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探索三高路径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探索三高路径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根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特点,对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凝结成了江苏文化强省的“三高”目标,推动文化强省实践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评选表彰三届26位“江苏社科名家”,200多位社科英才、社科优青。为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江苏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以“江苏文脉工程”牵引系统梳理地方文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探索三高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根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特点,对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凝结成了江苏文化强省的“三高”目标,推动文化强省实践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思想文化引领高地

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就是要通过思想理论武装,把全省人民更好地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据此,江苏省在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上着力加强“三力”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出台《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构筑了坚不可摧的思想屏障。

1.强化思想理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思想理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凝结出了宝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水平,江苏省委省政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历次重大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部署,强化理论学习。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着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学、系统学、深入学,原原本本地学、联系实际地学,通过集体学习、读书调研、系列培训等方式吃透中央和省委各项精神,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理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掀起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的热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由双月改成单月并制定专题计划,每次专题学习编印《参考文选》,定期推荐学习书目,探索通过网络视频形式将集体学习交流扩大到市、县党委中心组的形式,相关经验在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挥省委中心组示范带头作用,年均组织集体学习20余次。2014年到2019年,举办中心组专题学习95次、组织专题报告会43场,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与求是杂志社联合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结合党内集中教育,每年对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轮训、组织县以上领导干部专题读书调研、开展基层党员冬训,突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留在过去时”的问题,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针对“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推动解放思想向深处拓展、向实处用力,促进党员干部自觉与新思想对标对表,用新思想定向领航。

2.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制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着力在重点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以社科规划引导促进学术原创能力提升。围绕“深化改革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研讨、开展专题研究,推进理论问题研究不断深化,组织编撰14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5卷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丛书、5卷本“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研究丛书、7卷本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等研究丛书,在全国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组织编撰《精神之钙》《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社会思潮怎么看》《新常态新江苏》《新思想新境界》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

以研究基地和重点学术平台建设带动学术发展。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其16家研究基地建设,深化“四个全面”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等课题研究,“中心+基地”雁阵效应初步显现;组织遴选10家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学院、14家示范学院培育点,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重点马院。

以社科基金系列专项助力重大问题研究。2012年至2019年,江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969项,特别是2015—2019年,江苏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连续4年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第一。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总数432项、获资助经费超亿元,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先后评选表彰三届26位“江苏社科名家”,200多位社科英才、社科优青。

以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智政互动”机制。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遴选设立江苏紫金传媒智库、长江产经研究院、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道德发展智库等全省首批9家重点高端智库。随后又遴选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等15家省级重点培育智库。为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江苏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此后,又成立省重点培育智库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初步形成“10+16”“重点高端+重点培育”的梯次发展格局,并着力推动26家省重点新型智库加强政智互动、供需对接,为党委政府提供有效决策咨询服务。截止到2019年10月,编发《智库专报》39期,得到省领导15个肯定性批示。长江产经研究院入选国家重点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各智库全年通过不同渠道提交成果400多篇,一批优秀成果获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

以“江苏文脉工程”牵引系统梳理地方文化资源。江苏文脉工程是江苏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计划历时10年左右时间,编辑出版300本江苏典籍、3000本江苏文库。其中,书目编完成《江苏艺文志》(500万字)修订工作,编印《江苏现存著述目录》(200万字);文献编选定5000余种书目,选择善本加以影印,同步完成提要修订稿100余篇;史料编共完成500余篇提要稿的撰写和初审工作;文脉研究部分,77个选题立项开工;《江苏地方文化史》立项13项,各市的地方文化史均已完成70%初稿的撰写。截至2019年底,已经推出258本。

3.深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

扩大宣讲受众范围。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组建由所有省委常委、十九大代表和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共98人组成的省委宣讲团,就先后举办宣讲报告会356场,开展互动式宣讲(包括召开座谈会、基层走访)353场,直接受众约22.8万人、间接受众1239.6万人,加上市县两级组织的面向镇村、社区的宣讲,累计15000多场次,直接听众达近400万人。同时广泛开展“代表带你学报告”网上微宣讲、“十九大精神·理论分享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大学生志愿者宣讲团”等特色宣讲活动,有力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

注重理论舆论互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在省主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推出系列重点理论文章。新华日报创办《思想周刊》,刊发一系列理论名家大家的署名文章,影响不断扩大。实施理论宣讲“一十百千万”行动计划,组织“喜迎十九大·‘两聚一高’中的你我他”全省百姓名嘴风采大赛、理论宣讲文艺作品征集评选。着力办好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电视访谈栏目《时代问答》,已经连续播出200多期;推出通俗电视理论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马克思是对的》,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和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点赞。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省用户超过670万人,活跃度超过70%。南通市“三堂融合”、徐州市“一站一苑”“微理论”平台、无锡市“思想云”平台等载体和做法各具特色。

