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哈佛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哈佛大学前身为剑桥学院。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美国建国后,哈佛大学校训恢复为最早确立的“察验真理”。哈佛大学的所在地剑桥镇离波士顿坐地铁只有几站路。哈佛大学的校园布局和建筑风格展现的不是时代的前沿,而是古老的记忆。在哈佛,学生们经历的是具有挑战、异常严格而又有意义的四年。

哈佛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哈佛大学

袁嘉仪 南洋模范中学高二

李伊萌 七宝中学高三

校园篇

哈佛的历史——

一朵不败的奇葩[1]

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世界教育界是一朵不败的奇葩,散发着恒久的魅力与光辉。

哈佛大学前身为剑桥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对应于当时经济情况)。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1643年])、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1oriam[1650年]),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1esiae[1692年])。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1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美国建国后,哈佛大学校训恢复为最早确立的“察验真理”(veritas)。

哈佛作为美国诞生的第一所大学,一直是教育界恒久的一颗星,散发着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光芒,点亮了世界进步文明之曙光。这里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约翰·肯尼迪、乔治·沃克·布什和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这里还诞生了四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十位普利策奖得主。哈佛的商学院案例教学声名远播,培养了缔造微软、IBM、Facebook等商业奇迹的人。

哈佛的校园——

古老的记忆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11ows of Harvard Co11ege,总地址是Byer1y Ha11,8 Garden Street,Cambridge。哈佛大学是全美第一所大学(第二所是威廉玛丽学院,第三所是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的所在地剑桥镇离波士顿坐地铁只有几站路。波士顿是全美最干净,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哈佛的主校区围绕着剑桥中心的哈佛中庭(Harvard Yard)展开延伸至哈佛广场(Harvard Square)周边的社区。哈佛广场社区紧邻美丽的查尔斯河(Char1es River),阳光下的查尔斯河是哈佛校园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大名鼎鼎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1)和学校的足球场运动设施都建在河对面的阿尔斯顿社区(A11ston),与哈佛广场遥相呼应。查尔斯河上共有三座桥连接着两岸的校区。哈佛广场的主校区内有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和学生们的寝室楼。

哈佛的图书馆共有1 500万册藏书,是美国仅次于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的第二大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是东亚地区以外收藏东亚图书最多的地方。

哈佛的住宿与其他学校略有不同。所有的新生都会被统一安排住在新生寝室,吃在学校的安能伯格新生食堂(Annenberg Ha11)。第一年过后,学生们会通过抽签选择自己今后的宿舍楼,在那里度过余下的三年。学校有12栋高年级学生住的宿舍楼,每栋楼里住有300—500名学生,其中有9栋建在风景优美的查尔斯河边。这些宿舍楼里都配有楼管家、图书馆、餐厅和其他如壁球馆之类的娱乐设施,学生们除了去教学楼上课之外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学校这样的住宿模式旨在为哈佛学生们提供一个能够互相学习的社区。

哈佛大学的校园布局和建筑风格展现的不是时代的前沿,而是古老的记忆。一群红色的建筑,一排排低矮简约的楼房,映射的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艳丽,而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对学术的无限追逐和对精神的崇高追求。怀古是一种理念的传承,是哈佛精神永远存在的印记,也是哈佛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这远非一些新建的却棱角分明的建筑可比。

在哈佛,学生们经历的是具有挑战、异常严格而又有意义的四年。学术上暂且不论,学生们最受益匪浅的是学校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哈佛为莘莘学子提供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无以伦比的学生群体和全方位的学术课程,使得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潜能在四年间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课余的社会活动也是多姿多彩,除了哈佛校园内丰富的社团活动外,剑桥和波士顿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大的购物、休闲和文化学习的平台。每个学生在离开哈佛时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更加负有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会一直记住和怀念自己在哈佛的美好时光。

