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换来价值:冯仑传授成功之道

投资换来价值:冯仑传授成功之道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就是发现、创造、实现价值的过程从经济学上讲,投资就是用钱生钱。冯仑认为,投资不仅要盯着回报,还要考虑时间、资本、对象、机会、趋势、战略等多个因素,才能实现“聪明的投资”。经济学上的解释是,投资就是用钱去生钱、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花钱方式。投资的冲动来源于金钱本身,也就是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望引起的冲动。总的看来,冯仑认为真正的“投资”,一定是稳健的、长期的,其未来是可以预期、可以控制的。

投资换来价值:冯仑传授成功之道

投资就是发现、创造、实现价值的过程

经济学上讲,投资就是用钱生钱。关于这一行为沃伦·巴菲特曾说:“聪明的投资并不复杂,尽管也绝非易事。”冯仑认为,投资不仅要盯着回报,还要考虑时间、资本、对象、机会、趋势、战略等多个因素,才能实现“聪明的投资”。

用钱去生钱

为什么会有投资?投资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经济学上的解释是,投资就是用钱去生钱、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花钱方式。用老百姓的话说,让钱去生钱,这就是投资。

——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对于企业家来说,除了赚钱以外,投资是另一项重要的能力。投资的冲动来源于金钱本身,也就是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望引起的冲动。冯仑认为,人类社会由钱到钱的行为,实际上有三种,一种是赌博,赌博也是由钱到钱,押着钱,又生出钱;一种是投机;另外一种是投资。

这三种行为都是由钱再生出钱来,但又有区别。从时间上划分,赌博是最短的,是瞬间的事情,非常快。在经济学上分析说,把钱放到股票或其他投资产品上,不超过一年,然后再把它卖了,多数被理解为投机;但一年以上才卖,往往被理解为投资。所以从时间上比较,赌博的时间最短,投资的时间最长。投机介于赌博和投资两者之间,因为它的预期有时候确定,有时候不确定,所以投机有一定的赌博成分,但也有一定的投资成分。

关于投机和投资的区别,冯仑进一步解释说:

比如我们做房地产,时间非常长,项目前期都得18个月到20个月,然后等到全部做完得5年、7年了。在北京2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都得7年到10年,这个行为就是投资行为。但这过程中,也有从事房地产投机的,比如买了个地,不到一年,来了一个人要,就又把它卖出去了,所以人家就会说他是投机。

从对象上也可以区分出投资和投机的不同。投资的对象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看得清楚的东西,比如一个企业、一个工程,都是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而投机则不然,它的对象一般来说是一个短期的机会。而赌博的对象就更加无法确定了。

另外,投资与投机和赌博最大的不同体现在预期上面。赌博没有预期,因为每一次的结果都无法预测,所以收益能否覆盖住风险也就无法预期;投机是有预期的,不过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投资的预期,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而且收益必然能够覆盖住风险,只要按照投资计划做,实现这个预期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人生的角度讲,投资并不一定直接体现为现金投入,还经常体现为精力、感情、时间等其他因素的投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有的人,在工作上这山看着那山高,哪里有个小机会立即就拥上去,没有自己的方向,稳不下心来,投机甚至赌博的心理太重。这种人,也许刚开始显得很有效益,但时间越长,越不如踏踏实实、稳健如一的人。冯仑以王石为例说明这个道理。王石下海前17年,每年挣的钱连10万都不到;17年后开始挣钱,现在钱多得挡都挡不住,成了亿万富翁,而且拥有名望、地位和自由。而当初那些风光一时的投机者呢,现在有几个获得了王石这样的成功?

总的看来,冯仑认为真正的“投资”,一定是稳健的、长期的,其未来是可以预期、可以控制的。这与机会主义的“投机”和冒险主义的“赌博”有本质区别。无论从纯粹经济学角度来说,还是就人生道路而言,都是如此。

站在未来投资今天

在时间的投资上有一个叫做排挤效应,是个二律背反。时间这个东西特别有趣,它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它既是资本品(投资品),也是消费品。

