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剧本的改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式

动画剧本的改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式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画剧本的改编也不例外。此后,改编名著成了迪斯尼剧本创作的重要方式。

动画剧本的改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式

第三节 动画剧本的改编

何谓电影剧本改编?所谓改编,就是运用电影思维,遵循电影语言特有的表现规律和表达方式,将小说话剧、报告文学等一些文学形式的作品,改写成为电影文学剧本。动画剧本的改编也不例外

一、动画剧本改编的基本概念

(一)剧本改编的目的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改编作为动画剧本的创作方式,其主要目的大体有这样几点:

其一,通过改编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为动画创作获取更加广泛的故事资源。现在动画的题材改编越来越呈现跨国际性、文化性的特征,可以说美国人将这种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美国的动画题材中,我们不乏看到法国的文化痕迹(《美女野兽》)、德国的童话经典(《白雪公主》)、埃及的古老传说(《埃及王子》)、莎士比亚的文学蓝本(《狮子王》)以及中国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优秀的文学故事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成功地改编各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已成为美国动画的一种特殊风格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二,通过改编一些人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可以比较容易使观众产生亲近感,而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白雪公主》就是根据风靡全球的《格林童话》改编的,在当时迪斯尼并不是十分著名的情况下,选择对这部经典名著进行改编和精雕细琢的创作,无疑是一种借鸡生蛋的良方。这次改编的成功不仅为迪斯尼带来了事业上的转机,也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此后,改编名著成了迪斯尼剧本创作的重要方式。例如,1991年根据法国童话改编的《美女与野兽》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1992年根据阿拉伯童话改编的《阿拉丁》收获3.7亿美元;1994年以莎翁话剧为蓝本改编的《狮子王》,不仅本土创造了3.28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还获得全球7.834亿美元的丰厚回报。

其三,通过改编名著,可以产生明显的“名人后效应”,有助于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也许迪斯尼在改编《白雪公主》时也不曾想到,一部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故事竟成为他发展事业必要的资金来源。以这部影片巨大的票房和衍生产品的收入,迪斯尼创建了举世闻名的动画主题乐园,长久以来该公司70%的效益便出自这些“后效应”成果。

(二)剧本改编题材的选择

在选择何种文学作品进行动画剧本改编时,通常需要考虑这样三方面因素:

第一,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应该能够被广大受众所接受。

第二,该作品的故事结构应该是完整的,层次是清晰的,情节有趣且适宜夸张、变形和戏剧化创作。

第三,该作品的人物个性特征应该是鲜明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吸引受众。

(三)剧本改编的时代性把握

编剧本,尤其遇到对一些古老的传说题材或者是古典作品,如何既能够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情趣、价值理念,又不失作品原有的风格,是人们改编剧本常面对的问题。

特定时代造就特定的价值观念,形成特定的行为规范和审美倾向。因此,在我们改编剧本时,应当对原有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作品风格进行较为详尽的剖析,这样,就能够比较清楚地掌握哪些内容可以修改,哪些应当维持原有风貌。对历史故事可以采用戏说的改编方式,尤其是以动画形式为表现载体时,幽默、夸张、有趣的元素以及现代人的对白特征等都可以融入进来,但是有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典型的人物特征是不易模糊的,一些不符合本民族的行为理念、处世规范以及审美情趣,硬是要移花接木式地填充进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之中,其效果只能事与愿违。

二、动画剧本改编的基本方式

(一)忠实性改编

忠实性改编主要强调,在改编中要忠实原著的故事框架人物性格以及整体叙事风格等,维持原有作品的“原汁原味”。这种改编形式的特点,实质上是将故事的文学语言表达方式转换成为电影视听语言结构。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内在思维、情感、价值倾向以及人格特质的外在表现载体,因此,不论创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将自己的审美倾向和价值理念带入作品之中。同样,对改编者来说,具备或者信仰什么样的价值观,他们就会遵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去确定改编的题材、视角以及表现的方法等等。所以,对忠实原著改编而言,最重要的是正确地抽取并再现原作品的精神风貌、人物个性特征、形象系统以及艺术风格,而不是简单的原型模仿。

(二)局部性改编

较之忠实性改编方式,局部性改编可以提供给改编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和创作自由度。在局部改编中,通常采用节选法和取意法。(www.xing528.com)

节选法是从原作品中选择局部情节改编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影视故事。例如《大闹天宫》就是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的前七回独立改编成片,不与原著中后来孙悟空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发生联系。

取意法则强调保持原作品中的某些内在元素,例如故事的主体脉络、形象风格、主要的角色设计等等,而对于某些外在形式或者辅助线索、情节、场景,甚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等进行改动。通常在改动时,改编者会对这些元素进行重新解构以符合时代背景需要和受众观赏的心理需求。例如《大闹天宫》对孙悟空人物性格的改编,影片在“忠实于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忠实于原著的主题,忠实于原著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基础上,没有拘泥于原著的具体描述,而是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根据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决定对孙悟空‘刮目相看’,使原来自己心目中的他来个‘脱胎换骨’,把他刻画成一个反抗者和叛逆者的形象”[8]。经过改编后,“影片中的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与封建正统、邪恶势力斗争;他乐观、诙谐、机灵、正值,本领过人,神通广大……闪耀着斗争的光芒和不畏权势的崇高品质[9]。这些个性品质无疑都符合中国人道德审美倾向,也符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的文化背景气氛。

