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种子:重要的养生智慧

小种子:重要的养生智慧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饮德食和,千载食疗中的养生智慧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念。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总结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的理论不下四十余篇,透析出中医学和饮食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紧密相关的联系。神农氏同时还发现,有一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还具有治疗疾病、减轻病痛的作用。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

小种子:重要的养生智慧

第一章 饮德食和,千载食疗中的养生智慧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饮食观念。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总结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的理论不下四十余篇,透析出中医学和饮食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紧密相关的联系。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食养”和“食疗”的作用。《养老寿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蔬等食物也是应当被充分利用来防治疾病的。它们可以营养身体、补益精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可以说,我们健康的根本就在于生活中的一食一饮。

1. 药食同源,健康的根本在于一食一饮

《黄帝内经》中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药食同源”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印证。

祖国医学传承数千年,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也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思维和智慧,而“药食同源”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相传在神农氏时期,古代先民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疾患、病痛之苦。神农氏体恤黎民,怜悯百姓,不畏艰险开始“尝百草”,终于发现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可以吃的。神农氏同时还发现,有一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还具有治疗疾病、减轻病痛的作用。比如误食某种食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但在食用一些其他的食物后,这些症状会缓解,甚至消除。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神农氏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效的“百草”,作为果腹充饥的食物;另一些,则归属于药,按其性能,用以治病。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人们是没有把食物和药物区别开来的。

其实,“药食同源”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印证,其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要小一些,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要大一些,谷肉果蔬,只要不过量食用,都可以养人。认为可以将“食”当作没有很大副作用的药,也可以说“药”是有较大副作用的食物,两者只是作用程度不同,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这样的食物种类繁多,俯拾即是。比如:乌龟牛肉羊肉麻雀鹌鹑葱白生姜山药薏米莲子、苏子、苏叶等,它们既是富有营养的食物,又是作用温和、疗效很好的药品。尤其是葱白和生姜,在生活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作为药物,它们在治疗伤风感冒、风寒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方面,其疗效甚至比现代一些所谓最好的感冒药还略胜一筹。在人们对感冒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很好的治疗方法之前,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或许,它们将会永远成为对付感冒的一种温和、有效而又廉价的药物。

健康小贴士 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转化

《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说明了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甚至把某一味食物当作一个名方来看待。

唐朝时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说明了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是由于食物可当作药物,药物也可是食物,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甚至把某一味食物当作一个名方来看待。如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这是将一味甘蔗汁的功用比作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本经逢原》里对西瓜的记载为:“西瓜能解太阳阳明中渴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这又是将一味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梨子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则言:“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于是“甘露饮”则成了梨汁的代名词。

明白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就可以使人们对食性有进一步的理解,对中国传统食疗观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健康小贴士 重视“食养”和“食疗”的作用

《养老寿亲书》中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这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临床上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蔬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

上古时代的人们“饥不择食”,在误食某些食物后会引发疾病。现在的人们“温饱”已不再是问题,便开始胡吃海塞,猎奇尝鲜,这样吃也导致了很多疾病的发生。但倘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利用食物不同的属性,明确人在生活和病理情况下如何择食以养,科学合理地配膳,调节阴阳平衡,却可以有效地防治很多疾病,达到食疗的良好效果。

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食养”和“食疗”的作用。《养老寿亲书》中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临床上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蔬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它们可以营养身体、补益精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确保人体健康。药物虽然作用大,但偏性也大,稍有不慎还会引起别的不适,一般不能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性质平和,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对身体营养平衡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食物并不亚于药物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并坚持下去,就会便食物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纵观药食发展过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出现分化。“物极必反”,也许再过若干年,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的疗法未尝不可能实现。

2.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食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示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个强调的也是要多吃五谷杂粮。然而,《黄帝内经》里的饮食之道远不止于此,它蕴含着的更多的饮食要义、饮食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

