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间和时态-语法哲学

时间和时态-语法哲学

时间:2024-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九章 [1] 时间和时态划分九种时态的系统 七种时态 时间的主要划分 时间的次要划分 言语的经济 时态的非时间性用法划分九种时态的系统在本章我们要谈的是关于“时间”这一自然(或意念)概念及其分类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七种时态如果现在要把这七种时态排列在连贯一致的格式中,我们首先就要遇到术语上的困难。在任何需要明确区分的地方,我将分别用present time或present tense,future time或future tense。

时间和时态-语法哲学

第十九章 [1] 时间和时态(Time and Tense)

划分九种时态的系统 七种时态 时间的主要划分 时间的次要划分 言语的经济 时态的非时间性用法

划分九种时态的系统(The Nine-Tense System)

在本章我们要谈的是关于“时间”这一自然(或意念)概念及其分类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在许多语言中我们都能发现由动词形式所体现的各种时间标示,即所谓的“时态”。这对于许多语法家来说是那么自然,以致他们一直把区分时态作为动词的主要特征(因而德语称动词为zeitwort〔即“时间的词”——译者注〕)。但是有些语言的动词不区分时态,甚至在英语这种一般区分时态的语言中我们也能找到must(必须)和ought(应该)这样的动词,它们在现代语言中只有一种“时态”;另一方面,时间经常由其他词而不由动词来表示,而且这种方式表示时间常常要比用动词形式表示时间精确得多,譬如我们说“1923年2月3日下午11点23分”。

然而,首先让我们专门看一看由那些最熟知的语言中的动词所表示的那些时间上的划分。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建立一个可普遍使用的“时态”格式?

在马德维格《拉丁语法》一书中,我发现了下面的系统。任何一件所说的事情要么简单地归于现在、过去、将来这三种主要时态中的一种,要么根据某一特定时间(过去或将来)相对地表示为那一特定时间的现在、过去或将来。因此,我们得到以下九种划分,这里我们采用马德维格的术语和例子,只加上数码Ⅰ、Ⅱ、Ⅲ和1、2、3作为下文的参照符号(所用例词的意思是“写”——译注)。

第一行没有特殊的名称;如要和其他两行相比较的话,它应该是“in præsenti”(现在)。

在其他著作(马岑,克罗曼,诺林的著作,有关细节和评论请见《时间和时态》374)中可见到一些与三乘三的时态有密切联系的系统,在这些著作中,这些系统是被作为纯粹的逻辑系统提出来的,丝毫不考虑这九个范畴在实际语言中的表现方式。马德维格可能是把他的系统当做一种仅运用于拉丁语的经验系统(在他的《希腊句法》中他没有提出这一系统,也许很难确定不定过去时在该系统中的位置),但是即使作为对拉丁语时态的描写,该系统也还是有一些缺点。scribam出现在两种位置上,如futuro中的præsens(Ⅰ3),和præsenti中的futurum(Ⅲ1),而其他形式仅出现一次。在第Ⅲ系列中,人们很自然地期待出现1.scripturus sum来与其他形式相平行。出现目前这种不协调的原因是因为,scripturus sum含有最近将来的意思,马德维格不想让时间差距成分和他的系统混杂在一起。但是,要把这一表示最近的成分和其他含有scripturus的复合形式分开却是很困难的。在他的《希腊句法》(§116)中,马德维格把术语futurum in præsenti(现在将来时)和futurum in præterito(过去将来时)用到了带有mellō(我将)和emellon(意义同前)的组合中,这些组合被公认是含有最近时间意义的。在克罗曼和诺林所制定的系统第Ⅲ系列中也有这种划分。另一方面,如果去掉这一成分的话就没有必要再有præsens in futuro和futurum in præsenti。它们必须被看做一样东西,由scribam来表示,但是这时类推法也要我们把Ⅰ2 præsens in præterito与Ⅱ1 præteritum in præsenti统一起来:scribebam和scripsi之间的区别并没有由它们在该系统中的位置而得到足够精确的表示,马德维格把scripturus eram 和scripturus fui放在同一位置上(Ⅲ2)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两者并非同义,它们之间的区别正像scribebam和scripsi之间的区别一样,然而这一区别——对此我们在后面还要谈到——却与该格式中的其他时间区分确实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因此最好把这一格式从九个位置减少到七个位置,把Ⅰ2和Ⅱ1合并,同样也要把Ⅰ3和Ⅲ1合并。

七种时态(Seven Tenses)