(三)颠覆性改编

颠覆性改编的最大特点在于,挑战原有作品中观众熟知的故事思维结构、审美理念、行为特征以及情节安排等等,对其进行彻底改变,旨在奉献给观众一个较之传统故事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故事风格、故事主题和故事角色塑造。《怪物史莱克》和《猫和老鼠》都是颠覆性改编的成功范例。

三、动画剧本改编的基本技巧

(一)确立故事的中心主线

在进行剧本改编时,首先应当在对原有剧本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改编后的剧本故事的中心主线。一般来说,原有的文学剧本尤其是一些古典小说篇幅都比较长,要将整部故事完整地搬上银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改编时通常可以确立一个或者几个人物为中心,选取其中一个较为完整、自成格局的故事改编为影视动画故事。例如,剪纸片《猪八戒西瓜》就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一个片断故事。该故事选择了猪八戒作为中心人物,比较完整地讲述了在西天取经途中,发生在猪八戒身上的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另一部木偶片《真假李逵》也是根据中国名著《水浒传》的相关章节,确立李逵作为中心人物改编而成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确立中心主题人物来进行改编,可以比较好地避免在改编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重点不突出现象,使得故事情节脉络比较清晰,从某种程度说,也可以减小改编工作的难度。

(二)安排情节的戏剧结构

动画最具魅力的表现特征之一是将各种人物、事件故事化,同时还要将故事讲得有趣、生动、引人入胜。所以,在改编动画剧本时,安排故事情节的戏剧化结构便成为编创人员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句话改编的,经过编创人员的精心改编,原本单调的三句话被赋予了合理的戏剧性故事表现形式,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头的背景交代,有合理因果关系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发展到激化,有最终的矛盾对立消元。该片导演徐景达(阿达)曾给这部作品的成功创作做了十点总结:中国的、寓意的、大众的、现代的、漫画的、幽默的、精练的、喜剧的、动作的、音乐[10]。这十点总结也为我们改编动画剧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性启迪,可以视为动画编排的核心性元素。

(三)设计对白的幽默元素

动画对白是突出艺术幽默性表现的重要部分,在设计对白时,编剧应当充分考虑幽默性元素的融入与表达。中国动画,尤其是“文革”期间的动画之所以被大家公认为“说教味道”过浓,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画作品中对白设计缺乏幽默感。同时,也由于长久以来我国动画创作中过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过于强调动画的“精神食粮”功能,因而在对白设计上往往不考虑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味以塑造“小英雄”为基本原则,使得原本应该充满趣味的人物形象缺乏真实感,影响了整部作品的观赏效果。

通常,动画对白的设计与改编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白设计应当符合角色的身份与性格,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可以赋予角色个性化的语言符号,甚至形成某些固定的口语表达,会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

(2)对白设计应当简明、精练、生动、幽默并富于流畅性。

(3)对白设计应当兼顾观众的认知水平,力求大众化、口语化,通俗易懂。

(四)融入完美的人格特质

追求完美是迪斯尼动画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完美性既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上,也表现在角色的塑造与刻画时十分注重赋予其完美的人格特质。可以说,追求明朗、纯净、乐观、愉悦的动画特质是迪斯尼作品的重要符号,也是我们在动画改编时值得参考的表现手法。

迪斯尼在处理情节设计的完美性上,除了大家熟知的采用讨巧的大团圆结局外,还努力将原作品中比较沉重的、凄惨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以适合动画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狮子王》的改编便是其中一例。《狮子王》的故事是以莎士比亚著名的《哈姆雷特》作为蓝本改编而得的。原作品中哈姆雷特的结局是十分凄惨的:母亲中毒而死,妻子溺水身亡,自己虽最终复仇,但也以死亡告终。而在《狮子王》中,编剧将情节作了很大的改变:小狮子辛巴成功地复仇,严惩了杀父凶手,母亲和动物王国获得解救,自己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情节改编不仅符合迪斯尼一贯的创作风格,也迎合了受众的观赏心理。

此外,在对角色的塑造上,迪斯尼格外注重人物内心的“完美性”刻画,尤其是处理正面人物时,尽量赋予健康的、积极的人格特征,删除过于复杂的人物性格表现情节。例如,《狮子王》中删除了原作品中哈姆雷特母亲改嫁仇人,自己为调查真相被迫装疯的情节(这些情节对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说,也存在一定的解读困难),保证了整部作品始终充满明朗、纯净的气质,而不存在血腥和暴力,这些无疑都符合动画艺术的表现特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