饮食要合理均衡

《黄帝内经》倡导“谷肉果蔬,食养尽之”,这是指人们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颇。谷肉果菜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全面,培补人体的精气。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来的精细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为了保持好的体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结果得不偿失,出现了各种病症……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来越弱,“不敢吃荤”的人气血渐渐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吃得杂一点,谷肉果蔬都接受。即使吃粮食,也要细粮、粗粮相结合,谷物豆类相宜。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

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是既提倡杂食,又强调主次,以素食为主而又均衡合理地搭配其他饮食,是一种全方位吸取“营养”的饮食模式。与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而很少食谷物的膳食结构相比,它大大减少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结肠癌等众多疾病患发的概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健康小贴士 饮食有节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饮食有节”就是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不暴饮暴食的同时还要做到按照节令、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安排饮食。

饮食要节制适时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黄帝内经》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张“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方式,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过节或聚会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节制,暴饮暴食,结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压,吃出了肝硬化。要健康,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已饥方食”,指的是吃起来味香爽口的食物,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胜于美味佳肴;“未饱先止”,指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

但“饮食有节”不仅仅是不暴饮暴食,还有按照节令、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安排饮食的意思。如春季阴消阳长,就要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夏季天气炎热,流汗较多,就应该多吃一些清凉养心的食物;秋季干燥伤肺,去燥止咳、滋阴润肺的食物就成了上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潜藏,高热量的温阳食物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大自然的节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年份,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时候,饮食就该有所变化了。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变化也是“饮食有节”的要求。

健康小贴士 饮食寒温适中真气才能内守

食物本身有寒、凉、平、温、热之性,寒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通便、清热燥湿的作用;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益气补中、补肾壮阳的作用。食用时需注意保持寒热平衡,不要偏寒或偏热。

饮食要寒温适中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食物本身有寒、凉、平、温、热之性,寒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通便、清热燥湿的作用;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益气补中、补肾壮阳的作用。食用时需注意保持寒热平衡,不要偏寒或偏热。只有平衡组合,寒温适中,真气才能内守,邪气才无法进入人体内致病。我国百姓夏天喜喝凉性的绿豆汤、菊花茶,以西瓜为餐后水果;冬天则喜食温热的涮羊肉或羊肉火锅等。这种食物的选择及菜肴的搭配,正是基于对食性平衡的了解。

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轻者咳嗽气喘,重者腹泻便溏。体虚胃寒的人尤其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阳气升发的夏天更应注意要少吃。反过来,饮食也不可以太热,否则容易烫伤胃脘、咽喉。现在流行的麻辣烫,人们越吃越辣,越吃越烫,觉得这样才过瘾,然而过瘾背后隐藏的却是病患。

健康小贴士 饮食要五味不过才能不生病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吃了不洁净的东西而生病,好的东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也会生病,五味(咸、苦、辛、酸、甘)“过”就是味太重,即超过了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

因此,《灵枢经·师传》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脏腑经不起折腾,不少人老毛病经常复发,或者突然就感觉胃不舒服,不适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冷热无度的饮食。

饮食要五味不过

好的东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都会引发人体生病。在《素问·奇病论》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里所说的“消渴”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糖尿病,致病的原因就在于过多地进食了肥美甘甜的食物,所以现代人又叫它“富贵病”。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并发骨折、肾衰竭等症状,原因也在于过食甘味,“甘伤肾”。至于过食五味中的哪一味会引发哪些病症,《黄帝内经》在《素问·五藏生成》中有更为精细的说明:吃得太咸,会抑制血脉的生发,因为血脉凝聚使人看上去面无血色;吃得太苦,会因为肺气得不到宣发而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吃得太辛,手爪会因为筋肉失去弹性而显得干枯;吃得太酸,会因为肝气盛而脾土衰,使肌肉角质变厚而嘴唇外翻;吃得太甜,会因为肾的收敛之功能受到影响,造成头发的脱落。

3. 四气五味,用古老智慧“解析”你的食物

四气五味是中医对中药性质和味道的概括,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比较系统的介绍,用以指导人们治疗疾病。常言道:药食不分家。除了生病之时服用的药物之外,人们平时所摄入的食物同样具有四气五味。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在饮食内容上做到多样化的同时,并做到食而不偏,量不可过,冷热适中,五味相宜。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也一再提倡要均衡饮食,只有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才能保证健康不生病。

