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消化病健康指导:胆石症的检测与预防

消化病健康指导:胆石症的检测与预防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能发现胆石的光团和声影外,还能了解胆管扩张的程度、胆囊的大小、炎症程度。在清除胆石的同时一并切除了结石再生的场所,可以避免复发。胆石症患者应多吃一些燕麦、荞麦、黄豆、香菇、洋葱、山楂、牛奶、海藻等降胆固醇食品。适量膳食纤维,刺激肠蠕动,防止胆石症发生。适用于胆囊炎与胆管炎,预防胆结石。

消化病健康指导:胆石症的检测与预防

一、概念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发病率在8%~13%,以胆红素为主的结石比西方国家多见。

二、病因

1.胆囊炎的病因

(1)梗阻因素。

(2)感染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其他因素。

2.其他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酷似“胃病”;有些人在吃了油腻食物后上腹不适或发生剧烈腹痛;还有一部分人睡眠时体位改变,结石移位并嵌顿在胆囊壶部或颈部段而引起剧烈腹痛,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如果胆石在胆管引起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这时不但发生腹痛,而且还发高热和黄疸。

四、临床检查

1.腹部X线平片、CT检查有利于诊断。

2.B超检查为本病首选方法。能发现胆石的光团和声影外,还能了解胆管扩张的程度、胆囊的大小、炎症程度。

3.胆囊造影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道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适用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拟诊胆道结石、狭窄及与其他胆管疾病鉴别。属损伤性检查,为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检查方法。

4.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能显示胆管的内部病变。可清晰显示整个胆管系统及胆囊,因此可发现胆囊有无结石、胆管有无扩张或狭窄等改变。

5.腹腔镜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同时还可做有关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6.核素扫描。

五、治疗方法

1.溶石疗法

(1)口服溶石:众多中西药物中,熊去氧胆酸片被认为最可靠。需连续服药6个月以上,但结石全溶者不到30%。

(2)排石:包括中药针灸、经穴仪及多种措施联合的“总攻排石”。据报道排石效果可达70%左右,但排净率很低,残留结石仍可造成症状。要考虑胆囊管正常口径为2mm,结石直径超过此数值者难以排出。

2.体外震波碎石用体外震波机将结石击碎,然后结合溶石、排石综合治疗,指征合适者碎石成功率达80%以上,但排净率不到半数。不保留胆囊的疗法为胆囊切除术。在清除胆石的同时一并切除了结石再生的场所,可以避免复发。缺点是需要手术,存在手术并发症及意外的可能。

3.内镜及其他方法

(1)冲洗排石。

(2)经皮经肝取石。

(3)经T管窦道直接取石。

(4)激光碎石。

(5)经胆道镜取石:直接穿刺腹壁或小切口进入胆囊,引进胆囊镜取出结石。结石大者可先引进超声碎石头将其击碎,然后分块取出。

4.手术治疗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是在电视监控下通过特制器械完成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因此,更适应于病变较单纯的病例。

(2)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传统方法,肉眼看清后直接操作,故更为安全,可适应于炎症、粘连及存在各种并发症的疑难胆囊结石病例。

(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壁创伤似小于传统法,但手术暴露较差,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

总之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有再生结石的可能,即便是开腹胆囊切除术也有可能在肝内胆管内再生结石,因此手术后仍需要经常检查,早期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健康指导

(一)情绪调节

(1)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自助手段是健身运动。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他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要求平时做到遇事不怒,不急不愁,保持心情舒畅,气血平和

(3)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原则患者选用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高糖、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1)急性期发作胆绞痛应予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

(2)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

(3)忌饮食无规律:要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尤其是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以减少胆石病的发生。

(4)忌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含胆固醇高的食品有动物内脏、禽蛋、蟹黄、鱿鱼、虾皮等。胆石症患者应多吃一些燕麦荞麦、黄豆、香菇洋葱山楂牛奶海藻等降胆固醇食品。