学校有41支运动队,是全美最多的。可以说只要你想得到的大学运动,哈佛都有相应的团队。笔者的一位在哈佛读书的欧洲朋友加入的是哈佛高山滑雪运动队。虽然大多数运动队的水平一般,但学校的壁球队、击剑队和赛艇队还是能在全国性的比赛中拿到名次甚至争夺桂冠的。在体育赛事上,哈佛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耶鲁,两所学校基本上在每一项较量中都能擦出火花。哈佛—耶鲁的橄榄球赛可追溯到1875年,虽然如今两支球队都是实力平平,但每年一场的橄榄球赛还是会异常的火爆,毕竟哈佛和耶鲁这两所学校是那么多年的死对头了。另一项广为人知的较量是每年六月在康州泰姆士河(Thames River,CT)上举行的哈佛—耶鲁赛舟会,这项传统比赛甚至比两校的橄榄球赛还要早23年。

哈佛的学院——

“哈佛帝国”之美名

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政治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之间一直存在着友好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时候两校合并的问题被广泛讨论,甚至在某个时候被当局达成一致(后来被马萨诸塞州的法院取消),今天,这两所学校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依然不相上下,经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讨会和项目,包括哈佛MIT健康科学与技术部、哈佛MIT数据中心、Dibner历史科技研究所。此外,两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还可以不用缴纳额外费用就能相互注册,获得学分来得到自己本校的学位。

哈佛的文化——

学习篇——精神的炼狱,自我的奋战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凌晨四点,哈佛大学图书馆仍然座无虚席的照片。哈佛是一所“炼狱”或是“天堂”,究竟是哈佛逼迫学生如此这般用功,还是另有原因?这一切只等待亲自去一探究竟。

采访哈佛大学的同学,“中国有传言:哈佛的有些学生会凌晨四点钟起来学习,这是真的吗?”得到的回答是:“在期末考试前,有时候会这样。平时作息时间是11:00—12:00入睡。如果学生还在学习,他们就在寝室里悄悄地学。”

哈佛学生的作息时间远远晚于中国的高校。如果是十一二点入睡的,相对来说都是一些不够勤奋的学生。我们都以为哈佛学生的压力来自父母,来自社会。然而在哈佛同学的口中得知,的确有一部分压力来自家庭,但最主要的是自己给自己施压。他们想在强手如云的哈佛保持一如既往的优势,他们更想用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个明天。这里是精神与意志磨练的炼狱,更是自我的奋战。

哈佛学生学习认真不可否认,那么究竟他们的驱动力是什么?他们每个人都对学习以及自己学习的东西十分热情,他们做一件事是真的想去做,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此行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国的学生普遍都会报数学这门学科,但我们应该问自己究竟是热爱数学这门学科,还是因为可以拿高分而选。我们应该不只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应该因为热爱而专注。

那么哈佛的学生是如何减压的呢?他们并不会放下手头的社团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来减轻压力。相反,他们给自己增加更多的课外活动。参加课余活动会增加自己的课业压力,但是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反而减压了。对于我们采访的哈佛同学来说,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耗时又充满乐趣的过程。尽管有时会遇到瓶颈,但当突破后,压力会释放出来。

节日篇——疯狂快乐的盛宴

哈佛有名气很大的裸奔节,其实哈佛的裸奔在英文中并不是裸奔的意思,而是叫做Prima1 Screaming(原始的尖叫),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活动的本质。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点整,参加裸奔的本科生将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着裸奔三圈,以此来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试。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你连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试又算什么呢?

