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里巴巴集团即时通信业务的考察结果

阿里巴巴集团即时通信业务的考察结果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阿里巴巴的即时通信业务来自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消息,2006年即时通信市场规模为35.2亿元人民币,2007年为47.5亿元,环比增长34.9%。2.阿里旺旺的推出和发展2007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从即时通信软件着手,进军软件行业。

阿里巴巴集团即时通信业务的考察结果

第八章 阿里巴巴的即时通信业务

来自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消息,2006年即时通信市场规模为35.2亿元人民币,2007年为47.5亿元,环比增长34.9%。同时,受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快速增长以及用户在即时通信、互联网增值业务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的影响,2008年国内即时通信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

经过几年的沉淀,以淘宝旺旺、贸易通为代表的专业型即时通信软件发展迅速,阿里旺旺IM社区不断扩大,用户的分享需求日益显著,阿里旺旺在充当商务洽谈的工具同时逐渐扮演起分享社区的角色。阿里巴巴旗下的IM软件正从最初单纯的商务工具准备向综合性的聊天工具过渡,进入主流IM竞争市场,为阿里巴巴下一步的业务延伸做准备。这势必会抢占腾讯QQ的市场份额并影响其相关业务的拓展。综合类即时通信与垂直类即时通信并存格局即将形成,作为两大类即时通信代表企业的腾讯QQ与阿里旺旺之间的竞争将在所难免。

一、阿里巴巴即时通信业务介绍

1.早期的即时通信工具

1999年9月,杭州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推出阿里巴巴中文网站,致力于开拓B2B电子商务市场。为方便买卖双方的交易,2003年11月,阿里巴巴推出面向企业间商务即时通信工具“贸易通”,是中国市场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信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从此即时通信软件开始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贸易通”是面向企业间商务即时通信的IM软件,用户通过它可以在线洽谈生意,即时发布商业供求信息以及随时查看最新商业资讯。截止到2004年8月,“贸易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80万人,活跃用户数接近30万人,每天在线用户超过了6万人。当时,贸易通用户主要是通过文字交流的方式进行商务沟通,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节约了通信成本。

2003年5月,阿里巴巴公司投资4.5亿元创办淘宝网,开展C2C业务,同时推出了即时软件淘宝旺旺,方便买卖双方的沟通。淘宝网在随后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成为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第一名,创造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奇迹,同时淘宝旺旺的用户数量也随之攀升。

2.阿里旺旺的推出和发展

2007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从即时通信软件着手,进军软件行业。阿里巴巴集团将原来的淘宝旺旺和贸易通进行整合,得到商务IM工具“阿里旺旺”。阿里旺旺扮演帮助商家间实现即时生意沟通、洽谈的角色,成为阿里巴巴实现所有业务整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同时,阿里旺旺还被阿里巴巴当成与联盟网站合作的排头兵。“阿里旺旺全球五金网”版的推出就是最好的体现。

现在的阿里旺旺汇集原淘宝旺旺和贸易通下注册用户,在线人数突破了百万,直逼MSN在华用户数,挤入国内IM市场前三甲。[1]同时,因每天所衔接的交易总额达4.3829亿元之多,阿里旺旺成为所有即时通信中用户含金量最高的一个。[2]

阿里旺旺包括贸易通版和淘宝版,相比原来的各自版本,新增了群、用户互通聊天、动态表情等新功能,贸易版的商务服务专业性进一步增强,淘宝版增加了批量删除联系人的功能。此外,新版本的阿里旺旺中添加了“验证设置”功能。[3]

此外,2007年8月,阿里软件联手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社区网站口碑网推出阿里旺旺口碑版,专注于用户的时尚、本地化生活领域,同时将即时通信的应用扩展到本地搜索和分类信息行业。2007年8月,阿里旺旺还进入无线即时通信领域。阿里软件推出了“IM阿里旺旺5.6版”,该版本包括用户自定义功能、安全服务、在线保存聊天记录、断点续传文件、聊天窗口搜索等功能。伴随着阿里旺旺社区的逐步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计划进一步加大阿里旺旺在时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打通商务、办公、生活的界限,为普通网民提供商务级别品质的综合即时通信服务。

二、腾讯即时通信业务介绍[4]