如果能够了解所服食物的四性五味,就能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及天气季节的变化等各种因素,作出适宜精当的选择。这样的话,如果身有疾患,则可以起到调治疾病的作用;如果身体正常,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明四种性质,保一身健康

古人认为“气生于天,味成于地”,于是总结出了药材食物的四气,它指的就是寒、凉、温、热四种性质。宋代一姓寇的医生为了避免四气的“气”与香臭之“气”的混淆,就把四气改称为四性,今天一般都称为四性。比如绿豆的性质是寒的,大麦的性质是凉的,核桃的性质是温的,辣椒的性质是热的。总的来说,寒凉属于一类性质,温热属于一类性质,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相互克制。而在“寒”与“凉”之间、“温”与“热”之间,它们只是程度有些不同,按照古人的说法,那就是“凉为寒之初,而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初,热为温之极”。在中医看来,要治疗热症,就得使用寒凉的药材;要治疗寒症,就得使用温热的药材。

健康小贴士 人体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四性指的就是寒、凉、温、热四种性质,就是讲药材或者食物的性质是寒的还是凉的,是温的还是热的。寒凉食物可以补阴,温热食物可以补阳。中医讲求人体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失去平衡,就得通过药物、食物来进行调节,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到了后来,在四性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平性,意思就是既不寒也不热,既不凉也不温,居于寒热、温凉之间。一般来说,无论是寒凉的东西,还是温热的食物,都不宜长期地吃、经常地喝,如果同类型摄入过多的话,不是产生小疾,就会生出大病。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给人们长期食用,而不会使身体产生毛病,还能对人的脾胃进行滋养补益。比如我们经常所吃的大米就是平性之物,能够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正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一般来说,也只有热疾和寒症,而没有所谓“平病”。在治病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指导来取药,寒凉的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可以用来主治各种热证。而温热的药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可以用来主治各种寒证。那么日常的饮食也是一样的,故如果身体偏寒,就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进行调理;如果身体偏热,就可以吃一些寒凉的东西来中和。如果是身体患有寒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食用温热的食物来辅助治疗;如果身体患有热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摄入寒凉的食物来辅助治疗。如果天气寒冷,就应该多吃温热的食物;若是天气炎热,就可以多吃寒凉的食物。

每味药不只是考虑它的性还要考虑它的“味”,性和味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药物的作用,而具体的作用也是千差万别,平时在饮食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故在选择食物之时,要论食物的味道,更要明了食物的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身体的健康。

健康小贴士 五味与五脏存在密切联系

中医的五味跟人的五脏存在密切联系。《黄帝内经》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食物入于肝脏,苦味食物入于心脏,甘味食物入于脾脏,辛味食物入于肺脏,咸味食物入于肾脏,彼此对应。同时,五味与五脏又相互排斥。

懂五味玄妙,知四季饮食

“五味”,指的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里面所说的味道,跟我们平常人所了解的味道有些不同。平常人所知道的味道都是口里面所感觉出来的一种味觉。而中医上的“味”,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味觉,更倾向于一种特性,它是对药物各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因此,中医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平时觉得味道并不甜的东西,中医里面也认为是甘的,就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大米。

《黄帝内经》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五味跟五行一一对应,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克的关系。五行之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因为金克木,金对应肺,木对应肝,辛味属于金,酸味属于木,如果得了肝病的话,也就是木患了病的话,再让人吃辛辣食物,也就是给人体摄入金,而刚好金克木,那么就会使得肝病的病情加重。既然五味、五行、脏腑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那么五味之间除了具有相克关系之外,自然还存在相生关系。五行之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果患了肝病的话,不能让患者吃辣,而应该让患者吃咸,因为咸味食物对应水,水可以生木,对于肝病的恢复自然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此类推,患了肝病要吃咸的,患了心病要吃酸的,患了脾病要吃苦的,患了肺病要吃甘的,患了肾病要吃辣的。

