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高职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时间:2024-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获取求职信息是毕业生求职的前提,关系到求职的成败。因此,毕业生在得到某一就业信息时要立即反应,抢占先机。另外,毕业生要密切关注就业信息的发布情况,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就业信息一经公开发布,就为人所共享。

高职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获取求职信息是毕业生求职的前提,关系到求职的成败。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信息时代,就业不仅是实力的竞争,也是信息的竞争。作为新世纪大学毕业生,应当充分重视就业信息,积极主动、广辟途径地收集就业信息,并认真细致地分析、筛选、整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处理,把握选择的主动权,抓住就业机会,为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一、就业信息的含义与特征

(一)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指由用人单位发布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择业者具有一定价值的客观存在的就业资料和情报。大学毕业生是否可以实现成功就业,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同时取决于毕业生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

(二)就业信息的特征

1.时效性。就业信息的效用具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信息的有效期限越来越短。如某公司近日欲招聘一名文秘人员,广告登出后,如果当日就有人去应聘并被录用了,那么,这一招聘信息在次日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如此,每年总有2~3个月是就业信息相对集中的时期,这段时间找工作也最有效。毕业生如果能把握好这段时间,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就能实现就业。而过了就业信息发布的高峰期,毕业求职和就业就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难度加大。

因此,毕业生在得到某一就业信息时要立即反应,抢占先机。这就要求毕业生事先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对各种职业信息的价值及时做出判断和做好信息反应的行动准备(如制作完成有关自荐材料等)。另外,毕业生要密切关注就业信息的发布情况,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

2.共享性。就业信息一经公开发布,就为人所共享。某一就业信息共享的人越多,反应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信息的共享者越来越多,在就业信息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利用的竞争形势就会越来越严峻。

因此,毕业生在得到就业信息后,首先,应迅速做出决断,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立即采取行动、做出反馈。其次,要针对信息,在相应的自荐材料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力求与众不同。这样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间“脱颖而出”,引起招聘者的注意。

3.传递性。就业信息总处于流动和传递状态,它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广泛传播,而每个人接收的时间和方式并不相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体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各具特色,移动电话的出现也使信息的获得更为便捷。因此,毕业生应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度,善于利用各种信息传递和流动媒介捕捉和获取信息。

4.真实性。就业信息的两面性是指信息既有真假之别、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不乏垃圾信息、欺骗信息等等,这些有害信息不仅会给毕业生造成时间上和金钱上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毕业生职业生涯和事业的发展。假信息当然是消极有害的,但真信息有时也会相互干扰。面对纷至沓来的就业信息,毕业生有时会难以取舍。因为毕业生面对同时而至的众多就业机会,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而选择一个就意味着放弃其他多个,这常常使人感到为难,造成毕业生在信息面前优柔寡断,作决策时犹豫不决。

就心态而言,毕业生总希望所有的信息完全呈现在自己面前,从中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岗位。而事实上,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呈现的,而且信息收集得越多,其呈现的两面性也越复杂,信息源中除了本身就是欺骗信息、垃圾信息的有害信息以外,还有受上述“时效性”、“共享性”和“传递性”等特征因素影响而不断涌现出的失效、失真的信息。因此,毕业生在收集各种各样的就业信息时,要善于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别和处理,依据自己的就业定位,只选择相对较佳的信息,果断地出击,以提高自己求职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在信息时代,对于毕业生而言,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十分广泛。就业信息的获取对职业选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就越宽阔;就业信息越有效,择业的主动性就越强。就业信息多种多样,收集的渠道也各有不同。总体上说,目前毕业生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用人单位的信息。

(一)个人走访收集

个人走访收集是指毕业生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自己感兴趣或向往的企业、公司等,面对面地与其人力资源部主管进行交流、表达愿望的一种信息收集途径。有关研究表明,漫无目的地随便把个人简历邮寄给用人单位,这种方法成功率最低。而直接上门走访不仅可以节省识别信息准确性的时间,还能通过实地考察,对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外部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待决策时参考。

(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部门,包括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各系、部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与用人单位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学校接受用人单位寄送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信息的职能部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还通过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各个用人单位发送毕业生资源信息函,以及通过电话联系或组织参加各种信息交流活动等方式征集利用大量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信息的桥梁。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是获取用人单位信息的主渠道,他们提供的信息数量大,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都较强,是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渠道。

