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叙述概念之要点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叙述概念之要点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这个学科的托多罗夫是这样说的,他认为叙述有两个原则,即接续关系与转换关系,因此而产生神话型结构和认识型结构,又根据普罗普的三重情节推断存在第三种叙事结构,观念型结构。这是一个过程叙述,彼罗娜、丈夫、情人三个都是施动者,行为发生了,首句是个概念,表明不合法的故事潜藏着危险,但叙事要玩一个反常的游戏。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叙述概念之要点

一、叙述概念

我们先说一说叙述一词,Narrato拉丁文词根,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了,叙述学(Narratologie)。创造这个学科的托多罗夫是这样说的,他认为叙述有两个原则,即接续关系与转换关系,因此而产生神话型结构和认识型结构,又根据普罗普的三重情节推断存在第三种叙事结构,观念型结构。他说:本文所举的全部例子均在此列,而且涉及各类叙事,这些见解与其说属于诗学范围,倒不如说属于一门在我看来完全有权存在的学科,叙事学(Narratologie)(《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其他》百花文艺出版社56页)、托多罗夫是1969年正式提出该概念。概念作为理论我们在最后要论及到,这里先说叙述作为一种表述方法,手段的含义。在中国的前教育中把写作的基本手段分为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我们先看一段话:

我觉得身体很轻,轻得从车窗玻璃上飘出去,随着闪烁的光斑在梧桐树叶上跳舞,手指弹着阳光都是起伏翻飞的箔片。绿叶是一片绿色的席子,会把那些闪动的精灵卷起来收藏在灵魂的褶皱里。车只要出发了你永远也不知道起点与终点,就如同我的灵魂飞出去,你不知道它何时归于身体。我有归宿吗?如同这车永远都在这流浪的途中。哦,人生是一件我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有的旅馆都只是他人生的间歇,归宿,归宿仅是眼前阳光飘在绿叶上的感觉。人其实大可不必追问生命的归途,只要出发了,生命自会有生命的道路,你,只要行走与漂泊。

首先这段文字描写身体、树叶、阳光一起跳舞,描写要使用形容的手法,使声光色都到位,还用此比喻,显然这是有浓厚的描写。描写还改变事物的形体,绿色成了席子,阳光成了箔片。描写构成形象的鲜明生动。

其次,这段文字有议论,关于人生归宿的哲学问题,结论呢,生命有自己的道路,人人管行走。议论是对一些基本理念的阐发,议论要求给别人新的认识与启发。

其三,哦,人生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是抒情,人的艰难是所有的共感,他诱发的正是这种感受。这种抒情是隐形的,他与车上的感受和人生议论是融合一体的。

值得注意的是叙述,传统叙述湮没在描写、抒情、议论之中,作为叙述是一个行动过程,主人公在车上,不知身处何方,车走人行,他去旅馆吗?不知道,人生不知道自己去什么地方,没有归宿感,这里留下这么一个人隐在的线索。传统写作都习惯于把这四者综合在一起,这就不能显小说独特的职能,小说只能要叙述。下面我们看一则典型的叙述:

彼罗娜常趁丈夫(一个可怜的泥瓦工)不在时,与情人会面。但有一天,她丈夫提前回了家,彼罗娜赶紧把情人藏在一个木桶里,等丈夫一进屋,她就说有人想买家里的木桶,现在正看货。泥瓦工信以为真,暗暗高兴,于是他爬进木桶里刮污垢,准备洗干净再卖。这时,彼罗娜趴在桶口上,她情人趁机和她发生了性关系。这是一个过程叙述,彼罗娜、丈夫、情人三个都是施动者,行为发生了,首句是个概念,表明不合法的故事潜藏着危险,但叙事要玩一个反常的游戏。丈夫回家,妻子藏情人,不平衡。妻子诡计,丈夫刮桶,产生平衡,妻子桶口上与情人发生关系,又不平衡。在一个概述下的两个序列,三个人物。我们分别可用字母XYZ来代替,只要两个序列中的违规与惩罚的矛盾性质不变,故事外形与人物无论怎么置换与变化,都不影响这个故事。既然叙事是行为的过程,它的行为功能便决定了该故事的形态。因此我们只要研究叙述语法便可打开故事的秘密。如名词的关系,动词的性质,语态,语式,句法,结构,层次,序列,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序列,第一个是因果关系,第二个是时空关系。这是一个情色故事。如果我们把事件变成小偷或杀人,把三个人改成中文名,只要叙述语法不变,故事形态便是固定了的。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叙述模型是可以分类,可以固定的,这个研究便是从俄国的普罗普开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严格的叙述中,描写、议论、抒情因素都隐退了。