如果现在要把这七种时态排列在连贯一致的格式中,我们首先就要遇到术语上的困难。最好有两套不同的术语,一套表示意念的或自然的时间划分,一套表示语法(句法)的时间划分。在丹麦语以及德语中,用本族语术语表示前者,用拉丁语术语表示后者极为方便;因为有nutid,fortid,fremtid(jetztzeit,vorzeit,zukunft〔现在,过去,将来〕)表示三种主要时间划分,prœsens(现在),prœteritum(过去)futurum(将来)表示三种动词时态。但是在英语里我们却不能如法炮制,因为没有对应于现在和将来的本族(盎格鲁—撒克逊)词语,因而只能用现在和将来既表示自然时间又表示语法时态(因为几乎不可能区分present和prœsens,以及future和futurum)。但是我们可以保留past(过去时间)这个词来表示意念上的过去,用preterit表示过去时态。在任何需要明确区分的地方,我将分别用present time(现在时间)或present tense(现在时态),future time(将来时间)或future tense(将来时态)。至于一些次分类,我建议使用before(前)、after(后)作为意念上的名称,ante和post作为句法上的名称(如before-past〔先于过去时间〕,ante-preterit〔先于过去时态〕)。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排列以上认可的那七种“时间”。一种方法是把它们排在一个三角形里:

但是这一排列并不令人满意,最好把七种“时间”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先于过去很明显是“过去的过去”,同理,后于过去是“过去将来”。依此类推,先于将来是“将来的过去”,后于将来是“将来的将来”,使用这些笨拙的术语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马德维格的系统。

这样我们就得到这样一个系统,它避免了马德维格的两个严重的逻辑错误,(1)把“现在”三分开来的错误,“现在”作为一个点没有线度,不可划分,(2)把时间排列在一个具有三种时间、三个部分的二维格式中,这是一个更严重的错误。因为毫无疑问,由于时间本身的性质,或者不管怎么说由于我们思维的需要,我们也须把时间当做一个仅有一维的东西,所以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之。

因而时间的三种主要划分必须依照下面的方法来排列:

○→

A past(过去) B present(现在) C future(将来)

插入中间过渡时间之后,我们就得到下面的系统,其中意念术语在上,相应的语法术语在下,中间的直线表示时间进程:

这一图表,以及表示各种划分的字母,表明七个点的相对意义,从属“时间”分别以过去的和将来的某一点(Ab)和(Cb)为准,这就同主要时间(A和C)以现在时间(B)为准一样。

这样所得到的系统在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一系统并没有声称包括所有可能的时间范畴,也没有包括所有那些在语言中实际发现的时态 [2]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将全面考查一下这七种划分,首先考查时间的主要划分,然后再考查时间的次要划分,并且考查一下它们在各种语言里的实际表达方式。

时间的主要划分(Main Divisions of Time)

(A)一般过去时间——英语有一个时态表示这一时间即过去时(preterit),如wrote(写)。其他语言有两个时态,如拉丁语scripsi,scribebam(写);两者的区别情况见下文(421页)。由于在这些语言中,距现在时刻的差距并不太重要,有些语言便把过去时态分成较远的过去和较近的过去。后者在法语中用迂回法表示,例如je viens d’écrire(我刚才写字)。

在一般过去时间的表达方式中,我们这里还必须提一下所谓的历史现在时,较好的说法应是非历史现在时,或采用布鲁格曼所提的说法,戏剧性现在时(dramatic present)。说话人在使用这一时间时跨出了历史的框子,把过去发生的事情看成并表现为好像就在眼前。正如诺林所说的那样,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艺术性的幻觉。然而不管这一手段如何具有艺术性,我们绝不可想象它的起源同大众的语言无关。人们只要听一听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是如何叙述他们亲眼看到的事件,就可明白这一形式是多么自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斯威特认为,在英语中它是受法语和拉丁语文学影响的结果。在冰岛的英雄史诗中,这一用法非常普遍,它是借用爱尔兰语的(《语文学会会议录》,1885—1887,p.xlv,《新英语语法》§2228)。艾南科尔和其他一些人认为。中古英语中的这一用法源于古法语。但是当时这一用法常见于大众诗歌,在这里外语的句法影响是极不可能的。我认为,这种现在时不出现在古英语中或很少出现是因为古英语文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一点自然散文中那种生动的叙述。而冰岛却正是以此闻名的。总的来说,戏剧性现在时属于那种日常的话语表达法,这些表达法在书面语中出现得较晚,因为它们被认为不配进入文学语言的殿堂。在《荷马史诗》中,根本找不到这种时态,但在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却很常见。德尔布鲁克说它“完全是古代民间的”(gewiss uraltvolkstümlich)(《印度日耳曼语比较句法》2.261)。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B)一般现在时间——凡区分动词时态的语言一般都使用现在时来表示这一时间。