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得的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靠性强。为了对广大毕业生负责,在把用人单位发送给学校的需求信息公布给学生之前,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首先要对就业信息进行了认真的审核,从而保证了就业信息的可靠性。毕业生可利用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一一验证,就业指导部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这一服务,无疑使毕业生的择业效率大大提高。

(2)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学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的,这些信息又是完全针对该校应届毕业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在人才市场和报刊杂志上获得的需求信息,大多是面向全社会的,往往都要求求职人员具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不适用于应届毕业生。

(3)成功率高。学校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和召开供需见面会的时间一般都会安排在各省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以前,这段时间学校掌握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最集中,量也最大。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好机会,在学校召开供需见面会时,供需双方面谈合适,马上就可以签订协议书

(三)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是由高校或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织,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的一种择业活动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毕业生将直接面对招聘单位,通过交流可以获得更为丰富、更为全面的信息;而且双方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十分便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应聘的成功率,用人单位也可以挑选到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因而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欢迎。

供需见面会有多种形式,如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出面组织,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用人单位代表参加,规模适中,效率较高。另外还有各地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大型供需见面会,有的供需见面会还分季节、分专场等。这些供需见面会组织正规,规模大,参加的用人单位多,参加的毕业生也多,信息量丰富,但针对性相对较差。

人才招聘会主要是社会各级人才市场举办的与大学毕业生有关的招聘会。人才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向用人单位提供场地,让他们进场招聘所需要的毕业生,组织者向用人单位收取摊位费,向毕业生收取门票费。这类招聘会往往以赢利为目的,注重广告宣传,规模较大,但参加单位成分较复杂,有时难免鱼目混珠。

此外,还有一些实力雄厚的用人单位自己组织的人才招聘会。这类招聘会一般对应聘者要求很严格,进行多重筛选,因此,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不过,它也是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风采、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好机会。

(四)互联网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通过互联网求职是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流行的求职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收集途径,本章第二节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五)社会关系

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就业信息,也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当毕业生在寻找就业信息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你周围的家人、老师、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许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接触,双方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交换着各种信息。一般而言,信息总是在关系较密切的人际圈子里流动、传递的。大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接触面较窄,人际关系不广,就业信息的来源渠道也就比较有限。所以,毕业生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拓宽就业信息的来源,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收集就业信息。

1.主要的社会关系。

(1)家长和亲友。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家长和亲友是他们社会关系网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他们也都非常关心自己家庭亲友的就业问题。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与社会有多种联系,可以从不同渠道带来各种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家长和亲友一般比较了解毕业生本人的求职意向,提供的信息也就比较直接、有效、可靠,毕业生一旦接受家长亲友提供的信息,那么进入就业岗位的可能性就相当大了。

有的大学生把利用家庭或亲友的关系看做是“走后门”,是一种不正之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我们这里利用的是家长和亲友提供的信息,能否将这些就业机会变为就业现实,还是取决于毕业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正逐步现代化,更加追求客观、公正,而不正当的“后门”关系最终是不利于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的。所以,毕业生要善于利用正当途径,充分挖掘亲友这层社会关系,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应聘机会,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2)学校教师。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往往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用人单位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或从事兼职教学、培训的活动中,他们也自然能够了解到这些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工作环境和人才需求,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流向也比较清楚等。因此,学校教师提供的就业信息针对性强,更能满足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毕业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多获取有关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找他们作为自己的推荐人或引荐人。老师的推荐往往会大幅度提高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率,因为用人单位面对众多的应聘者,对于泛泛的求职者,因不了解实际情况往往感到没有把握,这时,如果有他们熟悉、信任的人稍加推荐,求职者被录用的机会就会提高很多。

(3)校友。那些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的“师兄”、“师姐”,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对所在单位、行业的情况比较了解。通过他们,毕业生可以探听到一些具体、准确的就业信息。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以及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利用价值。由于校友和求职者曾经在相同的学校中学习、生活,甚至有着共同熟悉的师长、相似的经历,以及对母校、老师、校友的情结,他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为“师弟”、“师妹”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种种帮助。

此外,以前的同学、大学的同学以及其他求职者,也往往能带来很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2.利用社会关系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为了尽可能多地从自己的社会关系中获取有用的就业信息,毕业生不妨采取如下做法。首先,列出自己所认识的人的名单,包括亲戚、老师、校友、同学、邻居、朋友等方方面面的人物,从中挑选出可能为自己现阶段求职提供帮助的人。其次,设法找到这些人的通讯地址以及电话、E-mail等各种联系方式,通过打电话、写信、拜访等形式进行联系,告诉他们你的近况和求助的信息。这里也要注意一些方法。

