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重视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不合格,不能享受到奖学金、不能推优入党和获得各种荣誉。3.注重知识评价忽视思想、行为评价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还是存在着注重知识评价,忽视思想道德认识及行为评价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研究和掌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实施艺术尤为重要和艰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艺术新理念

1.关注大学生发展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大学生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着眼大学生的未来,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大学生今天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大学生明天的发展前景。

2.强调教师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按照党和国家的需要,传授马列主义,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教师不仅通过课堂讲授、正面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以身立教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塑造大学生的思想灵魂。教师的世界观、知识水平、品行表现以及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和学生同样处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要快于教师,学生的观念受到社会诸多方面变化的冲击,教师要不断地了解这些变化可能对学生产生哪些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和品德的提高,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3.重视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用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看他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看其是否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现代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并提倡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标准以及教师的所有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现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弊端

1.功利化评价趋势明显

一方面功利化凸显的评价目的带来的直接弊端是学生唯分数是从,只要成绩过关能拿到学分,只关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认识的深化,忽视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的转化。平时不学习,考试靠突击,作弊的风气难以遏制,作弊手段花样翻新,对于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用于教师的考核评比,直接与教师的奖惩与晋升挂钩,重视公开课,忽视平时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

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纳入整体成绩评价,通过学业成绩评价排出学生名次,以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甄选;作为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以及各种评优的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不合格,不能享受到奖学金、不能推优入党和获得各种荣誉。加之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也不知如何进行反思和评价。

3.注重知识评价忽视思想、行为评价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还是存在着注重知识评价,忽视思想道德认识及行为评价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行不一,言行不一。

4.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同行专家四个主体。从理论上讲,都应该重视这四个主体的评价作用,但在实际评价中,仍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而不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总是由上而下,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往往被排斥在评价之外。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改善,也不利于评价的民主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或步骤,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价值判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主要表现为:

1.评价是鉴定教学的“诊断器”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必须通过教学评价来鉴定。教学评价能比较准确地诊断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质量水平、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便于对教师的施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诊断作用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作用,其他作用都是由此而来的。

2.评价是指导教学的“风尚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目标和指标的制订,一般都具有客观性和方向性。通过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的指引,师生都可明确教与学应努力达到的方向及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评价的导向机制,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步入正确的轨道

3.评价是活化教学的“催化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效果的高低是由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与学生)的“活化”程度决定的。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态度、活动及效果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激发作用,可以有效推动课堂学习。

4.评价是调控教学的“信息库”

任何一个系统的调控都必须以信息反馈为前提。教学系统的调控同样不可缺少信息反馈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能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这样,好的方面得以强化,缺点和不足得以纠正和弥补,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从不同角度或层次进行分类。从教学评价对象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可分为“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大类。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的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的评价包括:“(A1)教师基本素质评价”“(A2)教学工作评价”(A3)“教研与科研工作评价”等。

(1)教师基本素质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重要因子。因此,全面评“教”必须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A1)教师基本素质评价”可确定“(B1)政治思想”“(B2)教学水平”“(B3)教学态度”等评价项目。每一评价项目又可分解出多种指标。①“政治思想”的主要指标为:(C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2)为人师表,能以良好的道德风貌影响和教育学生。②“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为:(C3)知识水平,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C4)能力水平,主要包括一般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③“教学态度”的主要指标为:(C5)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忠于职守;(C6)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2)教学工作评价。它是“教”的评价的主体。因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在动态教学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从教学环节来看,“(A2)教学工作评价”可分解为“(B4)教学准备”“(B5)课堂教学”“(B6)布置思考题与作业题”“(B7)检测与评讲”“(B8)教学实践”等评价项目。每一项目又可分解出诸种测评指标。

①“教学准备”的主要指标为:(C7)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C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设计教案。