校报主编还提到了另一个独特的节日,新生入住是最有趣、最隆重的日子,他们会穿着代表自己宿舍的衣服乱叫、乱蹦。这非常有趣,就像狂欢节。在我们看来,最隆重的节日应该是校庆日,然而哈佛同学对节日评选的标准与我们不同,在他们看来玩得最尽兴,最能释放心灵的节日才是好节日。

在哈佛会形成一个个小的学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同学们会互帮互助,结成深厚的友谊,一起学一起玩。每个身在社区的同学都被友谊浸润着,也深深地为有幸来到哈佛,认识到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而荣幸。在他们看来哈佛的生活就是一份礼物。

社团活动篇——校报

一个优秀的社团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学校成熟完善的社团制度。哈佛大学便有一套非常成熟健全的社团制度。哈佛对社团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建立社团。面对每一个有可能成为某一社团负责人的学生,学生入学时,院长办公室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本大学生活指南的手册。手册中注明了申报成立社团的基本程序。学生也可在哈佛官方网站上咨询下载相关的内容。哈佛大学还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以供他们发起组织社团参考。此外,哈佛大学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成立学生社团申报的电子注册系统。这些服务为学生们随时创建社团的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哈佛大学允许学校同时存在学校认可社团与非学校认可社团,这些也为一些特别的社团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05年2月,哈佛大学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建立了自己网站的社团有546个,得到学校认可的学生社团有302个,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可见便捷宽松的社团管理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趣闻链接

三大谎言

哈佛中庭里,每天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笔者曾与一位在哈佛就读的朋友在凌晨4、5点时偶然路过那里,发现已经有不少游客早早地在那里了。哈佛的学生们似乎已经非常习惯了,尽管校园里经常熙熙攘攘,他们却依旧能够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庭的游客都是来和一座名为约翰·哈佛的铜质雕像合影的,不知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传说,只要游客去摸一下这座雕像的左脚就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因此铜像的左脚被摸得异常晶亮。

这座铜像上写着“约翰·哈佛,创立者,1836年”,其诡异之处被大家称为三大谎言(Three Lies)。谎言之一,约翰·哈佛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立者而是主要的捐款人;谎言之二,哈佛大学是在1636年建立的,而不是在1836年;谎言之三,这座雕像根本不是根据约翰·哈佛本人而铸的,在铸像之时(1884年),没有人知道约翰·哈佛长什么样,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他的画像,于是雕像师在哈佛校园里找了一个长相英俊的学生做模特铸造了这座铜质雕像。

关于约翰·哈佛的这座铜像其实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游客们谁也不会想到,作为一项传统,每个哈佛的学生在毕业前都需要在这座铜像上撒一泡尿。这是传说中哈佛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做的最疯狂的四件事之一,其他三件还包括在考试周参与裸奔活动释放压力;从查尔斯桥上跳入查尔斯河中;在淮腾娜图书馆Widener Library)里做爱。当然这些传统只是流传于学生之间的谣言,到底有多少学生会这样去做还是一个谜。

访谈篇

哈佛学生面对面

问:您有听说幸福心理学这门课吗?

答:哈佛的确设立一些课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度和幸福指数,其他大学也一样。

问:中国有传言:哈佛有些学生会凌晨四点钟起来学习,这是真的吗?

答:在期末考试前,有时候会这样。平时作息时间是11:00—12:00入睡。如果学生还在学习,他们就在寝室里悄悄地学。

问:哈佛学生学习认真不可否认,他们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他们每个人都对学习以及自己学习的东西十分热情,他们做一件事是真的想去做,是发自内心的。

问:您认为哈佛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答:我们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圈子,在圈子内大家相互学习帮助,同时有很多课外的课程,大家齐心协力,各抒己见,十分有趣。

问:在哈佛学习可能会很有压力,您怎么看的?

答:压力肯定是有的,但不是每一天都有,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我并不否认这个事实。同时,参加课余活动会增加自己的课业压力,但是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反而减压了。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耗时又充满乐趣的过程。尽管有时会遇到瓶颈,但当突破后,压力会释放出来。

问:那课业压力从哪里来?从学校还是家庭?

答:我认为大多数哈佛学生都是自己给自己施压。当然有一些是来自自己家庭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进入了哈佛也继续要做到最好,这个想法对大家很重要,做什么都全力以赴。但是当和这么多具有竞争力的人在一块时就一定会有压力。

问:你们怎么缓解压力呢?