(1)“套近”关系。提一提你们最近在一起时的美好往事,或者提到某个你们都认识、最近都谈过话的人。

(2)就你的求职方向、你考虑的公司,征求对方的意见。如,询问一下对方,你的个人简历写得是否合适。不要特地去问“我到你们那做事好吗”等之类的话,要把自己学业和求职的进展告诉对方。你需要给出一个基本框架,使他们帮忙有方向。这样,如果真有什么路子的话,他会告诉你的。

(3)要重视对方给你提供的信息。如果对方带着信息找你,你应说:“真是太好了,真是难得的机会!”即使你已经知道这个信息,甚至刚同那个单位谈过话,也要这么说。因为他带来的信息会有某些新鲜内容,而且人们看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和赞赏,就会传播给你更多的信息。

(4)当你得到对方推荐时,一定要问清楚你去被推荐单位联系时,是否可以提到推荐人的名字作为引见。回答大多是肯定的,但是问一问显示你有行家气质,并会激励对方传播给你更多的信息。

(5)如果你确实得到帮助,就要道谢。如果得到口头帮助,要书面道谢。感谢信中也可以附一份个人简历(如果以前没有给过的话)。不管你联系的人是否帮助过你,你得到工作以后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六)社会实践过程和毕业实习机会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取得职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也要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比如,在社会考察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注意一些关于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具体单位或岗位用人的要求、途径等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问题;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应注意观察、思考,努力去发现自己原来没有想到的、潜在的职业或岗位,一旦有所发现,应及时追踪求索,因为“捷足方能先登”;在“勤工助学”等直接在用人单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更应多看、多问,要“淡化”自己的学生身份、“打工”角色,以主人翁的姿态了解和关心该单位的事业发展,了解和关心自身和周围岗位上在职人员的工作状况,尤其在与自己的职业意向相合的单位或岗位实习时,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前奏曲,是参加工作的预演,所以每个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份非常难得、也是很有价值的经历。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使用人单位对你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你对择业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向单位证明你是一个可靠的职员,而单位又发现了你的潜力,那么通过实习阶段你也许会获得通向永久性职业大门的钥匙。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尽力建立最好、最有意义的实习关系,也许这比你一味盲目地求情要好许多。

(七)新闻媒介

当前,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各新闻媒介的普遍关注。每年在高校学生毕业之际,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上都会有大量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包括就业政策、行业现状、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报道和分析。这些信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受到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许多用人单位通过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刊登自己的招聘广告,介绍企业现状、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宣传和说明所需人才的层次、专业、工作性质、薪金等问题,从而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益重视,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媒体不断增加。比如,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各地的《就业指导报》、《人才市场报》、《劳动信息报》等等。电台、电视台也都有专门的栏目,成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重要、可靠的途径。新闻媒介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涉及面广,信息传播也很及时,是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外,手机的广泛使用及其功能的不断拓展,也使得它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异军突起,显露出极为便捷、快速的特点。如上海人才市场开通的“上海人才移动网暨招聘短信息服务”,求职者只要通过手机订阅相关的短信息,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收到其发送的最新的招聘信息,如公司名称、招聘职位、联系方式等。

三、收集就业信息的原则

毕业生在收集信息时,既要做到高质高效、准确无误,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而要求毕业生在收集就业信息时不能无的放矢,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真实性、准确性原则

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有生命力。近年来,随着网上求职的流行,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的局限性,发布一些虚假或过时的用人信息吸引、欺骗毕业生,毕业生为此东奔西跑、徒劳往返,既浪费金钱,又耗费时间,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给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很大的冲击。对此,学校和毕业生都应提高警惕。

(二)针对性、适用性原则

首先要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信息收集才有方向,才有针对性。其次,要明白就业信息纷繁复杂,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适合自己,因而要求毕业生能够准确认识自身的专业、特长、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明确自己所需就业信息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就业信息的适用性。