②“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为:(C9)教学目标、(C10)教学内容、(C11)教学结构、(C12)教学方法、(C13)教学技能、(C14)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可分解为:(D1)教学目标全面、合理、适度,即教学目标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D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教学内容”又可分解为:(D3)教学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D4)教学内容难易适度,重点突出;(D5)事实、概念、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形成体系;(D6)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可分解为:(D11)合理选用教学方法;(D12)坚持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D13)教学媒体选择应用得当;(D14)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技能”可分解为:(D15)语言规范、准确、清晰、流畅;(D16)板书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D17)教态和蔼、自然大方、热情庄重;(D18)应变能力强,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教学效果”可分解为:(D19)多数学生当堂掌握基础知识;(D20)学生的智能有所发展;(D21)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D22)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所好转。(www.xing528.com)

③“布置思考题与作业题”的主要指标为:(C15)每次课后都布置加深学生学习理解的思考题;(C16)作业题布置分量适当,难易适度;(C17)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及时。

④“检测与评讲”的主要指标为:(C18)命题科学合理,质量较高;(C19)阅卷认真仔细,客观公正;(C20)评讲认真有效,及时改进教学。

⑤“教学实践”的主要指标为:(C21)目的明确,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C22)计划周密,组织落实,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C23)内容充实健康,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C24)形式活泼,方法新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C25)注重实效,大胆创造,为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服务。

(3)教研与科研工作评价。它是“教”的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A3)教研与科研工作评价”可分解为“(B9)教研活动”和“(B10)科研活动”两个评价项目。“教研活动”的主要指标为:(C26)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C27)主讲公开课受到好评;(C28)教学经验文章、教研论文在有关会议上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C29)教研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活动”的主要指标为:(C30)主动开展科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C31)承担有科研课题;(C32)科研论文在有关会议上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C33)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向教学改革要质量,必须向教研与科研要质量。因此,教研与科研工作评价应占突出地位。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的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知识、智能和觉悟充分、健康、和谐地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应涉及知识、智能和觉悟等方面,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领域,或学习活动及效果、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形式与方法应突出自我评价,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而不能只是由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功能上应是多元化、综合化,而不应仅仅是出于证明、认可和分等。鉴于这样的认识,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的评价划分为“(A4)学生活动及效果评价”和“(A5)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评价”两个子项。每一子项又可作进一步的分解。

(1)学习活动及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听课、作业、复习、考试。学习效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会形成阶段性和终结性效果。学习的综合效果可用考试来检查,表现为学习成绩考核与评定。因此,“学习活动及效果评价”可分解为 “(B11)听课学习”“(B12)思考作业”“(B13)社会实践”“(B14)考试考核”等评价项目。每一项目又分解为诸多指标。

①“听课学习”评价的主要指标为:(C34)上课专心听讲,真正听懂、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C35)做好课堂笔记,当堂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C36)掌握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②“思考作业”评价的主要指标为:(C37)格式规范,书写质量高;(C38)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理解认识正确;(C39)围绕学习内容,选读教师指定的课外参考书目。

③“社会实践”评价的主要指标为:(C40)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态度端正;(C41)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理论和实际结合较好;(C42)撰写出一定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C43)能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思想觉悟,转化行为习惯。

④“考试考核”评价的主要指标为:(C44)准备充分,态度端正;(C45)认识理解正确,表达清楚明白;(C46)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成绩优秀。

(2)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评价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评价”可分解为:“(B15)思想政治道德观点”“(B16)思想政治道德品质”“(B17)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等项目。每一项目又可作进一步的分解。

①“思想政治道德观点”的主要指标为:(C47)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理解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道德观点;(C48)了解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大时事政治、政策问题;(C49)具有运用马列主义思想政治道德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此为依据确定具体评价内容,采用考试、测验等形式来实施评价。

②“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主要指标为:(C50)思想政治道德态度;(C51)学习生活态度;(C52)劳动纪律态度;(C53)思想政治道德表现。每一项指标的具体评价要素可根据《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确定。

③“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的主要指标为:(C54)遵纪守法,严格要求;(C55)文明礼貌,言行一致;(C56)热爱国家,关心集体;(C57)遵守公德,身体力行。每一项指标的具体要素可根据《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来确定。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个由两大类、5项A级指标、17项B级、57项C级指标、22项D级指标共同构成的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的丰富,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的面面俱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项目组合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根据需要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项目组合而成。有些评价项目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制定更详细的指标要素,比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就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指标要素。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操作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教学评价的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趋于综合化,其表现为:

1.相对评价法与绝对评价法相结合

相对评价法与绝对评价法的分类依据是评价标准的不同。所谓相对评价又称常模评价、相互参照评价,是指将被评价对象与团体内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进行评价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标准在团体之内,主要解决被评价对象在团体内所处的相对位置。例如,评价某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院、系内部的相对位置,采用标准分数评价某一位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均属相对评价。这种方法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可促使被评价对象产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但是,相对评价的实质是“从矮子中选高人。”因此,挑选出的“高人”不一定是真正的“高人”,评价结果并不表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

所谓绝对评价又称目标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团体之外预设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为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进行评价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标准是预设目标,主要解决被评价对象达到预设目标的程度。这种方法较客观,可以帮助被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

2.定性评价法与定量评价法相结合

定性评价法与定量评价法的分类依据是评价形式的不同。所谓定性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的非数量化评价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主讲的观摩课、示范课等研究课进行评价,一般多采用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有许多优点和实用价值,但它的评价结论具有不精确性和不可靠性。

所谓定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含评价标准内容、标记符号、权重及等级分值)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可以使一些模糊要领精确化,能使主观性和随意性的程度减弱,在教学评价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过分追求定量评价是不可取的。

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各有千秋,只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并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

3.单项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

单项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的分类依据是评价内容的不同。所谓单项评价,是指将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然后对分解项目进行专题评价的方法。例如,对教师某种教学技能的评价,对某种教学方法的评价,对学生某种道德行为的评价等,均属单项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被评价对象单一固定,目标集中,易于进行较为详细的观照和评审。所谓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整体评价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评价覆盖面广,内容全面,易于对评价对象做整体上的把握。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蕴含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这两种方法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使其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4.诊断性评价法、形成性评价法和终结性评价法相结合

这三种评价方法的分类依据是评价机能的不同。所谓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对被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情况作出价值判断,为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依据的评价方法。它既可用于“学”的评价,又可用于“教”的评价;既可用于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又可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被评价者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优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动态评价,是以反馈机制为中心,及时把教学中间成果充分利用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去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一般为绝对评价,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的最终成果而进行评价的方法。学生学习期末考试考核,教师学期、学年教学工作总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均属终结性评价。过去,人们对终结性评价尤为重视,而对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意不够。现代教学评价理论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过程。这样,教学评价应是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才能圆满完成教学评价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自我评价法与他人评价法相结合

自我评价法与他人评价法的分类依据是评价主体的不同。所谓自我评价,是指由被评价对象比照评价指标或自己过去的实际水平,对自身现在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的方法。它有利于被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教育,但有时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易造成评价结论的偏高或偏低。所谓他人评价,是指由被评价对象之外的其他人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作为评价主体的可以是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和教育管理者,这种评价的结论较之自我评价客观、可靠,但它也有其弊端,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如果被评价对象不能正确对待评价结论,或防卫抵制,或应付了事,或文过饰非,或逆反而行,都会影响到评价效果。可见,自我评价法与他人评价法相结合,可调动被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消除教学评价中的种种负面效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功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改进

1.营造反馈信息通畅的评价氛围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应本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为目的,帮助教师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最大限度地保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结果最好不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评价既要使教师感到无形的压力,又要为推动教师发展产生动力,激励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创造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1)评价的内容从仅仅面向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培养、认识深化、觉悟提高等方面。(2)评价角度从单向转向多向。学习者的能力是多元化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3)评价主体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同行专家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转变。(4)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与关注个体差异并重。

3.加强评价的针对性

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明确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明确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进行评价的针对性。

4.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仅要起到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是评定教师教学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会引起教师的重视,但过于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会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化,不利于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认知能力,不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为避免这一负面效应,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从目标、效果、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深化、学生行为转变等方面加重权重,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感觉到教学评价是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之一,而对教学评价的理性分析与方法设计又是重要难题。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使评价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既是每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动力,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学评价要遵循这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