(5)忌辛辣油炸食品:辛辣调味品如辣椒、川椒等可增加胆囊收缩素的产生,胆道口括约肌紧张不能松弛,胆汁流出不顺利,故应禁用。油炸火烤食品,在高温下产生有毒物质,能刺激胆道,引起胆绞痛,也应禁用。

(6)忌吃产气食品:豆类、红薯芋头大蒜韭菜等易于引起胀气的食品应慎用。

(7)多摄取富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包括全麦、蔬菜、豆类、麦麸糙米、胚芽米、海藻等,女性应多吃水果,特别是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8)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余、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

(9)适量膳食纤维,刺激肠蠕动,防止胆石症发生。

(10)食物温度适当,过冷或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2.常用食疗验方

(1)方药:大黄、柴胡黄芩各9g,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g,茵陈20g,金钱草50g,郁金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观察期为3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肝利胆,排石解毒。主治胆石症。

(2)金钱银花炖瘦肉

原料:金钱草80g(鲜者200g),金银花60g(鲜品150g),猪瘦肉600g,黄酒20g。

制法:将金钱草与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同猪肉块一同加水浸没,武火烧开加黄酒,文火炖2h,取出药包。

吃法:饮汤食肉,每次1小碗,日服2次。过夜煮沸,3d内服完。

功效:清热解毒,消石。适用于胆囊炎与胆管炎,预防胆结石。

(3)大金钱草蒸猪肝

原料:大金钱草60g,猪肝250g,狗宝1.5g。

制法:金钱草、狗宝洗净,捣碎研成细末,猪肝洗净,入沸水中汆透,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片,放在碗内,撤上药末,拌匀,加葱节、姜片、清汤,入笼中蒸30min左右,取出。

吃法:泌出汤汁,加食盐、味精调味,用以佐餐。

功效:疏肝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4)玉米须

原料:玉米须50g。

制法:将玉米须洗净,晒干,剪成小段,开水冲泡。

吃法:代茶饮用。(www.xing528.com)

功效:清热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5)白茅根炖肉

原料:鲜白茅根50g,猪精肉500g。

制法:白茅根、猪肉洗净,肉切片,白茅根切成小段,一同入沙锅中,加葱、姜、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煨至肉熟烂,除去葱、姜、白茅根,加入精盐、味精。

吃法:吃肉喝汤。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胆道结石,胁痛隐隐。

(6)金钱草粥

原料:新鲜金钱草60g,粳米50g,冰糖15g。

制法:金钱草洗净,水煎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倒入药汁,加水适量,煨煮成粥,入冰糖搅拌溶化。

吃法:随意服食。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蕴积于肝胆,胆道结石,肋下常痛,厌食油腻。

(7)胆石通糖浆

原料:郁金15g,广木香15g,黄芩15g,茵陈25g,川楝子9g,虎杖30g,玉米须20g,白糖适量。

制法:以上七味药物共入沙锅中,加清水煎,滤取药液,浓缩,白糖溶化倒入即成。

吃法:时时服饮。

功效:清肝利胆;适用于肝胆气滞,胆道结石。

3.常用药膳

(1)茉瑰粥:茉莉花6g,玫瑰花5g,厚朴花3g,生山楂6g,大米60g,冰糖适量。

用法:将大米淘洗干净,生山楂去核仁,三花也冲洗干净,共入沙锅内,加水煮粥,粥熟加冰糖少许。

吃法:早晚分食,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活络。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胃不和、气滞血淤,脘胁不适疼痛,食欲不振,厌油腻。

(2)珍珠草猪肝汤:鲜珍珠草60g(或干品30g),猪肝100g。

用法:鲜珍珠草洗净后切碎,猪肝洗净切成薄片。猪肝先入锅,加适量水煮,肝熟后再加入珍珠草,水沸即可。去药渣,饮汤食猪肝。

吃法:每日1次,连服5~6d。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肝胆湿热,胁肋疼痛、灼热,心烦口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臭秽。

(3)鸡内金粥:鸡内金6g,粳米100g,白糖适量。

用法: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把粳米放入锅内,加水800ml左右,煮至米开未稠时,放入鸡内金粉和适量白糖,再煮一沸,粥稠即可,适量服食。