(三)系统性、连续性原则

遵循上述原则,首先要求将各种相关的、零碎的信息积累起来,经过加工、筛选,形成一个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当前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动向的就业信息链,为自己的信息分析和择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同时,保持信息的连续性,在一些用人单位因搬迁等原因而导致毕业生所掌握的原有信息失真时,如果毕业生建立了连续的电子就业信息库,就可以根据原有的信息去重新发掘核定其新的信息,并输入信息库,这样毕业生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享用就业信息。

(四)计划性、条理性原则

首先是指根据事先拟订的计划,收集不同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公司的就业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希望就业的地区有重点地收集,避免“大海捞针”。然后将收集来的就业信息进行归类,或以时间先后,或以地区不同,或以工资待遇的差异等进行分类,使就业信息具有条理性,以便于毕业生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就业信息。

四、就业信息的处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如果没有用人信息,求职则变得异常困难。反之,用人信息汇集越多,可供择业的范围就越广,但随之而来的对获取的就业信息进行处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用人单位信息,善于归纳整理,这是求职活动的基本功,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的方式不同,内容必然虚实兼有、互有矛盾,因此,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筛选,是有效使用信息的前提。

(一)就业信息处理的原则

有些毕业生在收集就业信息时,或由于求职心切,或由于时间紧,或由于重视不够,没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结果,在择业求职的开始阶段总是犯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在求职一开始时就陷于被动。为避免这样,毕业生应了解和遵守信息处理的原则。

1.充分了解就业信息的内容。毕业生在收集就业信息时,不能局限于“走马灯”式的了解,而应对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完善其内容,以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的作用,这也是处理就业信息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了解和完善就业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当年国家和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政策、规定,它是毕业生求职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一定要仔细学习、领会这些信息的精华,为择业提供政策依据。

(2)了解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需求状况,并依据其受欢迎程度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做到有的放矢。

(3)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

1)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2)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市属单位要搞清上级主管部门,旨在了解其人事管理权限。中央单位应搞清主管部、委、总公司等情况,旨在了解其人事档案管理关系。

3)用人单位的性质及其在行业、地区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诸如国有、私有、股份制、合资、外商独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设计单位、部队、其他等。

4)用人单位的管理体制、岗位设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工培训机会、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情况。

5)用人单位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硬件设施、发展规模、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经济效益等等。

6)用人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人才使用情况。例如工作几年方能考研、工作合同签订的年限等。

7)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数量和具体要求。

8)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薪金、福利、保险、奖金、住房、培训、休假、工作时间、提薪机会等)。

9)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如人事部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传真、E-mail等。

(4)对于毕业生求职有利的其他信息,如重要的社会关系、本地区毕业生的供需情况、男女比例等。

2.就业信息处理的原则。

(1)发挥优势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即处理就业信息时,要尽量做到发挥所长、学以致用,这样可以发挥优势,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面对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使用就业信息时,要事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无论个人的愿望如何美好,在实际操作时都要面对现实。不能图虚荣、爱面子、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量“能”择业、量“才”定位。即把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对照衡量一下,看是否适合自己。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气质,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单位和具体岗位。

(3)在政策范围内择业的原则。使用就业信息时,要把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能力、愿望做出职业选择。

(4)辨证分析原则。即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论证分析信息,用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研究、处理信息的实际利用价值。

(5)综合比较原则。即把所有的信息放在一起,从各方面比较各自的利弊和优劣,寻找符合自己条件的企业。

(6)善于开拓原则。即对那些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加以引证,充分利用。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信息的价值会用则有、不会用则无。

(7)早做抉择原则。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等于无。因为较好的职业总会吸引着许多求职者,而录用指标是有限的。如果迟延抉择,不及时反馈信息,往往会痛失良机。

(二)就业信息处理的过程

求职信息的筛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职决策的过程,这是择业的关键所在。求职者在广泛收集求职信息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归纳、整理、分析和选择。