但是什么是现在时间?从理论上说,它是一个点,不能延续,就像理论几何学中的一个没有大小的点。现在时刻即“现在”只是过去和将来两者之间永远移动的界线,它沿着上文图表中的那根线不断地“向右”移动。然而实际上,“现在”所表示的时间有很明显的延续,延续的长度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很大变化,试看下面的句子:he is hungry(他饿)| he is ill(他有病了)|he is dead(他死了)。这与相应的空间词“here”(这里)完全一样,该词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表示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这个房间里,在这所房子里,在这座城里,在这个国家里,在欧洲,在这个世界),而且也和“we”(我们)这个词完全一样,该词可包括除说话人之外不等数量的其他的人,唯一的条件是,(对于here)说话人当时的所在地点以及(对于we)当时的说话人必须被包括进去。至于现在时,所有语言似乎都有这样的规则,即唯一的要求是理论上的零点即最严格意义上的“现在”,必须包含在所提及的时间范围内。这一定义可应用于如下情况:he lives at number 7(他住在七号)|knives are sharp(刀快)| lead is heavy(铅重)|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elsius(水在摄氏100度时开)|twice four is eight(四乘二等于八)。对于这些“永恒的真理”,有人曾(错误地)说道,我们的语言有缺陷,因为它们仅依据现在来陈述这些永恒真理,但却没有办法表示,这些真理在过去和将来也同样有效。然而当我们考虑到我们就现在时间所做的大多数或全部陈述都同严格意义的过去和将来时间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时,上述怀疑也就站不住脚了。如果“现在时间”像这里所定义的那样,它甚至可用于如下反复发生的事情:I get up every morning at seven(我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这话甚至也可以在晚上说) [3] | the train starts at 8:32(火车在八点三十二分开出)| the steamer leaves every Tuesday in winter,but in summer both on Tuesdays and Fridays(轮船冬季每星期二开,但在夏季星期二、五两天都开)。在后一句中,现在时刻包含在所谈及的时间范围内,因为这句话是关于现在的安排,它既对目前这一年有效,也对过去几年有效并可能对将来几年也有效。

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在我看来要比斯威特所采取的方法更可取。斯威特写道(《新英语语法》,§289):“为了做这样的陈述(如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platinum is the heaviest metal〔铂是最重的金属〕),现在时是最合适的,因为它在所有的时态中是最不确定的”——为什么说是最不确定的?我们更没有理由像人们通常那样称这类句子是“无时间的”(zeitlos) [4] 。最好说是共时(generic time)的,正如我们说“共数”和“全指人称”一样。如果一般都是用现在时表达这类判断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证实这些判断现在也是有效的。但是有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时态:我们所谓的“gnomic preterit”(表示永恒真理的过去时),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Men were deceivers ever(男人永远是骗子)(试比较希腊语中表示永恒真理的不定过去时)——这是一种文体上的手段,以便使听话人自己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一直是真实的事物现在仍然是并且将永远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在法语rira bien qui rira le dernier(谁最后笑,谁就笑得最好)中,将来时态是用来“表示格言”的,而这个格言在其他语言中则使用现在时。法语使用这一时态的原因是,引用这一格言常常是当别人都在笑时,说话人想说他将稍后一些笑,那样将更好一些。 [5]

(C)一般将来时间——在我们的语言中将来时间的表达法没有过去时间的表达法那样明确、清楚,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我们对将来所知道的不如对过去所知道的多,所以不得不用较模糊的方式来表达它。许多语言根本就没有将来这一时态或者已经放弃了它们以前曾有过的形式,用迂回的说法取而代之。这里我将概述一下不同的语言表达将来时间的主要方式。

(1)现在时用于将来意义。当句子含有一个精确表示时间的次修品时,以及当该时间与现在时刻之间的距离并不太大时,特别容易使用这一方法:I dine with my uncle to-night(我今晚和我叔叔一起吃饭)。现在时态这种用法的使用范围因语言而异;对表示“去”这种意义的动词来说,该趋势最为强烈:I start to-morrow(我明天动身)| ich reise morgen ab(同前)|jeg rejser imorgen(同前)|je pars demain (同前)|parto domani(同前)等。希腊语的eîmi(我去)几乎总是“我将去”的意思。现在时态还广泛用于以when(什么时候),if(如果)所引导的从句:I shall mention it when I see him(if I see him)(当我见到他时〔如果我见到他〕我将提到这件事);在法语中与si(如果)连用:Je le dirai si je le vois(如果我看见他我将提到这件事),但却不与quand(什么时候)连用:quand je le verrai(当我看见他时)。