健康小贴士 五味跟季节一一对应

正确掌握五行、五味、五脏、四季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生相克的道理,把此用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有助于保护我们身体一年四季的健康,而对于一年四季所遇到的疾患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还认为,五味跟季节一一对应,酸对应的季节是春季,苦味对应的季节是夏季,甘味对应的季节是长夏,辛味对应的季节是秋季,咸味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可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的意思就是这个季节的这个味道很重,在饮食上要尽量少吃这种味道的食物,而应该选择能够中和或者克制这种味道的食物,从而不至于使得某种味道太盛而伤及脏腑。

表 五味与四季养生的对应关系

4. 综辨施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食疗处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可以用健康换取财富,却不能用财富来换取健康的人生哲理,于是纷纷开始学习养生。但是,通过食疗来调养身体,不可能是千人一方,而要注意辨证施养,综合调治。

有人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奔驰的车子,如果我们只是懂得如何驾驶技术,而不对它细心保养的话,它就无法一路平安地载着我们穿越人生的旅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可以用健康换取财富,却不能用财富来换取健康的人生哲理,于是纷纷开始学习养生。但是要知道,通过食疗来调养自己的身体,不可能是千人一方,而要注意辨证施养,综合调治。

独一无二,辨证施养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体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中医在治病上,十分强调辨证施治,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两个人患了同一种病,中医开出来的药方可能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患了同一种病,但由于时间的不同,中医开出来的药方也会不同。所以中医里面很少说,一个药方包治一种什么病。拿感冒来说,人们都知道姜茶可以治感冒,可是姜茶只能负责治疗风寒感冒,如果是风热感冒,喝姜茶就不灵了。(www.xing528.com)

就拿年龄来说,不同年龄的人,在选择药膳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侧重。小孩子的年纪较小,脾胃的生理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消化功能就比较差,一旦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在配食疗方子的时候,就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具有补益脾胃、帮助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扁豆、麦片;青壮年身体器官生长成熟,一般来说都非常健康,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补益,可是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劳累,往往会身体透支,造成虚劳过度,也会因此而滋生心火,那么就得适当地补充一些滋养清补的食物,比如老鸭、禽蛋、水果之类;而人到了老年之后,肾气渐渐地衰弱,往往肝肾不足,这就需要选择能够养肝补肾的食物,除此之外,老年人血气渐衰,无法上通头部,有的常常出现头昏,有的老人时常发生眼花,还有的老人则会有耳鸣的现象,这就需要他们摄入一些益气补血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蜂蜜就可以作为老人的常食之物。

健康小贴士 调配食疗方要考虑各种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给人治病的时候,患病的部位,居住的地域,身边的环境,年龄的大小,性别的差异,体质的不同等都要加以考虑。调配食疗方来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同样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一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关于食疗方子的配制,在性别上也要注意,男性跟女性就不同。一般来说,男性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负担比女性要大,往往会由于劳累而造成肾阳亏虚,应该适当地选择一些补肾壮阳之物。而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青年女性和壮年女性来说,由于她们要经历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液亏虚,那么在食疗方子中就要多选用补益肝血的食物,比如大枣、红糖、芝麻、桂圆等。

当然,配制食疗方子,更要考虑自己特殊的体质,对于如何判断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如果平时喜欢热害怕冷,那么可能就是寒性体质,在食疗方子中就要考虑加入一些温中驱寒的食物;如果你平时喜欢冷而害怕热,那么可能就是热性体质,这就需要考虑多加入一些能够清热凉血的食物。更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果你脾胃不好,那么自然就得加入补脾养胃之物;如果你的血气不佳,理当加入补益肝血之物;如果你肾气虚弱,那么就得加入补肾之物。

健康小贴士 身体根据综合调治的原则来进行调理

在食疗上来说,采取多种补益方式,都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综合调治,殊途同归。根据综合调治的原则来进行调理,会使得身体早日康复。

总之,制定作为自己的食疗处方,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绝对不能抱有一方包治百病的思想,更不应盲目地跟随他人服用某一个方子这样非但对身体无益,还有可能生出毛病。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学习有关中医食疗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体质,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食疗食物,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综合调治,殊途同归