提升基层宣讲水平。组织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精心选拔、发现、培育一批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自2016年来,用群众视角、方言方语开展各类“村居宣讲”“庭院宣讲”“车间宣讲”超4万场,受众近300万,面向高校和机关单位组织“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仅“青马公开课”视频在网上网下就吸引了1500万人次参与。打造紫金讲坛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36家,年均开展各类讲座22000多场,覆盖观众1200多万人。

(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将“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江苏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加以提出。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江苏省致力于以三大战略推进建设道德风尚高地,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七大行动”为具体抓手,着力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凝结了全党全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不仅构成每一位中国人民心灵深处最深厚的道德底蕴,也构成了江苏省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方向。近年来,江苏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构筑道德风尚高地的根本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践行。

广泛开展教育实践。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以“24字”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千方百计大力宣传,开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党史国情等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江苏省承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组织征集主题微电影,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吸引100多万人积极参与。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举办“全景看江苏”系列主题视觉作品大赛,“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吸引80多万人现场观展、1000多万人次点击网上展馆、2000万人次浏览页面,10多万套挂图在城乡基层广泛张贴。

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展五大类100多项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省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同步开展新婚夫妇向烈士献花活动,5万多对新婚夫妇参与。充分发挥25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88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系列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全省人民积极主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持续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组织话剧《雨花台》高校巡演2万多场,举办“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在江苏”大型图片展和网上展览。江苏省档案馆与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编撰《初心永恒》,系统阐释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江苏四种革命精神。南京市通过开展史料征集、寻找烈士后代等活动,采用文学创作、舞台演出等多种形式,反映先烈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徐州市根据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保家卫国的战斗历史,通过舞蹈艺术呈现,生动演绎新四军鲁艺战士在烽火年代的英勇战斗事迹。各地区开设专题讲座,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铁军精神大讲堂”专场活动,不断用活江苏红色文化,凸显江苏文化的凝聚力和魅力。

注重资源挖掘转化。江苏省坚持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推出传统文化系列著作和文章,开设地方文化专栏和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双创”发展进入快车道。各地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载体,扬州市打造“知行合一”实践载体,市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京市动员10万“五老”队伍开展价值观教育,泰州市“美德善行”被中宣部作为典型案例。

2.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构筑道德风尚高地,人的素质全面提升是基础也是核心。这不仅是因为公民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的道德发展水平,还因为构筑道德风尚高地的任务最终要落在每一位公民的身上。立足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地位,江苏省推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三大行动”。

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秉承中华民族从德向善的道德品性,以公民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放大先进典型示范效应,以榜样这个“看得见的哲理”构建多层次示范群体,先后推出15个江苏“时代楷模”、240名江苏“最美人物”,377人(组)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788人(组)入选“江苏好人榜”。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4个全国“时代楷模”、19名全国“最美人物”,7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90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继才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杨根思等11名个人和1个集体成为“最美奋斗者”候选人。推出的这些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和渲染,形成激励效应,感召全省人民共同奋斗。与此同时,积极打造道德教育和实践平台,建设好人馆、好人园、好人一条街等道德实践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普及行动,推进道德讲堂在全省城乡全面覆盖、创新发展,建好用好网上道德讲堂,形成了处处有道德实践的浓厚氛围。

社会诚信建设行动。着力深化诚信建设,举办信用知识竞赛,组织诚信市场推选、“放心消费”、“诚信做食品”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制定《诚实守信红名单社会公示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测评体系(试行)》,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红黑榜”发布等信用奖惩机制。以“诚信无价,诚信兴商”为旗帜,不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形成江苏省“百名诚信之星”“十大诚信标兵”推选等特色活动,社会诚信指数有效提升。(www.xing528.com)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江苏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公民文明素质建设的重要位置,注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省青少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大赛,编创推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读本《问道》,深化拓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系列活动,开办《凡事讲礼》电视栏目,编创儿童剧《寻找“红头发”》并进校园巡演,创新开展“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等“童”字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我们的节日”“诵读学传”等活动内涵,发挥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7) 江苏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值得推广的“江苏经验”。

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围绕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召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会,组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展暗访督查,促进创建水平不断提升。评选表彰新一届江苏省文明单位(社区、校园)、文明村镇,加强文明行业创建,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覆盖延伸。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江苏创成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总数均位居全国前列。研究制订江苏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训”活动。贯彻中央文明委相关文件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研究制订江苏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意见。2018年,组织首次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244名道德典型、66个道德建设优秀项目得到帮扶激励。

在各行各业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成17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扬子江全国文明城市群;创成187个全国文明村镇、301个全国文明单位、14户全国文明家庭,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从2015年的86.25提升至2018年的89.23。中宣部在江苏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级网络上下贯通,五大平台协同运行,8个全国试点、19个省级试点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8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822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率先推进建设,形成了江苏特色、江苏经验,目前全国试点已增至27家、省级试点新增21家。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文明实践,带动全省16450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83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12.7万余场集中性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城乡基层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美丽风景线。深化“文明江苏”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江苏”平台上线运行,推出一批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案例,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截至2018年底,在“志愿江苏”平台注册且有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达80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5万多个。切实推进文化旅游工作,加大节庆假期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强化了监督和约束。

