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水柔茗香:金陵茶文化解读

南京水柔茗香:金陵茶文化解读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水域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1.4%以上。一支自东水关入城,横穿南京市区南部,直至西水关出城,这被称为内秦淮河,也就是盛传数百年的“十里秦淮”段。深秋及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水面易生烟气。在古人笔下金陵山水多云烟缭绕之状,其表现为或柔和、或飘逸、或湿润、或轻扬,因感受不同而富于变化。南京山地丘陵林木丰茂,水气凝聚,云雾缭绕,虚幻柔美。饮茶用水,应以软水为宜。

南京水柔茗香:金陵茶文化解读

南京多水,江河萦绕、沟渠纵横,湖塘星罗棋布,泉水遍布南北,这些都为南京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资源。南京水域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1.4%以上。

长江从安徽芜湖向东北方向直奔南京,在南京境内长约95公里。至下游为幕府山所阻,陡然东转,折向大海,南京就处在这个转折处。经过这一转折,长江江面更为宽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江水深度为15米以上。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量十分丰富。南京段年平均流量有2.82万立方米/秒,年径流量达1万亿立方米,是黄河的20倍。比降平缓,流速不大,大约每秒1米。

秦淮河是流经南京腹地,由南岸注入长江南京段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110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时,他见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龙为渎,入长江。后来误认为是秦时所开,故被称为“秦淮”。其实秦淮河是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

秦淮河到武定门节制闸附近分为内外两支:一支环古城墙外转西折北,至三岔河河口入江,这就是外秦淮河。一支自东水关入城,横穿南京市区南部,直至西水关出城,这被称为内秦淮河,也就是盛传数百年的“十里秦淮”段。内外两河最终又不约而同地在南京城西北注入浩瀚奔腾的长江。秦淮河孕育了南京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素有“曲曲秦淮济万家”的美誉。

滁河是长江北岸流入南京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滁河全长265公里,流经南京江北境内长约116公里。滁河源出安徽肥东县,向东南流经全椒、滁县,由东葛入南京浦口区,折向东北经南京六合区到大河口、划子口分叉入长江,支流有新管河、划子口河、八百河等。

隋唐以前,长江沿南京城西侧流过,与秦淮河汇合于石头城下。后来长江改道北移,留下了一些湖泊池塘。南京是丘陵地貌,众多的大大小小山头之间的地势相对低洼,也易形成了一些湖泊池塘。较大的湖泊,江南有玄武湖莫愁湖、燕雀湖(前湖)、石臼湖、固城湖、紫霞湖等,江北有白马湖龙井湖、珍珠泉湖、九龙湖佛手湖等。南京城内,明清时期有池塘近200个,到20世纪50年代还有100多个,以后经济建设发展,水塘被填埋,现在只能从荷花塘、沙塘、双塘等地名中见证当年水塘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京县郊在多次大兴水利过程中,新建了251座水库,其中中型以上水库有13座。如江宁区谷里(银杏湖)、云台山(白鹭湖)、安基山、汤山(汤泉湖)、赵家村(蟠龙湖)等,溧水县方便(东屏湖)、中山、赭山头、姚家、卧龙、老鸭坝等,六合区大泉、大河桥、山湖、河王坝、金牛山(金牛湖)等。

南京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南京距海不远,东面又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南京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南京的春季一般从4月初到6月初,夏季一般从6月初到9月中旬,秋季一般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冬季一般从11月中旬到次年3月底。南京四季分明,但四季的长短并不平均,冬夏两季稍长,春秋两季稍短。

气象资料统计,南京年无霜期达239天,年平均温度为15.7℃,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7℃,最低月平均气温为-2.1度。夏季南京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高一点。夏季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南京以偏南风居多。这使得南京经常受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蒸发,天气晴朗炎热。再加上南京四周的低山丘陵,阻碍了南京城内热空气向四周扩散,故夏季常出现使人感到闷热难受的天气,白天最高气温达35℃以上。

水分既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树生长过程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茶树光合作用、呼吸等生理活动的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都必须有水分的参与。

大自然赐予南京以灵气。这里气候湿润,云雾时起于山林,烟霭常生于河湖,春天细雨绵绵,万物得到滋润。夏天炎热闷湿,暑气常多漫漫,又似薄雾轻烟,与天相接。深秋及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水面易生烟气。古人对这氤氲的云烟别饶情趣,常在诗词中歌之咏之。唐代杜牧《夜泊秦淮》中歌咏道:“烟笼寒水月笼沙”、罗隐在《金陵夜泊》中云:“冷烟轻淡傍衰从”,明代顾梦游“落日淡生烟”,清代龚贤则有诗道:“老树迷夕阳,烟波涨南浦”。在古人笔下金陵山水多云烟缭绕之状,其表现为或柔和、或飘逸、或湿润、或轻扬,因感受不同而富于变化。

