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妨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妨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效性是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批评之声与地方院校日益扩大的规模、教育投资的相对不足、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普遍下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呈下降趋势的处境,以及地方高校自身降低发展目标、教育功利主义化、“重术轻学”、“重应用轻理论”等倾向混合,一起形成了公众对地方高校及其大学精神的悲观态度。

妨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妨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董友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了新面貌、新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新视角,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在这里,无论是探索新途径、新办法,还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都是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效性是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把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要这样的任务完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就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因此,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只是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途径有多么丰富,更要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有没有转化成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不只是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多么庞大、投入多么丰富,更要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了多少转变、获得了多少收益。

客观地讲,一些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人所诟病,也与其自身建设状况有直接关系。目前,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表达了公众对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期待。为使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取得实效,除了需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三贴近”外,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告诉我们,还需要努力克服妨碍实效性的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不良因素。

一、教师的师德建设亟需加强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要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首先就要解决教师“学高”和“身正”的问题,也就是真理与人格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既要“说到”,也要“做到”。

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高尚的人格及人格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去陶冶、锻铸,而践行真理及真理的力量也同样需要人格的力量来支撑和托举。也就是说,真理所具有的力量是同践行真理的人所具有的高尚人格分不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靠真理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按照真理和科学的要求,真学、真信、真干,践行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否则就会出现“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苍白无力的教学状况,不仅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形象受损,真理的声誉也会受到损害。示范比起价值规范本身更有社会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大学生更多地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示范者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价值取向的。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地方院校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涌现出像方永刚同志那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示范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忠实践行者,实际地证明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性、可行性、普遍性,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深入大学生的心里、进入大学生生活。

可见,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地方高校大规模的合并调整,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学术力量参差不齐,专任教师们距离言传身教的要求相差甚远。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近年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状况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不少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理论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不配套等,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讲越没劲,学生越听越糊涂;少数教师缺乏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以学术自由的名义随便发表议论,有些观点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背道而驰;还有,地方院校教师中近年来滋生出来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威胁。因此,加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人格、师德建设,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否则,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缺失

作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庞大类别,地方高校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等教育发展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人才流失、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为了生存,为了眼前利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教育产业化等不良倾向愈演愈烈。领导急于申硕、申博,教职工忙于职称、职务,学生想着考证、就业,理想、信仰、精神极度匮乏,这些已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当代大学精神退化论”的终极标靶。这种批评之声与地方院校日益扩大的规模、教育投资的相对不足、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普遍下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呈下降趋势的处境,以及地方高校自身降低发展目标、教育功利主义化、“重术轻学”、“重应用轻理论”等倾向混合,一起形成了公众对地方高校及其大学精神的悲观态度。(www.xing528.com)

我们并不认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就是把学问变成经济的工具,培养实用型人才就是把大学教育演变为技术培训。因此,我们就不能漠视地方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出现的忽视人文教育、削弱科学精神培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大学精神的侵蚀。其结果,也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从大学精神的内涵上看,在地方高校大学精神内涵的价值体系中,应该充满着对人、对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关切与思考,充满着执著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既谋求个性解放又坚持真理、反对迷信和盲从的情怀,充满着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大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感。而这些,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可见,如果这些大学精神缺失,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对其实效性的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

从大学精神的培育途径上看,地方高校基本上属于教学型大学,教学工作是其主要活动,也是培育大学精神的主要途径。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原则,通过真理的传授,丰富学生思想知识,发扬人性之善,才能塑造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治学之精神、思想之方法等方面雕琢磨砺,通过科技活动、实践教学等才能教会学生思索、求真和创新,培育科学精神;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树立楷模创立风尚,才能造就道德高尚、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青年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中不仅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具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功效,而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社会化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些地方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应用型”、“地方特色”、“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名义下,教学课时被不断缩减,基础设施、经费供给、人才政策、学科地位、工作场所、舆论氛围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样的现状,不仅影响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同时也影响着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

三、网络给地方高校带来的挑战

当前,网络正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这既给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更新的载体和更高更广的平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就教育者而言,在这个网络大潮中,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结构、信息采集方面的传统优势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更是对其最大的考验。这是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就教育对象而言,由于地方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压力比名牌学府的同龄人大,为了消磨时间、缓解现实压力和排解心中的郁闷,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根据《羊城晚报》2008年初的一项调查,广州地方高校大学生九成多玩过网游、两成多因玩网游逃过课、两成多自称网游上瘾……“大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从游戏中走出来”。更负面的影响因素,一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网络渗透,把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而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政治信仰歧变、文化理念扭曲和思想的混乱;二是网络中的“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的腐蚀。汹涌而来的网络信息中,泥沙俱下,混杂着不少色情信息、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暴力凶杀,还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长期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的诱导,使享乐、奢侈、刺激、性解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羡慕、认同、甚至模仿的对象;三是虚拟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上网交流的人不受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对话。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世界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欺骗,长此以往,会造成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缺乏诚信,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育。凡此种种,都在持续不断地侵蚀着乃至颠覆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倡导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妨碍着大学生的良性转变和收益,影响着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当前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十分庞杂,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到社会文化环境,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方法、目标、内容、途径、体制、队伍、管理、评估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等等。本文仅通过以上几个有“地方特色”的负面因素,以强调地方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务必要排除诸如此类的负面因素,以期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政法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