(2)意愿(volition)。英语的will和丹麦语的vil在某种程度上都保留着原先表示意志意义的痕迹,所以英语的will go (将去)不可作为一个纯“将来时态”,尽管它接近这个功能,特别当它用于自然现象时,如it will certainly rain before night (天黑前肯定会下雨)。还有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那就是(wi)ll代替shall用于第一人称,如I’m afraid I’ll die soon(恐怕我很快就要死了)(尤其在苏格兰和美国),这就使will更成了一个表示将来的普通助动词。在德语里,wollen必须用于下句:es scheint regnen zu wollen(看样子要下雨),因为通常的助动词werden不能用于不定式。将来时态在罗马尼亚语中也是用意志来表示的:voiu canta(我将唱);再比较偶然使用的意大利语vuol piovere(天将下雨——罗雷塔《公爵夫人》155)。在现代希腊语中,意志概念好像从带有tha(将来式助词)的词组中完全消失了:tha graphō和tha grapsō(我将写)(经常或一次);tha 原先是thena,它派生于第三人称的the=thelei+na(那),thelei+na又派生于hina(目的连词),它现在已成为一个纯粹的时间小品词。 [6]

(3)思想(thought),意图(intention)。古挪威语的mum。这一种情况很难同意愿区分开来。

(4)义务(obligation)。这是古英语的sceal,现在的shall,荷兰语的zal的原意。在英语中,义务的意义几乎已经消失了,但是在陈述句中,这一助动词用于第一人称,在疑问句中只用于第二人称,尽管在某些种类的从句中它可用于所有的三个人称。 [7] 义务的意义起初也依附在来自scribere-habeo(我必须写)罗曼语形式上,这一形式现在已成为纯粹的将来时态——即意大利语的scriverò(将写),法语的écrirai(将写)等等。我们还可以把英语句子he is to start to-morrow(他明天得起程)中的is to 归入这一项内。

(5)运动(motion)。表示“去”、“来”意义的动词常用来表示将来,如法语中的je vais écrire(我将写),表示近期将来;英语的I am going to write(我将写),有时也有这种表示近期的细微差别,尽管并非总是如此。最后没有这种细微差别的有瑞典语的jag kommer att skriva (我将写),法语的quand je viendrai à mourir(当我要死时),英语的I wish that you may come to be ashamed of what you have done(我希望你会渐渐地为你所干的事而感到羞耻的)|they may get to know it (他们可能会知道这件事)。(但是丹麦语的jeg kommer til at skrive 要么表示偶然或必然,要么表示“我碰巧写”或“我〔将〕必须写”。)

(6)可能性(possibility)。英语的may(可能,也许)经常表示比较模糊的将来:this may end in disaster(这可能以灾难而告终)。这里我们也许可提一下那些原先的现在虚拟式变为将来时态的例子,如拉丁语的scribam(将写)。

(7)还有其他一些可以表示将来的方式。德语句子ich werde schreiben(我将写)按照某些人的看法产生于分词结构ich werde schreibend,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承认。这种用法在保罗的《语法》4.127和148中也没有提到,该书对将来时的解说总的说来是很不令人满意的。希腊语将来时词尾-sō(leipsō〔写〕,等等),被断定原先是用来表示愿望的。

意念的祈使语气必然和将来时间有关。如在拉丁语的祈使语气中有两种时态,事实上都是指将来。所谓现在时祈使语气,要么指最近将来,要么指将来某一不定时间;所谓将来时祈使语气,主要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完成时祈使语气”指的也是将来时间,完成时的使用是一种文体手段,表示说话人想使他的命令能尽快得到执行:be gone!(走开!)当我们说Have done!时,意思和说Stop at once!(立即停下)或Don’t go on!(不要再继续下去!)是一样的。但下一句是一种迂回说法:let that which you have already done(said)be enough(你已经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已够多的了)。

时间的次要划分(Subordinate Divisions of Time)

现在我们来考察时间的次要划分,即某些时间上的点,它们先于或后于有关句子所提到的或暗示的某个另外时刻(过去或将来)。

(Aa)先于过去时间。因为常常需要提到这一时间,所以许多语言产生出表示这一时间的专门时态:先于过去时ante-preterit(pluperfect,past perfect)。该时态要么是简单形式,如拉丁语的scripseram(已写了),要么是迂回形式,如英语中的had written(已写了)以及其他的日耳曼语和罗曼语中的对应形式。在古英语中,先于过去时间经常用一般过去时加副词œr来表示:pœt pe he œr sœde(他以前说过的话),逐字译过来是that which he before said。(www.xing528.com)

一般过去时和先于过去时这两种“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出来,直线表示写信的时间,C点表示他来的时间:

I had written the letter before he came(他来之前我写完了信)=He came after I had written the letter (他在我写完信之后才来):——C。

He came before I had written the letter(他在我写信之前来了)=either I finished writing the letter after he had come,or I wrote the letter after he had come(或是他来之后我才写完信,或是他来了之后我才写信):

 或C——。

(Ac)后于过去时间。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具有表达这一概念的简单时态(后于过去时)。通常的表达方式是借用表示必定(destiny)或义务(obligation)的动词。英语中最常用的是was to:Next year she gave birth to a son who was to cause her great anxiety (第二年她生了个儿子,他后来给她带来了许多烦恼)| It was Monday night.On Wednesday morning Monmouth was to die (那是星期一夜里,星期三早上蒙茅斯就要死了——麦考利)|he was not destined to arrive there as soon as he had hoped to do(他注定不能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快地到达那里——金斯利)。其他语言亦然。〔丹〕:Næstea·r fødte hun en søn som skulde volde hende store beky-mringer(第二年她生了个儿子,他后来给她带来了许多烦恼)|〔德〕Im nächsten jahre gebahr sie einen sohn,der ihr grosse bekümmernis verursachen sollte(意义同前)|〔法〕Quand Jacques donna à l’électeur Frédéric sa fille qui devait être la tigc des rois actuels d’Angleterre(当杰克把他也许能成为英国这些现行国王们的始祖的女儿交给选举人弗雷德里克时——朱瑟朗)|Je ne prévoyais point tous les malheurs qui allaient nous frapper coup sur coup(我一点也没有预见到所有这些不幸将会一个接一个落到我们身上——萨尔赛)。有时在法语中使用将来时,它相当于戏剧性将来时:lrrité de I’obstination de Biron et voulant donner à la noblesse un de ces exemples que Richelieu multipliera, Henri IV laissa exécuter la sentence(由于为此亨利四世固执而恼怒以及想给贵族树立赫谢利将增加的那些榜样中的一个榜样,准许执行这个判决)。希腊语:tēn hodon hēi de emellen emoi kaka kēde’ esesthai(《奥德赛》6.165〔将会给我带来灾难的远征〕;见同书7.270,8.510)。 [8]

(Ca)先于将来时间。对应的时态(先于将来时)通常称做futurum exactum或the future perfect(将来完成时)。拉丁语scripsero(将写完),在我们现代的语言中,用迂回法:I shall have written(我就要写完了)(he will have written〔他就要写完了〕),er wird geschrieben haben,il aura écrit(意义同前)等等;在丹麦语中,将来成分通常并不表达,Hvis du kommer klokken 7,har han skrevet brevet(你如果七点钟来,他就已经把信写好了)(…har vi spist〔我们已吃过〕,…er solen g a·et ned〔太阳已落山〕)。在英语和德语的时间连接词后也是这样:I shall be glad when her marriage has taken place(她的婚礼举行过后我将很高兴)|ich werde froh sein wenn die hochzeit stattgefunden hat(意义同前)。

同上文Aa节一样,这里我们也可以用图示来表现时间关系:I shall have written the letter before he comes(他来之前我将已写好了这封信)=he will come after I have written (shall have written)the letter (他将在我写好信之后来):——C。

He will come before I (shall)have written the letter (他将在我写好信之前来)=either I shall finish writing the letter after he has come, or I shall write the letter after he has come(或是在他来之后我将写完信或是在他来之后我才写信):

 或C——。

(Cc)后于将来时间。这主要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我很怀疑像I shall be going to write(我将要写——该句暗示与主要将来时间很近)或scripturus ero这类形式是否很常用。马德维格援引了西赛罗的一个例子:Orator eorum, apud quos aliquid aget aut acturus erit, mentes sensusque degustet oportet(演说家必须揣摩他要接近,并达到自己目的的人的心理和智力),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里表示将来的aget带有表示后于将来时间的意义,实际上是一个共同现在时,由于oportet的原因而成了将来时:演说者(现在和永久)的责任是要考虑到他正在对着讲话或将要对着讲话的那些人。否则必须说,对将来某一时间仍要到来的事的自然表达形式将是一个否定句:If you come at seven, we shall not yet have dined(如果你七点钟来的话,我们将还没有吃饭)(…the sun will not yet have set…〔太阳将还没落山〕)|si tu viens à sept heures,nous n’aurons pas encore dîné(…le soleil ne se sera pas encore couché)(意义同前)。在丹麦语中,将来的成分一般是不表示的:hvis du kommer kl.7,har vi ikke spist endnu(…er solen ikke g a·et ned endnu)(意义同前)。 [9]

言语的经济(Economy of Speech)