1.就业信息处理的过程。

(1)鉴别获取的信息。信息既蕴藏着机会,也可能潜伏着陷阱;有时无比珍贵,有时却是一堆“垃圾”。鉴别获取的信息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由于所获取信息不一定都全面、准确,因此要对信息进行严格的鉴别和判断,并加以澄清和剔除,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鉴别信息,首先要确定信息的可靠程度,对于不可靠和心里感到不踏实的信息,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或知情人士去打听、核实。其次,要鉴别信息的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发现自己所想知道的细节没有或者不清楚时,要抓紧时间进行一番实际考察,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还可以在应聘时向主聘人提出。总之,要等信息基本准确之后再作决定,这一步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随后的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相反,在这一步工作中判断错误,则会让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很可能对自己心理和行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信息进行排序,以便把握重点。在信息加工之前,要先给自己草拟一个职业选择提纲,确定择业标准。再按照标准进行初选,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剩下的信息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因为,即使是真实的信息,也不是每条都适合毕业生自己实际情况的,毕业生要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比较和选择,看看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哪个单位更匹配,哪个单位更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中选出重点。对重点单位的内部信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它需要的人才特点,它对人才使用的方向,以及该单位未来发展的前景等等。毕业生应在把握这些情况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应聘材料,从而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3)善于挖掘潜在信息。许多信息的价值往往不是浮在表面上的,而必须经过深入挖掘才能发现。比如,根据有些单位的现状,可能还难以判断、预测单位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些单位虽然目前可能条件差一些,但从长远看是有前途的,能够给人才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站在高处,从长远的、大局的方向看职业、单位的趋势,又要留意信息的细枝末节,由表及里地挖掘信息的内在价值。有时还需要有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譬如,从单位的组织结构发现其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从单位的人事、财务报表分析它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经济状况,从单位历年的招聘岗位和人数的变化了解它的经营方向的变化;甚至从单位招聘的过程和方式,如笔试的内容、面试的问题、联系的方式等等方面都可看出其是否与自己的预期判断相一致。

(4)及时反馈信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由于就业信息传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毕业生得到的信息仅仅代表着一种可能的机会,而且充满着竞争,稍纵即逝。因此,毕业生在获取信息后,一定要尽快分析处理,并向信息发布者反馈信息。早动手未必一定能得到这个岗位,但反应太慢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岗位。

2.处理和应用就业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众行为。即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哪里好就往哪里跑,别人往哪里走,就往哪里凑。

(2)轻信行为。即一味盲从,认为亲友告诉的信息就一定可靠,报刊上的信息就是百分之百准确,因而未做筛选就做选择。

(3)模棱两可、举棋不定。即陷入大量信息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在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左思右想,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急于求成。有的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一到人才市场就心慌意乱;有的自感择业条件不如人,怕落空,找不到单位,因而一旦抓住信息,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作决定;有的不慎重,在没有广泛收集信息时便作决定,而当获取新的信息后,便又要推翻已作的决定。

很多毕业生在处理就业信息时,极易犯下上述一些错误,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在获取信息后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对信息进行处理,去伪存真,高效地利用,同时,也要克服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就业行为和想法。

(三)就业信息处理的技巧

毕业生在了解就业信息的处理原则和处理过程之后,还应掌握一些处理就业信息的技巧,以便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效信息,并加以适当的利用,少走一些弯路,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就业信息处理的参考模式。整个求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经过不断处理,占有的信息由多到少,最后往往只能选择一个。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何去何从就在一念之间,或考虑现实,或坚持自己的价值取舍,对许多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择业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虽不能说决定终身,但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介绍一个信息处理的简单模式,或许可以帮助毕业生们在处理信息时能做出理智的选择。

以对某个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为纵坐标,以某项就业岗位获得的难易程度为横坐标,作图如下(图9-1)。

图9-1 就业信息处理的坐标图

在图9-1所示的在四个象限中,A区:既是理想的工作,又容易得到;B区:工作不错,但竞争者众多,或要求很高,本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或者说得到这个工作的可能性很小;C区:工作不太理想,但比较容易得到;D区: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容易得到。一般来说,在毕业生收集到的信息中,幸运地落在A区间的机会极少;而位于C区的信息却是占大部分的,且多数人最后的就业也是落在C区。但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对这一区间的就业机会往往先不考虑,总企盼着有更好的单位出现,因而犹豫、观望。那么,一开始我们不妨首先全力去争取处于B区间的工作。B区的工作岗位既符合自己的理想,又充满挑战性,正可表现当代大学生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个性,也是人生的一次宝贵体验。因此,毕业生对待B区信息,一是要倾注时间和精力,认真分析研究,并精心准备应对之策;二是要充满自信,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努力争取成功。不过,毕竟能在B区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因此,毕业生对C区的信息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将之视为备选方案。对待A区的信息,毕业生要持审慎的态度,既不能放过“捡漏”的机会,也要防止这类信息中诱人的陷阱。D区的信息对毕业生的价值不大,可以将其排除在外。