功效:健脾胃,消积滞。

主治:胆结石砂石积滞,胁肋疼痛,饮食不消等。

(4)金钱败酱茵陈饮:金钱草、茵陈、败酱草各30g,白糖50g。

用法:将金钱草洗净切碎,败酱草洗净切段,茵陈除去杂质,加水适量,煎煮30min,去渣取汁约1000ml,加白糖,代茶饮服。

功效:清热除湿,利胆消炎。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湿热偏盛,口苦咽干,胁肋疼痛,尿黄,大便干结或稀薄等。

(5)夏金茶:夏枯草30g,茶叶5g,金钱草60g。

用法:将夏枯草、金钱草(均用干品)切细,与茶叶混合。每次取上述药物半量放入茶缸内,用开水冲泡,10min后代茶频饮。

功效:清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胆湿热,胁肋疼痛,局部灼热,口苦咽干,厌油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稀薄而不爽等。

4.保健药膳

(1)鸡内金乌梅汤:鸡内金300g,烘干碾细粉末,乌梅10个煎汤,取鸡内金粉6~10g,乌梅汤送服,每天3次,可治胆结石及预防此病。

(2)蒲公英粥:蒲公英50g,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去渣,与粳米100g,冰糖适量煮成稀粥,每日早晚各1次,连食1周。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3)萝卜荠菜汁:萝卜500g,荠菜500g,洗净,切碎,绞汁,混合炖服。此方不仅能清热、止咳、化痰,且利胆消炎,预防结石形成。

(4)胡芦茶:新鲜葫芦250g,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次1小酒杯,每日2次。或以水煎代茶饮之也可。可治结石症。

(三)疼痛控制

1.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可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2.针刺热敷治疗胆石症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止呕的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中药应用。也可用热水袋热敷,减轻疼痛。

3.中药治疗

(1)胆痛散:大黄50g,木香30g,乳香20g,白芥子20g,冰片5g。共研细末和匀,每次取上药10~15g,用适量煮沸食醋拌成糊状,涂于15cm×10cm的敷料上,贴敷胆囊压痛点,注意勿烫伤皮肤,四周用胶布固定。主治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生腹痛明显者。

(2)疏肝利胆散:穿山甲80g,莪术60g,皂角刺60g,川楝子30g,川芎30g,木香30g,冰片30g。共研为细末。每次用0.8g填入患者的神阙穴内,覆盖1.5cm×1.5cm薄棉团,然后外贴5cm×5cm胶布,勿使药粉漏出。每3d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四)症状的观察

对于胆石症急性发作患者应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尿量及腹痛情况,及时发现有无感染性休克征兆,注意皮肤巩膜有无黄染,粪便颜色变化,以确定有无胆道梗阻。

(五)药物指导

(1)在病情没有确定之前,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2)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应,此时应看医师,或暂停服药。

(六)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

(2)合理安排和调整饮食结构,坚持吃早餐、多吃清淡、少渣、易消化食物,重点控制肥肉、油炸食品,烹调方式以蒸煮为宜,少吃油炸类的食物,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干果、籽仁类食物,少食糖、忌用辛辣刺激性调味品,并须禁烟忌酒,还应积极预防胆道寄生虫感染。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平日宜多喝开水,每天饮水量至少达1500ml以上。

(5)积极预防和治疗胆道蛔虫病、糖尿病、肾炎、溶血性疾病,控制感染,不要长期服用降血酯药物,控制用女性激素,严格掌握、正确施行胆道手术。

(七)就医指导

(1)突发的腹痛,持续超过3h,疼痛发作缓解之后仍伴有右上腹痛,可能患有胆结石或是胆道的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2)出现黄疸症状,说明胆总管存在梗阻,导致胆汁反流入肝并进入血流。

(3)出现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

(4)发热与寒战。

(5)严重的恶心与呕吐。

(6)已明确患上胆石病,尤其是高龄、体弱且有糖尿病的胆石病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早期选择手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者,可服用利胆药、溶石药等进行内科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