、对课程改革的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

(2)扩大宣传,争取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与支持。

(3)加强领导,建立课程改革的各项机制(领导机制、管理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督查机制、评估机制等)。

(4)落实经费,保证课程改革的业务性投入。

(5)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如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从“低效率、重负担、高成本、低效率”的怪圈中走出来,必须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感受、体验的过程让给学生,把爱奉献给学生。把握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重合作,必然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等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活动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等。

(6)积极实施,及时总结推广课程改革经验。

(7)加强合作,形成课程改革的整体合力

(8)科学探索,不断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师资问题、经费问题、管理问题、课题研究问题,地方和学校课程问题,评价方式问题。

同志们,今天的培训会已经拉开了咸安区课程改革的序幕,表明了咸安区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同时也预示着咸安区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程、课堂教学的教研教改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它将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机遇与挑战。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已经逼到了我们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接挑战,敢于拼搏,抢峰接浪,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最后预祝咸安区课程改革进程顺利!祝同志们新学年工作顺利!

(在咸安区课程改革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2006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