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总体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面实行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这既是学校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总体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面实行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这既是学校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依法治校,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治理能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概括,是培养合格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学位条例》《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又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就是要站在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高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从根本上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推进依法治校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紧迫需要

法治是深化学校改革的强大动力,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推动转型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作为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新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发展定位,认真审视“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切实制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任务,迫切要求学校全面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提升办学特色和质量、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三)推进依法治校是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现代大学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合理处理大学内外部各种权力关系,构建起能够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高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目前,我校治理能力尚待提高,少数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治校的认识还不到位,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依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的能力、意识有待提高;关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利益的教育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等等,迫切需要通过运用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和解决。围绕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如何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明确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些根本问题,迫切需要彰显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推进。

二、牢固树立推进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

实施依法治校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一)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中办今年10月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是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主要是决策与监督执行,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校长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议,依法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二是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保证决策的贯彻落实。三是执行制度的坚定性与推动工作的灵活性的关系。就是要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严密性、权威性,在工作中把原则性和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2]

(二)坚持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落实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广大师生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合法权益,是落实依法治校的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要以体现公开透明和教师为本的价值理念,遵循有利于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依法保障教师在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评先评优、奖惩考核等方面享有的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要以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学生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资源、获得学业和品行评价、获得奖学金及其他奖励资助等方面受到平等、公正对待,引导、发挥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特长。

(三)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一个写在法典上,一个写在人心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规范师生行为、调节师生关系、维护学校秩序的重要作用。推进依法治校,要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强化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意识。既要重视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全校师生遵守规范、践行法治,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又要着眼于师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校院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切实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按照共产党人的道德标准为学、处世、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校风尚、培育法治文化

(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营造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力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的育人环境。要全面提高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校的意识与能力,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养成依法、依章程办事、为师生服务的习惯。要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要在师生中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性别平等、民族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营造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认真落实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任务(www.xing528.com)

实施依法治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使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努力形成干部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施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育人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一)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法律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而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保障。实现学校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在于依法健全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要依法实行科学决策,依法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层次和决策权限,依法明确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职权范围和决策规则,进一步完善学校集体决策机制,对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工作和重大事项,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确保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要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依法完善决策程序,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合作项目、重要资产处置以及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开展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确保决策科学性和可控性。要完善决策执行机制,按照规范、廉洁、高效的原则,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合理设置校内职能部门,提高职能部门对学校决策的执行力和对师生的服务质量。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

(二)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学校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党群、行政、教学、科研、教师、学生、财务、后勤、对外合作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的齐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使学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要健全完善教师、财务、资产、人事、干部、后勤以及校园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其次要健全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同时,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发展的要求,要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有些工作无章可循,以及有些规章与国家法律及上级部门有关法规错位等问题,用制度来理顺校内各种关系,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全面推进校务和党务公开

推行校务和党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推进校务和党务的公开,要实现公开形式的多样化,对党内公开的事项,要采取党内会议及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对校内公开的事项,要通过教代会、情况通报会、校务公开栏等途径;对社会公众公开的事项,主要采取校报、校园网、新闻发布等形式。同时要着力健全校务和党务公开的长效化机制,完善例行公开、依申请公开、党内情况通报、信息反馈、监督检查等制度,把校务和党务公开工作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等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尊重社会和学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

(四)推动全校师生树立法治意识

依法治校的关键就是要转变观念,用良好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指导学校的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法制观念,首先要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对校院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知识的模范作用,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要通过普法教育、理论学习、法律宣传等途径,引导教职员工掌握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履行各项法定义务,依法执教;要通过开设法制课、课外教育、社会实践、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进社区、模拟法庭等形式教育大学生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培育法治精神,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五)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实施依法治校的出发点就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更好地保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拓宽权益救济渠道、畅通交流渠道,通过建立校内申诉、调解、仲裁平台,实施领导与教师、学生定期面对面,进一步在学校和师生之间架设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要在保障学校权益上强化法人意识,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法律预审制度,保证学校做出的重大发展规划、重大资金项目运作、基建工程建设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秩序;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职务评聘、干部任免和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保证教职工在晋级晋职等方面的权益;要依法制定符合法制精神的学生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人格,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求是,2012(22):3-2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EB/OL].新华网,2014-10-15.

[3]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9.

[4]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4-7.

[5]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9.

(原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