南京湿润的气候极有利于茶树的生长。茶树具有喜湿怕涝的特性,适宜栽培茶树的地区,年降雨量应在1000毫米以上,南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较为适宜茶树栽培。在茶树生长活跃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若小于50%,茶叶新梢生长受抑制,品质得不到保障。南京平均相对湿度76%,春夏季节湿度更高一些,因此南京地区的湿度条件也适宜茶树生长。

茶树又具有喜温怕寒的特性,与其他植物一样,有其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范围。南京地区栽种的小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度能力较强,茶树生长最低气温界限一般为-15~-4℃,茶树能耐最高温度是35~40℃,年平均温度在13℃以上的地区,一般适宜栽种茶树。南京地区年平均在15.7℃,因此适宜种茶。(www.xing528.com)

南京山地丘陵林木丰茂,水气凝聚,云雾缭绕,虚幻柔美。毓秀的群山于清幽中见柔恬,于秀美中显洁雅。南京茶场、茶园大都地处林带,形成了较好的“小气候”:冬暖夏凉,冬天茶园有林带挡风,受风寒较少;夏天森林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升腾作用强烈,植物体内水分挥发扩散到空气中,太阳光的热能转化为水分子的动能,使散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茶树水分约占树体的55%~60%,幼嫩茶叶的含水率达80%左右。在茶树采摘期,茶叶不断被采收,又要不断发新芽,茶树所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树木要多。南京地区的气候及茶场、茶园周围所具有的“小气候”条件,都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水为茶之母,饮茶离不了水。泡茶的原理是借着水的热度溶解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茶汁成分,与水混合而成茶汤。因此茶的饮用离不开好水。不同的水质可以孕育出不同的茶味。据化学分析,溶有比较多的钙、镁离子的水叫硬水。只溶有少量或不溶有钙、镁离子的水叫软水。饮茶用水,应以软水为宜。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用硬水泡茶则会使茶汤发暗,滋味发涩。

南京水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江河水,长流不息,水质是甘美新鲜的。自古以来,长江水、秦淮河水、滁河水就是人们天然的饮用水。

南京群山清幽,“山青者泉清,山幽者泉幽”。南京地下水量丰富,山体沙砾土层较厚,含矿物质多,江南江北都有泉水分布,涌溢出的泉水清纯,口味甘洌,它给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水源,也让游人流连忘返。历史上的名泉有钟山一人泉、八功德水,栖霞山白乳泉、珍珠泉,青龙山宫氏泉,方山八卦泉,牛首山龙王泉,雨花台永宁泉,清凉山阳泉,幕府山梅花水泉,浦口琥珀泉、卓钖泉等。品评各地的名泉水,是文人名士的一件韵事。明代朱权在《茶谱》中曾把钟山八功德水评为全国第二位的优质泉。宋代陆游评雨花台永宁泉为“江南第二泉水”。明清时期许多人常去取这些泉水沏茶。

人们还利用地下水,开掘水井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东吴、东晋时期,富裕人家几乎都挖了井。金陵地下水位较高,一凿下去就有水,凿井相对较容易。到了南朝时期,井已经密布南京的每个角落。为了保证饮用水的洁净,人们用砖砌起井壁,在井底还铺上一层木板,过滤沙土。有的还建有井栏,甚至建井亭,防止灰尘污物掉进井水中。井水大多为硬水,为了解决水质的问题,当时还用上了明矾。据统计,到清末,南京城内有5000多口井,至20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有3000多口井。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又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致使井水水质严重污染,现在,水井已是人们记忆中的饮用水源。

南京雨水充沛,雨水烹茶在明清时期也很受推崇。《红楼梦》《儒林外史》中多处写到用雨水烹茶的金陵茶俗。不同的季节,雨水味性不同,而以黄梅时节的水最为宜茶。人们用雨水烹茶,不仅仅是取其口感和鲜活,还在于求其雅趣。

现代人们最方便饮用的是自来水。1931年3月始在长江边建设北河口水厂,1933年4月该水厂正式供水,揭开了南京饮用自来水的历史。但是当年日供水量仅3000立方米,接水用户多为军政机关和巨商富贾,市区设25个售水站供市民购用。抗战胜利后,对水厂进行了扩建,供水能力提高到6万吨/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厂建设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机,现在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使用上了自来水。

从长江水变成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要经过取水口取水,沉淀池沉淀,过滤池过滤,液氯消毒,清水池存储,二泵房加压输出等道工序。其中沉淀、过滤、消毒这三道关键工序缺一不可。南京自来水取自长江,长江水量大,流速快,自净力强,水源地保护得好,因此水质好。良好的水源质量,先进的制水工艺,加上完善的调控手段,使得南京自来水质位于全国前列。

南京的自来水,以及一些保护得好的泉水,水甘质优,沏茶以后,能传递出茶的真谛、茶的韵味。

【注释】

[1]吴觉农.茶经述评.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