答:一般考试完,压力就消失了。但考试前,同学会聚在一起,有时会做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有时只是出去一块儿玩,比如去波士顿市里转一转。哈佛这儿有很多别的事可以做,所以减压的方式也很多。

问:什么日子对哈佛很重要?

答:最有趣、最隆重的日子是新生入住,他们会穿着代表自己宿舍的衣服乱叫、乱蹦。这非常有趣,就像狂欢节。

问:哈佛学生会裸奔吗?

答:哦,我差点都忘了这个,当然会。

问:哈佛学生不都应该是绅士吗?

答:哦,他们可不全是这样呀!

问:哈佛的录取过程是什么?

答:和美国的大多数高校一样,首先是在common app1ication网站上投放自己的个人简历,在网站上也要回答一些个人方面的问题,例如自己的家庭问题。同时要提交一篇论文,是关于介绍你自己的。哈佛有自己的一张补充申请表,也跟很多别的学校一样,通常是一些更具体的个人问题。比如说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你的业余活动是什么?通常申请内容涵盖:学校证明、SAT的分数,还有考试的日期、中意的大学等。你也可以附上自己的特色之处,比如说艺术表演CD,大部分材料递交是通过网络的,有些是邮件递交。推荐信可以由自己老师撰写。最重要的还是论文的递交,它是比较重要的,它能真实体现你是个怎样的人。

问:招收中国学生怎么衡量呢?和本国学生一样吗?

答:当然是不一样的,每个地区有地方的招生官。中国地区就由熟悉中国教育情况的招生官处理。招生官就会把中意的同学推荐给招生委员会。在这里,我大力推荐中国学生参加SAT考试,虽然这不是硬性规定,我还是推荐。

问:你觉得什么重要品质能让学生进哈佛?

答:这很难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课业成绩要优异,它是一切的基础。其次,他们要能在高中挑战过自己,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事情,这时候自己写的论文就会很重要。一个学生的能力也很重要。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学生需尽自己所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

问:那请问你们个人论文写的是什么呢?

答:接受访问者M:写的都是一些很个人的东西。我写的是我小名的来源。我的小名在印地语中是一种树的名字,因为我妈妈在印度怀我的时候,经常经过这棵树下,于是就以树命名,挺有哲学的寓意的。

接受访问者G:我递交的论文是关于我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我生父的故事。包括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在学校的转变。

接受访问者M:这些论文都非常的个人化,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真实的你。这同时也体现了你未来在大学中的发展走向。

问:为什么选择哈佛呢?而不是选择别的优异的大学?

接受访问者G:我可真希望我有个好点的理由,但我的理由很简单,我在高中时就特别喜欢上学的体验,学习的过程,所以我想去一所在学习方面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学习气氛也很浓厚的学校。我当然也得到了很好的财政资助。当然我想到申请哈佛,只是我妈偶然提起,我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自己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接受访问者M:我很早就立下了医学院的目标,但我想让我的生活不仅局限于学习,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哈佛能满足我的这种要求,哈佛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发展。

问:那么你们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呢?(www.xing528.com)

接受访问者M:我的目标是上医学院,当外科医生。我目前还没有想好,之后的事情就更不知道了。

问:那么你们现在是什么专业呢?

接受访问者G:我之前学的是人类进化生物学,我现在学的是神经科技。

接受访问者M:我学的是人种基因学,主要内容是干细胞的研究。

问:中国学生的比例是多少?

答:中国学生占比例很大,据我所知,哈佛国际学生的比例是20%~25%,这里有很多中国学生组成的中国团体,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是亚裔。

问:你对中国学生有什么看法呢?

答:我们碰到的中国学生很多,每个都很不同,这就是哈佛的多样性的体现,但是他们都对自己的学习抱有很大的热情。

问:如果是热门课程怎么选呢?

