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里的药皇殿:见证中国医药文化千年岁月

城里的药皇殿:见证中国医药文化千年岁月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兹药皇圣帝殿,吾药材众商之会馆也。以上三碑现皆保存于开明街药皇殿原址,除了先后沿袭,还各叙其事。从此,不仅药王庙正式定型成了药皇殿,而且庆祝活动的形制更加完备。“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此后又有伏羲、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皇甫谧、葛玄、孙思邈等医圣药神,代代相继,绵延千秋,构筑成了中国千古不朽的医药文化。

城里的药皇殿:见证中国医药文化千年岁月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素来有广泛的行业神崇拜之习俗。药材业供奉的职业尊神因地域而有所不同,但不外乎是药皇神农氏或与医药有关的一些历史人物,如药王孙思邈、神医扁鹊等。宁波药皇殿供奉的就是药皇神农氏,因其所具有的代表性,特别是建造时间及与药业的关系,被朱德明收入《浙江医药文物及遗址图谱》。下面,就让我们从解读《药皇殿祀碑》破题,揭开宁波药商倡建的药皇殿的历史 面纱——

药皇殿祀碑

甬江航海通衢,货殖都会。商皆设有会馆,以扼其宗,则纲举而目张。兹药皇圣帝殿,吾药材众商之会馆也。溯厥缔造之始,由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前太守陈公讳一夔暨商士曹君天锡、屠君孝澄等捐资赡田,割冲虚观左偏,建祀于元坛殿后,规模始基。越雍正九年辛亥,毁于火,瓦砾为虚。太守曹公讳秉仁,暨曹君天锡、奇锡等规旧图新,九载告竣。鄞邑侯傅公讳楠,具文申详于乾隆六年辛酉,勒石以纪其事,竖于庙仪门之西。乾隆二十年乙亥,曹君天锡耄而倦勤,潘君永恂接任仔肩,铢积寸累,增置田地、房屋,收息崇祀。其时甬东浮桥北首,系我众商起运客货要地,有县蠹抹案朦详,希图占筑。呈蒙前道宪藩檄府永远禁止,勒石建碑于芥子庵前,以杜其弊。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复立碑以纪其事,亦竖于庙仪门之西。次年壬辰,潘君逝世,县于责成冯君静方董事,益思扩而大之,光前人之垂绪。乃天不永年,未遂观成之愿。弟君行可,仰承兄志,经任十有余载,事无巨细,一秉公忠,措置生息数倍于前,酌定条款章程,历历可为后世法。至乾隆五十年乙巳,邀集同事,拱手息肩,尤谆谆以拓地增建之任,望继起之有人。佥曰:“公务劳久,不敢乞留矣,所望于继起者,舍嗣君尚履而谁哉?”询谋佥同,公无以应。维时尚履命不获辞,益思善继其志,善述其事。经营惟有历年,度地庀材,仍旧制而扩新模,端庄宏敞,壮百世之观瞻,绵千秋之俎豆,功甚伟也。惟是四园行屋店房等项,增其式廊,较之前碑所载不啻倍蓰。世远年湮之后,或恐数典而忘,即如殿之左侧置有房屋,已历四十余载,嘉庆乙丑,陡被无耻奸徒煽惑,同商后裔捏伪生事。幸有碑摹可稽,呈官而讼始解。夫乃叹继继绳绳,克守遗绪,端有赖于前人之昭示者,岂浅鲜哉!爰是再建碑碣,将前后所置田地、字号、亩分,统志于左。而前则有曹君、潘君一再创造,增美释回,后则冯氏两世兄弟、二难父子济美,自宜汇叙颠末,昭兹来许,以示不忘云。

前首事置曰字号八则,共量计盖地贰亩捌分。

今置曰字号量计盖地贰分叁厘贰毫五丝,坐落东北壹图,殿东店房。

月字号量计盖地贰分肆厘,坐落东北壹图,照墙基。

天字号量计盖地壹分贰厘,坐落东南壹图,车桥上。

辰字号量计盖地壹分,坐落东北肆图,东渡门内。

冈字号量计盖民地叁分,坐落甬东壹图,滨江庙南。

冈字号量计盖民地壹分叁厘,坐落甬东壹图,天后宫前。

冈字号量计盖民地叁分,坐落甬东壹溪浦桥北。

帝字念玖号量计水灶田壹亩叁分肆厘捌毫,坐落叁都图,土名桥头拾。

帝字拾号量计民田肆亩玖分壹厘,坐落叁都柒图,土名大苗田。

帝字柒拾壹号量计民田伍亩陆分贰厘,坐落叁都柒图,土名王家肆。

帝字柒拾玖号量计水灶田肆亩玖分叁厘玖毫,坐落叁都柒图,土名大尖斜。

帝字捌拾号量计水灶田壹亩肆分,坐落叁都柒图,土名陆亩。

龙字伯陆叁号量计民田肆亩零贰厘陆毫伍丝,坐落叁都叁图,土名筊材。

六则量计共田念贰亩贰分肆厘叁毫伍丝。

嘉庆十二年黄钟月长至日

众商公立撰(www.xing528.com)