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1999年2月,正式推出腾讯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该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及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一直致力于即时通信及相关增值业务的服务运营。目前,腾讯公司提供QQ、腾讯TM和腾讯RTX三种即时通信,分别属于个人即时通信工具、办公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即时通信工具。

自推出之日,腾讯QQ注册用户数急速扩张。1999年11月,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人,2000年6月突破1000万人,2002年3月突破1亿人大关。2003年9月上升到2亿人。2004年4月再创高峰,突破3亿人大关。2005年上升至4亿人。2006年第一季度的注册账户数突破5亿人大关,第四季度即时通信账户数高达5.8亿人。与此同时,腾讯的在线账户数也迅速增长。2000年5月,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2001年2月,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00万人大关。2003年,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92万人。马化腾进入2003年福布斯中国排行榜,位居第99位。2004年9月,腾讯QQ即时通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700万人。2005年,腾讯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600万人。2006年第二季度突破2000万人,第四季度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450万人。

进入2007年,腾讯QQ的总账户数、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仍不断增长。截止到2007年6月,QQ的总活跃账户数超过了2.7亿人。2007年第二季度,QQ市场占有率达到79.1%,高居国内即时通信市场首位,高出第二位的MSN66%。2007年第三季度,腾讯QQ用户覆盖了我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所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同时在线人数突破3000万人。[5]与此同时,无论是腾讯QQ总账户数,还是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的增长率都低于整个行业的增长率。

除了个人即时通信之外,腾讯分别于2003年9月、2004年发布了免费测试腾讯通(RTX)和针对商务办公人士的即时通信软件Tencent Messenger(TM)。

伴随着用户资源的积累,腾讯形成了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与网络广告三大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不断攀升。2001~2003年营业收入年年翻番,2004年与2003年相比增加56%,营业收入达到11.4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腾讯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8亿元。2008年第一季度腾讯的总收入达到14.3亿元人民币,注册账户达到7.8亿个。

图8-1 1999~2006年腾讯QQ注册账户数量

资料来源:艾瑞市场咨询。

图8-2 腾讯以IM软件为基础构建的业务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材料整理所得。

三、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竞争

1.阿里旺旺的竞争优势

与腾讯相比,阿里旺旺主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旺旺商业价值较高的客户资源、深入人心的商务形象,以及阿里旺旺较高的安全性三个方面。

(1)规模庞大且含金量较高的客户资源。由原来的贸易通和淘宝旺旺整合得到的阿里旺旺,伴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网购的蓬勃发展以及阿里巴巴业务的拓展,用户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初,阿里旺旺同时在线数已突破百万,跻身市场三甲行列。之后,阿里旺旺群总数快速增长;到2007年年底,阿里旺旺的同时在线人数逼近200万人,拥有超过100万人的旺旺群,成为用户数增长最快的网聊工具之一。与此同时,作为垂直型的商务类IM软件,阿里旺旺每位用户平均每天创造615元交易额,每天所衔接的交易总额已接近5亿元人民币,阿里旺旺成为国内即时通信市场最具价值的即时通信工具。

(2)深入人心的商务形象。无论是原来的“贸易通”和“淘宝旺旺”,还是后来的阿里旺旺,推出伊始就是为了实现商务活动中的即时沟通,加上其简单易学、方便安全的特点,受到网商的青睐。同时,随着IM产品的成熟,阿里旺旺增加了诸多商务性质功能,包括在线翻译、在线订酒店、订机票、在线股市行情、在线CRM、在线日程管理等,树立了阿里旺旺良好的商务形象。而腾讯QQ自推出以来,一直都是以时尚、休闲吸引广大的年轻网民,对于众多的网商而言,使用QQ多是抱着“玩”的心态,一旦涉及正式的商务活动即优先考虑阿里旺旺,出现了“上班用旺旺,下班玩QQ”的现象。IM软件使用者的特征也可以很好地反映产品的形象(见表8-1)。

表8-1 阿里旺旺用户与腾讯QQ用户特征比较

表8-1中展示的腾讯QQ与阿里旺旺的用户特征再一次证明阿里旺旺的商务形象,而腾讯QQ更侧重于娱乐休闲。

(3)安全性。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用户曾经因为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而感染过电脑病毒,使用安全问题不断引入用户的关注。用户对QQ安全、保密性的缺失越来越不满。新推出的阿里旺旺5.6版专门针对QQ在该方面的缺陷,在安全服务、在线保存聊天记录等方面下猛药。除此之外,阿里旺旺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保证了网友的真实性,减少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欺诈现象的出现概率,无形当中为阿里旺旺的安全性增加了一层保障。目前,阿里旺旺的实名注册用户数居所有IM首位。

