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拓捍卫祖国疆域:民族史学概论

开拓捍卫祖国疆域:民族史学概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这一疆域的范围大小有所变化,但以汉族聚居的中原核心始终不变,疆域的大体范围逐渐趋于稳定。夏与周边各民族之间时有战争发生,有的被征服并入夏国,有的仍以独立的姿态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历史过程充分说明,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对西南地区疆土的统一和开发作出了其他民族不可替代的贡献。

开拓捍卫祖国疆域:民族史学概论

一、以坚韧的精神开拓、捍卫祖国的疆域

现今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的多个民族,无论大小,无论存在的时间长短,都为开拓中国疆域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无疑汉族及其先民华夏族对我国疆域的开发起到了主导作用。公元前21世纪华夏族最早在黄河流域建立国家,经秦灭六国统一“诸夏”至汉,凭借政治经济的实力向四周扩张,开拓疆域。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汉族对以中原为核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汉族又不断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多民族联合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基础。尽管这一疆域的范围大小有所变化,但以汉族聚居的中原核心始终不变,疆域的大体范围逐渐趋于稳定。

在中国疆域内,自古以来多民族共同居住,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首先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和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夏民族形成之时开始,其周边就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古代民族。夏与周边各民族之间时有战争发生,有的被征服并入夏国,有的仍以独立的姿态不断发展壮大。秦汉以后,在北狄民族集团中匈奴逐渐强大,在北方民族中称雄,并首先统一了大漠南北草原,建立了匈奴军事帝国,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匈奴民族对我国北疆广大地区的统一,对北方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匈奴以后,东胡、鲜卑、乌桓、柔然、丁零、高车、突厥契丹、党项、蒙古、女真、满族等北方民族,其形成有先后,兴衰嬗替,互相兼并融合,都经历过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大都建立过奴隶制或封建制的国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他们都曾凭借武力向四处扩张,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进而为北疆的开拓作出了努力。

在我国西北边疆,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和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其先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6世纪。汉文史籍上出现的高车六氏中的“袁纥”,在其吞并了高车各氏族部落后于7世纪开始强大,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并先后在新疆地区建立过鄂尔浑回纥汗国、高昌回纥王国、喀喇汗王朝、叶尔羌汗国。唐宋时期中西交通的繁荣,与回鹘西域的经营是分不开的。维吾尔族与其他各族共同开发了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逐渐使这些地方变成了富饶的农业绿洲和丰美的牧畜草原,在丝绸之路上开发、建立了商业城市,改造和建设了新疆与内地、新疆与中亚的交通,加强了中亚及内地的物资交流。维吾尔族及其先民对西北边疆的开发起到了先导作用。

在我国东北边疆,属肃慎系的靺鞨族曾建立过封建政权,开土拓疆发展力量,吸收部分高丽遗民以及挹娄、扶余等各部族成员建国“渤海”,其境域下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渤海建国三百余年(公元8~10世纪),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快的发展。渤海国内也是多民族杂居,其在东北地区的局部统一,为以后契丹族在东北地区更大范围内的统一提供了条件。(www.xing528.com)

生息在辽水上游的契丹族迭剌部酋长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称帝建辽,利用唐朝衰败对四周少数民族鞭长莫及的有利时机,以武力征讨室韦各部,劝降奚族,并吞渤海,雄踞长城内外,统一北方。辽立国二百余年,其版图东临日本海,南达今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西逾阿尔泰山,北抵外兴安岭和石勒喀河,近贝加尔湖。全国分置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由于辽朝推行番汉双重政策,促使政治、经济得到了很快发展。辽对北方的统一,也促进了北方其他民族的发展,加速了统一的进程。女真部的统一及立国南下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女真的兴起,势如狂飙,从组成部落联盟到建立王朝,称帝北国,只有70年,从起兵反辽到麾师入汴,不过12年。如此迅速地从僻处东北一隅到控制半壁河山,这与辽朝的影响使女真开始认识并追求中原的先进文明是分不开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东北至外兴安岭和日本海,南至淮河、秦岭,西至甘肃,北抵大漠。金朝对北疆的开拓越来越大,境内民族成分也越来越多,许多原始的北方民族被迅速统一到金国的统辖之内,从而推进到文明发展的阶段之中。

公元5世纪时,青藏高原部落林立。7世纪初,活动于雅鲁藏布江中游雅隆河谷地区(今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县境内)的雅隆悉补野部势力强大,先后兼并毗邻诸部。贞观三年(629年)松赞干布即位后,统一了西藏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吐蕃王国。西藏正式并入我国版图,吐蕃归中央王朝管辖,当始于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之子阔端王子。成吉思汗灭西夏以后,阔端被封为西凉王,经略吐蕃。由于吐蕃交通困难,用武力难以征服,于是阔端改用宗教羁縻政策,笼络宗教领袖,以达到统一吐蕃的目的。1247年萨伽派宗教领袖于凉州会晤阔端,以蒙古信教和萨伽派管理吐蕃的交换条件,双方谈判成功,在调查户口的基础上设驿站,建13个万户,确定了地方行政建制和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统辖。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以及元朝对西藏的经略,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西南地区,白族是定居在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中叶以后,居住在洱海地区的各族中,以白族的蒙舍诏为强,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王朝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在洱海地区建立了蒙氏政权。贞元十年(794年),唐王朝又册封异弁为南诏(诏即王之意),从此南诏称强于西南边陲。以后段思平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立大理国,仍以洱海四周为基础,统治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立国316年,政治稳定,生产发展较快,至忽必烈征服大理设云南行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原相差无几。这一历史过程充分说明,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对西南地区疆土的统一和开发作出了其他民族不可替代的贡献。

生活在我国南疆的壮、侗、仫佬、毛南等族的先民“西瓯”、“骆越”等古代民族,祖祖辈辈开发岭南,把一个曾经是满目荆棘野兽出没、一片荒凉的贫瘠之地,逐渐开发成为鱼米之乡。

以上史实可以说明,我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依据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实现了边疆地区的局部统一,从而有力量、有条件开拓和保卫疆土,并为全国的大统一和全国疆域的确定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第二阶段,在边疆局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确定全国的疆域。周边少数民族,包括已经消失的民族,对于周边地区的开发和统一疆域的奠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当然我国疆域的形成是经过了多次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复杂历史过程。局部的统一和全国的大统一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中间虽然经过秦、汉、唐的多次较大规模的统一,但还只是局部的或大部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目前的疆界,而清的统一才最终实现全国性的各民族的统一,并最后确定了我国的疆界。元、清两朝都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正是这两个王朝对我国疆域作出了最后的确定。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造成了我国的边疆危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为了保家卫国,边疆少数民族同英、俄、法、日、美、德等外族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边疆少数民族在捍卫祖国疆域的斗争中,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保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