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强目标与实践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强目标与实践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强”目标与实践,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又好又快推进文化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和人才条件。江苏省委专题部署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强目标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不断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着力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管理,不断提升文化引领力和水平;着力打造江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力和特色;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不断攀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与繁荣,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强”目标与实践,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又好又快推进文化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和人才条件。

(一)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强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与凝聚力,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 。江苏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利用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引导与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1.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江苏省委常委会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多次组织专题学习和报告会,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落实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向省委专题报告。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推动意识形态落实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省委专门召开专题座谈会,制定实施细则,及时跟进监督和考核工作,为做好意识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积极推动以查促改。组织开展年度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核,在省委巡视中开展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推动纳入各地巡察工作安排,构建巡视巡察全方位监督机制,层层传递压力,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南京市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实施意见》,出台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清单。连云港市制定出台《关于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政务舆情回应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按季度分析研判报告全市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苏州市委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晰了责任制清单,明确了党委(党组)的8项主要职责及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一把手”责任、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的责任。

2.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

全面开展培训教育。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各类研修班、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题辅导。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记协等定期对全省新闻舆论战线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举办首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名评论员”创新新闻传播能力美国培训班等。

加强前沿阵地管理。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高校党委书记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组织高校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科教学科研骨干等系列培训研修活动;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全员培训班,对全省167所高校2000多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分2期进行每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组织遴选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学院以及示范学院培育点,做实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校园阵地管理,推动高校“三全育人”深入开展。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围绕报告会讲坛阵地、新闻出版阵地、网络阵地和高校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秋风”等系列专项活动,严控境外流入渗透和境内印刷传播两个源头,抓住突出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使全省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有序、向上向好。

3.加大主流媒体建设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内宣外宣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新实践新经验,持续唱响主旋律、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营造了良好氛围。

突出重大主题宣传,努力聚民心增信心铸同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要媒体持续开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主题宣传,聚焦江苏在新思想指引下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探索实践,以江苏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等重大契机,组织开展系列大型主题新闻采访报道,全媒体、立体式、多维度展现我国我省走过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用生动事实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有效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情报国志。

应对社会热点,有力有序有效引导舆论。健全完善新闻发布与政策解读机制,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细则,建立新闻发布何舆论引导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加强议题策划与情况沟通,推动加大新闻发布力度,省及各地各部门每年举办各类新闻发布活动近3000场(次),取得明显成效。客观报道就经济形势、民生热点问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环保社保安保等,引导人们看本质、看主流,形成健康社会心态和理性心理预期。针对盐城阜宁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昆山“8·2”特大事故、响水“3·21”特大事故等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发布权威信息,加强舆论引导,为事件应对处置提供了良好舆论支持。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委专题部署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面对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全国影响的新媒体平台,加快构建主流思想舆论传播矩阵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经济、思想、文艺科技人文“五大周刊”,通过中江网、交汇点App全媒体矩阵广泛传播。江苏广电总台着力打造荔枝云平台,建设“荔枝新闻”“我苏”等新媒体集群以及“紫金国际台”海外传播全媒体平台。在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支撑下,37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开展系列主题对外传播活动,浓墨重彩报道江苏发展大会和全球苏商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组织系列对外传播活动,“感受江苏”“同乐江苏”“符号江苏”“发现江苏”等文化交流品牌不断提升,向世界讲好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故事。

(二)文化事业产业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部署,江苏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文化事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均居全国前列。在全省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更加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并力求通过文化事业的提质升级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来引领新常态下江苏发展的转型升级。

1.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不断提升文化事业质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形成与“两个率先”要求相适应、走在全国前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全省“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指标,制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省级保障标准,出台《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地方层面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其中明确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等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江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免费时代。

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初步建立了都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南京图书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截止到2019年10月,全省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802个、覆盖率达97%;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329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深入推进书香江苏建设,连续举办15届江苏读书节、9届江苏书展和9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在全国首家实施省级认证共享阅读空间,精准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2018年度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89.93%,高于全国9.13个百分点。全面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实施“戏曲大师驻校传承计划”,组织优秀戏曲剧目全省高校巡演。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探索多元化社会供给新模式,促进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

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亮点纷呈。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和百姓需求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南京市江宁区和淮安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扬州市图书馆“四位一体”数字化服务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名单。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成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镇江市“文化镇江云”开通运行。无锡市和南京市“百千万行动计划”、常州市“电视图书馆”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验收。南京市、泰州市、徐州市等广泛开展了“精彩江苏——文化民生基层文艺巡演”“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文化江海行”“舞动汉风,动感彭城”“文心剧场”等一系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服务搭建了平台和载体,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自我供给和交互,创新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点,为江苏省文化事业增加了亮丽的一笔。(www.xing528.com)