——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关于在时间上的投资,冯仑有一套相当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时间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既是资本品(投资品),也是消费品。有人在海滩上晒太阳,有人开车去西藏自驾游,有人去参加汽车拉力锦标赛,还有人去高尔夫球场耗上一天的时间。当然,这是中国人的做法,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中国人的做法。而在欧洲,那里的人看起来都非常悠闲,喝一瓶啤酒就能用掉一下午的时间。对这些人来说,时间就是消费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品。他们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要靠时间去换取金钱,所以说时间相当于是一种资本。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时间就是生产。所以,在人类有限的一生当中,有一个互相排挤的效应,也就是说,你拿多少时间用来生产,它是挤兑你的消费时间的。这就好像那些工作狂,他们把时间都花费在工作上面,整天加班加点忙个不停,家人、朋友自然就没有时间去陪,这就属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生存和工作,但却不能大量享受和消费时间。所以在时间的投资上,你可能得到的回报是金钱,但也可能就是时间本身。当温饱不成问题的时候,时间本身就变成了特殊的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

在冯仑看来,投资在时间上可能会出现三个规律。第一,时间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所以人在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人在空间的选择上是可以重复的,比如同一个地方,我们今天来,明天来,甚至一年后再来,空间上可能是没有变化的,但时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冯仑说,因为我们每个人行为的选择都是有限的,所以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一些特定的活动。

在时间上的投资,如何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呢?为了能够让人算清楚这笔账,冯仑深入浅出地做出了解释。他说:

我们往往是自以为聪明地去想一件事,好像能做甲也能做乙,能做这件事,也能做那件事。但是即便你是聪明人,由于时间有限,假定说大家都只活80岁,你做10件事,你就是从小开始,每件事也只能用不到10年的工夫去做。而一个比你笨的人,可能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他就是在这事上花出多你一倍(20年)的时间,还富裕出好多年呢!所以他连玩带做,一定很轻松,而他实际上在这件事上面的收益会大于你每件事做10年的收获。

第二个规律是时间越长,回报也就越高。在这方面,有“华尔街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巴菲特自小就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起初用300美元做投资,后来做成了拥有400亿美元身价的世界第二大富翁。他的投资之道其实非常简单,选择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就一直放着,一放就是20年之久。有很多买股票的人都是买了卖,卖了买,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又有几个人会像巴菲特那样一放就是20年呢?在成为“大师”之后,巴菲特总结出很多炒股的诀窍,有两个环节是他特别强调的,一个是买对,另一个就是长期持有。正是因为他持有股票20年,所以才会获得巨额的回报。

第三个规律,就是要看投资的对象,或者说在一个时间段上所确定的对象是否正确。投资的对象非常重要,如果对象选错了,你投资的时间不仅不会带来应有的收益,还很可能会变成负值,时间越长,灾难越大。所以说,事情的性质一方面是由时间决定的,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投资对象决定的。

事实上,人生的投资,与经济意义上的投资,道理是一样的。冯仑曾在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工作,他认为如果一直跟着牟其中,花同样的时间,跟他在一起,叫参与经济犯罪活动,结果肯定会被抓起来;但是如果跟柳传志在一起,那就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是为自己做,就可以称为创业。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和条件下,你选择跟什么人在一起,也很重要。

在那篇文章中,冯仑还说道:“人在一生中,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这也是个大问题。趋势是大机会,机会也可以说是短趋势。但这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现实的商业活动中,很多人选择投资“机会”,但是机会往往短暂,而趋势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却可以有一个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收到可观的利益回报。

冯仑还认为,投资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发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比如趋势。一块石头是璞,你没有看到里面的玉,聪明的人会把这块石头拿回去,自己凿出玉来;一件文物埋在地下,你没发现,别人发现了,拿回去,它就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看见别人没看见的那个价值所在,也就是发现价值。当你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以后,第二件工作就是凸显这个价值,让这个价值在市场上凸显出来,让实际的价值能够被市场认可,最后给你一个很好的价格,你也因此得到很好的回报。

吕不韦学习

如果是相同的企业、相同的钱、相同的时间,你要怎么样保证你的高回报呢?那实际上就是要看所投资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候,人决定一切。

——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冯仑认为,和时间、物品一样,人也可以是投资品。投资于人主要是投资于人的才能、政治前途和人际关系。尽管投资于人有很多种方法和动机,但总体来说都是希望得到一定的回报。

众所周知,投资于艺术家是最典型的投资于人的才能的行为。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到一个收藏家的家里闲玩,发现他是这么投资于人的才能的。他说他把一个画工笔画的人给买断了。那个人从五六岁就开始跟着家里学工笔画,现在四十七八岁,已经练了40年了,在中国没有一个人比他画得好,他画出来的羽毛,看上去跟真的似的,比拍的照片还真,他能画出那种感觉。收藏家把这个人买断了,买断15年。今后15年里,这个画家所有的画他都收,一英尺4000块钱。买断以后,就开始包装,向市场推广这个人。现在,这个画家的作品已经到一英尺一万了。但他不需要先给画家钱,画家画完一张才给一次。他说这种画画得特慢,一张画,大一点的要画两个月,太精细了,所以产量也不会大。那么15年以后,这个人为什么就不值钱了呢?他说,画工笔画的15年以后手就哆嗦了,功夫就不好了,所以15年以后的价值一般要往下掉。

