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态构成的起源,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介绍

形态构成的起源,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介绍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形态构成的起源1.1.1形态何谓“形态”?形态则是以上两个内容的结合。这是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即真实形态和幻象形态。自然形态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是我们艺术追求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头,特别是在进行平面创作中,认识和发现并多角度观察自然形态是进行丰富创作的重要方法。构成的实质即为形态构成,是指形态的艺术构成。由此可见,形态构成所研究的是形态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形态构成的起源,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介绍

§1.1 形态构成的起源

1.1.1 形态

何谓“形态”?我们可能经常使用的与之接近的词语有“形状”和“形象”。“形状”是指由轮廓线围合成形的图形所呈现的外表,形状关系到物体的轮廓线,以及线内所包含的内容,形状的含义偏具象。“形象”常用来形容人物或者动植物的精神面貌和其本身散发的性质特征,形象的概念偏向于抽象的含义。

形态则是以上两个内容的结合。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形态是事物的形状和神态,形态是一种活态的视觉形式。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挺拔和直立向上的造型是竹子的天生外形,正是这种外部造型,使之增添了不少正直、积极向上的内在气质,显然这是人们给予植物的人格涵义。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形态而言,不仅有关形的识别,还涉及人的心理感悟和理解,形态既客观又主观,既具象又抽象。而对于形态造型,我们不是仅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需从所观察的事物之中提炼出其本质的样貌和情态。

人们能看见或可以触摸的物体都具有“形”存在,辨别形态是认知事物很重要的方法。世间万物,都是因为“形”的存在而被人感知其大小、色彩、质感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形是不被人们直接感知的,这种形像虚幻的感觉或者飘渺的云雾,甚至像是人脑中的幻象,难以描述的抽象形态等。这是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即真实形态和幻象形态。

1.真实形态

真实形态是指能真切感知的形,能直接感受到形在空间中的存在。这种形态可以直接用描绘的方法转化为平面素材,如:写生,而且其实现过程可以经人为处理,主观变化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素材。真实形态根据其产生方式和外形、外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

自然形态:自然界中,依靠自然规律生成,以天然本性形象出现,不含人为因素没有被人改动过,不涉及材料和制作的称为自然形态。自然环境中的日、月、山、水、鱼、虫、草、木都是自然形态,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外形和存在形式。自然形态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是我们艺术追求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头,特别是在进行平面创作中,认识和发现并多角度观察自然形态是进行丰富创作的重要方法。

人为形态:人为形态都是从自然形态的生成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类运用已有的自然形态对其进行提炼变化而成的形态。如:房屋建筑服装汽车机械、产品、包装等。大部分形态和创造都是受自然形的启发产生的。人为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科技、材料和艺术审美的共同协作。对人为形态形状、色彩、材料的观察和学习也是构成学习的素材积累。

2.幻象形态

对于幻象形态而言,是指所有真实形态以外的所有形态,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怪诞的非自然形,这是一种主观的人的深层心理的表达方式,具有特殊的个性,与表现者的思维密切相关,通常为思维的体现或变化,具有一定的附加意义,可以具有暗示或隐喻的力量,幻象形态常以自由的几何形式出现。

1.1.2 形态构成

“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形成”和“造成”。即包含人为创造和自然创造两方面涵义。构成是创造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形态的方法。构成的实质即为形态构成,是指形态的艺术构成。

形态构成是将形态依据心理学力学原理按照一定的视觉规律组织而成的理想的形态造型。由此可见,形态构成所研究的是形态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1.1.3 构成的起源

构成艺术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复杂的,构成艺术是在不断地变化和革新中成长起来的。构成主义起源于20世纪的俄国,1913—1917年间俄国出现新艺术运动的构成主义艺术。构成主义摒弃纯粹艺术为美而美的观点,追求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构成主义的主流创始人塔特林(见图1-1)和罗德琴柯(见图1-2)认为:构成主义是工作的艺术,工作的艺术将服务于大众,应该所有人能够体会,应该使用工业材料和技术。