积极打造文化“走出去”品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 的要求,提出打造以“精彩”为关键词的文化品牌。突出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Hi,Jiangsu”海外媒体环省行活动,深入开展人文交流,着力讲好江苏故事。组织歌剧鉴真东渡》赴日本深度巡演,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函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外交部,对江苏赴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加强对港澳台文化交流,赴台举办“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创新开展“符号江苏”“同乐江苏”“洋眼看江苏”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精心组织全国全省“两会”、江苏发展大会、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和苏港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对外报道,推出各类原创报道1200余篇。借助国家公祭,加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对外传播,联合主办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积极承办“中国的和平权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南京市入选“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大学成功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用好各类外宣媒体,“紫金国际台”与海外主流平台加强合作,覆盖面持续扩大,海外总用户数突破200万;与人民网合作运营江苏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总阅读量达1550万,“粉丝”关注度、活跃度持续提升。对外文化贸易逐步扩大,落实《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方案(2016—2020年)》,加快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走出去”,组织苏版图书参与重点国际书展,创建无锡国家文化出口示范基地,江苏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正式挂牌。

2.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综合效益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影视、出版、文创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打造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和大运河特色文化带,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79.24亿元,约占全国的11%;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884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总资产分别达1.41万亿元、1.55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壮大,凤凰传媒、江苏有线A股上市。建成4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培育江苏版权贸易博览会、江苏印刷业创新发展博览会、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以及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常州动漫周等特色文化展会品牌,无锡市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出口基地。2018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501.86亿元、营业收入1924.71亿元、资产总额1959.1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5.15%、25.65%和44.22%;全省版权产业增加值7365亿元,占全省GDP的8.57%,其中网络文学营业收入近10亿元,占全国10%。截止到2019年10月,全省共有影院903家,银幕5810块,分别较2012年增长261%和342%,电影票房收入从2012年的15.0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6.35亿元,我省出品电影已有11部票房超过1亿元,其中1部超过20亿元,建成2个国家级影视基地、4个省级影视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不断提升文化宏观管理效能。推进完成省级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机构改革,推动新闻出版、电影与宣传部门加快融合,文化与旅游部门深度融合。制定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联合重组,组建省文投集团,重组省文化产业集团。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探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会制度。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文化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省属六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达1276.74亿元,营业收入382.67亿元,利润总额41.9亿元。2019年凤凰出版、江苏有线蝉联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省演艺集团、南京市文投集团、常州恐龙园获30强提名奖,获“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奖企业数量居各省区市首位。

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江苏省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16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京、无锡、常州3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无锡国家级对外贸易出口基地。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发展。无锡成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级对外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对接文化部和旅游部开展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截至2019年,共命名1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江苏省70%的文化企业落户在各类园区和基地中。

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近年来,为了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促生一批新型文化业态,江苏省制定并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专项政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主体日益壮大。在“文化+科技”领域,贯彻落实“文化科技融合20条”,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到2018年,实施省级重点文化科技项目419个,资助7.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67亿元;277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享受省级高新区同等优惠政策。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文化科技园区影响力不断提升,苏州、南京、常州等地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集聚效能不断发挥,中电熊猫、江苏华博、航天晨光等文化科技融合型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在“文化+金融”领域,出台《关于促进江苏省文化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施文化金融三年行动计划,认定发布4家省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13家文化金融特色机构、2家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优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类上市企业达70多家。“金融服务小微文化企业南京模式”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文化金融合作创新成果,形成了江苏文交所、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一批文化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省政府印发加快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组建省级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联席会议,推动“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知名赛事品牌,推出一批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秀青年人才。2017年,江苏创意设计服务增加值达628.74亿元,在文化产业构成中占比达15.80%。2018年,江苏共有27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司印发的《文化产业项目手册》,除中直单位外位居全国第三。累计76家企业、18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2019年,江苏共有32家企业、10个项目入选2019—2020年度国家“双重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三)文化人才队伍强

文化归根结底都是由人创造的,人才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等。江苏历来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人才辈出,涌现一大批站在高峰的名家大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完善,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持续加力。截至2019年,全省文化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共有各类文化人才13万多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文化人才有4万多人,占到总人数的30%以上。各文艺门类获国家级大奖总量连年居全国前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总数连续4年居各省区第一。

