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陵茶文化:皖南太平茶商霸占南京茶市

金陵茶文化:皖南太平茶商霸占南京茶市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南京历来是“青、石、太”皖茶专销市场,特别是太平尖茶曾在南京茶叶市场盛极一时。一度时期,太平茶商称雄南京茶市。南京市场上,年销售太平茶叶20000多担。[1]太平茶商中不少人跻身南京商界名流。他在南京开设规模较大的茶栈,曾被公推为南京茶叶公会主席。图7-2太平茶商在南京开设茶庄二太平人开茶庄,其店名很有特点。

金陵茶文化:皖南太平茶商霸占南京茶市

南京历来是“青、石、太”(青阳、石埭、太平)皖茶专销市场,特别是太平尖茶曾在南京茶叶市场盛极一时。一度时期,太平茶商称雄南京茶市。

皖南是重要的产茶基地,对外地销售有南北两路。南路经屯溪沿新安江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北路经泾县沿青弋江到芜湖,下长江抵南京,销往扬州、北京等地。明清时,南京是徽茶重要的集散地。

太平县(现黄山地区)地处黄山北麓,太平湖畔,盛产茶叶。当地产的茶两叶抱一芽,牙尖与叶尖长度相齐,称为“尖茶”。明代即有此茶在南京销售,《儒林外史》有“上好的雨水毛尖茶”的描写。

光绪初年(1875)太平县桃村有位精通武艺的人,曾到南京参加三次大比武和内试,中武举人,此人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在南京结交了不少名流巨贾。他发现南京人久知“太平茶”质高味醇,求购殷切,萌生了办茶行的心愿。他以每年向县衙缴300大洋为条件,取得了开办茶庄的请柬(执照),在当地开了7家收购茶叶的茶行,同时在南京开设了10家茶庄。一时,桃村被称为“小南京”,而南京人则以喝到太平茶为时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更多的太平茶商来南京开设茶庄,最多时达50多家,当时就有“十个茶商九徽商,七个来自太平县山乡”的说法(图7-2)。南京市场上,年销售太平茶叶20000多担。太平茶商在南京茶叶市场十分活跃,以太平茶商为主成立了南京茶叶公会,还设立了太平会馆,《白下琐言》载:“金陵五方杂处,会馆之设甲于他省,太平在甘雨巷。”[1]太平茶商中不少人跻身南京商界名流。有“南京茶市台柱子”之誉的苏锡岱,在夫子庙、下关等处开设多家茶庄,资本雄厚,还办了通汇钱庄和安徽旅宁公学,他曾出任南京商会总会会长。号称“太平第一茶商”的刘敬之,在家乡开三门茶庄,他帮助新四军周恩来叶挺史沫特莱等人住过他家。他在南京开设规模较大的茶栈,曾被公推为南京茶叶公会主席。

图7-2 太平茶商在南京开设茶庄

太平人开茶庄,其店名很有特点。太平茶商在家乡有业儒耕读的传统,他们来南京开茶庄,从“泰和茂盛元丰祥,仪德同吉裕隆昌”这类的吉利字中,取一两个字眼作店名,以祈求茶客远悦近来、茶庄生意兴隆、资本年年充裕,如“泰昌”“同裕”“天祥”“德生”,都是南京知名茶庄。

他们还特别爱用“春”字作店名,如“大福春”“同福春”“生春”等,船工出身的叶任安常年往返于太平、芜湖、南京之间,在黑廊街(三山街旁)开茶庄,取名“叶长春”,寓意买卖像长江流水不断,生意若春光普照永驻。因为生意好,在南京又开了两家茶庄,取名为“叶和春”“叶同春”。茶商苏锡岱借贷给同乡苏德鑫在中华路开茶庄,为明示销售的是太平尖茶,也为感谢太平同乡热心扶持,苏德鑫把茶庄取名为“太平春”。太平三门乡人郑心州在新街口开茶庄,取名为“江南春”。在品茗中,让人领略到南京山灵水秀之气。感悟到春色迷人,茶香四溢的江南,诗意浓郁,饶有情趣。(www.xing528.com)

