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文化强省建设:新校区校园文化成果展示

西部文化强省建设:新校区校园文化成果展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雷达[1]建设西部强省是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其中“文化强”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鲜明的带动和引领功能,加强陕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三二一工程”指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推出的四

西部文化强省建设:新校区校园文化成果展示

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

雷 达[1]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64)

【摘 要】建设西部强省是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其中“文化强”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陕西高校的文化建设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大学近年来大力开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开展了积极的创新实践,积累了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实现文化创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针对我省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综合性目标,“文化强”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即“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鲜明的带动和引领功能,加强陕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众多高校不得不通过新建校区来改善办学条件。新校区大多远离市中心、远离老校区,缺乏大学文化氛围,也缺少师生间的交流。这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新困难,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挑战。长安大学新校区(渭水校区)地处西安市北三环北侧,校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文化底蕴缺乏、文化传承困难、活动开展困难等诸多问题。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就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几年来,长安大学积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在营造新校区大学文化氛围,保持新校区安全稳定,继承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发扬办学传统与特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

1.1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以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工作思路是: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学生活动阵地建设为依托,以举办大学生“四节三进”(“四节”即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三进”即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为主线,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1.2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我校新校区采取的是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运行机制。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由校团委主抓,渭水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各学生组织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形成了互相配合、共促繁荣的良好局面(如图1)。

2.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2.1着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学校以“五园一课堂”(即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数字化校园、迸发新思想的畅想园、教职员工安居乐业的家园,塑造青年学子健康人格的大课堂)为目标,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校园美化工程”。学校投入专项资金,高标准、高起点地设计、建设新校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活动中心等楼宇及道路进行命名,规划建设大量人文景点,对校园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改造,植树种草,净化美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渭水校区已成为未央区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学校也因此而获得陕西省首批“文明校园”称号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优雅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生以校为荣,爱校建校的意识日益浓厚。

img1

图1 新校区校园文化运行机制图

学生活动阵地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在渭水校区每栋学生公寓内设有2个学生活动室;建成了渭水校区校内广播网、电视网、校园网,兴建多处大型宣传栏、阅报栏;建有2个标准化的现代化运动场;建有100余间多媒体教室;建成了面积达10700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有大礼堂、展览厅、多功能厅、视听室、民乐室、培训室、舞蹈排练室、合唱排练室、学生组织办公室等活动场所,成为陕西高校技术设施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学生活动场馆之一。

2.2着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机制。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文件以及《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实行授予学分的制度,将第二课堂的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统一纳入第一课堂的管理轨道,根据大学生组织、参与、获奖情况分别授予相应的学分。对在全国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表现特别突出、成绩优异者,予以高额奖励,并可以作为特长生免试推荐为研究生。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3着力推进“四三二一工程”,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

“四三二一工程”指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推出的四个节日、三项活动、二项计划、一系列课程,“四个节日”即大学生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三项活动”即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名家讲座进校园活动、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二项计划”即广场文化行动计划、大学生新世纪读书计划,“一系列课程”即我校团学组织举办的特色鲜明的课外培训班。

(1)定期举办大学生“四节”。“四节”是我校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传统活动,由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共同举办,学校有关部门协办。为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四节”均在渭水校区单独设项。经过每年“四节”的筛选和优化,已形成一批在学生中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网页设计竞赛、外观设计竞赛、“渭水之星”风采大赛、舞蹈大赛、歌星大赛、笑星大赛、形象设计竞赛、主持人大赛、辩论大赛、话剧展演、书画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及各类体育赛事等等。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扩大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面,集中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对于丰富新校区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锻炼各类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长安大学优良的校风、学风,发挥了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

(2)大力举办“名家讲座进校园”活动。讲座是浓缩的课堂,也是精彩的课堂,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理想高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独树一帜。几年来,我校开办了“院士论坛”“长安论坛”“先锋论坛”“渭水大讲堂”“博士论坛”等系列品牌讲座活动,在渭水校区推行“周周讲”计划,即每周要至少举办一场讲座,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杰出校友、政府领导及社会名流来校举办讲座,每年在渭水校区举办的各类讲座均达100多场,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www.xing528.com)

(3)大力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要求,引领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了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央芭蕾舞团、苏州昆剧团、陕北民间艺术团、陕西交响乐团等国内知名高水平艺术团体来校举办专场演出,在学校及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此外,学校还精心组织,打造了一批精品文艺晚会。如举办多年的校园之星风采大赛、大学生个人专场演唱会、“风华长安”师德学风主体文艺晚会,均是校园文化的艺术盛宴,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4)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在2007年9月之前,由于渭水校区暂时没有大型室内演出场所,我们因地制宜,利用渭水校区操场及教学楼中厅,每年均举办20余场大型广场文艺活动,如每年的“秋之韵”迎新生文艺晚会、慰问军训师联欢晚会、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各学院的迎新年庆元旦晚会及各学生社团举办的专题晚会等等。这些广场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由于在广场举办,不受场地容量限制,观众如潮,气氛热烈,仅每年举办的迎新生文艺晚会观众就达六七千人之多,这是广场文化活动的优势所在。

