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伊宁市公众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

西北地区伊宁市公众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宁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北岸,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02千米。截至2011年,伊宁市已经建成农家书屋40个,还有6个将于2012年全面完成,实现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全覆盖。

西北地区伊宁市公众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

伊宁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北岸,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02千米。东与伊宁县相邻,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相接,西北与霍城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科古琴山,南部为伊犁河冲积平原。伊犁河沿市区南侧流过。属温带亚干旱气候,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年均气温8.4℃,年均降水257毫米。全市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市辖8乡、1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

一、问卷调查地基本情况

(一)人口分布

伊宁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471462人,增长2.7%。其中非农业人口319 718人,占总人口的67.8%;其中男性233779人,女性237 68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8。全市共有3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32998人、汉族164567人、哈萨克族21384人、回族3509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4%、34.9%、4.5%和7.4%。全市人口出生率10.46‰,死亡率1.77‰;自然增长率8.69‰。

(二)文化教育机构

伊宁县委、政府积极谋划教育大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加强学校软件建设入手,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伊宁县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夯实基础。2010年,全市辖区共有中高等院校8所。地方中小学81所,其中小学55所,中学2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7.7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57万人,占58.7%;全市拥有中小学专任教师55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普通高中升学率70.2%。

伊宁市有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文化馆一个。2010年至今,伊宁市加快实施“东风工程”建设,先后在全市各乡镇建成56个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价值205万元的图书和书架、报刊架及DVD机、光碟。伊宁市各乡镇已收藏各类图书20多万册,每个文化活动室还配备了5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生活。

(三)广播电视通信

伊宁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49720小时。播出新闻节目6032分钟。收看数字电视节目40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99.5%。

二、问卷调查情况

以伊宁当地居民为抽样对象,先后发放250份问卷,有效问卷217份,男性占45.8%,女性占54.2%。维吾尔族占87.4%,哈萨克族占5.1%,其他民族占7.5%。有宗教信仰的占82.8%,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99.4%。

城镇居民占83.8%,农村居民占16.2%。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占7%,初中占15%,高中占28.1%,其余为专科和大学文化水平。所从事的职业: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占31.2%,事业单位办事人员占26.6%,农民占7.6%,其余为其他人员。年龄段:18~25岁以下占10%,26~35岁占41.8%,36~45岁占35.3%,46~55岁占11.4%,55岁以上占1.5%。

三、公众对阅读相关问题的看法

(一)阅读环境

1.电视普及率较高。调查显示,电视的普及率很高,有线电视61%,卫星电视39%,参加调查者家庭都有电视,相对于书籍和报纸杂志来说,电视的家庭阅读环境普遍较好。在询问到所看的节目时,大多数人都表示新闻、电视剧文艺娱乐类节目看得最多。

2.电脑家庭拥有量多。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拥有家庭电脑的占50.8%,相对较高。从我们的调查访谈看,伊宁市单位工作人员基本都使用电脑,城镇居民家里拥有电脑的多。农牧民相对来说电脑的拥有量低。

3.图书馆利用率相对较高。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人类创造财富与促进文明的主要动力。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加速由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在知识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当问及“您所居住的地方有图书馆(室)吗”,回答有的人占77.1%,比例较高。当问及“您经常去图书馆吗”,经常去的占41.5%,偶尔去的31%,从未去过的27.5%(见图6-44)。经常去的比例稍高,这部分人从职业来看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主要是到图书馆或者学校以及单位的图书室、资料室查阅资料。当问及“您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图书馆(室)利用情况是”,不知道图书馆的占11.8%,知道图书馆(室),一般都去的占42.6%,偶尔会去图书馆(室)借书阅览的占37.9%,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阅览的占7.7%(见图6-45)。