语言在使用时态和其他方面经济的程度有很大不同。那些允许有I start tomorrow(我明天起程)这类句子的语言用一个符号(副词)表示将来时间,而别的语言则强迫它们的说话者们使用两个符号,如cras ibo(我将于明天起程)。这与下面这些简洁的表达式相类似:my old friend’s father(我老朋友的父亲),同pater veteris mei amici(同前)相比前者只用了一个属格标记;ten trout(十条鳟鱼),与ten men(十个人)或decem viri(同前)相对。拉丁语经常因其在这些方面的逻辑性而受到称赞,正如魏泽写道:“Der gesunde menschenverstand befähigte den römer besonders zu genauer scheidungder begriffe,schärfe der darstellung,klarheit und durchsichtigkeit der rede.…Der gebildete römer ist peinlich sorgfältig in der tempusbezeichnung:‘Ich werde kommen, wenn ich kann’heisst bei ihm:veniam,si potero:‘wie du sähest,so wirst du ernten’:ut sememtem feceris,ita metes;‘so oft er fiel, stand er auf’:cum cecider-at,surgebat”(健康人的智力使得罗马人能够极其准确地区分概念,敏锐地描写,清晰而透彻地讲话……受过教育的罗马人对于时态名称则非常讲究:“如果可能的话,我将来”被他们称做veniam,si potero;“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被称做ut sememtem feceris,ita metes;“跌倒了,就爬起来”被称做cum ceciderat,surgebat)。在这个方面英语和丹麦语同德语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省去不言而喻的标志不应被认为是不合逻辑:情景和上下文能清楚地表明许多东西,而严格的逻辑学家在学究式的分析中则希望把这些东西明确地表示出来。我们也不应忘记拉丁语在其他方面是足够经济的。postquam urbem liquit(离开城市之后):这里先于过去时间是由postquam(前)和liquit(过去)的结合来表示的;英语既允许比较简短的表达方式,也允许比较详细的表达方式:after he left the town(在他从城里离开之后),after he had left(在他离开之后);丹麦语和德语要求双重表达方式:efterat han havde forladt byen|nachdem er die stadt verlassen hatte (他离开了城之后)。拉丁语的另一个经济之处是省略过去时间标志,如hoc dum narrat,forte audivi(在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碰巧偷听到了)。在下面莎士比亚的两句诗文中事实上省去了两个(相对)时间标志:our vizards wee will change after we leaue them(=after we shall have left them)(在我们丢掉它们之后,将改换面盔)。you must leave the house before more harm is done(=shall have been done〔在被进一步伤害之前你必须离开这所房子〕)。这种动词时态中时间标志的省略在时间和条件连接词之后尤其常见;所以要注意在两个when-从句之间的区别:We do not know when he will come,but when he comes he will not find us ungrateful(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但是当他来的时候他将会发现我们不是忘恩负义的)。第一个when是疑问词,第二个when是关系副词或连词。法语中我们用quand(当……时候),这时在这两个从句中都用il viendra(他将来),但如果我们代之以if(如果),那么区别就和英语的区别一样:Nous ne savons pas s’il viendra,mais s’il vient il ne nous trouvera pas ingrats(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要来,但如果他来的话,他不会发觉我们不讨人喜欢的)。

时态的非时间性用法(Non-temporal Use of Tenses)

通常用于表示时间关系的语法符号有时可以用于其他意念目的。例如,将来时态常用于仅仅表示一个有关现在时间的假设或猜测:il dormira déjá=he will already be asleep=er wird schon schlafen(他可能已经睡着了,我假设他已经睡着了),同理il l’aura vu=he will have seen it=er wird es gesehen haben(他可能已经看到它了)。诚然,我们无法断定将来的任何事情,而只能对它作些假设和猜测,然而这一事实在语言表达上却颠倒了过来,好像将来和假设是一回事似的。或者人们可能是这样认为的:他(现在)已经睡着了这件事(在将来某个时间)将会出现,正如我们可以使用暗指将来的动词hope(希望)一样,其从句是现在时或完成时:I hope he is already asleep(我希望他已经睡着了),I hope he has paid his bill(我希望他已付了账),即以后将会证明他现在睡着了或已付了账。

过去时形式最重要的非时间性用法是表示非现实性或不可能性。这见于祝愿句和条件句。如果我们想在这一用法和过去时的正常时间用法之间找到某种逻辑上的联系的话,可以说共同的联系是在所有这些情况中相对于现在时间的某些事情给否定掉了。At that time he had money enough(那时他有足够的钱),I wish he had money enough(我希望他有足够的钱)以及If he had money enough(如果他有足够的钱)——以上每个句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同he has money enough(他有足够的钱)形式对立。