(5)大力举办“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电影是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艺活动。几年来,我们利用双休日在渭水校区定期播放优秀影片,利用重大节假日播放主旋律影片,每学年播放的优秀电影达70余部。同时,各学生社团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各具特色的专题影片。通过播放优秀影片,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2.4着力加强网络建设,积极建立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学校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完善了校园网,优先在渭水校区把网络引进学生宿舍,并积极推进上网工程。学校尤其重视特色网站建设,“先锋家园”“学生在线”“渭水学子”“青年时空”“长研网络”“学生科技”等一批特色网站应运而生。这些网站既体现育人宗旨,又突出服务功能,版面活泼,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拓展了新老校区学生的交流渠道,实现了信息文化资源的共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5着力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新校区设有渭水校区学生会、渭水校区学生社团联合会两个主要学生组织。渭水学生会积极践行“有困难请找学生会”的服务理念,成立了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开展迎新接站、伙食督察、文明监督岗等工作,举办学术交流、文艺演出、各项比赛等活动,每年编印《新生指导手册》《新生导航》。积极开展省内外兄弟院校学生会的交流活动,加强对院部学生分会的指导工作,加大对院级学生会组织的考核评比力度,有力促进了院部学生会与校级学生组织的良性互动。

学校坚持以“合理规划,积极扶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为指导思想,在社团的管理上积极探索,健全机制,新校区学生社团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渭水校区学生社团已达75个,成员上万人。新校区学生社团非常活跃,表现突出,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广大会员和学生的高度认可与拥戴,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良好声誉。2003年,我校志愿者社区援助中心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联合授予“杰出集体”荣誉称号,红星志愿者服务队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团省委授予我校新模型协会等4个学生社团“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授予我校计算机协会“陕西省优秀社团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我校希望阵营团支部荣获“陕西省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黄土地文化社、希望阵营荣获“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计算机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校团委十分注重对学生骨干的教育培养。2003年以来,连续举办5期渭水校区学生干部培训班,2008年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重点培训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班团主要干部,共培训学生干部4000余人,邀请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杰出校友分别举办培训讲座,组织新老校区学生干部交流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并组织学生干部参观高新区著名企业、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八路军办事处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对学生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成果

3.1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把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发展战略,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列入学校立项课题,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学校成立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研究指导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2003年学校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进行了研究;在2003年渭水校区正式入住学生之前,学校就召开了学生工作研讨会,研讨了《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工作方案》,征询意见,集思广益;2004年以来,学校立项资助了《多校区大学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长安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等多项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2006年,我校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得批准,这标志着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入了国家队。经过一系列重要会议的探讨交流,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日臻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内容日益丰富。

3.2彰显品牌,打造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框架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框架体系,简洁概括为“四三二一工程”,即指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推出的四个节日(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三项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名家讲座进校园活动、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二项计划(广场文化行动计划、大学生新世纪读书计划)、一系列课程(团学组织举办的特色鲜明的课外培训班)。“四三二一工程”已得到学校党政的积极评价和认可,列入到了学校的党政工作要点和工作总结。在2006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内外兄弟高校也以此为亮点来校参观学习。

3.3整合力量,构建新校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我们通过力量整合,构建了新校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了分工协作、共促繁荣、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总体规划,新校区管委会指导督办,校团委主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学工部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后勤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公安处负责校园安全建设,教务处负责学生第一课堂任务,体育部负责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管理和体育活动指导,宣传部负责校园广播、网站等宣传阵地管理和氛围营造,各院部、各级学生组织开展各具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良好机制。集中多方面力量,整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形成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校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3.4文化传承,孕育长安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特色

长安大学由三所分属不同行业部委的高校合并组建,因此在校园文化上有着不同的特色和传统。但三校又同处于西安南郊,地理比邻,深植于陕西文化之中,拥有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历史渊源。长安大学合并组建以后,本身面临三种文化之间的继承和扬弃。新校区的建立,不仅仅是把一个物质的大学搬过去,更重要的是要把反映大学个性特色的文化在新校区发扬光大,以保证大学的文化和历史一脉相承。三校原有的文化传统、文化性格通过新校区文化理念的设计浸透于新校区,既继承了原有的校园文化精神,又在继承中创新,构建了兼容多元、开拓创新、对外开放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经过四年的实践逐渐成为新校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自觉,并形成了长安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特色。新校区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建设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建设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奠定了具有长安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良好基础。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繁荣活跃的各级团学组织,新老校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长安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在第一课堂,学校增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第二课堂,我们实施“四三二一”工程,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横向展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等纵向延伸,横向与纵向的交织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兼容与多元性。

3.5硕果累累,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屡获殊荣

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2006年,我校申报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我校申报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出版了《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3部相关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向全国性研讨会提交论文多篇。

在陕西省及全国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003年以来,我校组织参加“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软件设计竞赛、外观设计竞赛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荣获全国等次奖31项、陕西省等次奖193项,两次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两次捧得陕西省“挑战杯”竞赛“优胜杯”,两次获得陕西省“挑战杯”竞赛“优秀组织奖”,两次荣获陕西省软件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每届全省4个)。2003年以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竞赛活动中荣获等次奖7项,在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竞赛活动中荣获等次奖48项。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有9支社会实践队被评为陕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队,15人被评为陕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我校连续7年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暑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在高校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香港星空卫视均在我校拍摄过专题文艺节目。光明日报、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华商报等知名新闻媒体对我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报道。

我校渭水校区已经形成了优良的学风、校风。几年来,渭水校区学生的学习总体成绩明显优于老校区,广大学生以校为荣,爱校建校的意识浓厚,文明礼貌、情趣健康、勤于学习、积极进取蔚然成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带动了周边社区文化的发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校园优秀影片播放、广场文化活动等对社区周边的青年群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深入周围村镇开展服务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大学先进文化的辐射功能,受到未央区政府及汉城乡的好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资源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充分发挥高校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为繁荣区域文化,建设和谐陕西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雷达,男,研究员,长安大学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