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为建设西部强省作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为建设西部强省作贡献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我省高等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西部科教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为建设西部强省作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为建设西部强省作贡献

张 炜[1]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国家和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西北大学在办学定位产学研结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探索,最后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教改革;办学实践;建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教育事业被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成为国家长远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7年5月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强省的战略目标,并主要体现在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三个方面。高等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肩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建设西部强省,我省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1.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2006年底,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到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已经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就陕西而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科教实体较为集中、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较强的省份。1998年以来,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陕西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政策支持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管理“由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加速了学科融合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建一批高水平大学创造了条件。目前,陕西高校的规模效益已经初显,高等教育的实力仍然保持在全国前列[1]。

因此,陕西具有一定的高等教育优势,但与此同时,陕西又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加上高教领域人才的逆向流动,陕西高等教育担负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任务的地位、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我省高等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西部科教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2.西北大学近年来办学的探索与体会

作为省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长期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陕西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新形势下,西北大学紧密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加快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为科教兴陕作出了积极贡献。

2.1立足社会发展,规划办学定位

科学合理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迅速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的不同。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既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要建设大批一流的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必须立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办学定位。

作为省属高校,西北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对自身办学现状作出理性分析。“十五”期间,我们提出了“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定位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重点”的层次定位,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同时,我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取胜,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创建高水平大学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与地方科技研发应用项目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区域重大项目决策咨询,与各级地方政府、重点行业、开发区、大中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开展社会服务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选派干部到地方挂职培养结合起来,为一批有专长的教职工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实践表明,我们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而制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注重实际、科学可行的,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来指导西北大学的发展,我们必定能在建设科教强省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2.2围绕科技进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高等学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2],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把创建高水平大学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两个结合”。按照这一要求,凸显高等学校在我省科技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就要充分发挥我省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和学科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特点,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开发区和企业结合,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注重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西北大学在科学研究中,统筹协调教学与科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立足当地与面向全国四个关系[4],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秦岭生态保护、生物医药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加强和发扬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应用开发研究和创新,与各级地方政府、重点行业、开发区、大中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创建了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工程中心、股份制公司。与省内企业组建了“西北大学生物芯片研究开发中心”;结合学校在化学工程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针对陕北能源、陕南生物资源和地道药材开发,申请组建了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组建了“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考古研究院”“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基地。在这些特色研究领域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保持历史传统,发挥优势资源,立足陕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特点。2006年,我校科研经费中横向经费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纵向经费。

2.3坚持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科学定位各个学科的发展目标,凝练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有序的学科发展格局。在资源配置上,妥善处理重点与一般、传统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等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突破个别。我省经济结构丰富多样,在能源、化工、医药、电子、文化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西北大学充分发挥文理学科的传统优势、区位地域优势和学科交叉优势,坚持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目标,实现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

首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妥善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实现协调持续发展。为了增加为地方服务的力度,我们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石油地质药用植物、文物保护技术、旅游管理等20多个西部地区急需的学科专业,经过长期磨砺和持续建设,我校建设了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植物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学科、生命科学学科、历史学考古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等一批学科,也都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其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一方面,大力设置主要面向区域和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急需人才;另一方面,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配置和调节教育资源。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了考古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生物科学等19个“陕西省名牌专业”,并通过裁并、重组等方式,根据学科类别对部分专业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等,淘汰了部分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适度精简专业数量,合理控制招生规模。目前,学校学科专业涉及文、史、哲、经济、管理、法、理、工、医、教育十大门类,已基本形成了文理比例结构合理、基础与应用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2.4尊重人才需求,搞好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也是高等学校的最终价值体现。高等学校要为科教强省作贡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搞好人才培养工作[5]。(www.xing528.com)

作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一贯坚持明确规格,分类培养。对应用型学科专业,采取拓宽专业口径、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工程等措施,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使这些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对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本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思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为其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我们依托多学科优势,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体现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形成了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实施专业教育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地班”的精英教育模式。在学生就业时,我们积极引导毕业生扎根陕西,服务西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10余万名西大学子中,大多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近年来,我校每年到西部省区工作的毕业生平均保持在50%以上。经过多年跟踪调查,社会普遍认为西北大学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特点。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北大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强省战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打破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真正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高等学校应有的贡献,是我们高等学校的管理者都必须理性分析、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3.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综观近年来国内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状况,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深深感到我省高校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制约发展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分层定位难,一些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驱使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高等学校的分层定位和科学发展;二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加之国内不同省份的高校之间、同一省份不同隶属关系的高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别过大[6];三是学术大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缺乏,“孔雀东南飞”有可能再次成为西部高校的又一突出问题;四是内部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人员数量需要增加、素质有待加强[7]。

陕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教育大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办学资源相对紧张,要实现陕西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省实际情况,抓住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机遇,通过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提高陕西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一,应坚持走“分层次办学、非均衡发展”的道路。继续实行分层次指导,分类支持,非均衡发展。高等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专业之间也应充分认识其发展差异,实行分层次办学,立足于学校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科学定位各个学科的发展目标,凝练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有序的学科发展格局;在资源配置上坚持非均衡发展,妥善处理重点与一般、传统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等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个别突破,科学规划办学层次,以实现学校整体事业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不断加大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拨款和对高等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努力提高财政投入在高校经费来源中的比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开辟用于教育服务的税种,完善助学贷款制度。高等学校也应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第三,积极实施质量工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出台配套政策,制定具体措施,优化整合办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引导全省各高校将更多精力、财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高等学校也要按照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要求,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将质量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第四,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学术大师。改革现有高校人事制度,简化程序、重新核编,彻底解决困扰省属高校多年的教职工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到陕西工作特别是长期工作的优惠政策。高等学校也应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状况,改善在校教职工和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中不适应人才选用的限制性政策,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为中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和引进人才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平台。

第五,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视高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宏观管理,不断完善宏观调控、资助拨款、立法建制、评估监督的职能,为高等学校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高等学校也应更加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及时转变管理观念,把管理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使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炜,张金锁.陕西省高等教育规模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A].陕西软科学研究2006[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349~362

[2]张炜.高校科技创新要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R].中国高教研究.2007,(1):19~21

[3]张炜,杨选良.自主创新概念的讨论与界定(J).科学学研究,2006,24(6):956~961

[4]张炜:统筹协调“四个关系”推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0~41

[5]张炜,杨选良.对提升地方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R].科学学研究,2007,25(3): 574~575

[6]张炜.中英两国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数量及拨款方式的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9

[7]张炜.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十个认识误区[J].高等教育研究,2005,(6):88~95

【注释】

[1]张炜,男,教授,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