根据这一方法,毕业生在得到就业信息时,先要分析、归类,按其在A、B、C、D四种类型中的具体位置,分别处理,以保证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收集到的信息。

2.就业信息处理的技巧。

(1)建立个人就业信息管理库。因为毕业生就业信息多处于随机状态,时断时续,时多时少,收集到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毕业生如不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收集到的信息就会如一团乱麻,让人晕头转向,给自己造成许多的麻烦,以致顾此失彼,错过许多机会。一些毕业生不想做信息处理的工作,总认为现在时间太紧张,就业信息抄下来及时行动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做这项工作;还有一些毕业生则是不会做信息处理,平时懒散惯了,做事情本来就缺少条理性,在处理就业信息时就更杂乱无章。

其实,建立一个简单的个人就业信息管理库非常必要,也很容易。可以按前面介绍的坐标图将就业信息分为A、B、C、D四类,然后每一类设置一些相关栏目,输入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下面试列一个简单的样表(表9-1),供毕业生参照。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和完善。

表9-1 个人就业信息管理库(B类信息)

另外,毕业生还可以建立其他类型的专门信息库。比如,供需见面会信息管理库(表9-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表9-3)等等。下面也将这两类信息库列举如下。

表9-2 供需见面会信息管理库

表9-3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

如果毕业生个人计算机能力和数理统计分析能力比较强,也可以对若干重要指标设立权重系数(比如,单位地理位置的权重、经济状况、福利待遇、单位发展前景的权重,等等),再利用数理统计公式得出对各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这样就能较客观地对一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而避免在比较条件相似的用人单位时,出现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的情况。

(2)寻求个人就业信息咨询“智囊团”。毕业生从小到大,一直处在学校环境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难免主观幼稚,失于偏颇。因此,毕业生在处理信息时也要“民主决策”,最好是有一个自己的就业信息咨询“智囊团”。当然,这并不是要毕业生煞有介事地去请一些人来担任自己的就业参谋,而是要求毕业生在处理收集到的就业信息,特别是对一些自己没有把握作出准确判断的信息进行选择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去请教一些能提供帮助的人。比如: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家长、老乡、已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等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涉世未深、欠缺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多方听取有工作经验的过来人的意见,特别是在辨别信息的真假、鉴别单位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单位等问题上,他们将会对毕业生提供非常有益的指导。

(3)对虚假信息进行“反侦察”。虚假信息令人深恶痛绝,但又防不胜防。如何有效地识别和预防这些虚假信息呢?除前面已经讲到的方法外,还有一招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就是毕业生在面对一条自己很感兴趣、但又感到无法确定的信息时,不妨给对方发一条关于自己的虚假信息,故意贬低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毫无可爱之处的平庸之辈。这样的信息发出去之后,用人单位如果还对你热情有加,那十有八九属于“别有用心”之类,应当“宁可放弃百次机会,也不让骗子得逞一次”,坚决地将其排除在视野之外。

提示:学会了解公司的关键信息(Key Information)

①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毕业生可以通过公司的宣传册、广告、网站和其他传播途径了解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品状况,看看这个行业是不是属于你很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解,可以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是否符合该公司的要求作出相应客观的评估。

②公司的竞争力。包括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规模和发展变化状况等。

③公司所瞄准的市场。如公司产品主要是针对什么人群或产业,主要销往哪些地区等。

④公司的发展策略。公司可能会发展什么新的产品线、新的投资方向、新的产业等。

⑤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的公益活动。公司在当地或在全国是否享有盛名,是否有好的社会效益等。

⑥主要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姓名。研究这类信息可以在面试时拉近与对方的关系,显示出你真正关心该企业的发展。如果该面试主管今天刚好只遇到你这位候选人知道他们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名字,显然在同一资格条件下会对你产生特别好的印象。

⑦有关公司和这个行业的最新消息。

⑧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此外,司是否是行业龙头、是否为本地垄断行业等等相关信息,也都会对毕业生是否选择这家公司产生影响。

案例实录

张小姐毕业于某大学的会计专业,成绩优异,她一直瞄准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希望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但是很多时候这些事务所需要的是更富有经验的人,张小姐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和电信行业。她搜索了所有电信行业及其相关的领域,发现这些快速增长和扩张的公司,其预决算部门已经难以应付,于是主动发出了许多封求职信。不久通过了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的面试,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