1.高端文化人才荟萃

创新文化人才机制。高层次文化人才是文化人才队伍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苏军”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早在2006年4月,江苏作协首创面向全国聘请“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制度,该制度面向的对象是:全国文坛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无固定工作单位并能集中精力完成小说创作任务的“非驻会签约专业文学创作人员”,聘期3年。首次提交的知名作家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65人。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先后表彰38位“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26位江苏社科名家。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185名各类文化英才。制定实施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启动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江苏省站在国家高度,立足国际视野,树立国际化的文化人才观,打破体制障碍,在最大范围和最广领域集聚国外高端文化人才为我所用。《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学生,江苏的境外来华专家数量超越北京跻身前三;在“国际人才政策指数”维度,江苏(0.81)得分最高,随后依次为北京(0.68)、浙江(0.58)、广东(0.48)、上海(0.46)、福建(0.40)和四川(0.40)等。(4) 抓好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工作,一批文化领军人才先后入选。针对“五个一批”人才和青年文化人才,择优选拔项目进行资助和扶持。出台《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打造紫金文化人才品牌。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高层次文化人才等,积极做好相关数据库建设工作。从扶持单个人才到扶持团队,从项目资助到培训资助,形成了点—线—面的国外高端文化人才资助模式,引进了一批有广泛影响、造诣高深的国外高端文化人才,推动了江苏文化名家工程的实施。

创新人才激励模式。在文化人才培养上,江苏实现了从简单的物质资助走向了物质与创业相结合的模式。如实施文化行业博士集聚计划,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向江苏文化行业一线集聚,资助20名博士到文化企业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园区建立政产学研结合的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如构建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融合的宣传平台,积极推介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的事迹和成就,生动形象地介绍青年文化人才的优秀成果;举办青年文化人才成果展示展览展播活动,提升知名度;推行“壹丛书”计划等,支持办青年文化人才出版专著,召开作品研讨会、发布会,宣传推介优秀作品和成果;开展文艺名家评选、新闻出版人才选拔等,遴选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到国内外等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个性化培训、研修。

2.基层文化队伍稳固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强省的建成,不仅是卓有影响的高端人才的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千千万万个基层文化人才的默默付出。2010年,中宣部、中央编办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基层文化需求,江苏成立以南京大学为首的江苏高校人才培训联盟,大学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文化培训课程,并对在培训期间提出文化建设新思想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基层文化人才基金”,对于在工作中不断奋进、有优秀文化作品诞生的基层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提高基层文化人才能力。江苏省针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文化干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设立绿色通道,为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和街镇文化站长的职称申报、评定等制定可变态的通关模式,将市各个区县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选人、进人、用人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还给各用人单位。加大培训力度,组织重点骨干人才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注重普遍轮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提高培养效果,逐步形成集中培训、在职教育、挂职实践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继续完善基层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团体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社区、街镇担任文艺辅导员和文化指导员,稳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3.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繁荣

文化志愿者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是展现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既是文化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更是推进群众自办文化,促进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苏的基层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离不开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的无私奉献。早在1994年江苏就开始启动志愿者行动,早期的志愿活动以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21世纪初,以社会招募和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为基本手段;现今,志愿服务开始扩展至各类专业性服务。1994—2008年间,江苏全省累计有3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海外服务、大型赛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了80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达7000多支,建成社区志愿者服务站700多个、服务基地2000个、服务广场550个。(5) 2014年,南京市对全市文化志愿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文化志愿服务的时间超过10年的人员占全部志愿者的比例为11.70%,时间在6—10年的占5.00%,时间在4—5年的占6.10%,时间在2—3年的占23.30%。这表明大部分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并坚持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在“志愿江苏”平台注册且有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达80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5万多个,文化志愿服务比例不断提升。

高度重视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是文化志愿者进行服务前的“必修课”。江苏不断加强省级志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师资队伍,开发培训教材,重点培训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志愿骨干,并引导各地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培训。南京、南通等地建立志愿者培训学校,镇江等地建立较完善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一方面,专业全面的志愿培训可以提高志愿者的素质与技能,从而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志愿者培训是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的体现。以南京市的“文化导航”工程为例。2013年8月,南京市委宣传部启动的“文化导航”工程,是以文化志愿者为主体,以全市2422个基层群众文化艺术组织为服务对象的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动。文联10个专业协会的206位艺术家均已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南京市十大文化名人、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聂危谷带头报名加入志愿者中心,成为中心的艺术顾问。志愿者中还有竺小招、陶琪、范乐新、陶泽如等这样一批知名艺术家,为艺术教师志愿者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在志愿者培训上,“文化导航”工程采取了分批推进与全面覆盖相结合、高端人才与普通艺术人才相结合、全市统筹与对口承包相结合、分层辅导与品牌打造相结合、文化讲堂与文艺汇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成效显著。2013年以来,南京市共组织志愿者1000余人,深入南京11个区,对全市32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进行了点对点的辅导,直接接受文艺辅导人数超过15000人,涉及数以万计的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