img1

图1-1 构成主义创始人塔特林

img2

图1-2 构成主义艺术家罗德琴柯

塔特林的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如图1-3所示,原计划建于莫斯科市中心,塔特林在1919—1920年进行了有关计划的模型制作。他同助手先用金属和木质材料制成模型,还在1920年12月召开的苏联第八届国会时参加了展览。这件作品是集雕塑、建筑和工程为一体的抽象构成,使用了动力、空间运动和光的宏伟构思。虽然纪念碑最终未能建成,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现代构成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罗德琴柯等学者创立了“工人俱乐部”,如图1-4所示,并对立面的物体进行了构成主义风格设计,像立面的桌子、椅子、书架、灯具等都带有几何元素的设计,运用理想的比例,这些都具有明显的构成主义特征。

img3

图1-3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塔特林)(www.xing528.com)

img4

图1-4 罗德琴柯等学者创立的构成主义风格的“工人俱乐部”

他们坚持艺术家应接受学习成为合格的技师和工程师,必须学习和利用工具、运用现代生产材料,贡献于无产阶级的建设,这些定位为“艺术工程师”们将工作转为艺术。这些构成艺术家们宣传自我理念的口号是“把艺术转变成生活”,并引导一代构成主义艺术家们在实用艺术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目的在于以技术代替任何形式的风格,并谴责纯艺术类绘画是投机活动,宣扬以具体的色彩、材料、造型构成实际生活空间。在这种艺术概念下,艺术不再是人们寻求安定、休闲的梦想世界,而变成了生活中的唯一材料。

构成主义运动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理解艺术和工作,提出艺术为社会服务,为生活服务,为人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构成主义不仅是一次艺术风潮,还是一种生活哲学,构成主义对人类的环境和人类的本身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19世纪以来,德国人理性与科学的思想使之形成了在艺术教育中把工艺与美术紧密结合起来的想法,在当时的德国,上至决策层下至基层或知识分子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社会急需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用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来代替现有的学院体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1919年4月,在德国的魏玛作为世界上第一所依据现代教育思维体系建立的艺术学校包豪斯设计学院诞生了,如图1-5所示。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是德语“房屋建筑”倒置而成,从这个新词的创造可以看出,创造者注重的是对于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的结合。年轻前卫的建筑师格罗佩斯(见图1-6)成为包豪斯学院的校长。由此开始,格罗佩斯带领一群构成艺术教育先驱进行了十几年的艺术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包豪斯不是一所单纯的设计学院,该校充满了理想对于艺术教育所能产生效应的期盼,通过艺术来改造社会。

img5

图1-5 包豪斯校舍

1923年莫霍里·纳吉(见图1-7)进入包豪斯学院负责基础课程教学,他把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主义艺术理念引入教学,逐步形成了包豪斯基础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豪斯学院为构成教育做出贡献的先驱还有康定斯基和克利,他们担任了绝大部分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包豪斯的这种教育体系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使学生能客观地分析二维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深入至三维空间的构成上,这是设计教育三大构成的基础理论体系。

img6

图1-6 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

img7

图1-7 构成主义画家莫霍里·纳吉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基础体系中心思想为把二维和三维结合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相对独立起来,牢固地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从1919—1933年的不断教学实践中,包豪斯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3年4月包豪斯学院被纳粹政府以偏激的“扫除颓废艺术”查封,虽其历时短暂,但包豪斯在造型艺术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如图1-8所示。

对于现代教育者来说,现代教育并不等同于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客观而言,包豪斯设计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的过渡阶段,尽管包豪斯设计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设计教育的问题,但包豪斯设计教育的贡献是完成了现代艺术向现代设计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建立的是全新的生活审美观念,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也就是说现代设计教育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形成的。

img8

图1-8

包豪斯处理的“构成”教育理念不仅揭示了艺术元素的内在规律,同时是感性的艺术设计问题得以概念化、规律化,使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习者便于对造型设计规律的认知和技能掌握。

现代社会,重提包豪斯是有意义的,近几年来,设计教育的技术化倾向已成为设计发展的阻碍,经济高速发展不断刺激产生新的消费模式,设计师的疲劳奔波只满足了客户的一般要求,我国的现代设计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水平的重复,致使现代教育也要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市场需要,倾向职业教育。过于被动的适应商业社会,使我们缺乏理想和创意。这背离了包豪斯理念的“艺术改造社会”。现今急需解决的是重新审视现代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目的,以恢复设计艺术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