2.阿里巴巴的竞争策略

(1)推出免费增值服务。免费是互联网的“专利”。免费也是阿里巴巴惯用的竞争策略。在C2C的市场抢夺战中,阿里巴巴用免费这把利器击败了强大对手eBay易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即时通信市场上,阿里巴巴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免费措施。为了更好满足网商对IM产品的商务需求,阿里巴巴推出了多项商务功能,如在线翻译、在线订酒店、订机票、在线股市行情、在线CRM、在线日程管理等,并且全部实行免费。[6]而腾讯基于IM基本产品推出的QQ秀、QQ音乐等附加功能多属收费项目,并且此类娱乐性增值业务收入在QQ的现有营业收入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阿里旺旺的群可以免费增加200个用户,QQ 100个以上就要开始收费;阿里旺旺群里更多的贴图自由且免费,QQ每个人每天都有限制等。阿里巴巴的免费策略将对腾讯IM业务形成一定的冲击。

(2)竭力拓展用户规模。一方面,阿里巴巴对现有的IM产品进行整合,实行互联互通。首先,推出阿里旺旺,实现了原贸易通和淘宝旺旺两大用户资源的共通,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客户贸易需求和实时交流的需要。其次,推出移动旺旺,开通了PC到手机端的短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连通。来自阿里巴巴内部的消息,阿里巴巴在未来可能进一步打通阿里旺旺与中国雅虎旗下的“雅虎通”之间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在阿里集团内部其他平台以及合作的网络平台推广阿里旺旺。阿里旺旺口碑版、“阿里旺旺全球五金网”版的推出就是例证。

处于市场垄断的腾讯处处彰显“霸主”的威力。2007年10月,腾讯“封杀”了百度空间;2007年12月,腾讯“封杀”了.cn域名;2008年1月,腾讯又“封杀”了新浪的BLOG。“在屏蔽不良信息时,技术人员进行了误操作所导致”之类的搪塞越来越难以服众,腾讯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各大网站的投票调查中,腾讯的支持率不断下滑。2007年年底,在《珊瑚虫》侵权案的民意调查中,腾讯的支持率不足10%。[7]腾讯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象危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阿里旺旺人气、财气“双旺”。综合类即时通信与垂直类即时通信之间的竞争已经跃然纸上,后起之秀阿里旺旺与“老大”腾讯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IM工具的基本功能已经逐渐趋同,IM工具超出了即时信息沟通的基本功能范畴,成为互联网企业一种重要的资源整合工具。先行者腾讯通过多年的发展,在原有的IM工具基础上衍生出多种附加功能;后来者阿里巴巴使用阿里旺旺方便平台用户的沟通与交流;新进入者中无论是百度Hi还是新浪魔方都将促进企业现有产品服务的融合,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和效率的同时,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和客户的忠诚度。

目前,中国的个人IM市场逐渐饱和,腾讯、MSN等已牢牢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竞争相当激烈;与此同时,企业IM市场的竞争刚刚拉开帷幕。由于企业IM产品技术壁垒较高,产品个性化程度较高,难以实现标准的规模化经营,腾讯RTX虽然较早地进入市场,但并没能占尽先发优势。随着IBM、微软、通软联合和点击科技等国内外企业的进入,市场开始升温,彼此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8]此外,各种类型的专业IM工具也逐渐成为中国IM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附录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分析