在了解清楚个人的特殊体质之后,就可以进行食疗调养了。心脏有问题,不能只是补益心脏;肝脏有毛病,不能只是调理肝脏;脾脏有问题,也不能只是调理脾脏,而是要在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一齐着手,加入具有不同补益作用的食物,使之共同改善身体某一病患或者加强某一生理功能。

比如说青壮年女性往往容易出现血虚,如果面色枯黄或者泛白,指甲苍白,并且全身疲乏无力,往往还伴随有头昏、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的现象,那么这就属于血虚。而血虚有心血虚和肝血虚之分,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来说,面色枯黄、心不在焉,那就是心血亏虚,就得在食疗方子中加入补心养血的食物;如果指甲发白,头晕目眩,那就是肝血亏虚,在食疗方中就要放入滋补肝血的食物。实际上,高明的中医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即便是心血亏虚,在加入补益心血的食物的基础上,还会加入补益肝血的食物,用来补益肝脏。为什么呢?因为“心为肝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的道理,在补心的时候往往也同时补肝。

健康小贴士 身体的五脏都是紧密联系的

中医看病是以一个整体观来观察身体,认为身体的五脏都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一齐着手,加入具有不同补益作用的食物,使之共同改善身体某一病患或者生理功能。

实际上,心血亏虚的时候,除了补肝之外,还会联系到其他各个方面,同时对其进行补益。“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肝,往往还需要补肾,故在食疗方中还需加入补肾的食物。除此之外,脾胃还是血液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当心血亏虚的时候补血还需补益脾胃,那么在食疗方中还需要加入补益脾胃的食物。气可以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如果气的功能减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减退,又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故在补血之时还要适当配制补气食物,以达到益气生血之效。再者,血为阴液,易生滋腻而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补血同时应配伍活血生血之食物。如此看来,心血亏虚,在配制食疗方子的时候,既要有补心的食物,还要有补肝的食物、补肾的食物、补气的食物,凉血活血的食物。

5. 得谷者昌,揭秘五谷百籽中的天年玄机

五谷是我国的传统主食,百籽也有不错的养生保健效果,吃五谷百籽养生是传统养生术的精髓所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

何谓五谷百籽?一般来说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是大豆、绿豆、赤小豆等豆类;百籽指的是除了五谷以外的杂食,例如南瓜子、薏苡仁、西瓜子、冬瓜子、核桃仁等。总的来说,五谷百籽是指粮食类的作物。

五谷百籽是天赐的长生礼物

五谷是我国的传统主食,百籽也有不错的养生保健效果,吃五谷百籽养生是传统养生术的精髓所在。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说明了吃五谷百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饮食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大量的精加工食品充斥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虽然精加工的食品精致而且能够诱人食欲,但是加工过程使营养素过度流失,长期食用精加工食品,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五谷百籽类的食物是天然食物,既保留天然口感和味道,也保留自身的养分,对人体健康长寿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比如谷芽可以开胃助消化,小麦、玉米可以保健抗癌,大麦可以调整肠胃功能,荞麦可以强心降压,黑芝麻可以补肾明目,黑豆可以滋补肾阴,赤小豆可以消肿补血,绿豆可以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蚕豆可以降低胆固醇。《周礼》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在我国,五谷杂粮是每天饮食的基础,也是预防疾病产生的根本。因此,合理、均衡地摄取五谷百籽,是现代人养生保健最为实用的选择,是天赐的长生礼物。

健康小贴士 五谷百籽濡养五脏的作用各异

五谷百籽的“性”不同,适宜于不同体质的人,“味”不同则表明归于不同的脏腑,濡养五脏的作用各异。五谷百籽养生,要明了各种事物的性味,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误用,以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五谷分性味——调养身体,需科学食用五谷