图6-44 读者(被调查者)去图书馆情况比例

图6-45 读者(被调查者)身边人对图书馆利用情况比例

4.农家书屋作用发挥不大。伊宁市把农家书屋作为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来抓,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截至2011年,伊宁市已经建成农家书屋40个,还有6个将于2012年全面完成,实现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全覆盖。当问及“您所居住的地方有农家书屋吗”,有的占75.4%,无的占18.6%,不了解的占6%。当问及“您经常去农家书屋吗”,经常去的占40%,从未去过的占20%。当问及“您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农家书屋利用情况”,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占30.6%,知道且一般都去的占37.2%,偶尔会去的占29.4%,回答经常去的占2.8%。从数据来看,参加问卷调查的人有近三分之一实际是不知道、不了解农家书屋,我们访谈中得知身居农村的大多数农(牧)民也不选择到农家书屋看书,农家书屋在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方面还没有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课题组认为一是对农家书屋宣传不够,农牧民不知道不了解农家其他书 屋;二是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和管理制度造成普通百姓不去书屋,图书使用效率低。从课题组调查看,在伊宁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乡镇上的学校有图书室。访谈中我们发现人们还是希望有个供他们比较方便地看书读报的图书室或者阅报栏。而不是经常关门做样子的农家书屋。

(二)阅读情况

1.读物的选择以书籍和电视为主。当问及“您日常生活中主要阅读的什么”,报纸(占73%)和电视(占68.5%)为主要的阅读载体,处在第三的是网络(占53%),广播载体阅读选择的频率较高,占到了38%。当问及“您喜欢从哪种读物上获取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图书(占55.5%),网络(占55%),电视(占44.5%)、广播较低,占17%(见图6-46)。

图6-46 主要阅读载体与知识获取渠道(%)

2.各种读物中图书阅读时间最多。当问及“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您每天的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的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图书阅读率最高,占44.5%,约1小时网络最高占31.2%;约半小时的杂志最高,占29.7%;约15分钟的报纸最高,占15%;基本不阅读网络最高占24.8%,从不阅读的报纸最高,占6.5%。数据显示图书仍然是读者阅读时间最多的读物,杂志和报纸处于消遣性阅读地位,每天阅读的时间差距不是很大。在新疆由于参加问卷的人相对学历较高,所以网络阅读在一小时以上的人相对较多,但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有些地方网络基础建设没有到位,互联网基础建设部分地区还没有到达,因此基本不在网络上阅读的比例较高(见表6-5)。

表6-5 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网络、报纸、杂志、图书每天的阅读时间人数比例

3.报纸杂志的阅读状况。从实际调查来看,人们接触报纸和杂志还是相对要多一些,基本不看报纸的大约有14.5%的人,基本不阅读杂志占11.4%。就报纸和杂志的来源,主要是个人订阅和当地的报摊购买,分别占50.2%和21.4%。阅读报纸的8个目的,排在前三位的是:获取新闻占73.6%,增长知识占51.8%,了解政策占49.2%(见图6-47)。目前较多阅读的杂志类别9个种类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家居生活类占51.5%,文学艺术类占44%,时事新闻类占35%(见图6-48)。(www.xing528.com)

图6-47 阅读报纸不同目的人数比例

图6-48 阅读各种类别杂志人数比例

从我们调查来看,少数民族的很多人都没有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家庭所订阅的报纸、杂志也主要是当地的日报、晚报以及为学生服务的参考资料。诸如新疆日报、伊犁日报,新疆都市报等。

4.图书的阅读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您阅读的主要目的”时,10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丰富知识占81.2%,掌握知识,明辨事理占51.5%,专业学习占46.5%(具体见图6-49)。

当问及能阅读的原因时,9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个人兴趣,占88.1%,受家庭影响,占23.3%,受同学影响,占20.8%,其中受宗教影响仅占1.5%。问及“造成不阅读或者阅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时,9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占53.5%、缺乏对书籍的了解占23%、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读物占15%(具体见图6-50)。