一、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

自1996年世界上第一款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IM)软件ICQ(I Seek You)问世以来,全球即时通信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中国也不例外。1999年2月,中国首家即时通信运营商、国内市场龙头企业深圳腾讯公司推出了中国市场第一款国内即时通信工具OICQ(腾讯QQ的前身)。发展到2007年,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回顾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即时通信不断普及,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自199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不断攀升,上网计算机数也稳步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1999年初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仅为210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0.17%,到2007年底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1000万人,达到1999年初的100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上网计算机数量也迅猛增长,2007年底达到7800万台,比上年净增1860万台。1999~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及上网计算机数量变化,如图8-3、图8-4所示。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联网计算机数量的增加为即时通信软件的普及提供了基础。而IM固有的实时交互、资费低廉的特点使其日益受到网民和企业用户的喜爱这一事实,使得即时通信在国内迅速普及成为现实。自第一款IM软件上市以来,国内即时通信市场迅速地步入增长的快车道。2002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达到2300万人,实现了7.7亿元的市场总产值。2003年,中国即时通信行业增长率达到50%,且已形成具有1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9]有关调查显示,[10]到2003年末,中国五成网民至少每天使用一次即时通信软件。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的即时通信用户过亿。IM市场产值也达到了31.5亿元,与2002年相比翻了两番之多。2002~2007年中国即时通信注册用户数量和市场总产值变化情况详见图8-5。

图8-3 1999~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和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8-4 1999~2007年中国上网计算机数量和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8-5 2002~2007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和市场总产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易观国际、赛迪顾问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个人IM市场注册账户数突破7亿户,用户数达到1.2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以上。同时,CNNIC 2007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69.8%的中国网民在使用即时通信这种网络聊天功能,而在美国和韩国即时通信的使用率不到5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IM市场发展最好的国家,IM用户在市场产生的价值高居全球首位。

2.即时通信市场竞争不断激烈

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盈利模式的逐渐成形,以及市场用户和产值规模的扩大,考虑到即时通信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11]许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进驻即时通信市场。一般而言,在每一个用户的桌面上,即时聊天软件的快捷方式不会超过三个,这个市场没有第四名的位置。即时通信市场产品供给者数量的增加,引燃了市场竞争的硝烟。

2003年,多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即时通信市场淘金。网易推出了“网易泡泡”即时通信软件,并以短信免费为促销手段吸引用户;Yahoo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雅虎通;新浪也推出了测试版本的即时通信工具“了了吧”;商业信息网站阿里巴巴推出了“贸易通”。

2004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2004年7月,网易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信软件网易泡泡2004。新浪斥资近两亿元收购UC即时通信技术平台。搜狐推出即时通信软件“搜Q”。“搜Q发短信2004全年免费”的服务让各方大跌眼镜;此时,微软的MSN也已涉足中国市场,从而形成了即时通信市场腾讯一方防守、多家企业抢占市场的竞争态势。(www.xing528.com)

2005年,国内的即时通信市场又迎来了新的加盟者。时代华纳宣称“AOL将重返中国市场”;5月,MSN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即时通信产品;网络游戏巨头盛大6月宣布将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圈圈”;此外,Google也意欲进入即时通信领域。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形成了国内三大门户、游戏公司与腾讯,国内与国外网络巨头交错竞争的局面。

2006年,电信运营商的正式进入,将激烈的竞争从有线互联网领域拓展到无线即时通信领域。截止到2007年8月份,中国无线即时通信领域已有八家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的飞信、联通的超信、网通的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三信”之外,还包括无线QQ、无线MSN、PICA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旺旺。与PC端不同,手机上以M计算的内存空间客观上不允许多种IM软件共存,最终至多会有两三个参与者胜出。这就意味着无线移动IM市场的竞争将比PC有线市场更为惨烈。

进入2008年,搜索巨头百度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也开始涉足IM领域。2月,“百度Hi”开始推出,合作、招聘人员、内测和公测的相关活动正在进行中。之后,新浪推出了新浪魔方,通过这种Web应用桌面化的工具方便新浪用户与新浪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的交流。[12]

3.即时通信功能日益完善,应用日益广泛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即时通信软件种类不断增加,功能也不断完善,实现了最初文本交流,到语音视频通信,再到跨网络、跨平台的交流的飞跃。目前,IM工具在很多场合已经取代电话、邮件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IM服务也已延伸到其他互联网行业。

(1)向电子商务层次应用的延伸。IM即时交互的特性,使得买卖双方的即时沟通成为可能。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卖家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拓展产品销售的渠道;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买家找到真正需要的商品。商务IM软件的使用方便了交易链条中买卖双方,缩短供应链或简化其中一些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供求交易的效率。IM业已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贸易通”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2003年,阿里巴巴B2B平台上推出的“贸易通”,实现了交易双方线上的即时沟通,同时还凝聚了更多的商人,极大地促进了B2B业务的发展。现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商务IM软件阿里旺旺,整合了原来的C2C与B2B两大平台用户资源,已经成为阿里巴巴与联盟网站合作的排头兵。

