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功保卫港币,并受到格林斯潘的指责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功保卫港币,并受到格林斯潘的指责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索罗斯等从东南亚国家调集近8000万美元,对香港外汇市场进行冲击,并在股票市场上抛售股票。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紧急措施,抛出美元收购港元,以稳定港币币值,同时大幅度提高港币利率,吸引资本迅速回落,最终保卫港币成功。9月16日,在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格林斯潘严厉批评香港金融管理局为捍卫联系汇率而反击对冲基金,指责此举不符合自由市场原则,会损害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声誉。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功保卫港币,并受到格林斯潘的指责

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二天,泰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随后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东南亚各国,包括日元及新加坡元在内的各国货币纷纷下跌。1997年10月,索罗斯国际金融投机者在袭击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得手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特区香港。

他们首先大举抛空港币买进美元,迫使港币下跌,并在股票期货市场袭击港股。随后,索罗斯等从东南亚国家调集近8000万美元,对香港外汇市场进行冲击,并在股票市场上抛售股票。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紧急措施,抛出美元收购港元,以稳定港币币值,同时大幅度提高港币利率,吸引资本迅速回落,最终保卫港币成功。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股市下跌,索罗斯等人在以股市期货为主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上获取了约20亿美元的暴利。

随后,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又先后于1998年1月和6月,两次冲击香港金融市场,采取的手法与第一次大致相同,一时间,香港成了投机者们的“提款机”。

尝到甜头的投机炒家于1998年8月再次杀回香港。他们首先在纽约造市,随之在悉尼继续卖港元,然后到香港沽售,接着在伦敦24小时不停地操作和加压,总资金达到50亿美元。索罗斯集团甚至直接向香港特区政府下战书,量子基金负责人斯坦利·德斯米勒放下狂言:“我们手上有200亿美元,以我们的规模,从来不做无把握的事。”

如果任由这些国际炒家操控市场,势必将给香港的金融市场造成灾难。特区政府立下决心,以900多亿美元庞大外汇储备的实力,对来犯的国际炒家迎头痛击,发动汇、股、期三路自卫战。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炒家的攻势,香港特区政府主动出击,抽出存放于外汇基金的财政储备,用美元在市场套回港币,将其存放于银行备用,从而稳定了银行利息;同时,政府又直接进入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大手买入优质大盘股,将股指期货造好,与炒家针锋相对。

8月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突然发力,用储备在低价位上买下了炒家的港币卖盘,使得炒家在冲击港币方面出现损失,等炒家想利用香港政府即将公布失业率上升及第二季度经济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的时机准备再度冲击港币时,金融管理局看准了炒家只剩下买空期指这一方式进行结算,断然采取措施,吸纳股票现货,推高期指,痛击炒家。

针对炒家不断放出有关联汇将要脱钩的传言,港府大打宣传战,一再强调不会放弃联系汇率中央人民政府也助一臂之力,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支持港府维持联系汇率,并重申人民币不会贬值。

港府在股市、期市兵分几路与炒家交战,誓要国际炒家付出高昂的买卖成本。

8月28日是多空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日子。国际炒家及外国基金狂沽港股,大量抛售港元,同时散播不利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大笔外汇基金,在市场力接沽盘,大力吸纳蓝筹股,使得开市在仅一小时内成交额就达到790亿港元的惊人数字(平常每天的总成交量仅在几十亿到100多亿港元之间),场面惊心动魄。(www.xing528.com)

炒家接二连三狂抛卖盘,港府前赴后继拼命买进。香港政府浴血死守,最终使包括索罗斯在内的诸多国际炒家损失惨重,仅索罗斯就损失了8亿美元。经过此轮激战,部分炒家损手断腿离场。

这次行动向国际投机者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香港绝不允许国际炒家肆意妄为,政府有能力应付一切冲击。

香港特区政府保卫港元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秩序的行动,得到了香港市民及许多国家的支持,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普莱特教授在《洛杉矶时报》发表专论,称赞这场“大卫对巨人哥利亚的战争”:“香港企图驱逐投机者的策略,利用政府的金钱来拉高股价和支撑汇率,的确是勇敢的行为……它设计出一个示范性的方法,可以驯化那些造成亚洲惨局的外来野狼。”

格林斯潘对此却予以批评和指责。9月16日,在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格林斯潘严厉批评香港金融管理局为捍卫联系汇率而反击对冲基金,指责此举不符合自由市场原则,会损害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声誉。

为此,香港特区政府致函格林斯潘,澄清自己的立场,说明香港市场将继续自由、开放和监管完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9月17日在立法会回应议员有关格林斯潘批评的提问时说:“一向以来,许多言论客观的评论员称许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正因如此,我们8月在市场所采取的行动是一个非常困难但严肃的决定。我们当时所陷的处境,令我们相信已没有其他选择。”他说,格林斯潘放话批评港府,这可能是他不完全了解事情的经过与背景,“我觉得有少少诧异,亦有少少惆怅!”

香港《文汇报》就此发表题为《格林斯潘错在什么地方?》的社论,对格林斯潘的言论进行了揭露和批驳。文章写道:“格林斯潘对于对冲基金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他认为对冲基金‘给世界带来了可观的增长’,而受狙击的货币或股市,是因为‘私人投资公共政策出现了失误’,‘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将这种失误高速传遍世界’。新兴市场在受到狙击时,解决的办法不是回到资本限制政策,而是加大透明度、开放市场、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督。

“‘不少东南亚新兴市场的银行系统,是因为外汇借贷不当及自我保护不力而崩溃。对国际市场威胁最大的,是使用信贷者无法维持收支平衡及如期还债。’这种说法,反映了美国人的自私自利和不顾事实。

“对冲基金这次狙击港元汇率,靠的是资金庞大,靠的是高效率,靠的是香港债券市场和股票的高度开放,他们可以在香港债券市场套取380亿港元作为弹药,他们可以贷借股票抛空,从而获取400亿美元现金,他们可以毫无透明度地积累了近10万张期指淡仓合约,他们以杠杆手段,付5%的按金,可以抛空上百亿美元的远期美电。他们已经操控了汇、股、期市场,造成一面倒的形势,由于没有对手,市场机制已不起作用,加上大量散播‘人民币贬值’‘港元与美元脱钩’的谣言,形势危急。任何负责任的政府皆要保卫汇率,打破操纵市场;美国一直在干预外汇市场,同炒家对撼。美国甚至出手在期货市场同白银大王亨特兄弟对抗,使之破产。最近外国有人抛售万国宝通银行之股票,美国证监会立即打越洋电话,迫逼外国经纪交出抛售股票者的名单、价位、交易数量。美国的法例也禁止散播金融谣言和造市,将之列为刑事罪。为什么格林斯潘却持双重标准,对香港金管局的反击操纵市场行动,大加鞭挞?美国重视金融安全,却不准香港特区采取维护金融安全的措施,是何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