图6-49 阅读不同目的的人数比例

图6-50 造成不阅读或者阅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人数比例

喜欢阅读书籍内容的18个选项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文学小说占63.4%、健康家庭类占40.1%、学习参考占28.2%、少数民族文化类占27.2%、休闲娱乐类占21.3%。通过访谈,了解到喜欢看文学小说及娱乐方面的书居多,工作、学习的参考书大多数是学生和单位工作人员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拥有10本以下图书的占58.4%,10~50本之间的占31.7%。由于图书价格问题以及阅读文化氛围的不浓,家庭藏书偏少。一年用于购书经费在50元以内的占14.4%,购书经费在50-100之间的占52.5%,从实际来看,在这些购书经费中部分人还包括了购买学习辅导参考书的费用。走访伊宁地区农村,发现农牧民家庭中可供阅读的图书少得可怜,很少有人家拥有超过十本的图书。94%的人认为读书对自己个人成长会产生巨大影响,34.9%的人认为当前对自己阅读帮助最大的是书籍。32.5%的人对自己阅读数量的评价是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基本不阅读的占3.5%。

5.电子阅读发展迅猛。当问及“您常使用的数字媒介阅读方式是什么”时,手机阅读占59.6%,网络在线阅读占19.7%,电子词典、光盘等使用较低。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阅读小说或进行网页浏览,听音乐或玩游戏和随便浏览信息三个方面,分别占26.5%、27.9%和16.4%。从年龄段看,年龄越低,就越认同网络阅读,阅读内容的选择以娱乐为主,诸如进行网页浏览、听音乐、玩游戏等等。从调查实际看,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上网和阅读工具,而且从未来趋势看,从手机上阅读的人会越来越多。

(三)阅读态度

1.大多数人对阅读状况不满意。当要求对自己的阅读状况作一描述时,41.3%的人不太满意自己的阅读状况(具体见图6-51)。但当问及“您对自己阅读活动持何种态度”时,81.8%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去阅读(具体见图6-52)。

图6-51 读者对阅读状况程度人数比例

图6-52 读者对自己阅读活动的不同态度人数比例

2.大多数人没有阅读意愿。当问及“您所了解身边的人对阅读的态度”时,回答“读了比较少的书”的占20.6%,“一般都不读书”的占4.5%。当问及“您是否有定期阅读计划”,41.3%的人回答“有,但很少能做到”,有21.4%的回答“没有,但今后会考虑”,有1.5%回答“没有,也不考虑”。对于阅读的了解,除了学生和单位工作人员外,其他的人基本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和一定需要阅读的内容。当课题组询问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时,几乎很少有人了解得很详细,家住农村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图书馆是免费开放的。

四、少数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

(一)民族文化的了解情况

被调查者基本能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从小居住在本地的人,能流利地说本民族语言。在问及“您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时,3个问题中:能看懂也会说占77.6%,看不懂但会说占8.5%,既看不懂也不会说占13.9%。当问及“您的民族文化生活主要内容是什么”时,选择比例歌曲占第一(见图6-53)。

图6-53 民族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所占比例

(二)对民族阅读的认识

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普遍热爱,大多数人了解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92.6%,说不清楚和不太了解的占7%。多数人对于本民族传统故事都进行过阅读,其中阅读过很多,占32.5%,阅读过一些,占54%,没有怎么阅读过占11%,没有阅读过,占2.5%。当问及阅读本民族读物的目的:文化传承,占48.8%,热爱自己民族占27%,宗教信仰,占11.8%,净化心灵,占9%,阅读起来快乐,占3.3%(见图6-54)。

图6-54 阅读本民族读物的不同目的人数比例

当问及“您认为影响少数民族阅读的因素有哪些”,7个备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是:缺少本民族文字图书报刊占37.4%,图书报刊少占21.2%,没有阅读习惯占10.6%(具体见图6-55)。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96%的人认为应当积极保护,同样,71.5%的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民族文化和82.6%的人认为自己会将自己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下去。

图6-55 影响少数民族阅读的因素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