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网络化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网络化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析信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网络化问题张翠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其影响范围的广泛、影响内容的深刻和影响时间的持久是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相比的。

马克思主义网络化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试析信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网络化问题

张翠丽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其影响范围的广泛、影响内容的深刻和影响时间的持久是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相比的。自从19世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以各种方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影响着几代人的命运和世界观。在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国际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网络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时代的特征广泛地传播下去并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接受。

一、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的含义

网络化是指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最终使工业社会和工业经济向信息社会和信息经济演进的过程。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数字化,并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广泛的传播,使之为更多的公众所接受。因此,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字化,使之由书本等传统媒介转化成可以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传播的形式;二是将数字化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广泛的传播;三是让更多的网络用户和社会公众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网络化作品。因此,马克思主义网络化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一种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的优越性

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不仅集中了人类传播史上所有传播媒介的优势,还在时空压缩性、内容海量性、双向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媒体性等方面又具有其他传播媒介不具备的特点。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速度

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其他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新特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国际互联网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任何数字化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共享,只要有用户点播,几秒钟就可以展示到读者的面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网络化,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

(二)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

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它由世界各地不同的电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络的虚拟世界,将全球连接成为一个“小村庄”。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网上发布任何消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向全世界。目前,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5亿,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种族的人,其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大多数的用户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是社会的精英阶层。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可以使全世界网络用户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浏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及其新的成果。

(三)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式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它把过去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双向交互式的传播方式。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拥有比传统媒体更多的传播技术手段。特别是web技术问世以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色彩、音乐电影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等所有传统媒体所具有和不具有的特征网络都具有,网络成了即时、动态、交互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在马克思主义数字化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文本,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趣味性,提高其对世人的吸引力

(四)可以加强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信息网络技术的崛起,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但是,网络信息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具有两重性,西方学者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则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趋利除弊,扶正抑邪,不失时机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任务。目前,互联网已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舆论交锋和社会思想热点的最前沿。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工作,用丰富的理论教育内容满足广大网民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可以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时代化,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五)可以降低网络用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成本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采用的是书本学习和课堂学习、报刊学习和电视课堂学习等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都需要购置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学习材料,课堂学习还要承担一定的学习费用。但是对于网络用户而言,使用网络的条件已经具有,只要数字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上共享,用户就可以自行下载学习,即使有的网络资源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相对于购置学习书籍和参加课堂学习来说,其产生的费用要低得多。同时,相对于利用书籍和报刊学习而言,学习方式将会生动得多;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学习的时间方式也灵活得多。(www.xing528.com)

三、信息时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的措施

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数字化工程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奠定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必须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数字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数字化,还要根据其发展情况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数字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之实现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色彩、音乐、电影、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二)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上共享马克思主义的数字化作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争夺的重要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数字化作品在互联网的共享。一是可在政府、高等院校和官方网络适当设置一些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内容,丰富网络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息资源,满足网民多种阅读需求。二是在形式上,可逐步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阵地、开设马克思主义问题论坛等,使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既翔实又丰富多彩,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源。三是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宣传马克思主义。四是要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一支既忠于社会主义、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使之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主流网站的作用,塑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窗口

主流网站对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的重要渠道。人民网、新华网及其承建的中国共产党网、中国政府网、全国人大新闻网、全国政协新闻网等中央主流新闻网站在做好新闻报道和对外宣传的同时,还承担着宣传先进文化和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等相关任务。主流网站要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网上的传播,各级党报党刊以及一些政府机构要实施“报网互动”方针,在报刊基础上承办一些反映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四)引导公众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信息,提高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的效益

网络化资源必须有用户使用才会发挥其作用,也才会产生资源的利用效益。要采取措施,引导公众使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一是在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资源的学习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学习的一种形式加以推广,并使之成为其学习考核的一项指标。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核。三是各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其管理部门要把其学习情况列为年度考核的指标进行考核,促进其学习。四是各地党校要在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使网络资源成为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五是采取措施鼓励社会公众使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资源。对于网络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要对公众开放,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建立和维护这些资源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由国家和各级政府承担。

(五)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更多的公众接受网络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条件

社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把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并促进其广泛传播的条件和基础,必须加强其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和各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并在建设中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融通。二是要采取降低资费和完善服务等方法吸纳网络用户,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三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改善网络设备和网络通信线路,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用户上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效率。四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五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上网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努力解决信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律,确保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的顺利进行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必须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一是意识形态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工程建设。二是要制定相关的战略和政策,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宣传文化机构进入网络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经营和监管等方面的立法,对于利用网络宣传反马克思主义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清除和打击,不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马克思主义网络化工程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