(碑存开明街药皇殿原址,文见宁波出版社2009年版章国庆、裘燕萍编著《甬城现存历代碑碣志》第100页)

需要指出的是,与这块立于200多年前的《药皇殿祀碑》相印证的还有清乾隆六年(1741年)宁波知府色朝撰文的《重建药皇庙碑》、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事慈水(慈溪)潘永恂撰立的《药皇圣殿增置田地碑记》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鄞慈会友公立的《药皇殿农会祀田永远碑记》。以上三碑现皆保存于开明街药皇殿原址,除了先后沿袭,还各叙其事。其中知府色朝的《重建药皇庙碑》把宁波府药皇庙的来龙去脉记述得十分清楚:“吾宁之药王庙二,出处不一其说……宋绍熙二年间,大疫,时陈令建药神庙于城东十里许……一建城西七里许,轶其姓氏,后宋庆元五年,进士施公端重修。”也就是说,宋代宁波已有两处药神庙,是为药皇殿之源头,大概因为是在乡郊,所以只是以庙相称。可惜的是两庙先后毁、废,于是色朝油然发出了“所谓创之有人,而继之无人也”的感慨。就这样,自宋经元、明,在漫长的几百年间就再也没有人修建药神庙、药王庙或药皇庙、药皇殿了,直到“我朝建制,其人圣者则祀之,其德足以觉民者则祀之,其生有功于民者则祀之。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间,前刺史陈公讳一夔及商士曹天锡、屠孝澄等捐资赡田,冲虚观左偏,建祀于玄坛殿后。”清乾隆九年(1744年)再由20位药商发起重建,并成立了药皇殿崇庆会,类似于现在举行庆典活动的组委会或筹委会这样的机构,专门负责祭祀药皇的活动,一众人士共同商定于每年四月廿八药皇圣诞前一日演戏祭神,由会员轮值祭祀庆典,一人主祭十五人陪祭,设胡乐钟笙祭礼。从此,不仅药王庙正式定型成了药皇殿,而且庆祝活动的形制更加完备。据朱德明所著《浙江医药通史》记载:宁波药皇殿曾于道光五年(1825年)做过修缮,清代中期是宁波药材集散地的全盛时期,药皇殿成了当时宁波南北药材流通、名医坐堂、同业聚会议事的场所。

宁波药皇殿,全称“药皇圣帝殿”,是一座纪念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殿堂。“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此后又有伏羲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皇甫谧、葛玄、孙思邈等医圣药神,代代相继,绵延千秋,构筑成了中国千古不朽的医药文化。中国药都之一的江西樟树长期口头传唱着多个版本的《药王十三代歌》,兹选其一:

伏羲居首二神农,三代轩辕黄帝宗。

扁鹊神医居第四,五名华佗妙医功。

仲景居六七叔和,惟一先生八代中。

第九时珍天士十,十一位是皇甫公。

太极仙翁居十二,孙思邈坐十三宫。

在这首药王歌谣中,神农氏之所以只位列第二,我想主要原因是伏羲与神农、黄帝虽同为上古先祖,但相对而言,伏羲要早于神农和黄帝。神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因此,茶在唐代就被宁波的一位药学家陈藏器称之为“万病之药”。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一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根据这一论述,他第一次提出了“本草茶疗”的概念,唐玄宗因此赐其“茶疗鼻祖”的称号,一举奠定了他在我国本草茶疗领域的杰出地位。相传,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玄宗十八子李瑁得了一种怪病,只觉腹饥,倦恶进食,瘦骨嶙峋,终日卧榻,气血全无,药剂万方,未见其效,玄宗盛怒,罢太医数人。陈闻之,进殿玄宗,奉君秘方“药茶”,谓曰:“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定见奇效。玄宗初疑,告陈曰:若数日内未见其效,定诛九族。未料,晨时饮,午时食,半载余,李瑁即愈。玄宗大喜,赐封嘉奖,无不授予,瑁亦设宴三日,以表陈功。玄宗昭告天下,赐陈“茶疗鼻祖”。尽管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代代相传,但到了陈藏器之时才进一步得到实际验证,从而构筑起了中国千古不朽的茶药文化。

一定意义上说,宁波的药皇殿就是古代宁波人对炎黄文明之先祖崇慕之情的产物,故大殿内柱联为:“药石权与农商宗祖,天礼全生饥寒脱苦。”药皇殿上高悬的“药皇圣帝殿”金匾,昭示着这是纪念炎帝神农氏的神圣殿堂。正是因为神农氏与茶的特殊之缘,修缮一新的宁波药皇殿内铭刻上了《宁波茶赋》。《宁波茶赋》共500字,把药皇殿的神农、陆羽的《茶经》、宁波八大名茶、东亚禅茶以及海上茶路等内容融汇其中,概括了宁波茶业发展的现状,浓缩了宁波厚重的茶文化历史。