图8-6 1997~2006年国内市场即时通信产品推出情况

资料来源:艾瑞市场咨询。

(2)在网络游戏业务中的应用。与即时通信市场类似,网络游戏业务的成功开展同样需要很高的人气,聚集足够的用户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点,IM软件在网络游戏业务中的应用也就不足为奇。以腾讯为例,2003 年8月腾讯正式推出QQ休闲游戏平台,凭借在即时通信市场聚集的庞大的用户资源,该游戏平台同时在线人数不断攀升。2007年第一季度,“QQ游戏”门户仅小型休闲游戏同时在线账户数最高达到316万,创下了国内的最高纪录。

二、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1999~2007年,国内即时通信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拓荒之后,快速增长并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IM软件功能的完善、应用的拓展、激烈的竞争推动着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朝着以下四个方面的趋势发展。

1.服务的综合性

腾讯QQ的成功表明,通用型或者个人即时通信软件成败的关键在于活跃用户基数,两者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一旦活跃用户数达到一定的量级,软件产品就能通过病毒式传播获得“滚雪球”规模的发展。至于用户基数的积累,尽管市场的最先进入者可以占尽“先发优势”,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但是当诸多的后来者都高举免费大旗抢占市场的时候,综合、全面、便捷的服务成为即时通信企业的制胜之道,因为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这一点对于市场后来者同样适用。以腾讯QQ为例,从开始仅支持简单的文本交流发展到兼容语音、视频通信,点对点的文件传输、群聊等,后来又集合了网络硬盘、QQ音乐、杂志订阅、QQ宠物、QQ邮箱等服务,QQ不断整合多种产品和服务,向着更为综合的社区方向发展。

2.市场的专业化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即时通信用户数增长速度和新增用户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有线个人即时通信市场也接近饱和,无线IM市场也将上演诸侯争霸的局面。企业即时通信领域同样如此。在众厂家纷纷涉足即时通信市场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与加入充满惨烈竞争的“红海”抢占一席之地相比,走专业化路线,盯住单个细分市场,挖掘一片“蓝海”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IM提供商新的选择。MSN在中国的成功就是一例。在腾讯QQ看似强大的市场地位面前,MSN瞄准办公室白领人士,以简约的界面、免骚扰等优势很快在高端商务人群站稳脚跟,攫取了大部分的市场。腾讯随后推出的TM也只能屈居其后。

3.信息的安全性

随着即时通信的普及,安全性的要求表现得日益强烈。目前,很多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都是采用明文存储,明文传输,密码输入,加密简单。ID被盗、隐私暴露、病毒入侵等烦恼一直困扰着用户。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出现的欺诈案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防范网络犯罪,加强网络监管的呼声日渐高涨。此外,即时通信工具带来电脑病毒的问题也日渐显现。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近六成的用户曾经因为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而感染过电脑病毒。企业层面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为强烈。如何在享受即时通信带来的快捷的同时,保护好用户资料、企业内部资源甚至商业机密同样是对广大即时通信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一大挑战。

4.互联互通

无论是从用户需求,还是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而言,即时通信工具互联互通的要求日渐显现。首先,用户具有互联互通的需要。即时通信的推出在于实现即时交互,降低用户的沟通成本。不同软件之间“天堑”的存在违背了“沟通”的初衷。有调查显示,71.43%的用户希望目前在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之间能够实现兼容。企业即时通信领域,不同软件之间的互通意味着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对接,因此企业用户对于互联互通的要求也很强烈。其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亟须实现互联互通。市场无法规避交集。国内市场上几年的混战,使得无论是个人领域还是企业即时通信领域都亟待打破各个即时通信软件之间无形的电子围墙,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从长期来看,IM工具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强大即时通信市场产业链的打造,都需要破除不同软件之间的“坚冰”。互联互通已成为即时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目前的发展表明互联互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IMU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即时通信软件联盟平台,为其他需要即时通信服务的网站提供免费的即时通信系统。它在满足各个网站个性化的界面和功能的同时,保证了所有采用IMU网站的互联互通。