I wish he had money enough(我希望他有足够的钱)一句通过过去时表达了一个同现在时间有关的愿望,同时还表示这一愿望是不可能的或不真实的(即不幸的是他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同理,在I wish he had money enough(我希望他当时有足够的钱)一句中先于过去时表示一种同过去某一段时间有关的愿望,同时又否定了他当时有足够的钱。但是关于将来的事情,一般说来不可能如此地绝对否定,所以相应的时态变换(would代替will)只能表示实现这种愿望的不定性。I wish he would send the money tomorrow(我但愿他明天会寄钱来),而I hope he will send the money(我希望他明天会寄钱来)也表达这种愿望,但对实现的可能性没作任何说明。

在条件从句中也有这种时态变换。If he had money enough (如果他有足够的钱的话)一句指的是现在时间并否定了他现在有足够的钱,if he had had money enough(如果他当时有足够的钱的话)指的是过去时间,并否定他当时有足够的钱;If he should have money enough(如果他将有足够的钱的话)一句指的是将来时间,但是却没有否定他将有足够的钱,而仅仅表示不肯定他将来是否能得到足够的钱。但最后这种形式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同现在时间有关的怀疑,If he should be innocent——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句的意思也许是If it turns out(fut.time)that he is(now)innocent(如果〔将来〕证明他〔现在〕是清白的)等等。——在谈及将来的时候也可使用(不带should的)一般过去时:It would be a pity if he missed the boat tomorrow(如果他明天坐不上船的话,那将太遗憾了)。 [10]

有时我们还遇到更进一步的变换,主要是在口语中,即先于过去时不仅用来指过去时间,还用来指现在时间,目的仅是强化非真实性,与时间无关。例如我们可以说:If I had had money enough(at the present moment),I would have paid you(如果我〔现在〕钱够的话,我就会付给你了)以及I wish I had had money enough(now)to pay you(我希望我〔现在〕有足够的钱来还你)。

同样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使用过去时表示现在时间的非现实性导致了还可以用它表示将来的情况,如It is high time the boy went to bed(孩子该睡觉了)。

在祈愿句和条件句中,非现实性或不可能性原先并不仅是由时态本身的变换来表示的,而且还需要从陈述语气到虚拟语气的变换,例如德语中仍有这种变换。但是现在在丹麦语中,这两种语气在过去时(和先于过去时)中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差别,意义的改变仅取决于时态。英语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情况也是这样,因为在古时候过去时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一致,除了be这一个动词的单数以外,目前was和were仍有区别。所以,很容易理解,对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区别的本能感觉不可能强烈到防止在几个世纪前可能需要were的地方使用was。自从大约1700年以来,was越来越经常用于下述这些地方:I wish he was present to hear you(我希望他到场听你讲——笛福)| a murder behind the scenes will affect the audience with greater terror than if it was acted before their eyes(幕后凶杀会给观众带来比台上凶杀更大的恐怖感——菲尔丁)。在文学语言中最近出现了一股偏向were的逆流,该词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但在口语里were比较少见,除非在if I were you(如果我是你的话)这个短语中。值得说一说的是,was明显要比were更有强调意味,因而可以说它比旧的虚拟式更适合于做不可能性的标志:I’m not rich。I wish I was(我不富有,我希望我富有)|I am ill.If I wasn’t,I should come with you(我有病,如果我没病就会跟你去的)……所以经常用于否定形式。这样,我们就区别了下面两个句子:If he were to call(如果他要喊的话),这里were弱读,表示一种模糊的将来可能性,而在If he was to call中,was重读,这就否定了he is to call(now)(他〔现在〕要喊),使用的is to几乎是has to(必须),is bound to(一定,必定)的同义词:If I was to open my heart to you,I could show you strange sights(如果我要把我的心向你打开的话,我会让你看到奇怪的景象的——考珀)| If I was to be shot for it I couldn’t(如果我因此而必定要被枪毙的话,我也不能干——萧伯纳)。

在法语的条件句中,我们有过去时和先于过去时的相似用法。这里,陈述语气也压倒了虚拟语气,虽然其形式与英语和丹麦语中的情况有更大的不同:s’il avait assez d’argent,il payerait(如果他有足够的钱,他是会付账的),从前是s’il eût…。 [11]

