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研究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研究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大学生,不仅研究大学生整体,而且应重点研究教学计划涉及的教学对象即大学生小群体。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课比较多,大课比较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有可能合班上课,教师更需吃透教学对象,摸清整体情况,因对象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不同的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研究艺术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对象研究艺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就必须热爱大学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和研究大学生。

一、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意义

1.了解和研究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需要

从教师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担当好学生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大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从中学会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从研究中不断受到启发,并通过对大学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虽然从教几十年,但只是把一年的工作重复几十次而已,在教学水平方面一直不能提高,更不用说教学艺术。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在执行教学活动而没有研究教学,没有使自己处于学生研究者的角色状态。实践证明,研究学生是丰富教师知识,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成为“研究型”“学者型”“艺术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研究者,教师必须积极主动研究大学生,并不断向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断依据研究大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来调整自己教育学生的观念、方法、态度、目标,创新教学思想和理念,自觉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成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艺术家。正如鲍林所说:“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并不像他希望的那么成功,但他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总会得到答案的。”

2.研究大学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的需要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角度看,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的弊端。针对性不强有很多种情况,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案准备的针对性等不强,但最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针对性不强。应该说,前面的众多针对性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大学生这个教学对象的针对性的。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同一门课的同一教案、同一专题,可以用来教所有的学生,不管是新生、老生,不管是全日制大学生,还是成人教育类大学生,不管是文管类学生,还是理工科类学生,都千篇一律、万人一面地照抄照搬,教学的针对性很差。实际上,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的大学生小群体具有明显不同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大一新生明显有别于大三的老生,文管类学生有别于理工科类学生,全日制大学生有别于成人教育类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大学生,不仅研究大学生整体,而且应重点研究教学计划涉及的教学对象即大学生小群体。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使用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组织,即针对不同的班级、年级、科类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

3.研究大学生是充分调动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需要

从教育学和学生的角度看,在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并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其目的不是为教而“教”,而是服从和服务于大学生的“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最终反映为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去学习、去认识、去内化、去行动。不仅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信息、原理,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学习活动,把知识、信息、原理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产生自觉的行动。让·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存贮、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等要素构成的信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学生对刺激的反应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人的意识为中介的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对于一定刺激的反应如何,关键要看刺激作用发生在什么样的个体之上。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改善和修正个体(大学生)因素,调动大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中的一头,全面了解和研究大学生,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大学生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应遵循全面性、经常性、发展性三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全面地看待和研究学生,既研究全国、全省、全校大学生,又研究教学任务涉及的整体教学对象;既看到大学生的优点、优势,又看到大学生的弱点和不足;既看到大学生校内、课堂内的表现,又看到大学生校外、课堂外的表现。

2.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了解和研究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场合和条件,做到常抓不懈。不能因为有教学任务时才研究和接触大学生,无教学任务时就漠不关心。这样,就不能随时随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其思想的变化,就不能很好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大学生。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高校扩招前后的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既要研究大学生的过去,也要研究大学生的现在,还要预见大学生的明天。

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内容主要有:

1.整体状况(www.xing528.com)

首先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都不了解,根本不具备教师资格。要作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艺术家,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其次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具体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知基础和文化条件。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再次是研究教学任务涉及的整体对象。包括总人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生源状况、年级结构、专业结构、思想状况、文化基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课比较多,大课比较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有可能合班上课,教师更需吃透教学对象,摸清整体情况,因对象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用同一套方案和同一种方法教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个体特点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量大面广,教师受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中的每一个体,但并非表明老师不应该研究教学对象个体特点。恰恰相反,对大学生个体特点,更应认真研究。首先,研究个体特点是形成对大学生整体认识的基础。教师对大学生整体的认识,总是来源于对众多不同个体的概括。其次,应认真研究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实效的典型个体,比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叛逆心理的、思想特别活跃的、存在学习困难的、有心理疾病的、上课特别不守纪律的这五种个体大学生,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他们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如交友、恋爱、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学习成绩、兴趣特长、志向志愿等;他们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只有把这些典型个体的情况了解和研究清楚,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抓住典型,掌控课堂。

3.成长因素

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成长因素,既要研究大学生成长的内因,又要研究大学生成长的外因。大学生有自己的内部世界,是其生理、心理、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多种因素的综合体。这些方面又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外部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将大学生的成长内因和外因、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对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特点有所了解。在成长因素中,重点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因素,研究大学生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并在情感上作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征。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因素、学习风格,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备教案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4.智力、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大学生既要研究其智力因素,研究其智商,培养大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又要研究其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研究大学生的主要方法

1.信息文献

教师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一是来源于直接经验,二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很多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整体状况的认识,主要得益于间接经验,应主要使用信息文献法,通过报刊、网络、文献等渠道,收集大学生的思想信息,从而在整体上对大学生群体有所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这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的正确运用,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二是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怎么样去观察,保证观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三是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确保观察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长期观察学生,但不善于作记录、做总结,缺少原始材料,缺少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不好的。四是要及时地对观察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观察的一些现象而看到本质,形成关于大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带规律性的东西。五是要写出观察结论,对观察活动、观察计划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观察法的优点是大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材料直接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对大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观察法的缺点在于观察对象的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因素掺杂较多。因此,在观察法的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3.谈话法

谈话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大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学习、思想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与大学生讲心里话,有目的、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谈话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保证谈话法取得好的效果,使用谈话法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要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使谈话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始终围绕谈话目的和主题展开。二是对谈话的过程要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时间、地点,采取什么方式谈话等都要有所计划。三是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大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四是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从而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五是和大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尊重大学生,耐心听取大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大学生的谈话。此外,高校大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在课间、课后利用非正式的谈话了解和研究大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大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大学生谈话。由于非正式谈话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大学生容易敞开心扉,讲出心里话,更容易掌控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特点。

4.问卷

问卷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好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的方法。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书面问卷的内容,多集中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对国际国内、校园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等方面。使用问卷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计划,加强调查的针对性。二是样本的选择要有普遍性、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多大的范围,选择什么年级、什么专业的大学生作问卷调查,都要有周密的考虑。三是要把设计调查问卷作为调查的最关键环节,花大力气进行设计。设计问卷时,问卷的语言要准确、规范,防止出现歧义。例如,“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对理想未作出明确的说明,大学生弄不清是“社会理想”“职业理想”还是“道德理想”,他们的回答往往就五花八门,达不到调查目的;问卷设计的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例如,“新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你愿意在校期间结婚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卷的备选答案应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问卷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多一些,详细一些,具体一些,以增加调查问卷的信度。四是教师要善于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研究大学生的方法很多,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诸如座谈法、家访法、社会调查法、大学生作业作品分析法、关系测量法、讨论法等等。各种方法互有优劣,教师只能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自身实际,灵活地使用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这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时刻装在我们的心中;才能使教师真正地清楚为什么教,如何教、大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才能真正确立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