腾讯与掌中无限之间的“垄断”与“反垄断”的诉讼,使得互联互通的问题真正跃出水面。目前,统一供应商提供的不同IM产品已基本实现了互通,部分企业也已迈出了跨企业的软件用户的共通。[13]在线和无线即时通信市场也实现了互联,但是IM软件低层通信协议的统一还需假以时日。

说说螺软件介绍

说说螺软件(Sonoro)就是一款B2B平台增值型即时通信软件,它由上海拓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07年1月12日推出上市。到目前为止,签约使用该软件的网站包括环球鞋网、冷暖空调网、中国114黄页、中国安防产品网、中国工业网、中国空调制冷网、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鞋网、中国药网等近40家行业型网站。

说说螺软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开放性。它将自身平台、B2B平台以及供应商平台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客户无须下载和安装专门的客户端,也无须改变原有的设置即可与平台原有的应用进行融合,使参与各方获得更多的便利。②个性化。拓客公司能够针对电子商务交流中沟通双方的不同需求和习惯,为买卖双方设计完全不同的客户端,用以提升用户的体验。③合理性。它采取不达成联系不收费的发展理念,使其达到的效果真正可见,解除用户担心欺诈点击的心理,并能有效地应对垃圾信息。

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类即时通信软件,说说螺软件的出现,一方面为众多的中小型B2B网络平台查找所需信息以及合适的合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此种类型的IM软件可以带来很高的网站点击率和忠诚度,大大提升平台的交互黏性;同时还为各种数据挖掘提供了商机。

参考文献

1.《B2B增值型IM“说说螺”签约九大网站》,腾讯科技,2007年1月16日。

2.《IM格局突变市场角逐波涛汹涌》,太平洋电脑网,2007年8月8日,http://news.pconline.com.cn/news/nw/0708/1074899.html。

3.《2008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呈现6大发展趋势》,http://tech.QQ.com 2008年1月8日。

4.《传百度IM将于百度世界正式发布》,北方网,2008年5月26日。

5.何潇:《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市场10大热点》,赛迪顾问,2007年。

6.何潇:《2007年中国IM市场回顾与展望》,赛迪顾问,2008年。

7.刘世英、李良忠:《QQ帮主马化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

8.沈海燕:《构建网络交易平台即时在线人数破百万阿里旺旺:日衔接贸易额近五亿》,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2007年1月30日。

9.《腾讯在网民心中迅速失宠?》,《电脑报》2008年1月14日。

10.熊海燕:《IBM即时通信正式实现与AOL等巨头互联互通》,《京华时报》2006年12月25日。

11.张敏:《群雄逐鹿即时通信市场谁主沉浮》,《网络传播》2004年第11期。

12.张瑞:《新浪魔方能否成功》,《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5月16日。

主要参考网站

1. http://www.sina.com.cn/新浪网

2. http://www.cnnic.net.c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 http://www.ccidconsulting.com/赛迪顾问

4. http://www.iresearch.com.cn/艾瑞市场咨询

5. http://www.qq.com/腾讯网站

【注释】

[1]艾瑞市场咨询:《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简版报告》。

[2]资料来源:阿里软件运营中心和阿里巴巴、淘宝网运营中心。

[3]艾瑞市场咨询:《2007年阿里旺旺竞争力研究报告》。

[4]艾瑞市场咨询网站:《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研究报告》。

[5]腾讯发布的数据。

[6]《IM格局突变市场角逐波涛汹涌》,太平洋电脑网,2007年8月8日。

[7]《腾讯在网民心中迅速失宠?》,《电脑报》2008年1月14日。

[8]何潇:《2007年中国IM市场回顾与展望》,赛迪顾问,2008年1月3日。

[9]资料来源:《2004年国内外即时通信市场研究报告》。

[10]资料来源: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数据。

[11]计世咨询某分析师在考虑到即时通信软件本身投入不高、宣传费用低廉的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即时通信行业为暴利行业的结论,并且估计行业的利润率高达50%。

[12]《传百度IM将于百度世界正式发布》,北方网,2008年5月26日;张瑞:《新浪魔方能否成功》,《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5月16日。

[13]例如,2006年,IBM公司的即时通信IBM Lotus Sametime正式建立了与AOL的AIM、Google Talk即时通信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