(三)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江苏省把坚持正确文艺立场和创作方向,完善规划引导和扶持激励机制,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引导和促进网络文艺创作健康发展,作为近年来开展文艺工作、打造文艺精品高地的基本框架,引领文艺事业不断由高原向高峰发展。

1.坚持正确文艺立场和创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8)

长期以来,江苏省围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

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坚持群众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群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作品就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演出、展览,不断把人民群众吸引到文艺创作的队伍中来。大型原创歌剧《郑和》《鉴真东渡》、淮剧《小镇》、京剧《青衣》、昆曲《醉心花》、锡剧《紫砂梦》、扬剧《不破之城》、舞台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电视剧《长征大会师》《海棠依旧》《父亲的身份》、纪录片《致未来书》《孙中山与南京》等深受好评,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江苏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要求,始终把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持续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笔墨当随时代”——重走万里路·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江苏美术采风写生活动。组织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创作,首批300多名作家、艺术家分赴全省各地蹲点采风、慰问演出、结对子种文化,推动艺术家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文艺创作的人民根基愈发稳固。

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依据人民群众的文艺品味,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评选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家。文艺创作的激情和士气备受鼓舞,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逐步成熟。

2.完善规划引导和扶持激励机制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艺创作领域“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江苏省将对文艺事业进行积极的规划和引导,保证其健康发展,并涌现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对文艺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

致力于营造充分交流、充分民主、互商互鉴的文艺创作环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就广泛支持。正是在这种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近年来,江苏省不仅打造了大量的剧类精品,还形成了包括纪录片、剪纸、曲艺、文学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

致力于加快文艺事业发展建章立制步伐。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繁荣文艺发展的政策文件。如2012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2012年5月,省委宣传部印发《江苏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2012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2015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1月,省委专门印发《中共江苏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2017年11月,省委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2018年,出台《江苏省文艺精品剧目剧本扶持办法(暂行)》。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发展文艺事业的利好政策。

致力于健全完善创作引导和激励机制。整合分散力量,让主力军尽快进入主战场,重点规划和扶持一批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文艺产业,打造了一批文艺高原和高峰。成立全国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省级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扶持艺术创作。在文艺评奖管理方面,既注重把准和保证文艺评论大方向,又注重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功能,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文艺创作的高涨热情。制定出台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统筹文化名家、文化英才、文化优青等各类各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大领军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计划,不断建强“文艺苏军”队伍,推动江苏文化创作整体实力持续提升,或国家级重点奖项总数居前列。先后有129人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省委省政府先后表彰38为“资金文化奖章”获得者,26位江苏社科名家。

3.积极创作文艺精品

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品力作迭出。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核心在于形成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而“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9)

为此,江苏省在打造文艺精品上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着力。

在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上下功夫。艺术的精深思想首先在于真善美的追求,这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一切不具备真善美的文艺,即使科技含量再高,技艺再精湛,充其量也只能成为艺术品,但不可能成为精品。江苏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讴歌我们的人民,讴歌我们的伟大时代和伟大精神,形成了一批包括纪实文学《雨花忠魂》、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电视剧《长征大会师》《海棠依旧》《父亲的身份》等在内的具有深邃思想内涵的文艺作品,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文艺作品的创新性上下功夫。创新是文艺的生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的要求也随之提档。文艺作品只有与时代大潮同行,与技术创新同进,才能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江苏省委省政府洞察大势,放眼全局,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一条主线,坚持创意引领,以“333工程”“五个一批”“青年文化人才”等工程为依托,着力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创意人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艺市场欣欣向荣,话剧《雨花台》、滑稽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和长篇小说《黄雀记》等荣获国家大奖。

在文艺传播和文艺评论上下功夫。文艺传播为文艺精品插上腾飞的翅膀,文艺评论可促使文艺作品精打细磨成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精品。(10) 长期以来,江苏省把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作为打造文艺精品的重要渠道,积极引导文艺评论发展方向,组织涉外媒体广泛报道,开展各类文化涉外参访和交流活动,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制作特色外宣精品。歌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周恩来》五部原创歌剧,作为国家项目赴欧美、日本和台湾地区巡演,在海内外赢得广泛赞誉,走出一条用歌剧这一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传播中华文化的成功之路。与此同时,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建立重大评论选题策划制度,设立并评选江苏省文艺评论奖,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4.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编制专门规划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设立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嘉年华,着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成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江南文脉论坛品牌,协同推进江南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播。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依托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等载体,积极打造“一带一路”远传文化交流品牌。持续打造以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紫金合唱节、紫金文创设计大赛、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等为代表的“紫金”系列品牌活动,以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网络文学周等为代表的“扬子江”系列品牌活动,美誉度持续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