我们再看一个局部的例子:在他们前面,沙子全部都没有被践踏过,黄黄的,平滑的,从崖壁直到大海,孩子们笔直地行进着,丝毫没有偏移,保持一定的速度,平静地,并且手挽着手。在他们的后面,稍稍有点潮湿的沙子上,印上了三行他们光脚留下的印迹,三行脚印整齐连续,彼此相似,间隔相等,清晰地凹入沙子,毫无模糊的印迹。初看,你以为是描写,不是,它没有比喻、形容、夸张,简单说他没有任何修辞手段,他只是朴实、冷静地叙述,在海滩行走的三个少年。这是一个中立客观的叙述,它仅叙述一个行为的过程。这种叙述和传统写法不一样,首先,他没有价值倾向与情感倾向。其次,叙述不提出超出自身文字以外的东西。其三,取消目的与意义,仅提供事物的过程。这种叙述朴实,具有极大的透明性,把一切判断、价值、意义交给读者。于是你会说这种叙述中的描写、抒情、议论没法打入其中,不错,把议论交给了理论文章,把抒情交给了诗人,把描写交给散文家,或者改造纳入叙述之中,从另一方面说,叙述是他本身,并不需要其他东西的纳入。

还有另一种处理方法。今天的写作中,我们知道叙述作为手法与其他三个方法区别,不断丰富了叙述的类型,因而创造了元叙述方法,零度叙述方法等。如果我们对过去的传统文本进行分析时,我们又当如何对待描写呢?是否我们应该创立一个描写学呢?从局部技术而言应该是可以的,但从整体的功能意义看便没有必要设立描写学,那么我们对传统文本中,大量的描写,作叙述学的分析时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描写纳入叙述功能来分析,也就是格雷玛斯说的第二叙述功能。这可从两个方面看,传统小说的结构从整体上看,是按照叙述性的标准规则进行组织的,因此,无论国外的《红与黑》,还是国内的《水浒传》,我们能清楚地辨认叙述结构,对它的深层组织和整体意义我们都是从叙述的原则上来看待的,极有意思的一点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描写人物肖像和环境时采用的切分方法,用诗词,或分行的办法表示出与正文部分的区分。另一方面,我们按格雷玛斯的办法,被我们命名为描写的意段实际上是一个小叙事,它包含了一个关于社会的完整故事(《论意义》百花文艺社160页)。把描写纳入叙述的组织结构中,变成了叙述的子程序。这些只是作为理论研究时的方法来考虑,实际写作中我们是不必要考虑那么多的。

以上我们是从文字表述方法上明白了什么是叙述,作为小说的叙述还有它自身的定义。荷兰理论家是这样说的,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像、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叙述学》米克·巴尔著,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1页)。这样一个定义已不是经典叙述学的含义了。文化产品理论,指一些艺术文本、电影戏剧、声音建筑艺术都包括在内。最早的叙述理论只取样叙述文本。仅指小说而言,今天我们谈论它,依然还取狭义的叙述文本。除此以外,叙述理论我以为是一种知识范畴的表达理论和阐释,是不同区域的文化模型,它是一个关于整个世界人与事以知识模型的言说,是世界整体的一个象征体系。这是另一个更大的理论体系,不在我们今天论及的内容。我们今天说的叙述理论,是从小说故事的基本形态衍生出来的,指叙述结构、语法、话语、层次、时空,还包括故事、情节、事件的基本原理。在讨论叙述理论之前,我们必须对一些关键性术语弄清楚,否则叙述学没法讲,或者对某些词语理解的错误也会影响我们对该学科的研究。