这里我仅仅谈到了条件(从属)分句的时态,然而这些规则原先还应用于受条件限制的(主要)分句中,例如:But if my father had not scanted me…Yourselfe,renowned Prince,than stood as faire As any commer(但是我的父亲如果没有限制我……你,有名的王子,就不会如此美丽——莎士比亚)|She were an excellent wife for Benedick(她会是本尼迪克最般配的妻子——莎士比亚)。先于过去时也用于类似情况:If thou hadst bene here,my brother had not died(如果你在这儿的话,我兄弟就不会死——《圣经》译文)。然而正如有这样一种强烈的趋势一样,即主句要比从句更清楚地表达将来时间(在英语中这主要是通过使用will或shall来实现的),这些受条件限制的句子中的简短表达形式同样已由较完整的表达形式should或would所取代:you should stand(你就会站着)|she would be(她就会是)|my brother would not have died(我兄弟就不会死)等等。could和might现在仍以过去的方式在主句中使用,因为这些动词没有不定式,因而不能和should 或would连用,如How could I be angry with you?(我怎么能和你生气?)|He might stay if he liked(如果他愿意他可以留下来)。在法语中我们看到有一种相似的发展,il vint(venait他来),在受条件限制的句子里已由il viendrait(他将来)所取代,该句原先表示一种过去的义务(“他必须来”),但现在il viendrait主要当作所谓“条件式”(le conditionnel)使用,如s’il pouvait, il viendrait(如果他能够,他将来)。同样也可表示过去:mon frère ne serait pas mort,s’il I’avait su(我兄弟如果知道要死的话,他就不会死了)。

表示非现实性的过去时在下面这些情况中有其特殊用法:should和ought用以表示现在时间的义务或职责,等等;could代替can,would代替will,might代替may,表示“谦恭”(Could you tell me the right time〔你能否告诉我正确的时间〕)|Would you kindly tell me…(劳驾你告诉我……了)|Might I ask…(我能否问问……)。这最终导致了must从过去时态变成了现在时态;请比较瑞典语的m a·ste(必须)。更进一步的详细考察只能留给专门的语法书去完成了。

[1] 第十九、二十章是根据《丹麦科学学会辩论摘要》(1914,367—420)中《时间和时态》一文重新编写而成的,其中许多部分做了缩减,有些部分做了补充。

[2] 在谢菲尔德《语法与思维》131中可发现一种有些类似的排列,它试图包括大量的时间区分,在我看来这些区分和简单的时间直线毫无关系。评论请见《时间和时态》383f.。

[3] 如果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每个(在七点)起床的动作,用○表示现在时刻,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示,它表明使用现在时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等。

[4] 布鲁诺说:“la terre tourne autour du soleil présente une action située hors du temps”(地球绕着太阳转表示一种存在于时间之外的行为——《思维与语言》210)和“Les actions situées hors du temps s’expriment au présent”(存在于时间之外的行为现在正在进行之中——同上,788)。

[5] 我们可以有一种共同过去时间:last year the early morning train started at 6:15(去年早车六点十五分开)。这里我们不可能考察现在时态的一些有趣的用法,如I hear (I see in the papers)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is ill(我听说〔我在报纸上了解到〕首相病了)|I come to bury Cæsar,not to praise him(我是来埋葬恺撒,而不是来歌颂他的)等。

[6] 在意大利语sta per partire(他将起程)中,将来的概念似乎是由表示目的的per(为了)所造成的,再请比较la bottega è per chiudersi(商店将要关门)。

[7] 在德语中,sollen 有时作为将来助动词使用,如Es handelt sich hierbei freilich meist um dinge, die erst werden sollen (当然这主要与首先做的事有关——伯恩哈迪),这里如用werden werden当然是很别扭的。在法语中我发现了L’ouvrage semble devoir être très complet et précis(工程看起来将是很全面和很精密的——赫重《英语史》vii,该句是他在谈到一本他仅看到了片断的著作时说的):devoir être代表消失了的将来不定式=“sera,à ce qu’il semble”(看上去将是……)。

[8] 下面援引狄更斯的一句话,请将其中came的用法与397页(5)做一比较:the influence for all good which she came to exercise over me at a later time…(她后来对我施加的好影响……)。

[9] 很清楚,在(Tomorrow he will go to Liverpool,and)not long after that he will sail for America(〔明天他将去利物浦,〕不久之后他将乘船去美国)中,没有后于将来时间,而仅有一般将来时间。

[10] 在没有用if这类连接词明确表示从句的假设性质的情况下,也可见到这种时态变换:Fancy your wife attached to a mother who dropped her h’s(想不到你妻子竟喜欢一个老漏掉h音的母亲——萨克雷)。

[11] 为了说明用来表示非现实性的叙述式过去时的用法,有时使用术语“情态过去时”modal past tense——《新英语词典》和“语气时态”(mood-tense——斯威特);这些术语不尽妥当,因为语气没有固定的意义,至少人们不能从该术语中看出这些时态表示的是什么语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