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皇信仰背后的宁波医药业基础

药皇信仰背后的宁波医药业基础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昭示我们,全国各地虽有各式各样的药皇殿或药王庙,但宁波地区留存的药皇殿有着自身悠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深厚的医药人文积淀,透露出与众不同的药皇信仰。显然,药皇殿成为药业公馆和在此建立医药业商会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宁波药商也不忘通过设立药王庙来彰显药业特色。药皇殿在宁波医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供奉着神农氏,而且成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议事的一个重要场所。

药皇信仰背后的宁波医药业基础

历史昭示我们,全国各地虽有各式各样的药皇殿或药王庙,但宁波地区留存的药皇殿有着自身悠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深厚的医药人文积淀,透露出与众不同的药皇信仰。

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看,宁波绵延的医药文化滥觞于两晋、南北朝唐朝时代,据《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介披露,在宁波市区和义路原水陆码头旧址就出土了晋、唐时代的医药用具,共达35件之多,其中包括中医常用的脉枕6件、捣药用的药碾17件、形似药壶的容器4件、熏香器皿6件,这样的发现在国内并不多见。尽管,我们无法准确推断这些医药用具到底是由宁波外销它处,还是从它处运抵宁波,但无论是从宁波生产外销异地,抑或从异地进货销售到宁波,无不说明医药用具在宁波地区的供需关系。据中华民国时期编撰的《鄞县通志》记载:自唐、宋至元、明、清时期,宁波籍医药名士多达140余人,其中祖籍四明(今浙江鄞州)的唐代药学家陈藏器编撰成十卷本《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因此被后世誉为“四明医学之初祖”“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大约生活于五代末、北宋初的四明另一位著名药物学家日华子写有《日华子本草》,同样被后世赞誉为“医诊 如神”。

令人欣慰的是,宁波医药的这种人文盛况,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中断,依然保持并延续着独有的特色。进入宋朝时代,相传当时的名医臧中立在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1103年)神奇地治愈了皇后的痼疾顽瘴而名噪一时,不仅本人尊享了诏立“迎凤坊”的殊荣,而且还带出了“迎凤街”这一具有褒奖意味的特色街名。南宋时期,当时的宁波被宋宁宗赵扩赐年号庆元而升为庆元府,时任制置使胡榘创设惠民药局,其下再设14家门市(店),遍布各处的网点可日卖药品收入达千贯之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宁波医药业的经营情况。元末明初著名医家滑寿,虽生卒年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年七十余,容色如童孺”,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脉诊专著《诊家枢要》,而且还在临床实践中提出麻疹病孩早期口腔黏膜出现斑点是麻疹初期特征的理论,并著书立说加以总结推广。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一致公认滑寿这一发现的卓越成就,并将其命名为“滑氏斑”。从时间上考量,滑寿的这一发现比丹麦、俄国、美国等早了500余年。为纪念滑寿,余姚市还先后于1986、1987年在城区龙泉山西坡建设滑寿亭,将邵家弄命名为滑寿路,亭联写道:“杏林独秀闻天下,桃李争妍满古城。”元末明初鄞县籍著名医家吕复,字元膺,晚年自号沧州翁,少年时家贫,因母病学医,师从名医郑礼之后,边钻研医书边为人治病,著有《内经或问》《灵枢经脉笺》等医药书籍十多部,曾被多次举荐担任仙居、临海等地教谕之职始终未就,以医药业绩而被《明史列传