如同中草药有性味,能够作用于不同的脏器,五谷百籽也分性味,各有“脾性”,因此要了解五谷百籽的“专长”,针对不同的体质,科学食用五谷百籽,以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小麦、莲子心、绿豆等食物性寒,能清热解暑、祛除热症,有热性症状或者阳气旺盛人可以多吃;薏米、大麦、小米、荞麦等食物性凉,能降火气,减轻热证,也适用于有热性症状的患者;核桃仁、燕麦、大枣、何首乌等食物性温,有祛寒补虚的功效,适用于有寒性症状的患者;有热性的肉桂等对于有寒性症状的患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黄豆、芝麻、枸杞子、粳米、芡实、杏仁等食物性平,能补益虚损,开胃健脾,适用于各种体质的人。

比如黑米、大枣、黄豆、山药等味甘,能入脾,有调和脾胃、补虚止痛的作用;山楂、酸枣仁等味酸,入肝,有生津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大麦、小米、核桃仁等味咸,入肾,能泻下通便、消肿、软坚散结,用于防治大便干结、肿瘤等疾病;桃仁、杏仁、苦荞麦等味苦,入心,能清热下火、解毒、除烦;苏子、芹菜籽、葱籽等味辛,入肺,有活血行气、发散风寒的功效。

健康小贴士 五谷百籽养生要顺天时

吃五谷百籽也要顺从节令,才能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在不同的季节选择各自合适的食物来食用,顺天时而食五谷,这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季五谷——顺天时而食五谷的养生之道

中医传统养生向来讲究遵从自然规律,顺应气候节令来养生,比如我们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上认为春为“发陈”,万物欣欣向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遵从春天的气息来养生,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春生”;夏为“蕃秀”,万物华实,处于繁茂的时期,“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夏长”;秋为“容平”,讲究“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最重要的是收敛;冬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主要就是要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并且《黄帝内经》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足见顺天时而养生的重要性。

顺天时而养生,在饮食上是有讲究的。《黄帝内经》认为春“在味为酸”,可以吃山楂等一些酸性的食物;夏季“在味为苦”,可以多吃杏仁、桃仁等苦食;长夏“在味为甘”,可以吃大枣、山药等味甘的食物;秋“在味为辛”,可以吃苏子、芹菜籽等味辛的食物;冬“在味为咸”,吃一些大麦、核桃仁等味咸的食物比较好。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食物来食用,顺天时而食五谷,这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康小贴士 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宜的五谷百籽

人的年龄阶段,可以分为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这些时期对五谷的选择各有讲究。每个时期选择食用适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会有更好的保健作用。

群分五谷——不同年龄段,对五谷的选择各有讲究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充满憧憬的青少年,勤勤恳恳的中年和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食用适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会有更好的保健作用。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功能比较弱,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因此,多吃些有健脾益胃作用的小米、南瓜、山药等食物比较好。中青年男性工作繁忙,劳心费力,最易伤肾,那么黑米、黑豆等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作用的食物,是中青年男性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中青年女性最注重美容养颜,为此自己永葆青春,选择薏米、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既能调养五脏,又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老年人身体渐趋虚弱,消化功能也减弱,因此不宜多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吃一些补脾、和胃、清肺的大米或者糙米,也可以选用其他养生保健效果好的食材如枸杞子、何首乌等,做成容易消化的粥品食用,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有很好的效果。

6. 逢籽必捣,五谷百籽的最佳健康吃法

我国民间一直以来就有一种饮食习俗,就是把一些五谷百籽类食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调成糊,趁热食用,不仅味道可口,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这种食用方法颇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超市里的食品琳琅满目,可是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这些食品美妙的口感大多来自食品添加剂,长期吃这些肯定是不利于养生保健的。而食用纯天然的五谷百籽不仅不会有任何的危害,还会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可能有人会担心口感的好坏。

其实,在日常饮食中把五谷百籽做成不同形式的食品,就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口味,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吃法。