答:选一些最棒的课程就像中大奖一样,如果你特别想参加一门课程,可以一直选这个,被选进去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问:你们为什么想当哈佛的编辑呢?

接受访问者M:因为首先我对报纸的发行十分感兴趣,其次是我想为哈佛在社区内的同学做一些事情。

接受访问者G:我首先十分喜欢写作,这样当了编辑后,我就能关心哈佛的动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校园中的动向。编报纸同样是一件课堂之内学不到的事。我还能交到新朋友,且编报纸也能给我提供一个真实社会的感受。

问:哈佛同学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答:他们首先具有强大的热情和动力,其次具有多样性。他们交往能力很强,很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向他人学习。

问:作为一个编辑,你怎么处理哈佛黑暗面的新闻?

接受访问者G:我认为并没有完全黑暗面这一说。哈佛的生活的确辛苦,但是我们更注重于向积极方面的转变,所以我们尽量传达的是一种乐观的,积极的,进取的精神。

感悟篇

开放的圣地

李伊萌

真的来到哈佛。到了哈佛,我惊讶于这里的绿树,这里的街市,这里的人的生活状态和风貌。我惊讶于哈佛的喧哗和哈佛人的忙碌。毋庸置疑的是,能够有机会进入哈佛学习或工作的人肯定是一些智能超群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各种民族,各个国家,各种语言,各种肤色,然而偌大的校园中,他们并不是主角。他们竟不是这个校园中最多的。那么最多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各种各样,有人会说,这里的杰出学者最多,这里的杰出科学家和思想家最多,这里的天才学生最多,这里的未来领袖人物最多,这里的美女最多,如此等等。

哈佛的学生、学者、教授、研究人员更是如同普通人一样出现,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我在哈佛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看似只是哈佛的闻名所导致的。

哈佛的什么最多?凭借我的亲身经历,我的答案是:游客最多。

由于哈佛的校门一直是对外开放的,哈佛在世人的心目中,这所历史悠久的圣地不仅是一所大学,一个学术的至高殿堂,它更是一个游客可以免费自由出入的学术兼旅游胜地。它是完全公众化的大学。

也许是由于游人太多,哈佛挡不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朝圣者,所以干脆采取完全开放的态度。

这样,哈佛有点像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超市。教授、学者、学生、观光的游人都参与其中,大家一起把哈佛的创造,哈佛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你可以像每一个哈佛的学生那样在校园里喝咖啡,可以在哈佛的bookshop里闲逛,静静品味一本好书,也可以买一身哈佛的校服炫一下。

游客到了波士顿,大多会去看一下哈佛,更何况,那是一次免费的参观,如果你运气好,还能听到哈佛或其他大学的世界著名学者的讲座。

借哈佛名言看汗水的挥洒场

李伊萌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哈佛学子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在他们充满光鲜亮丽的成绩的背后是否充盈了汗水?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短短数语,引发深思,给人启迪。“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采访的哈佛学生在我问及压力时也告诉我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作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而另一句名言是:“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闻名于世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始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的威廉·奥斯勒在年轻时,也曾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了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句话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

对此,哈佛提醒学生说:“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

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发明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次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教电话,并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当年轻人如约而至时,本杰明的房门大敞着,而眼前的房子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轻人很是意外。

没等他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然后本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年轻人让进客厅。这时,年轻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气里漾着微波。

年轻人在诧异中,还没有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本杰明讲出来,本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年轻人一下子愣住了,带着一丝尴尬和遗憾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一边微笑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愿意开始,认清目标,打定主意去做一件事,永远不会嫌晚。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现在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打拼,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拼命,也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对此,哈佛有个很贴切的说法,叫做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话虽略显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

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

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更要学会放松。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了另一结局。正像哈佛所提醒的那样:“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