这个故事里的收藏家就是一个投资艺术家的高手。他买断了画工笔画的人15年,在这15年里,画工笔画的人每画出一英尺的画,收藏家都能赚6000块钱。这样算下来,15年收藏家能赚一大笔钱。而且他还判断出画工笔画的15年以后就画不好了,他画的画也必然会掉价,所以收藏家只投资他15年。冯仑评价收藏家道:“这就叫买断人的能力。”

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也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在这方面,历史上最成功的人物非吕不韦莫属。

然而,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虽然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但是风险也非常大。如果投错了人,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像张荣坤投资陈良宇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此外,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容易变成一种不正常的权钱交易,形成一种高风险。所以说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www.xing528.com)

投资于人的关系是指投资于某个人的某一层关系或关系网,以寻求一个安全的作用,不一定是牟利,只是一种保险、安全的做法。冯仑指出,投资于人的关系有两种投法。一种是成批量地投,叫做公关。它的作用是让人拥有一个标准行为,然后花必要的钱去做那些形象推广,或者进行特别的沟通,以获取投资者或社会的认知。在这方面,跨国公司的公关都做得很好,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学习。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跨国公司是怎么做的。

跨国公司的公关部门中有三种人最重要,第一种是负责设计问卷、选择样本、发放问卷的数理统计专家。他们拥有社会调查当中的技术,负责施行这项技术,以保证每次调查抽取的样本和访问的人数都是合理的。第二种是专门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专家。第三种是经济或者法律的专家。这三种人配合得非常默契。他们会针对各种问题设计问卷,发出去进行调查,然后把问卷收回来,一起进行分析。他们可能会设计一件事情,搞一个活动,然后再发一轮问卷,看大家是否得到了改变。

冯仑认为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比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要高得多。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冯仑在他的专著《野蛮生长》中打了一个比方:

比如我有60万块钱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而把钱都简单存在银行,或者说把它变成一个死的东西,是很短视的。好的企业,一定要在人身上投资,要不断地发现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很好地培训他们。一个好的经理人,除了做出一个好的产品,管好一个公司,更重要的是不断培养出很多人。

冯仑指出,投资于人是投资在他的技能上,还是投资在他的价值观上,这点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投资在人的技能上,因为他们相信技能会转换为一种能力,能够为他们带来回报。但技能是很容易学的,所以单纯的技能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所以投资在价值观上才是正确的选择。冯仑把在价值观上的投资比作给人生装上一个GPS,人生观就是人一生的卫星定位导航仪,它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找到方向就意味着会有生存能力。

投资于人的价值观,就是要考察清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去了解、去发掘、去研究、去塑造他正确的价值观,使他的人生有一个好的GPS。价值观会决定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也会决定了他会做哪些事情,会跟哪些人在一起。不同的价值观,最后会把人做了区分,会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和方向。

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

人的一生中,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这也是个大问题。趋势是大的机会,机会也可以说是短的趋势。但这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摘自冯仑文章《站在未来投资今天》

关于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的问题,冯仑认为,对于趋势的判断难点在于如何看待未来,他还总结了三种判断未来的方法。关于这三个方法,他在《野蛮生长》中写道:

一是把别人的历史当作我们的今天和未来。北京现在的人均GDP是6000美元,纽约是六万美元,那么我们就把人均GDP从6000美元到六万美元之间别人走过的历史当成我们的未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作逻辑研究和推演,按照人类历史发展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上的分析,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方面研究,得出对趋势的一个判断。最后一个方法是去感知,用知觉和经验感知未来。最好同时运用这三种方法,最后综合起来,形成对未来的总看法。

