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萨克族谚语的起源和实用价值

哈萨克族谚语的起源和实用价值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哈萨克族谚语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仍未得出一个固定的结论。这些谚语至今仍运用在哈萨克族口语中。哈萨克族谚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哈萨克族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教育中,哈萨克族的谚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哈萨克族谚语的起源和实用价值

哈萨克族谚语

申报单位:特克斯县文化

2012年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胡万·那仁拜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能通过只言片语生动地表达其内涵,被哈萨克人称之为“金子般的语言”。

收集、整理哈萨克族谚语(居热提·卡得尔拍摄)

哈萨克族谚语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萨克族聚居区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此外,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及其他哈萨克族聚居的国家。

关于哈萨克族谚语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仍未得出一个固定的结论。但根据有关哈萨克文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找到部分谚语的产生时代

11世纪哈喇汗王朝时期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编写的《突厥语大词典》为解词需要,引用了近二百条哈萨克谚语,例如“空勺把嘴割破”、“野马落在井里,蛤蟆在它耳朵上跳来跳去”、“骆驼个子大,过桥时被棒打”、“人靠名声,鸟凭翅膀”、“刀子再锐利,也割不到柄”等。这些谚语至今仍运用在哈萨克族口语中。此外,15世纪哈萨克汗国著名医学大师俄太·博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力撰写的《医药志》里也有许多奇卜察克语的谚语。根据文献记载,在17世纪初哈萨克可汗—叶斯木汗收集部分哈萨克谚语收藏在宫中。

19世纪,俄国史学家巴尔托里德和俄国突厥学家拉德洛夫等人,搜集过大量哈萨克民间文学作品,其中就有不少的哈萨克族谚语。与此同时,哈萨克民族的第一代学者乔汗·瓦里汗诺夫也搜集过部分哈萨克谚语。哈萨克族伟大诗人、哲学家、思想家阿拜·库南拜(1845-1904)在其箴言录中大量使用哈萨克族谚语。十月革命后,苏联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的学者将一部分哈萨克谚语译成俄语

我国哈萨克族学者们从1950年起在收集、整理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搜集了部分哈萨克谚语。1960年起,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搜集工作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全面被收集的同时,哈萨克族谚语重新受到重视。

哈萨克族谚语可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与自然知识和生产经验相关的谚语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草原游牧民族,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这种社会性质使其谚语打上了草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征。

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及总结生产劳动的谚语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物候天象的谚语和畜牧业谚语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例如:“月有晕,把肉架搭起来,入了春,要选好放牧地”、“英雄出生是人民的福气,雨水降下是土地的福气”、“鹿在山外过冬之年,牲畜大量死亡;鹿在深山过冬之年,六畜兴旺”、“云聚在一起,大雨就要倾泻到大地上”、“雨下一次,杨树下两次”、“夏天别在溪谷住,冬天别在山梁住”、“太阳晕,要备好铁锨,月亮晕,准备起程”等。

哈萨克人长期从事牧业,因此便产生了大量与四畜相关的谚语,其反映了放养四畜相关的经验和技巧。例如:“牲畜卧在冻地上,只剩一张皮;牲畜卧在粪堆上,健壮调皮”、“要养牲畜,你就养绵羊,它的收益比什么都强”、“牲畜夏天要赶着喂,冬天要拴着喂”、“有了单峰驼,牲畜就逐渐增多”等。(www.xing528.com)

哈萨克族人民在跟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农业技术,从而产生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谚语。例如:“土地的好处,农民知道;公路的好处,商夫知道”、“一勺小米,煮不成粥”等。

第二、与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相关的谚语

例如:“有了饭,自然会有盘子”、“刀剑只能伤人身,谣言却能伤人心”、“月亮十五天明,十五天暗”、“瓦罐千日不破,说不定哪天会破”、“人民是万无一失的鉴定人”等。

第三、与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相关的谚语

采访谚语传承人(居热提·卡得尔拍摄)

例如:“孩子比国王伟大,母亲比孩子伟大”、“美人不美,爱上的才美”、“宁听好人语一句,不拿坏人布一匹”、“枝叶繁茂的树林,枝头低”、“懒人富不了,乞丐胖不了”。

第四、与阶级斗争相关的谚语

例如:“即使天上掉下张皮子,奴隶也摊不上一个箭袋”、“太阳的仁慈胜过牧主的善心”、“瞎老爷的眼,见了金子光闪闪”。

第五、与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相关的谚语

例如:“要找毛拉,到坟地;要找中人,到集市”、“毛拉为穷人念的经文短”、“与其在别人国里当苏丹,不如在自己国里当穷汉”、“逃出国王的金帐,落进喀孜的天窗”。

哈萨克族谚语具有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句式整齐、意义完整、压韵和谐、耐人寻味等艺术特点,语言精练是它的主要特征。通过白话式和诗体式组成的谚语,一般只用一句或两句来陈述道理。如:“借火种的女人有三十句闲话”、“无水,土地改变不了面貌;无批评,人不会变好”。

哈萨克族谚语大部分是用两句组成的白话形式,压韵具有普遍性,且形象生动,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其中,最多的是比喻、讽刺、借喻、对比等。例如:“两只公羊的头,一口锅盛不下”(比喻)、“眼馋的狗舔饿狗的屁股”(讽刺)、“一个人为牲畜而发愁,一个人为活命而发愁,一个人为吃饭而发愁,一个人为断根子而发愁”(多项对比)。

哈萨克族谚语是全民族创作的民间文学,对哈萨克作家文学的影响历来很大,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学和语言学研究价值。

哈萨克族谚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哈萨克族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教育中,哈萨克族的谚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哈萨克族谚语还具有很深刻的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