文本(Texte)这个词由巴特和克里斯蒂娃首创,在法语中有纺织的含义。文本是一个空间,那些因时而异排列在一起的字母,能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从而引发一系列可能组合的格式(《结构主义诗学》卡勒,社科版363页)。这对文本是一个很本质的表述。一些文字组合在一个空间里,它一定是一个新的组合方式,而你在阐释时又指出它各种可能的组合的格式。彼罗娜是一个偷情的文本。我们把一部、一篇由文字构成产品独立于一切社会联系之外(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心理各学科之外),从其背景中独立出来进行价值审视,不参考外在的内容,仅就文本内部结构、语言、层次、序列而界定的意义。这便是文本研究的角度,有别于作品研究,总从历史与作者方面去考察。

结构(structure),这里结构不是指我们一般作品中的时空秩序。这里的结构是一种思维模型。没人能一句话把结构说请,他是一支长长的学科队伍。由索绪尔、皮亚杰、施特劳斯等人创造的思维模式。杰姆逊称之为,系统或共时体,其核心是我们语言中发现的声音,概念和词汇永远处于对立状态。我们要找到语言的意义,是语言中关键元素的二项对立,意思是一个独立的元素不可能表达任何意义,在表音文字中tree单独出现仅是字母没意义,但集合便成了一个符号,辅之读音,tree是语言的声音与形体。这称为能指(Signifiant),构成一个可能触摸感知的形象特征。所指(signified),是一种心理再现,是一个概念(Concept),二者统一起来叫符号(signe),明白说能指是词的物质形象如声音、物品、图像等,所指的是一种内在于心的含义。符号仅是二者结合的象征体。关键这三者关系是约定俗成的,非必然的。而且语言是分节的,有节便有秩序。而且意义是切分的,如同一张纸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切分的。思想与声音同时居于个两个面,这表明意义原产生共时状,但语言的分节在我们的视觉与音响中均是历时的。由此发生我对一切人与事物的理解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系统性上。思维从语言出发构成这样一种模式。这便是我们理解不同因素之间相互起作用的各种关系是互动的,是联系的,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念化,于是便有了系统的观念。与二项对立相伴生的差异性原则,有差异才能彼此辨认,才能产生意义。总起来说,结构是一个按二项对立有差异原则构成一个自足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个有各种转换规律的系统。结构具有几个以上的普遍特征,是形式主义的。它发源于语言学,但却是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序列(Sequencd),在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均是分行排列,我们可以分出若干层次。但是我们要揭示这些独立单位的含义,便要把它们纳入一个序列来认识,从序列认识便找出了句子的内部联系,逻辑的、语法的、时间的、空间的各种序列,结构主义分析看序列有两个依据:一是行动过程的功能考查;二是主题意义起始与间歇。通过序列分析我们找到深层结构,即这个结构的模式。模式(Sodele),是一种类型,是可以复制的批量生产的,是固定不变的。模式是欲望、交际和行为三种关系的组合,每一种关系都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时间与叙事卷二)社科版权社78页)。如何确立这是一种模型呢?(1)根据人类行为的普遍特点看角色。(2)在一定时空内无论人事关系改变与否,配型是相对稳定不变的。(3)模式有生成和转换的法则,在转换中会产生模式的变体。换一种说法,模式在语言结构中,包括口语、角色在句法成分中配型持久不变而稳定,在系统中是有限的封闭状。我们只有通过序列分析才能知道属于何种模式。因此序列格外重要。把一个大句子看成角色(谁)过程(干什么)在何时何地中(境况),便可压缩出名词、动词、副词三个词类,基本结构是说话人给自己演一出戏。我们在一个结构中如何确立几个序列呢?保罗·利科有一个最精彩的说法:每个新恶行或新损害,每个新缺失都产生一个新序列。简单说,每犯一个错误便使序列进一步转换。彼罗娜两次错误,一次藏情人于木桶,一次在桶口边和情人发生性关系,便构成了故事的两个序列。可见序列是大于句子的。而这个故事的深层结构模式便是逃避惩罚型的。值得说明的是叙事学,第一点是知识大爆炸式的。全都使用新名词,过去小说理论的词保留极少。第二点,叙事学从1960年代开始,经过50年有巨大的变化发展,其中也经过衰落。而今天的叙事学方法是开放多元的,有各种分类叙事学,甚至引入了计算机方法,所适应的范围也由小说而扩大到影视、音乐、图画,还纳入了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这表明叙事学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和方法。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这里再补充一个小说实例,便于分析叙事的各种特征,他是海明威的《雨中的猫》。