在哈佛,你从来看不到学生在偷懒,在消磨时间。当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梦想时,希望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欣慰笑容,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泪水。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作为世界知名的学府,哈佛十分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未来投资。要投资未来,就要定好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就是要及早地设定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成功。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岁月,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在哈佛你随处可见一个学生捧着一本书,或者在苹果电脑上紧张地忙碌着,再或者是记了一打花花绿绿的笔记,在认真研读,专心到仿佛整个人沉浸到其中。

他们在学的时候可以没有朋友,没有人陪在身旁,心无旁骛地学习,这时是一个学术与他自己的两人世界。他们的高中比我们轻松很多,美国式教育认为大学之前是学生陶冶性灵的时间,而这一切是为了在大学进行自我的奋战,完成一个进入社会之前的缓冲。而我们之前比他们紧张的十二年基础教育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顺利地进入梦想中的高校。然而,我们一进大学,那股高三的劲头就放松了,心中紧绷的弦也放松了。而哈佛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的最宝贵的几年铆足了劲头学习。他们身上的压力也许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们的家境并不都是很富裕,他们要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社会上的人将最优秀的美誉与压力放在他们身上。他们却仍然能顶住压力。更重要的是,最多的最大的压力都是他们给予自身的。他们坚信在这个自由的校园中,他们拥有青春,拥有青春来搏一搏自己的名誉,他们拥有朋友,并肩作战,共同挥洒汗水,这将是他们为实现自己梦想的最好的摇篮。为此,他们成了口若悬河的校园导游,他们在暑假里边打工,边沉浸在书的海洋,贪婪地吮吸着知识,在进入社会前做最后的冲刺。

在这次来之前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也许是太激动,太兴奋,即将见到我梦寐以求的学府。曾经无数次在梦境中勾画哈佛的模样。然而,当我的双脚真正地踏到这片土地的时候,才知道之前的一切勾画都是徒劳。只有一个人真正踏在他热爱的学府的土地上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一种真正无以表达的喜悦和激动。

哈佛的参观时间很短,我很快就得依依不舍地和我魂牵梦萦的学校说再见了,在临行前,我在哈佛的纪念品商店里买了几张明信片,带给和我同样爱着这所学府的朋友,我还买了一件带有哈佛标志的衣服,证明我来这里拜访过。坐在车上,和哈佛的绿树,和哈佛的学生老师,哈佛的一砖一瓦挥手告别。这块热土,我想我们仍有机会相逢,到时候,我定是以一个不同的、崭新的我登场来拜访你。哈佛,再见!

魅力哈佛行

袁嘉仪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你永远也无法在美国的大学找到所谓的“大门”,或者写上“某某大学”的牌子,但其历史厚重感和校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中西方就此点有所不同,让我联想到一对哲学中的概念:形式与内容。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大学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反对乱花钱,反对不必要的形式化建设,专心搞好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算是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任何改革的前提吧。况且,世俗的喧嚣,不是靠一堵围墙能够挡住的。

哈佛校园里人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不用担心会有人把你拦下来要证件。大学图书馆之类的公共建筑也可以自由出入、查阅。哈佛这样的大学在当地属于名胜,校园内游客如云,也从未听说校方乘机卖门票赚一笔。事实上,北美大学欢迎游客参观,这显然有助于争取到社会支持和好的生源。

来哈佛前,我总是无法明白为何英国有个剑桥,美国也有个剑桥。很多人给出的答案只是:英国的剑桥是个大学,美国的剑桥是个town。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真正的原由: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个年头,是遵照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当时只有一个老师、9个学生,目的是为了培养神父。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哈佛共有1.8万多名学生,11个研究生院,近200亿美元的储备基金。美国先后有8位总统毕业于哈佛,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中都有哈佛毕业生。看来,哈佛的壮大是因为它三百年如一日,贯彻严谨的治学精神,履行开放的教学制度啊。

【注释】

[1]注:本书美国十大名校简介内容参考了各校官方网站及相关资料库,具体介绍和相关数据请以最新公布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