旧时药皇殿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1935年,请名艺人王虎辰作堂会演出。实际上药皇殿成了汇集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改作药业仓库及临时用房。进入21世纪,在政府主导、各界热心参与下,在宁波最知名的天一商圈原地——宁波天一广场7号门华楼巷98号保护修建了药皇殿,并于2017年恢复了中断70多年的药皇圣诞祭祀仪式。2018年6月,在庆祝药皇殿始建310周年之际,“药皇祭祀仪式”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此,宁波国医堂还在农历四月廿八日药皇圣诞那天隆重举办了戊戌年药皇祭祀大典,在敲锣九响、击鼓九通之后,“药皇祭祀仪式”非遗传承人张元奎先生宣读了祭文

戊戌年药皇圣诞日祭文

鹿原苍苍,寝我药皇。赫赫一生,万世景仰。亲尝百草,始创医药。身献药业,猝断寸肠。神农本经,立极滥觞。唐修本草,国典颁行。本草纲目四海远扬。中医药法,国粹重光。今逢盛世,国运隆昌。初心不忘,旗帜高扬。舵手领航,励精图治。政通人和,物阜民康。四明故地,再谱华章。五水共治,醉美三江。八八战略,六争攻坚。追赶超越,其时正当。仰惟药皇,继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世永赖。荐此精忱,昭告药皇。来格来歆,伏惟尚飨。

需用指出的是,四月廿八日实际上是药王菩萨的诞辰日,而非药皇神农的诞辰,这里则将两者嫁接到一起了。站在民众的角度,谁的诞辰日、到底在哪一天等细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安康喜乐、保民福祺。当然,由此可见民间信仰的错综复杂。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药王,是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药王菩萨的生日为农历四月廿八日,司掌施与众生种种重病的良药,使众生身心安康,这就是药王菩萨的施药精神。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药商的出现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医药不分家的。而在医药不分家的时期,是不大可能出现卖药营商的药商的,最多偶见像传说中两汉时期韩康那样的卖药人。

据历史文献记载,“药材”从本草的草药、药草中分离出来是在三国的魏,北方的长安和洛阳都是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南方的药都则出现在吴国管辖的江西樟树,形成了被称为“药圩”的药材集市蜀国成都的商业繁荣也丝毫不逊于吴、魏,在集市中交易的不少是药材商品。进入晋代,由于战乱频仍与疾病肆虐,药业继续得到发展,开始出现医生自制自用的成品药剂,也有专门生产、销售成药的铺户,成药正式成为中药里的一类独立商品。对药业真正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是南北朝。因为,此前药铺、药摊均由医生兼营,基本上是医药结合的一体模式;而此后出现由药商独立经营的药业铺户,以满足老百姓药品的需要,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及至宋代,民营的药业加速增长,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当时开封有名号的药铺就有23家,趁朝赶市卖药的小商小贩难计其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在京城的药肆出现了专业化经营的端倪,除生、熟药铺分营药材、饮片与成药外,更有眼药铺、小儿药铺、丹药铺、疳药铺等,展现了分门别类的特色经营思路,把所涉领域做细做精做特。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街巷里弄还充斥着小本经营的售药摊贩。所有这些,无不表明,到了宋代,我国的药业商贸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宁波,要说药业与药商就绕不过慈城的冯氏家族。冯氏家族源远流长,相传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有一位朝散大夫冯冕,因厌恶董卓之乱,不屑同朝为官,主动请求外放,出任句章尉,汉亡后就隐居在金川乡,遂成冯氏始祖,人称忠贞公。唐初重臣虞世南曾作《忠贞公像赞》:“蹇蹇之忠,皎皎之行。耻事二朝,不附权倖。易冠变衣,立纲振维。垂表万世。”延至十一世孙冯世良,举家由金川迁居慈城,从此繁衍生息,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仕商兼有,乃成宁波望族,冯泽夫编撰的《慈溪冯氏支谱》所记甚详。北宋治平二年(1064年)试礼部第一的慈溪人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官至御史中丞、龙图阁待制)《四明杂诗》之四赞道:“箔蚕迎豆熟,江雪伴梅消。抵虎螯经夏,跳沙蛤趁潮。酒罂双印贵,药肆万金饶。未觉西风远,三溪[1]好采樵。”作者特别在“药肆万金饶”后注明指“冯楼”,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冯家的富足来自经营药业,而之所以能富足到“万金”,可见其经营的规模及成就。其后,我们虽已无法找见相关的文字,但慈城冯氏家族经营药业的渊源却毋庸置疑,特别是其子孙在清康熙初年创建中华老字号“冯存仁堂”之后。

我们通过对冯氏家族从事药业的溯源,以点带线、点线结合,大致可以管窥出慈溪、宁波先人经营国药业的悠久历史,从而理出宁波药商的传承脉络,有助于找到宁波帮的滥觞。

有了这样的文史脉络,我们再转向宁波本土寻找药商的文化遗存,就会具有厚实的历史感。在宁波现存的医药文化实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原址在老城区被保护的药皇殿和药行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