进入清朝以后,宁波的医药业继续蓬勃发展,名医有以“六经地面学说”独树一帜的伤寒学家柯琴、起于嘉庆年间的董氏儿科董云岩董丙辉董水樵祖孙三代、享有“钟半仙”之誉的钟章元和钟纯泮父子、有“医林怪杰”之称的内科名医范文甫、起源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宋氏妇科、相传三百多年且有“浙东伤科第一家”的陆氏伤科等,而随着医学辅之崛起的药业以碶闸街、咸塘街、开明街、三法卿坊街一带为中心,集中了60余家各种药行商户,形成了药行林立的“药行街”——独具特色的药业商街,民间流传着“伤风咳嗽,到药行街走一走”之说,进而成了当时全国药业聚散转运的中心,药业界的龙头堂号如杭州胡庆余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的童涵春堂和蔡同德堂等药号都长年派员长驻宁波药皇殿坐庄办货,药皇殿遂成为汇集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的医药业集聚场所。显然,药皇殿成为药业公馆和在此建立医药业商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宁波药皇殿,除了端庄气派的正殿,还有叫连山会馆的附属建筑,为药商行会组织所在,与正殿有侧门相通。在连山会馆内,曾设有药业子弟学校,对从事药业的自家子弟进行文化教育,以培植后学,推动药业向前发展。此外,民间志愿救火团体“临安会”、药业病残职工休养的“养生所”等组织,以及最早由宁波帮著名人士严康懋发起的“同善会”、社会人士自发组建的“同庆会”等民间慈善团体,也都在这里集聚议事。可见,药皇殿既作为药业人士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还兼容其他多重社会服务功能,是一个综合性集合体。这些相关的历史记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宁波同乡会馆的基本特色及职业、行业特性。

说起药业对神农的祭祀,据《中国药业史》分析是经历了由北宋到南宋、由开封到杭州、由农神到药神的演进过程,而且南宋杭州吴山惠应庙供奉神农,此庙可能是最早的真正医药意义上的药王庙。《梦粱录·卷十四》之《东都随朝祠》记载:南宋初,有商立者随高宗朝南渡时,将开封皮场土地祠神像携至杭州,在吴山至德观右建惠应庙。庙中有刻文云:“其神乃古神农,于三王时都曲阜,世人食腥膻者,率致物故,因集天下孝义勇烈之士二十四人,分十二野,播种采药,至今于世极有神功,两庑奉二十四仙医使者是也。”(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宁波药材商人还在采购药材的各埠遍设药皇庙或药王庙。据俞信芳《在重庆的宁波帮——〈宁波旅渝同乡会会刊〉札记》收集整理所知,马积祚在《宁波旅渝之工商界》(1942年12月12日《宁波旅渝同乡会会刊》)上谈到了宁波药商在采药所到的长江沿岸设药王庙的情况:“甬属七邑人士之入川,历史悠久,明清二代,舟楫不绝,而尤以康熙乾嘉之时,采购药材,络绎道路,分庄遍设川康一带,而以渝市为集中地。时以慈溪冯、童、叶诸氏尤为著名,足迹所经,设馆立约,迄今沿长江各埠多设有药王庙,产业丰裕,外人多羡道之,可窥见乡先辈经营事业之魄力及对于公众利益之热烈。”另据窦季良在抗战时期的调查:“在乾隆以前,重庆的外籍商帮已有瓷器帮和药材帮,瓷器帮有一部分是湖州人,药材帮有一部分是宁波人。”总之,宁波药商的经营,使川康之药材畅通输出,为世人所称道。而宁波药商也不忘通过设立药王庙来彰显药业特色。

药皇殿在宁波医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供奉着神农氏,而且成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及名医坐堂、同业聚会议事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建设宁波中央商务区天一广场时,针对这座清代药皇殿,城建部门原拟迁移,但当时的分管副市长将一封业余文保员的来信批转给开发公司后,开发公司管理层经过慎重考虑,将药皇殿原址保留并投资数百万元整修。目前,宁波医药控股集团已签订承租药皇殿的协议,根据协议,承租方必须在保持药皇殿原有结构与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与保养,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原有韵味,也不得在药皇殿内从事与药无关的经营。现在尚存主体建筑的大殿,占地约1600平方米。在建造天一广场时对药皇殿进行了复原性修缮,保留了殿内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并重塑了药皇神农氏像。现在药皇殿为宁波大红鹰药业有限公司药店,也是宁波药史的陈列馆。

【注释】

[1]三溪:有学者理解并加注为慈溪、小溪和蓝溪,但我们认为应该广义理解更好,即慈溪、兰溪、绩溪三个药溪似乎更加贴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