旅馆里有两个美国客人,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们,他们的房间是面海的二楼,房间侧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有棕榈树和绿长椅,天气好时,可看见艺术家带画架画画。他们喜欢生长的树、海、公园各种鲜艳的颜色,意大利老人赶来参观战争纪念碑。青铜铸的,在雨中发光。雨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积水,海水和雨水夹着冲上海滩,又退回去,纪念碑旁汽车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位侍者望着空荡荡的广场。(www.xing528.com)

太太在窗外眺望,一只猫蜷在窗下面的被水滴湿的桌子下,缩着,不让雨水淋着。我要去捉那只小猫,太太说。丈夫在床上说,我去捉。太太坚持,我去捉,可怜的小猫躲在桌底下,丈夫把枕头垫高躺在床脚,继续看书。他说,别淋湿了。

太太下楼。旅馆主人向他哈腰,高个儿老头说,天气不好,坏天气。太太喜欢他。喜欢他在怨言时的认真,喜欢他庄严态度。喜欢他上年纪的迟钝的脸与大手。她打开门,对面雨下得很大,有披肩的人穿过广场向餐馆走来,那猫就在附近。她可沿着屋檐走过去。她出了门,她房间侍女张开伞罩着她,老板差她来,一定不让您淋湿。顺着石子路到窗台脚下,桌子底下的猫没了,她大失所望。侍女说太太您丢东西啦。年轻的美国太太说,有一只猫。侍女笑了,在雨中那只猫。太太说,我多么想要它。太太说话时侍女紧张了,太太您必须回去,你要淋湿了。他们又从石子路回来,太太经过办公室,老板向她哈腰,她觉得无聊和尴尬。她觉得老板无聊但又确实了不起,霎时,她感到自己极了不起,她上楼开门,乔治在看书。

猫捉到了。他放下书。跑了。会跑到哪里去?他休息一下眼睛。她坐在床上,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可怜那只猫,那只雨中可怜的小猫,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乔治又在看书。

她坐在梳妆台镜前,拿手镜自己照照。端详侧影,先看一边又看一边,再看脑后和脖子。我要是把头发留起来,你不认为是个好主意吗?她问乔治又看侧影。

乔治抬起头看她颈窝,像个男孩子头发剪得很短。我喜欢这样。太太说,我讨厌,像个男孩子。乔治在床上换了一个姿势。打他开始说话,他眼睛就没离开过她。你真漂亮极了。她把镜子放下,到窗边张望,天逐渐黑了。

我要把头发扎得又紧又光滑,在脑后绾成一个大结。可以摸。我要有一只小猫坐在膝头,抚摸它,便呜呜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要用自己的银器吃饭,点上蜡烛。我要现在是春天,我对镜梳头,我要一只小猫,我要几件新衣。

啊,住口,找点东西看看吧。乔治又在看书。

妻子往窗外望,这会儿天黑了,雨仍在打着棕榈树。总之,我要一只猫。一只猫,现在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一只猫。

乔治没听她说话,他在看书,妻子望窗外,广场上已经上灯了。有人敲门。乔治从书里抬起眼说,请进。

那侍女站在门口,她紧抱着一只大青猫,扑通放下来。对不起,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

通过上面的举例,我们对故事有大量感性的认识了,于是你会问,生活怎么会这样呢,彼罗斯为什么偷人,三个少年在海滩上干什么,太太为什么执著于一只猫,金脑子为什么会挥霍一尽。这些事件在生活中一定发生过或正在发生。我们讲述他的意义何在。生活中确实会发生彼罗娜的偷情事件,三个少年向往大海的美丽,乔治夫妇肯定发生了不愉快,金脑子鼓励我们要有节制地生活。这些故事均是我们理解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事物的一种方式。仅这样还不够,我们叙述会有一些更深的东西,如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生活背后是复杂的,一事件发生了它又如何导致了另一事件的发生。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跃动,在时间的连续性中事件总是有关联的地发生,当它结构为一种形式我们就会追问其意义,所谓意义均是人的,因而使我们看到日常时间形式中的人的属性。即时间形式的人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