冯仑认为,趋势和机会的界限并不明显,趋势可以被认为是重大的机会,机会也可以被认为是短暂的趋势。尽管如此,它们之间还是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一般来说,趋势往往是不可见的,而机会却是可见的。趋势不容易看清,更不容易把握,每个人看见的趋势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未来。一个人看待未来的态度,决定了他怎样对待今天,以及怎样安排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那些聪明的人、成功的人、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往往都看清了趋势,对趋势的判断非常准确,这样他才能在趋势实现之前,做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成功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要想准确判断社会趋势,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关于这一点,冯仑深有体会。1993年时,海南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冯仑回到北京,很多人劝他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还给他指出很多其他赚钱的行业。冯仑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参照国外的历史发展轨迹,准确判断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会发展起来。所以冯仑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继续做房地产。1999年以后,房地产又变成了支柱产业,所以万通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如果当时冯仑不能正确地判断未来的趋势,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万通了。

一家公司最应该投资的就是趋势。最明智的战略,是根据趋势来定的。比如国内房地产市场有调控时,企业就要对什么是趋势,什么是未来等问题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冯仑认为,以后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时候,商用不动产的价值会不断上升,将会取代民用不动产而成为最重要的产品市场,动产金融也会随之发达起来,到那时,房地产的直接融资将会成为主流。

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A股市场中,排在前十名的房地产公司的市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20~30亿元达到了100亿元以上,第一位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集中度变化非常快。这些都是未来的趋势。而万通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针对这一趋势来制订合适的战略。

冯仑指出,要把投资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你修炼所有的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去发现一个事物真正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时间的价值、人的价值、趋势的价值以及公司的价值等。如果你能把这些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那么在市场上获得高额的回报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把握住“看得见的未来”

当一个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的时候,实际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钱以外的能力,这时候体现为你对未来的看法,体现为你对社会的看法是不是准确。

——摘自冯仑文章《赚钱以外的功夫》

企业家遇到的真正艰巨的挑战并不是创业之初的“创业难”,而是取得一些成绩以后,面对未来的艰难抉择。具体说,就是要弄清楚往哪个方向投资才是正确的。冯仑认为,在这种时候,企业家正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即判断未来的能力尤为重要。据冯仑观察,在他所接触到的成功的企业家中,除了赚钱的具体行动能力以外,他们身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正确判断未来的能力,这种未来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把握的、“看得见的”未来。

作为一个企业家,冯仑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董事长或者创业者应该做的工作,只有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和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特别强调“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个神秘的地方,其实就是趋势和未来。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这要求企业家具备独到的视野、非凡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果断的行动力。

冯仑的这个观点,与李嘉诚不谋而合。李嘉诚非常重视判断力的作用,他说:“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材料,自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里所说的判断力,当然也包括判断未来的能力。当一个企业已经非常强大的时候,它的大方向——投资方向变得越发重要;而大方向是否正确,取决于企业领导对于社会趋势及未来的判断力。

1998年李嘉诚受命于董建华开始经营中草药。李嘉诚很早以前就接触过中草药,而且还去过北京同仁堂中药店。这使得李嘉诚对中草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让李嘉诚对经营中草药的前景充满信心。之后,李嘉诚在长实集团总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上,他正式提出一项尽快将中草药列入能够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的计划,优先考虑并尽快付诸行动。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对中草药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2004年至2005年年底这段时间里,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不断向前推进,逐步占领了欧美药品市场,最后建立大小中药材零售商店多达1000家,成为世界上所有经销中成药势力最大的企业之一。

冯仑很敬佩李嘉诚,并在多个场合以及文章中提起过这一点。像李嘉诚一样,冯仑自己也是一个重视趋势、善于把握未来的战略家。冯仑说:“聪明人总是站在高处以便看得更远,聪明企业的做法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万通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万通的目标,是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勤奋,必须努力了解别人的历史以作参照,必须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站到未来看各个方面,通过未来的视角来安排今天。

【延伸阅读】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所创下的投资报酬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该基金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林奇说,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有可能大获成功的公司。

他曾举过一则约翰·奈夫的事例。

美国价值派投资大师约翰·奈夫,曾有过这样一个投资经历。他在分析一家名为“布林顿外套”的折扣连锁公司的股票时,让妻子和女儿作实地调查,意外的是母女俩竟然一次买回了三件外套,并称赞那家公司的商品物美价廉。听了她们的讲述后,约翰·奈夫果断地买下了50万股该公司的股票,日后这些股票大涨,让他狠狠地赚了一笔。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在投资理念上独到的见解,投资不要相信各种理论、不要相信专家意见、不要相信数学分析、不要相信投资天赋。而他给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简单易学的选股方法,那就是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报表中那些真正值得参考的数据。

他的投资理念和冯仑的投资观念在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在本质上,二者非常接近,都是要投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投资,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