方便快捷养生糊

我国民间一直以来就有一种饮食习俗,就是把一些五谷百籽类食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调成糊,趁热食用,不仅味道可口,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这种食用方法颇受人们的喜爱。中医上把这种做法叫作药糊疗法。养生糊加减灵活,制作方法简便。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就是黑芝麻糊,记得小时候,一碗浓香的黑芝麻糊承载着更多的母爱,母亲细心地把黑芝麻磨成粉,熬成浓香四溢的黑芝麻糊,而我们则迫不及待地想要大饱口福。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肾、肺、脾、大肠经,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芝麻外皮是一层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如果直接食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把它捣碎研磨调成黑芝麻糊来食用是一种最为实用的方法,像核桃、大枣、糙米、荞麦、黄豆等难于消化的食物,这些都可以经过研磨后冲成糊来食用,以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吸收其营养成分。

健康小贴士 养生膏是有补益效果五谷百籽

养生膏是指我们所食用的膏滋,膏滋选用大有补益效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来营养人体五脏六腑,相当于人体各个脏器的养料和雨露,以食物精华来滋养五脏六腑,使它们各司其职,发挥正常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滋补营养养生膏

在中国,历来就有“膏滋进补”的风俗习惯和“膏滋治未病”的传统观念。一般来说,膏滋选用大有补益效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来营养人体五脏六腑,因此,养生膏主要是以滋补手段来达到养生保健效果的。

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提出:“膏方者,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

对于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者、产后身体虚弱者等有各种虚证的人,都可以服食膏滋。这些人都属于“五脏六腑之枯燥者”,因此平日以养生膏来滋养机体,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养生膏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养生膏滋养五脏六腑,可以使女性气血充足、明眸皓齿、乌发红颜、身材匀称。像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阿胶羹、秋梨膏等已经成为女性养生养颜的佳品,极受女性朋友的青睐。当然,膏滋一般需要长期服食,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要做到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健康小贴士 养生粥是中国传统饮食

五谷杂粮,都有各自的最佳吃法,从而把营养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传统饮食中,最为常见的是养生粥。一般做养生粥都离不开五谷百籽类的食物做原料。

源远流长养生粥

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都有各自的最佳吃法,从而把营养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我们传统饮食中最为常见的还是粥。中国人爱喝粥,在饮食上选用五谷百籽的食物熬粥,吃饭时喝上热乎乎的一碗,不仅美味,而且能够濡养五脏,防病养生。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就记载着许多食疗粥品,比如《本草纲目》中收载了62款食疗粥,《老老恒言》中介绍了100种粥品,清朝末期的《粥谱》中记载粥方200多种。

比如最常见的山药粥,平时经常食用,有补脾胃、滋肺肾的功效,能治疗脾虚泄泻、虚劳咳嗽等病症,也适用于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枸杞粥有补肾益血、养阴明目的功效,既能用于防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肝肾不足的病症,也能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食用;再比如有温阳益气、生津养血作用的荔枝粥,既能用于治疗五更泄泻,经过加减还可以用于女性的丰胸养颜。因此,选用五谷百籽类的食物做成粥来食用,适于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此类粥能起到防病养生的功效,是一种比较好的饮食

酥香软糯养生糕

我们常见的绿豆糕、赤小豆糕、八珍糕、黑豆糕、桂花糕等糕点,都需要配备五谷百籽类的食物,诸如绿豆、赤小豆、黑豆、糯米、薏苡仁、芡实、山药等,这些糕点不仅酥香软糯、诱人食欲,更重要的是有益于身体的养生保健。

健康小贴士 养生糕是大众乐于接受的饮食形式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人们也比较偏爱香甜可口的糕点。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五谷养生,所以把有营养价值的五谷百籽类食物做成糕点也成为大众乐于接受的饮食形式。

绿豆糕适宜于在夏天吃,老少皆宜,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效果;赤小豆糕味甜爽口,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还能用于高血压、便秘的辅助治疗。各种五谷百籽类食物还可以经过搭配,做成更为可口、保健效果更好的糕点,比如八珍糕,就是把八种五谷百籽类食物经过精心搭配制作而成,其中有山楂、麦芽、山扁豆、薏苡仁、芡实、山药等食材,诸味食材按一定的比例调和在一起,就能起到健脾益胃、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防治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食少腹胀、食欲不振等症,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健脾益胃的糕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