太平尖茶新鲜香嫩,也极易吸潮变质。太平茶商从收购,运输环节开始注意储藏和保管。在产地收购了茶叶后,就用白布袋装好,放置到木船上干燥的地方,整船运到南京。这些茶多为毛坯,运到茶庄以后进行开篓烘焙,分别拣选。其时店里聘数位青年女工,要求他们穿着整齐,不得涂脂抹粉。在案板上按茶叶粗细老嫩分别归类,装入白铁皮大箱里。箱底放数块白布袋包好的生石灰,垫上多层表芯纸。装满茶叶后,上面再盖几层表芯纸,最后封关。

茶庄的店堂货架上放着一排排锡罐,这是茶庄区别于其他商号的显著标志。锡罐材质较软,密封性强,茶叶不易被氧化。店员把茶叶分别包成整齐漂亮的纸包,包装纸上盖好了品名等级店名的长方戳子,每包重约3钱(16两制),每个锡罐存放近300包。老板严格要求店员不得吃有异味的食物,不准抽烟喝酒,以避免茶香逸散和异味侵入。

茶客来到茶庄,店员会热情接待,让茶客先品尝现泡的茶。在品茶中尽享清风拂面、茶香扑鼻的雅趣。大多数茶庄由于经营对路、服务热情、储存得法、终年是茶香情浓,茶客盈门。

太平县产茶,最有名的是“太平猴魁”。此茶与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20世纪初,南京叶长春茶庄到太平县三门村猴坑一带收购茶叶。他们派人从成茶中挑拣出幼嫩茶叶单独包装。运回南京后,以“奎尖”茶名高价销售,获利甚丰。家住猴坑的茶农王魁成(王老二)从中受到启发。他改为从采摘鲜叶起就选出一芽二叶进行加工,以“王老二奎尖”茶名投入南京市场,深受茶客欢迎。

“奎尖”在南京热销,引起了刘敬之的注意,他经品尝,此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头泡香三泡浓四泡沁人心,确是绿茶中的精品。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他叫人从家乡再送几斤这种茶来南京。这时,王魁成已去世。与苏锡岱、刘敬之关系很好的猴坑人方南山和他弟弟、侄子及王魁成儿子王文志一起精制了4斤“奎尖”送到南京。刘敬之即请好友苏锡岱帮忙,将此茶放到南洋劝业会会上展出。他俩还商量,为区别其他尖茶,用产地猴坑的“猴”字,取茶农王魁成名中的“魁”字,定名为“太平猴魁”,在南洋劝业会上一举获得优等奖。

1921年,孙中山军舰在长江下游考察实业,在芜湖受到民众热烈欢迎。方南山带上精心制作的“太平猴魁”去芜湖码头敬赠孙中山,以示敬仰和祝福,孙中山收到名茶非常高兴,亲笔题词:“饮怀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南山先生鉴。民元孙文”。1915年,苏锡岱、刘敬之力举推荐方南山作为太平猴魁的代表,携此茶去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回国后,方南山写有一首诗:“酒令猜得魁首席,众兄辛勤魁茶正,惊涛骇浪赴美去,夺得金冠耀太平”。次年,江苏省办展会,再获得金奖,“太平猴魁”声名远播,被列入全国名茶。刘敬之曾寄赠太平猴魁茶给在重庆的周恩来品茶,周恩来也称赞这是好茶,回信道:“多蒙遥寄名茶,隆情厚意,遂令心领感焉”。

太平尖茶滋味鲜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较好的澄神静虑作用。著名作家张恨水是皖南人,他爱喝家乡的毛尖茶,经常泡上一杯以解疲劳。他在《窥窗山是画》中写道:“我每当工作疲倦了,手里捧着一杯新的泡茶靠着窗子站着,闲闲地远望(紫金山),很可以轻松一阵恢复精神的健康[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